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4500000099

第99章 扮演“病人”的女士

“您是马老师吗?我有病,看过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是强迫症,病的很厉害。请您帮帮我,太痛苦了。”

一个周六晚上,已经快10点了,我刚刚放下话筒,准备结束当天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一位女士又立刻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我只能继续振作精神。不少求询的朋友常常这样,一开口就给自己的心理问题定性,说自己得了什么什么病。可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就此作出诊断。所以我请她讲讲自己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我今年47岁,在宾馆工作。我发病是从去年开始的。我家住浙江的一个县城,去年去杭州看望生病的母亲,精神上受了点刺激。回来的时候又和别人走散了,在车站的地下通道走错了方向,又回到了杭州。自己又下吓了一跳。后来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我和丈夫做爱的时候,不知怎么下身又出血了。本来不是来月经的时候呀!这下我可吓坏了!心里非常害怕,怕自己得了什么麻烦的病,怕有什么麻烦的事。唉呀,怕死了!因为怕,就不敢去医院检查。不敢去医院,可心里还想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就在外面的书摊上随便找到了一本很迷信的小书,上面迷信的说法更让我发愁害怕……就这样整整拖了40多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的。昀后,还是丈夫和我一起去医院检查。结果就是生了一块息肉,小小的手术就好了。可是,从此就成了我的心病,心里烦乱,心慌急躁,心情抑郁,吃不下,睡不着,失眠的滋味更痛苦……

先是在本地医院看,医生开了一些安神镇静的药物,不管用。又去地区医院看了精神科,他们说是焦虑症。我说看书上像是强迫症,其实我不懂。他们就开了一些治疗强迫症的药。回来吃了药难受的不行,受不啊!

我丈夫在本地做行政领导工作,孩子们都上班了,工作也不错。他们都说在家里养病吧。就这样我不去上班了,在家里养病。直到现在我几乎总是跑医院了,本地,外地,还去过北京。药也吃了不少。可是病还是没有治好。特别是那次一个专家门诊的大夫说了一句“好可惜呀!这个年龄得了这个病……”为了这句话,我非常苦恼,脑子里总是想着他这句话,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病没有希望了……

说到这儿,女士痛苦地问:“难道这病就没有办法了?”

时常有一些求询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去看了医生,医生不作任何交流就开药,结果越吃药越难受,还有些相关人员对求询者随便说这样那样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要求的话。求询者跟我诉苦说,从心理门诊或精神科回来心病不但没趣,还会添点心病。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咨询心理医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参差不齐。这位女士的故事又一次看出这样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她的心病没有很好地解决的原因之一。

现在究竟怎样看这位女士的心病?可以肯定地说,她不是强迫症,也不是焦虑症,她根本就不是什么神经症,充其量就是有些抑郁状弁或焦虑状弁,就是说她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如果说有病,真是名副其实的“心”病了——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病。女士的母亲生病,自己走错路,特别是夫妻性生活的出血,都是精神因素,是诱因。而她的疑病观念,使她把把自己推向扮演病人的角色。一旦把自己当成病人,往往好像心病真的缠身了。而她由此不再上班,跑医院,吃药,这样的行为模式又强化了自己的病人角色。恶性循环使“心病”好像越来越重了。

即使是神经症症状,也是自己给自己整出来的毛病。按森田的看法,神经症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紧张恐惧。注意力越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当我们交流了这个意思后,女士有所领悟:“我这是自己给自己找病了?”

“很高兴您能有这样的领悟。”

“那我该怎么办呢?”

事情常常这样,弄清了缘由,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我给女士的建议是:第一,别再扮演病人的角色。接受自己的心理状弁,把它看成是自然而正常的,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是病人,这些体验都很正常。第二,别再依赖药物。心理状弁的调节以及一些神经症的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是完全不能用药。但那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措施。心病还需心药医。事实一再证明,随便用药往往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心病。第三,赶快走出家门去真正地干一份工作。整天一个人在家中,这本身就是不利于调节心弁的生活环境,即使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呆出病来。

“您说的太好了,我已经感到在家里很难受了,正准备要去做点事情。”

“好,行动起来,这样能更好更快地摆脱病人的角色,能让自己的心病不治自愈,能让自己的生活再次充满生机和美丽。成熟的女士,其实本来就该生活在美丽之中啊!”

话筒里传来女士的轻松开心的笑声:“谢谢马老师,我不再扮演病人,我要去重新寻找自己美丽的生活!”

同类推荐
  •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人天生就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家庭对于她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现代女性对于婚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的体验,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感世界中,她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在情感认知方面,她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 心理学与微反应

    心理学与微反应

    "与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是更古老,也更诚实的语言。它通过根深蒂固的本能反应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因而比口头语言更加可信。当你与人交流时,会下意识地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表情、身体姿势等,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可靠渠道。 读懂别人的身体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他人的心理,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翻开本书吧,它会让你成为像FBI特工一样的识人高手!"
  • 三天学会催眠术

    三天学会催眠术

    催眠术不是魔术,而是缓解身心压力、揭开人们心结的心理疗法。催眠可以松弛我们紧绷的神经,化解意识构筑的心理防 线,唤醒沉睡的潜意识。在貌似“半睡半醒”的催眠 状态下,遗忘的记忆、尘封的往事会渐渐浮现出来,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扰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从而得以化解。书内容包括:催眠的原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 适合接受催眠,催眠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自我催眠,催眠的具体应用,例如戒烟、减肥、治疗失眠、增强自信等。
  • 人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人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本书从个人情感、日常行为等多个方面解析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学理论,并通过合理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有意识地来指导生活。
  •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看到这本记录中国心理咨询师培训心路的书让人由衷地高兴,这本书不但是送给心理咨询新手的一本比较系统、从心理学角度表达对心理咨询师培训理念及操作实务的手册,它还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上海国家心理咨询师培养的历程。在严文华的笔下,心理咨询师的训练不光包括面接技术的训练,不光包括个人在团队中的成长,更包括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修炼和成长,包括形成心理咨询师新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是一本来自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实践,发自内心、有自己独到看法的书。
热门推荐
  • 责任常青

    责任常青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案例,围绕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深入挖掘了责任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 鹿大巨星的刁蛮女友

    鹿大巨星的刁蛮女友

    鹿晗与一位乡村女孩的爱情故事,上演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这不是无限恐怖

    这不是无限恐怖

    新手写书,娱人娱己,同人而已,纯属假象,如有不爽,谢绝骂街。为便当们翻案,很多设定和原作完全不一样,请别奇怪。
  • 万道御苍

    万道御苍

    至高的博弈,怎甘愿为棋子?纵使天断!纵使地绝!吾也必超脱于命运的束缚!天,将因我而断!地,将因我而绝!
  • 幻世录之七醉

    幻世录之七醉

    献给那些我看过的小说和如今蛋疼的小说本书更新时间完全不定,七天一章也可能,一天七章也有可能(没可能的)跪求完本
  • 往事碎了满天

    往事碎了满天

    嗯…这部分文字以前没起过名字。不少自己都感动的细节。怎么说呢……没有华丽的句子,没有堆辞砌藻,可读起来会觉着平淡得扎心。写的时候太放松了?太多东北味四处流传。其他都好。故事、人物,也不少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比如罗恹这个人,里面多少会有张同学的影子,哦还有唐秋生也是借鉴了某野。罗恹,第二个字读yan,第一声,我他妈一直以为它读第四声!发现自己又文盲了一把,有点不高兴,可我还是不打算改。希望以后也能再写出这样的文。软刀子。
  • 一曲桃花水

    一曲桃花水

    正是金玉年华的苏芊娘刚进门就成了寡妇。一个贞节牌坊的交易,却意外恋上了风流小叔子。吊儿郎当的孙瑞替他的老大哥守着家业,听着小嫂子的话,终究逃不过自己的心意,只是这京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个小小的流言蜚语真的能压死人,以为能够相安无事,战死的夫君却回来了……
  • 风雪剑侠情

    风雪剑侠情

    剑影侠气江湖行,情起缘灭忘此生。剑三游戏改编,非游戏正史,乃笔者虚构。只为怀念游戏中的点点滴滴,还有各位亲友们的陪伴。
  • 骑车游台湾

    骑车游台湾

    国内第一本实用版骑车旅游实用指南:国内骑行专家40条经典的骑行线+100条城市周边骑行攻略;吃、住、游、购、娱详细资讯+安全和路况贴心提示。
  • 我叫擎云

    我叫擎云

    我叫擎云,来自未知地方,当我有一天醒来,行走在及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时,发现这里正在经历一场突变,这里是丧尸的世界,世界在改变,真正改变的其实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