登陆注册
6304700000004

第4章 阴阳

“题解”

“阴阳”二字,是我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一个特有概念;阴阳学说,在先秦时期即已创立并颇臻完善。其内涵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中医学不但从一开始就成功地借用了阴阳学说,而且与自身完美地融合了起来,成为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体现在认识一切、养生保健、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等等方面。可以说,欲学中医,务须先通阴阳。

本章凡录《素问》之《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生气通天论》、《五常政大论》四篇的有关段落而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中医阴阳学说总论(概论);2.一日之内和人体、脏腑之阴阳的区分;3.阳气及“阴平阳秘”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一、“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①,万物之纲纪②,变化之父母③,生杀之本始④,神明之府也⑤,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⑥,积阴为地⑦。阴静阳躁⑧,阳生阴长⑨,阳杀阴藏。阳化气⑩,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者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注释”

①道:此指天地本身存在、健运及其主宰一切的根本所在,译为“规律”。

②纲纪:总纲、纲领。谓从总的或曰概括的角度认识并把握万物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不容置疑的原则性纲领。

③父母:比喻本源、起源、源头。宋·朱熹:“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阴可变为阳,阳可化为阴。然而变化虽多,无非阴阳之所生,故谓之父母。”

④杀:肃杀;灭亡。

⑤神明:此指人的精神意志与行为举止的原动力或曰主宰。一说:“神明”二字分而言之,为变化不测谓之神,品物流行谓之明;合而言之,则指能使万物显露形象和发生变化的巨大力量,亦是。

⑥积阳为天:谓蓝天是由清阳之气聚积而后形成的。阳,指清阳之气。

⑦积阴为地:谓大地是由浊阴之气聚积而后形成的。阴,指浊阴之气。

⑧阴静阳躁:这是就阴阳二气的表现特点而言的,所以意为“阴气的表现特点是静而不动,阳气的表现特点是动而不静。”

⑨“阳生阴长”二句:这是就阴阳二气的性质作用而言的,所以意为“阳气主宰万物的生发,阴气主宰万物的长养;阳气主宰万物的肃杀,阴气主宰万物的闭藏。”清·张志聪注:“春夏者,天之阴阳也,故主阳生阴长;秋冬者,地之阴阳也,故主阳杀阴藏。”不过,因其实际内涵与道理较为复杂,各家认识不尽相同而各有可取之处,所以原注又说:“阳之和者为发育,阴之和者为成实,故曰阳生阴长,此阴阳之治也;阳之亢者为焦枯,阴之凝者为封闭,故曰阳杀阴藏,此阴阳之乱也。《天元纪大论》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夫天为阳,阳主于升,升则向生,故曰天以阳生阴长,阳中有阴也;地为阴,阴主于降,降则向死,故曰地以阳杀阴藏,阴中有阳也。此言岁纪也。上半年为阳升,天气主之,故春生夏长;下半年为阴降,地气主之,故秋收冬藏。阳不独立,得阴而后成,如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乎雨露,故曰阳生阴长;阴不自专,因阳而后行,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出乎风霜,故曰阳杀阴藏。按:三说俱通,故并存之。”

⑩“阳化气”二句:谓阳气化生无形的生机,阴气成全有形的万物。气,指无形而能使生命萌发、长养的生机、能量。形,指有形的万物,包括人体。

“寒极生热”二句:一般认为,这两句中的“寒”、“热”二字,既就四季的寒热而言,亦就人体的寒热而言。在四季,谓一年中的极寒时节为“大寒”,之后便是阳生热始的“立春”了,此为“寒极生热”;一年中的极热时节为“大暑”,之后便是阴生寒始的“立秋”了,此为“热极生寒”。在人体,乃谓“吾人有寒,寒极则生而为热,如今伤寒而反为热症者,此其一端也;吾人有热,热极则生而为寒,如今内热已极而反生寒者,此其一端也”(明·马莳注)。注按:这种认识与说法显然是联系下文而来的。虽有其理,颇嫌拘泥。既属狭隘,复涉演绎。人既应于阴阳寒热,必受其变化影响。前因后果,自然而然,所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二句,实为仅就四季寒热之变而言者也。

浊:指大自然中与人身体中的浊阴之气。下文“浊气”,义同此。

清:指大自然中与人身体中的清阳之气。下句“清气”,义同此。

飧(sūn音孙)泄:泻下物中完谷不化的泻泄。

(chēn音琛)胀:指胸膈胀满的病症。

清阳:指大自然中的轻清阳气。下文“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支”三句中的“清阳”,则指饮食水谷所化的清轻阳气。

浊阴:此指大自然中的浊阴之气,即浊重的物质。下文“浊阴出下窍”、“浊阴走五藏”、“浊阴归六府”三句中的“浊阴”,则指饮食水谷所化的浊阴之气,包括能够充养人身的有形物质及最后排出的代谢产物。

上窍:指人的双目、双耳、双鼻孔、口共七窍。

下窍:指人的前阴、后阴这二窍。

腠理:人的皮肤与脏腑的纹理。

走:这里是“到达并充养”的意思。五藏:肝、心、脾、肺、肾的总称。藏,同“脏”。

实:充实,使动用法,这里是“使……健壮”的意思。支:同“肢”。

归:到,养。这里含有“归于、处在、传化、滋养”等义。六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总称。府,同“腑”。

为:属于。下文“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三句中的“为”,义同此。

“阳为气”二句:即“气为阳,味为阴”。这是一种主语、宾语易位的表达方式,是为了与上文“水为阴、火为阳”表达有别而然者。二句是就药食之“气”、“味”与人的呼吸嗅闻之“气”而言的,所以义为“药食之气及人的呼吸嗅闻之气属阳,药食之味属阴。”原注:“气无形而升,故为阳;味有质而降,故为阴。”此处之“气”,历来注解不一:旧注或谓即阳气,或谓指天地自然之气,或谓指人体之气,或谓指人体的气化功能等;今一般认为指药食之气(起治疗作用的阳性物质)及人的呼吸嗅闻之气。此处之“味”,旧注多认为指饮食五味,今多认为指药食之味(在药为可见可服的治病之物,在食为起营养作用的物质)。

味归形:谓饮食五味滋养成全人的身体。此处之“味”,指饮食五味,此处之“归”,含有“营养、滋养、作用于、促进、成全”等义,译为“滋养成全”。形,指人的身体。

形归气:谓人体得到了饮食五味的充养,就能够促使正气不断滋长并保持健旺。此处之“归”,含有“滋养、供养、补给、促进、使……保持健旺”等义。此处之“气”,指人体的正气。

气归精:谓人体源于父母的先天元气与饮食化生的后天精气相辅相成之下,能够使精微物质不断产生并发挥积极作用。此处之“气”,指人体源于父母的先天元气与饮食化生的后天精气。原注:“气者,先天之元气与后天之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此处之“归”,含有“化生、使……发挥正常作用”等义。精,指人体内的精微物质,如肾精、血液、津液等。

精归化:谓人体的精微物质能转化为维持生命活动的气化功能。此处之“归”,是“转化为”的意思。化,指维持生命活动的气化功能、机能。

精食气:谓人体精微物质的生成与发挥作用必然消耗与生俱来的元气和后天生成的精气。食,旧注多谓义为“受、仰给、仰赖”,原注亦谓“子食母乳之义也”。今多不从,认为是“消耗”的意思。当是。下句“形食味”之“食”,义同此。此处之“气”,义同“气归精”的“气”。

生:使动用法,使……不断生成。

气:此指人体的正气。

阴味:属阴的药食之味,即药食之味本身,由于属阴,故曰“阴味”。此处之“味”,指药食之味。下文“味厚者为阴”、“味厚则泄”之“味”,义同此。

阳气:属阳的药食之气,即药食之气本身,由于属阳,故曰“阳气”。此处之“气”,指药食之气。下文“气厚者为阳”、“气薄则发泄”之“气”,义同此。

“味厚者为阴”四句:原注:“味属阴,味厚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厚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厚:在“味厚者为阴”中,义为“重、偏重”(下文“味厚则泄”之“厚”,义同此);在“气厚者为阳”中,义为“力量、功效过盛”(下文“厚则发热”之“厚”,义同此)。薄:在“薄为阴之阳”中,指药食之味中偏淡者(下文“薄则通”之“薄”,谓药食之味偏淡);在“薄为阳之阴”中,则指药食之气中力量、功效和调者(下文“气薄则发泄”之“薄”,谓药食之气和调)。

泄:泻泄。

发泄:谓(使人的阳气)向外宣散。

壮火:一般认为系指性力峻猛的药食。李中梓则认为指过于亢盛而伤人的阳气。译文且依李中梓说。火,原注:“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则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下句“少火之气壮”的“火”,义同此。此处之“气”:指人体的正气。下文“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诸句的“气”,义均同此。

少(shào音哨)火:一般认为指性力平和的药食,李中梓则认为指平和正常的阳气,亦是。

食:通“蚀”,侵蚀。

食(sì音四):供养,充养;增强。

胜:胜过,谓偏盛。

“重寒则热”二句:谓人体发病后,寒象发展到极点就会表现为热象,热象发展到极点则会表现为寒象。原注:“阳盛则隔阴,阴盛则隔阳,故有内真寒而外假热、内真热而外假寒之证。”重:极,至极,谓发展到极点。

气伤形:谓人的正气被伤以后又进而伤及形体。此处之“气”,亦指人体的正气。下文“形伤气”、“喜怒伤气”的“气”,义同此。

形伤气:谓人的形体被伤以后又进而伤及正气。

喜怒伤气:原注:“举喜怒而悲恐忧统之矣。内伤人情,如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忧则气结,故曰伤气。”

寒暑伤形:原注:“举寒暑而风湿燥统之矣。外伤天气,如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泄,故曰伤形。”

右、左:指人体的右侧、左侧。一说:“右”指西方,“左”指东方。原文此处之后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可证。依此则“人右目不如左明也”,是说西方人的耳目不如东方人的耳目灵敏、明亮。下文“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是说东方人的手足不如西方人的手足强健有力。亦可通。

阳之汗:谓阳气偏盛时使人所发的汗水。

“阳之气”二句:谓阳气偏盛时使人喘急的气息,犹如天地之间的疾风。原注:“气为阳,阳胜则气逆喘急,如天地之疾风,阳气鼓动也。”此处之“气”,指人的喘息之气。

“译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阳之道,是天地运化的规律,是万物的总纲,是变化的源头,是生长肃杀的根本,也是人的意识和行为之动力的渊海,所以治病时必须首先弄清阴阳这一根本问题。蓝天是由清阳之气汇集之后形成的,大地是由浊阴之气聚积而后形成的。阴气的特点是静而不动,阳气的特点是动而不静。阳气主宰生发,阴气主宰长养;阳气又主宰肃杀,阴气又主宰敛藏。阳气化生无形的生机,阴气成全有形的万物。寒气发展到极点的时候,热气就会产生;热气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寒气就会产生。寒气凝滞,所以化生浊阴之气;热气升散,所以化生清阳之气。清阳之气如果滞留在下而不能升发,就会使人产生飧泄之病;浊阴之气如果滞留在上而不能宣降,就会使人产生胸隔胀满之病。

蓝天是由清阳之气形成的,大地是由浊阴之气形成的。地上的湿气不断上升就会聚而成云,天上的云气向下降落就会变而为雨。阴阳升降在人体的表现也是这样,因而饮食水谷所化的清阳之气运行到最后是从人体的上窍外出,所化的浊阴之气运行到最后是从人体的下窍外出。清阳之气的作用是发散腠理,浊阴之气的作用是充养五脏;清阳之气能够使四肢健壮有力,浊阴之气由六腑传化并能使之得到滋养。

水属于阴,火属于阳。药食之气及人的呼吸嗅闻之气属阳,药食之味属阴。饮食五味滋养成全人的身体,人体得到了饮食五味的充养就能够促使正气不断滋长并保持健旺,而饮食化生的后天精气与源于父母的先天元气相辅相成又能够促使体内精微物质不断产生并发挥作用,精微物质则转化为维持生命活动的气化功能。反过来说,精微物质的生成与发挥作用必然消耗源于父母的先天元气与饮食化生的后天精气,身体的成长健康与生命活动则必然消耗饮食五味,而气化功能也能使精微物质不断生成,人体的正气也能使身体得到成长、使健康与生命活动得到维护。如果药食之味偏过,就会损害人的身体;而药食之气偏过,则会伤及体内的精微物质。精微物质充盈的话,也会转化为人体的正气;药食之味偏过的话,也会损伤人体的正气。

药食之味属阴,所以传化到最后便到达人体的下窍;药食之气属阳,所以运行到最后则到达人体的上窍。药食之味当中,偏重的属于纯阴,偏淡的属于阴中之阳;药食之气当中,过盛的属于纯阳,和调的属于阳中之阴。药食之味如果偏重,就会使人发生泻泄;只有偏淡,方能使人机体通畅。药食之气若能和调,就会使人阳气外宣;要是过盛,则会使人产生热病。过于亢盛的阳气使人体正气衰弱,平和正常的阳气使人体正气健旺;过于亢盛的阳气侵蚀人体正气,平和正常的阳气充养人体正气;过于亢盛的阳气耗散人体正气,平和正常的阳气滋生人体正气。

人体的阴阳应当保持平衡。如果阴气偏盛,阳气就会受到侵害;反之,如果阳气偏盛,阴气就会受到侵害。阳气偏盛,人体就会产生热证;阴气偏盛,人体就会产生寒证。寒证发展到极点就会转化为热证,热证发展到极点就会转化为寒证。寒邪损伤人的身体,热邪损伤人的正气。人的正气受到损伤后,首先导致疼痛;人的身体受到损伤后,则首先出现肿块。所以先有痛感而后见肿起的病,是由于人的正气受到损伤以后又进而伤及身体造成的;先见肿起而后有痛感的病,则是由于人的身体受到损伤之后又进而伤及正气导致的。

喜怒等情志表现太过,会伤害人的气机;寒暑等气象表现太过,则伤害人的形体。

在西北方,由于天的高度不足,天之气过少而偏寒,所以西北方属阴。影响到人体,就表现为右侧的耳目不如左侧的耳目灵敏、明亮;在东南方,由于地的厚度不足,天之气充盈而偏热,所以东南方属阳。影响到人体,则表现为左侧的手足不如右侧的手足强健有力。

阳气偏盛时使人所发之汗,犹如天地之间的雨水;阳气偏盛时使人喘急的气息,则如天地之间的疾风。

“理解应用”

本节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个总论,主要结合天地自然和人的身体(以人的身体为主),指出了涵盖一切的阴阳的本质、特点、作用、表现及其变化等等问题,说明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的一般情况,特别归结出“治病必求于本(阴阳)”这一重大而根本的原则。这些等等,对于理解应用中医学的立论基础、认识方法、诊治之道及养生防病诸义,无不具有最基本、最高上和最终后的指导意义。由此也可以说:不通阴阳,不得为医。

二、“原文”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①:平旦至日中②,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③,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⑤,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⑥,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⑦,则藏者为阴⑧,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故背为阳⑨,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注释”

①金匮真言论:《素问》第四篇篇名。篇中首先论述了四季气候的相制规律、与五脏的关系以及致病的一般部位,其次指出了一日之内的阴阳与人体——尤其是脏腑的阴阳的情况,最后分析了五脏与五行四季及其所生、所应诸事诸物如五味、五谷、五气、五星、五音、成数等的相配之况、收受关系、发病常规。与此同时,篇中还分别阐明了据以养生保健、诊治疾病的不同道理。由于这些“真言”,“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金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清·高士宗注)。

②平旦至日中:从日出到中午。一般指7时到13时这一时段。原注:“自卯至午也。”平旦,太阳出来的时候。

③日中至黄昏:一般指13时到19时这一时段。原注:“自午至酉也。”

④合夜至鸡鸣:从天黑到夜半。一般指19时到1时这一时段。原注:“自酉至子也。”合夜,天刚黑的时候。鸡鸣,时段名,即丑时,为今之凌晨1时到3时。

⑤鸡鸣至平旦:一般指1时到7时。原注:“自子至卯也。”

⑥“外为阳”二句:皮毛肌肤在外为阳,脏腑筋骨在内为阴。

⑦藏府:同“脏腑”。

⑧“藏者为阴”二句:原注:“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⑨“背为阳”十五句:原注:“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何也?心、肺在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在膈下,附近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者,心象人身之日,故为阳中阳;肺象人身之天,天体虽阳,色玄而不自明,包藏阴德,比之太阳有间,故肺为阳中之阴。阴中又分阴阳者,肾属水,故为阴中之阴;肝属木,故为阴中之阳;脾属坤土,故为阴中之至阴也。”

“译文”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一日之内不同时段的阴阳属性,总而言之,是白昼属阳,黑夜属阴。分而言之,是在白昼,从日出到中午属阳,为阳中之阳;从中午到黄昏,仍然属阳,不过此为阳中之阴;在黑夜,从天黑到夜半属阴,为阴中之阴;从夜半到日出,仍然属阴,不过此为阴中之阳。

说到人体不同部位的阴阳属性,就表里而言,是外部属阳,内部属阴;就前后而言,是背部属阳,腹部属阴。进而专就人体脏腑的阴阳属性来说,是起藏纳精气作用的“脏”属阴,起传化水谷作用的“腑”属阳,也就是肝、心、脾、肺、肾这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这六腑都属阳。结合背部属阳、腹部属阴的道理再对五脏的阴阳属性做一细致区分,可知背部属阳,其阳中之阳是为心脏;背部属阳,其阳中之阴是为肺脏;腹部属阴,其阴中之阴是为肾脏;腹部属阴,其阴中之阳是为 肝脏;腹部属阴,其阴中之至阴是为脾脏。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有二:其一,一日之内不同时段的阴阳属性;其二,人体——尤其是脏腑(又主要是五脏)的阴阳属性。换个说法,也就是阴阳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段和人体的不同部位、五脏六腑(主要是五脏)的存在或曰体现。

关于前一个问题,原注谓:“以一日分四时,则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是说由于阴阳不同而将一日分为四个时段,犹如寒热有别而将一年分为四季的情形一样。依此对应关系,则一日之内的子时、午时就相当于四季中的冬至、夏至,卯时、酉时就相当于四季中的春分、秋分;而早晨就如春天,中午就如夏天,傍晚就如秋天,夜半就如冬季。秦伯未先生对此有段精辟论述,兹录以共悟。他说:“这些分法,似乎空泛,但中医在临床上却依靠这理由来解决了某些不明原因的病症。例如虚弱性和消耗性的发热症,有用甘温退热法,是指白天热、夜间退尽的一类;也有用甘凉退热法,是指夜间热、白天不热的一类。又如虚汗症,有用黄芪一类固表法的,指昼醒自汗;有用地骨皮一类清里法的,指夜睡盗汗。如果用得适当,见效很快;用不合式(适),可以增加病情的恶化。原因是阴阳既然平衡,不应当有偏倚,故某些虚的症状偏向在白天或夜间呈现,显然是阳分或阴分的不足不能加以控制,必须从根本上来调和了”。

关于后一个问题,秦伯未先生则指出:“五脏的分为阴阳,在中医理论上也是重要部分之一。当然,这些理论无法与现代生理学结合,但中医凭这理论运用在临床方面,却有一定收获。第一,作为内脏机能的一个总的印象,如某种程度上看到心阳的过甚而造成亢进现象,相反地在某种程度上又看到心阳不足而顾虑到心力衰竭;第二,作为整体疗法中的一个分区疗法,如心肺是同样的阳脏,心脏有热可以影响及肺,而肺热的病症可以兼用清心的药物来帮助其退除;第三,作为用药程度上差别的准则,如心为阳中之阳,可用大苦大寒以清火;肺为阳中之阴,则宜照顾其阴分,也可以用养阴生津的药来退热……。诸如此类,虽然极难说明,也可领略中医如何运用这种阴阳学说来调整或协助内脏生理机能的概况了”。

综上可知,一日阴阳与人体、脏腑阴阳的区分,就不只是个理论而已,它们都有着细致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密切相关,而非孤立。

三、“原文”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①:阳气者②,若天与日。失其所③,则折寿而不彰④,故天运当以日光明⑤。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⑥。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⑦。故阳强不能密⑧,阴气乃绝⑨;阴平阳秘⑩,精神乃治。

“注释”

①生气通天论:《素问》第三篇篇名。篇中所论颇为广泛,要者有四:其一为人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及应当据以养生防病的道理,其二为阳气对人生命活动的重要功用及其受到损伤以后所造成的种种危害,其三为阴阳平衡致密对精神健旺的关键意义,其四为饮食五味偏过造成的不同损害与合理调配对保证人体健康、生化****的积极作用。由于旨在论述“奉生之气,通系于天,禀于阴阳而为根本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唐·王冰注),故称“生气通天论”。生气,指阴阳合和之气。

②阳气:与“阴气”相对,是人体阳性的无形精气,与阴气互根、互生、互制,具有清明、神灵、柔和、运化、卫外等功用,为人体生命的根本之一。

③所:处所。此指本来的功用。

④彰:明显。这里是“明显地表现”的意思。

⑤天运当以日月明:谓上天的运行乃是借着日光来昭示其强盛不息的作用的。明,明示,昭示。

⑥阳密乃固:《黄帝内经太素》中作“阴密阳固”,依理当是,故译文依此。藏,闭藏,藏守在内。

⑦圣度:清·张志聪注:“谓圣人调养之法度。”亦即最佳的养生法度。

⑧密:后略宾语,宾语为下句的“阴气”。使动用法,义为“使(阴气)闭藏(藏守在内)。”

⑨阴气:与“阳气”相对,是人体阴性的有形精气,与阳气互根、互生、互制,具有收敛、凝聚、滋养、濡润、抑制等功用。

⑩阴平阳秘:互文句,即“阴阳平秘”,谓阴阳平衡致密。秘,通“密”,致密。

治:正常,这里是“健旺”的意思。原注:“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

“译文”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人体的阳气,犹如天和太阳。要是丧失了它的本来作用,就会使人减损寿命而且没有明显的表现。上天的运行,乃是借着太阳来昭示其强盛不息的作用的。与之相应,人的生命活动,便是依靠阳气来维护其持续长久的能力的。

人体阴阳的关键问题,是阴气能够藏守在内而阳气能够固护于外。如果出现了偏盛而使二者不能和谐,人体就会发生像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夏天而没有冬天的病变。根据情况来使阴阳保持和谐,这是圣人调养身体的法度。要是阳气过于旺盛而使得阴气不能藏守在内,阴气就会衰竭;只有阴阳平衡致密,人的精神才会健旺。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有两个醒目的核心问题:第一,阳气是人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原动力;第二,阴阳平衡致密是人身体健康、精神健旺的根本保障。其义一在让人护惜阳气,二在让人注重阴阳平衡。我们知道,阳气的最大特点是永动不息,而无论什么事物的平衡都是暂时的——在此意即阴阳是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永保平衡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治疗用药,对阳气要时时处处注意摄之养之,对阴阳则既要注重保护已有的平衡,更要注重当不平衡出现时,用心协调,使之达到新的平衡。这也正是我国的群经之首——《易经》中的阴阳之旨,因而本节文字还可以从更广的意义上去理解与应用。

四、“原文”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①:****所奉②,其人寿;阳精所降③,其人夭。

“注释”

①五常政大论:《素问》第七十篇篇名。篇中主要论述了五运主岁各有平气、不及、太过三种不同的情况以及对万物与人的影响等问题。由于这些都是五运主岁的常道,故名“五常政大论”。五常,指五运主岁各有平气、不及与太过的常规。

②****:指自然界阴气的精华。奉:上,上聚。

③阳精:指自然界阳气的精华。

“译文”

凡是自然界阴气的精华多呈上聚的地区,由于气候偏于寒冷,人体的腠理就颇为致密,并使****能够藏守在内而阳气能够固护于外,所以那里的人们一般寿长;凡是自然界阳气多呈下降的地区,由于气候偏于炎热,人体的腠理则常常开泄,以致****不易藏守在内而阳气不易固护于外,所以那里的人们一般寿短。

“理解应用”

这两句精要之言,原本是讲“东南阳方,其精降下而(人)多夭;西北阴方,其精向上而(人)多寿”(原注)之道理的,在此则广泛地说明了不同气候特点的生存地域对常人寿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实事”之“是”。同时,也表明人要养生长寿,就须据而应之以养阴护阳。李中梓对此还有一段颇为深刻有益的推广体会之论,兹录以同味。他说:“余尝广之,此阴阳之至理,在人身者亦然。血为阴,虽肝藏之,实肾精真水之属也。水者,先天之本也。水旺则****充而奉上,故可永年,则补宜亟(速)也。气属阳,虽肺主之,实脾土饮食所化也。土者,后天之本也。土衰则阳精败而下陷,故当夭折,则补脾宜亟也。先哲云:水为天一之元,土为万物之母。千古而下,独薛立斋(明代名医薛己号立斋)深明此义,多以六味地黄丸壮水为奉上之计,兼以补中益气汤扶土为降下之防,盖洞窥升降之微、深达造化之旨者欤!”(原注)

同类推荐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心脏、血管及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知识以及血管性疾病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临床类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便阅读和查询。本书适合医疗保健人员、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者朋友阅读和参考。
  •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为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让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百姓掌握科学的防病知识,应重庆出版集团之约,我们紧急编写了这本《地震灾区百姓防病手册》。内容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措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预防”、做好消毒”、防蚊、防蝇、防鼠”、传染病预防”、常见疾病防治”、重建心灵家园”等对地震灾区群众针对性较强的卫生防病知识;并附有“震灾卫生防病七字诀”。旨在让普通百姓和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共同行动起来,掌握科学的卫生防病知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本书包括医案集与医话集两部分内容,医案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在肾病的治疗经验与临床案例,医话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的学术观点。
热门推荐
  • 那年樱花树下的我们

    那年樱花树下的我们

    那年,樱花树下,我答应你,现在,许诺,我们无缘,放手吧!这是一个校园小说,更新应该不会太慢,希望大家能认真看,这是晞瞳的第一个文
  • 影视直播间

    影视直播间

    被迫离开的易靖辰,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直播签约合同。剧情世界:兑换?积分?统统没有,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活下去!通过各种手段拼命攒粉,借助“弹幕”和“礼物”的力量,“弹幕护体”宛若金刚罩、“前方高能”如同蜘蛛感应,“如果XX就神作了”真的会改变剧情发展,所有皆是未知,唯有生存才是王道!现实世界:消灭敌人可以继承财产和人际关系,什么?你的老婆归我了?这有点不大好吧,等等,好几个女朋友怎么回事?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咳咳,和我没关系。PS:易靖辰小声问道:“作者大大,咱们能活几章?”,作者闭眼:“读者为天,要看天意。”读者群:492115423(有空位)
  • 末世逍遥

    末世逍遥

    我纳苍天万丈星空,世间沧桑红尘如梦,訷魔仙佛万劫轮回,話语威严谁掌运转。上古大神陨落之残魂苏醒,且看他将带领主角走向怎样的传奇人生。
  • 乾坤小将

    乾坤小将

    这是修炼者的世界,争夺杀戮随处可见;这是人魔大战的年代,到处充满血雨腥风。怎样才能站稳脚步?怎样才能占据更多的资源?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亲朋好友?实力!一切都靠实力!请看一个年青少年是如何在弱肉强食的紫云大陆纵横驰骋。。。
  • 旷世,崖之巅

    旷世,崖之巅

    从未承担过使命,会给未来带来怎样的改变?
  • 三界苍茫

    三界苍茫

    一剑斩六合,九鼎镇八荒。五灵幻两仪,三生叹苍茫。
  • 红颜半世一抔土

    红颜半世一抔土

    一开始她爱的另有其人,而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嫁给了他,他对她一见钟情却因为自己的身份不能与她长相厮守,他在娶她之前已经娶了她的姑姑和妹妹,但是他的心却给了她。经过了三年漫长的等待,他终于把她娶进门,可是她的心里却已经有了另一个人。他对她的感情仍然像当初一样火热,而她在他的保护下躲过了一次次宫闱内斗,却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始终只是一个卑微的奴婢,但是她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眼前的这个男人。奈何她与妹妹有约在先,自己不能对他有任何感情,于是她选择了离开这个宫廷,三日后,他得知这个消息气得吐血,一病不起……
  • 春瓜青豆

    春瓜青豆

    春瓜不蠢,只是坚守教师的职责,好似弄巧成拙与“自由女神”京豆一起踏进爱情的小舟,殊不知,两个家庭背后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待到风平浪静后,春瓜才发现京豆真心还在,情感依旧。
  • 谁揭开了我的面纱

    谁揭开了我的面纱

    在神秘的太阳墓葬中获得永生的楼兰女王在沉睡,千年之后复活,被一个一出生就要注定当做祭品的贵族男孩子给挖掘出来,并揭开了她的面纱,于是,女王变成了男孩的新娘。但是,男孩最后还是逃脱不了成为祭品的悲剧。于是,女王又回到了她的墓中开始沉睡,一千多年后,她被中国考古队再次挖掘出来,邪恶就此发芽...
  • 网游之剑试天下

    网游之剑试天下

    仗剑高歌九万里,三尺青锋试寰宇。这是一个剑士闯荡寰宇大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