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富兰克林那天晚上遇到格林之后,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经常找时间一块玩儿。通过谈话,富兰克林才知道,格林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他来自苏格兰,到这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
格林还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少年,由于上不起学,也像富兰克林一样早早出来当学徒了。
有一天下班后,格林带了他的几个朋友来找富兰克林。他的这些朋友也都是各个印刷厂的学徒,而且也大都喜欢读书。
富兰克林提议,大家可以都把自己书店新印出来的书拿出来交换看。这些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最后大家进行了约定,一是不能把书弄脏了,二是书不论能否看完第二天早上都必须立刻归还,以免被店主发现了。
自从大家有了这个约定后,真是让富兰克林大饱眼福了,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海盗小说、传奇珍闻等应有尽有。富兰克林为了能够读完一本好书,经常彻夜不眠到天明。他读到疲倦的时候,就用冷水洗洗脸,然后继续读,直到读完为止。
富兰克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他读书的时候非常留心保持书的清洁,从不污损,因此,有书的人都乐于借书给他。他就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即使在工作的时候,富兰克林也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满足于检字排版,交差了事,而是把排字当做学习的好机会。
富兰克林一边排版,一边识字辨义,对所排的文稿内容也能初步领悟。
有一次,富兰克林在排版一篇文稿时,发现其中一句文理不通。他联系上下文思索,认为应该进行修改。
于是,富兰克林在原句旁边做了记号,并等作者校对时,提示作者注意并更正。作者看到后,非常感谢富兰克林的提示,并对在场的人说:“这位小排字工人能看出文稿的错误,这的确难得,真是个有心人。”
就这样,富兰克林抓紧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他在书籍的大海中驰骋遨游,从大量的文史哲学以及科技读物中汲取了丰富知识。其中不少书对他一生的事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富兰克林读的书很多也很杂,他读文学、学写诗歌,研究航海术,苦读名人传记,都是各有所得。特别是一些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在富兰克林的内心中播下了争取自由、反抗暴虐的种子。
一晃几个春秋匆匆过去了,少年富兰克林经过勤奋苦读,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富兰克林14岁的时候,好心肠的商人马尔太先生还送给了他一套诗歌集。诗人那纵横驰骋的构思、跌宕起伏的音韵以及富于浪漫色彩的文笔,都深深地打动着富兰克林那颗年少的心。
读完了这套诗集后,富兰克林也产生了动笔写诗的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有无数动人的航海故事,他一直想诉诸笔端,这套诗集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一连三个通宵,富兰克林伏案灯下,创作他的长诗,书写他心中遥远的梦想。努力最终有了结果,几天后,富兰克林的两首长诗终于面世了。一首为《灯塔的悲剧》,叙述一位名叫华萨雷的船长和他的两个女儿沉船遇难的真实故事。另一首为《水手之歌》,又叫《黑胡子大盗被捕记》,讲述的是水手与海盗间的传奇故事。
写出来后,富兰克林把这两首长诗交给了自己的哥哥。他的哥哥开始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弟弟不会写出什么好文章的。不过当他看了两页后,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还有这一手,虽然写得不是很好,可对于他的年龄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
正好这几天印刷厂没什么事,于是詹姆斯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将这两首诗用粗糙的纸张印了出来,叫弟弟沿街兜售。詹姆斯想,即使卖不出去,也不会赔什么的。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本《灯塔的悲剧》竟然销路很好。
看着自己的“杰作”被销售一空,富兰克林第一次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十几岁的小伙子甚至有点飘飘然了,甚至觉得自己将来也许可以成为一位大诗人。
正当富兰克林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父亲佐赛亚看到了他儿子的作品。一向对诗人不感兴趣的佐赛亚甚至说过:“写诗的人都是疯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于是,佐赛亚把富兰克林找来,问他:“这是你的‘大作’吗?”
“是的,是我利用闲暇时间写出来的。”富兰克林回答说。
“你自己认为这本‘杰作’如何呢?”父亲翻开诗集说道。
“杰作可能谈不上,可买的人很多,可能还不错吧。”富兰克林得意地回答。
“哼!你这简直就是哗众取宠!要想当一个诗人,仅凭你的这点小能耐,还差得很远呢!”
富兰克林挨了父亲的一顿训斥,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并不服气。
佐赛亚对儿子的诗句十分不看好,最后他还告诉儿子说,作诗的人一般都穷困潦倒。
多年以后,富兰克林承认自己那两首诗的格调低下,若真的去写诗,一定会是个“十分拙劣的诗人”。
诗人当不成后,富兰克林转而钻研起散文。对富兰克林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散文写作就是在这时开始的。
富兰克林和好朋友约翰·格林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对一些问题进行争论。
有一次,两人对于妇女应否接受高深教育和妇女有无从事研究工作能力的问题辩论起来。两个人各抒己见,辩论得非常激烈。到了分手的时候,格林在辩论中占了上风。
然而,富兰克林认为格林不是靠强有力的论据,而是以善辩和流畅的口才压倒了自己。于是,富兰克林便把自己的论点写在纸上,然后寄给格林,以便在没有机会见面的随后几天中,继续那场争论。
就这样双方互相都寄出了三四封信。
这时佐赛亚无意中看到了儿子的信稿。他对孩子们争论的问题未加评论,只是借机谈起双方文章的体裁来。
父亲告诉儿子说,他的正确拼法和标点胜过了对方,但在修辞和条理方面却有问题,并以文中几处论证当做实例。
富兰克林信服了,决心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有一次,富兰克林看到一本刊物《旁观者》,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好,就凑了点钱把它买下来。然后,富兰克林在自己认为很好的段落下做上记号,逐段逐段背诵。
几天后,富兰克林模仿原文的风格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缺点后,再动手修改。在此基础上,富兰克林又将这些散文改写成诗,一直到自己忘记了原文的结构时,再来设法将诗中的意思用散文表达出来,然后也和原文作比较,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样做的结果是富兰克林学会了如何处理材料,使文章更具有条理性。经过努力,富兰克林的写作技巧大大进步了。
富兰克林的学习时间不多,只有晚上下班后或早晨上工前的一段时间才属于他,或者是星期日。为了更多地学习,富兰克林尽量减少用在其他所有活动方面的时间。
当时,尽管富兰克林认为做礼拜是人们应尽的义务,但还是常常设法逃避,然后他独自一个人留在印刷厂,在练习写作和读书中自得其乐。
在16岁那年,富兰克林偶然读到一个名叫塔赖昂的人写的一本宣传素食的书,他很受启发。富兰克林认为,素食法既能够让自己长寿,又能够让自己节省开支,做更多有用的事情,非常值得一试。
于是,富兰克林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詹姆斯,希望哥哥能够把自己每天的伙食费支出来,由自己支配。
原来,詹姆斯印刷厂里的伙食,都是由詹姆斯花钱带领工人们出去吃的。
富兰克林想,只要哥哥肯拿出自己的一半的伙食费,自己就能够吃饱饭同时还有剩余。于是,富兰克林对哥哥说:“哥哥,你给我伙食费的一半钱,我自己来解决吃饭问题,还可以替你看店,可以吗?”
詹姆斯听了富兰克林的话很是吃惊,感觉自己的弟弟又在冒什么傻气,也懒得理他,于是就答应了。
从那时起,每当哥哥领着工人们出去吃饭时,富兰克林就自己一个人留在店里,一边吃着黑面包,一边抓紧时间读书。
素食使富兰克林获得了买书的钱,也有了看书的时间,他的学习进度加快了。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重新学习了一遍。
另外,他还读了许多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富兰克林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家们写的《思维的艺术》。
富兰克林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着文化知识的养分,不自觉地为未来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的生涯搭建了最初的牢固的梯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