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深藏不露的女人最能赚钱
很多女富豪,一无资金,二无门路,她们几乎无一例外是靠吃大苦、赚小钱完成原始积累的,犹如飞蛾经过蛹的痛苦挣扎与磨练。她们身体上不怕苦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创业时不怕艰险;她们能吃苦,敢吃苦。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就能赚别人赚不了的钱。这不仅是女人赚钱的精髓,更是女人赚钱的真经。
1.
敢闯敢拼,女人也要豁出去
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女人要消除自己的一身娇气,敢闯敢拼,敢于吃苦,才能增加自己成功的筹码。豁出去,你敢吗?
她只有高中文化,曾在一家内衣厂打了7年工,却没攒下一分钱。她除了会做内衣,也没有别的特长。但就是这么一个“无知”的打工妹,如今却成了资产上亿的内衣大王!她成功的法宝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那就是:锲而不舍,能屈能伸。
1980年,吴艳芬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恰好当时有厂子正在招工,于是她便进了丽斯内衣厂,成了一名普通车缝工。
丽斯内衣厂是由香港黛丽斯公司和盐步镇合办的一家企业,由香港黛丽斯公司提供设备、技术和订单,中方负责管理和生产,所做内衣全部出口。这样,吴艳芬成了港资企业在大陆培训出来的第一代内衣车缝工。
那时候,中国大陆女性戴的文胸都是用一块白色的确良布做的,所以在进入丽斯内衣厂后,她立即被那些精致美丽的文胸迷住了,其款式、颜色、布料和做工竟然有那么多讲究!
吴艳芬在丽斯内衣厂第一个月领的工资是30.9元,虽然钱很少,但她还是很高兴,因为那些五颜六色的文胸总是能带给她无限的新奇感。这时候,每逢休息,一起做工的姐妹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拿着这些文胸互相开玩笑,问对方敢不敢戴。每当这时,被问的人十有八九会说:“才不敢呢,羞死了。”要是谁公开表明对这些文胸感兴趣的话,大家就会像看怪物一样看她。这也难怪,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还远没有今天这么开放,人们普遍认为女性过于打扮自己是风骚的表现。但爱美毕竟是女人的天性,没旁人时,大家都会偷偷地把喜欢的文胸在自己的胸前比试一下……
吴艳芬干了几个月后,丽斯内衣厂开始实行计件取酬。吴艳芬由于做事麻利,她的工资不断上涨。
1981年,吴艳芬的母亲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开了一家早餐店。这样一来,吴艳芬的事情就更多了。每天下班后,她必须帮母亲发面做包子、包糯米鸡,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必须早早起床,帮母亲卖一会儿早点,然后才匆匆赶往厂里上班。尽管生活非常忙碌,但吴艳芬对待工作还是非常卖力,她不仅高标准地完成任务,还刻苦学习文胸的其他制作工序。因此,在吴艳芬当了一年多的流水线工人后,厂里提升她做了技术指导,工资也涨到了100元左右。
有一天,她正上着班,看到车间里随处摆放的五颜六色的内衣,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我们为什么不做内衣呢?她隐隐感觉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正在慢慢苏醒,这些带有修饰的文胸迟早会在中国大陆流行,趁着现在国内市场上还是简易内衣一统天下,自己抢先占领市场空白,成功的机会一定会很大!
1987年8月,吴艳芬辞去了丽斯内衣厂的工作,卖了汽车得了6.8万元。经过商量,她用这笔钱在家里的后院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当时,她想:小洋楼既可以当厂房,又可以居住,一举两得。
房子盖好后,身上只剩下7000元钱。正在这时,吴艳芬听说丽斯内衣厂要淘汰一批老设备,就立即跑去花6000元钱买回了一台国产平车、一台进口胜家双针车和一台胜家人字车。没有钱进布料,他们就跑到附近的内衣厂去买人家用剩的边角料……
一番准备之后,1988年秋,他们的内衣作坊终于在林建明新盖的那栋房子里开工了,员工就是一人,吴艳芬既是裁剪工又是车缝工,专管生产;而林建明则既是验货员,又是产品推销员。
他们忙活了大半个月,终于做出了120件文胸。两人得知广州高第街有个专门批发简易内衣的市场,便扛着这些内衣跑去那里推销。
谁知,市场的老板看了他们的货后,并不感兴趣。因为当时畅销的货有两种:一种是当时国内女性常用的极简易的胸罩,由棉布或的确良布制成,售价是每个一元钱;另一种则是那些港资厂返销国内的少量次品,用料、款式、做工都比较讲究,售四五元一个。而吴艳芬他们的产品介于两者之间,虽然样式上模仿的是港资厂产品,但由于用的是别人不用的边角料,质量上自然差一点,做工也比不上人家精细。看着老板不想要的样子,两人心里特别难受,颇感前程渺茫。
最后,他们好话一箩筐,市场老板才同意代销他们的产品。经过商量,吴艳芬和林建明将他们的文胸定为1.5元一个。留下产品和电话后,两人心情沉重地回到了盐步。
第二天,他俩突然接到高第街老板的电话,说是有一位客户看中了他们的货,不仅把昨天留在那里的所有文胸全部要走了,而且还说有多少就要多少。这个消息让他俩高兴得一个晚上没睡着。
既然销路没问题,接下来他们就拼了命似的赶货。后来两人实在忙不过来,就招了几名员工,添置了几台衣车。这样,他们内衣作坊的规模也随之一点一点地扩大了。
1988年底,林建明和吴艳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不久,吴艳芬怀孕了,妊娠反应很强烈。可当时她既要设计产品的款式,又要负责裁剪,还得跟几个车缝工一起赶货……每天累得半夜才上床睡觉,上了床,身怀六甲的吴艳芬却怎么也睡不着,她仰躺也疼,侧卧也疼,经常疼得流眼泪。可尽管这样,第二天一早,她还得爬起来干活,因为批发商在催货,他们只有拼命赶货……
随着生产量不断加大,靠在港资厂收购边角料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为寻找新的原料渠道,他俩伤透了脑筋。终于,经朋友指点,他们得知潮汕一带可买到内衣原料,林建明便马上奔赴汕头去找料进料。
为了安全,林建明特意买了一双大球鞋,将随身携带的两万元钱塞在鞋里,又将鞋带紧紧地绑上。不仅如此,林建明还特意带了个助手,以防不测。到汕头时已是半夜3点多,林建明舍不得住旅馆,就干脆将准备装原料的蛇皮袋往候车室的地上一铺,嘱咐助手在一旁守着以防小偷,自己则席地而睡。天亮后,林建明让助手在候车室里睡觉,自己去进货……林建明之所以不敢掉以轻心,是因为当时他们每一笔进货的资金都要用来扩大生产,万一钱被人偷了,内衣作坊就运转不下去了!
1989年,林建明、吴艳芬的儿子出生了。临盆前一夜,吴艳芬还在忙着做文胸,羊水破了都不知道。生下小孩后,吴艳芬只在医院住了5天就出了院。她回家后一看,发现因为没人裁剪,大伙都没了活干!此时,吴艳芬哪还能安心坐月子,她将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保姆,又马不停蹄地忙开了。就在吴艳芬和林建明忙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中国女性的审美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已不再满足于穿“一元钱的确良内衣”了。由于吴艳芬生产的文胸在价格、质量和款式上填补了市场空白,所以销量直往上涨。到1992年底,他们的小作坊已发展到有28台衣车、50多个工人的规模,积累的资金达到了50万元。
如今,“美思”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内衣品牌,经销点遍布全国各大省市,并已进入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及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元月,“美思”商标还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靠着一件内衣起家,吴艳芬成了一个实打实的亿万富姐。
吴艳芬其实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在做生意之初,她甚至还犯过不少低级错误,但她最后却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她的经历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女人,只要有超前的意识,敢拼敢闯、不懂就学,就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2.
女人,擦干眼泪再经商
商场竞争最惨烈。如果你想要进入商界赚大钱,先要擦干眼泪。在勇敢的女子面前,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意义的失败和逆境。因为商场的隐规则是:“胜利者永不止步,止步者永无胜利!”
事实上,李亦非为了捍卫她“不想被打败”的决心曾经付出过流泪的代价。
她说:“让我刻骨铭心的其实都是我失败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记忆深刻,继而改进。”
这是一次被李亦非称作刻骨铭心的失败经历。一个客户想与中方合作一个大型项目,但是双方提出的合作条件相距甚远。李亦非在这一事件中恰好担当了沟通的工作。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谈判,合作的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此时,李亦非已经将全部的感情投入了进去,她坚持不懈地游走在合作的双方之间,寄希望于最后时刻情况能有所转机。不过,当最后时刻来临的时候,她发现谈判依然僵持不下,李亦非急火攻心:“我很着急,最后就在当场,我掉眼泪了。这件事让我觉得非常后悔。这就好比是媒婆替人提亲,最后没有成功,那是相亲双方的事,媒婆并没有哭泣的理由。而且这也使得在场的人非常难堪。”李亦非在事后回忆道:“即使到现在,我也不愿意去见那个客户,尽管我们早已成了朋友。因为见到他,就会让我想起那段不快乐的经历。从那以后,在商场上我绝不掉眼泪。”
李亦非把这段经历归结为女性的弱点,因为她确实没有见过任何一个男性在商业场合中哭泣。在这一点上,她正不断从雷石东那里借鉴有效的经验。
李亦非在评价雷石东时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媒体巨人。远见和强烈的决心正是他成功的原因。在他一生中的三次大的收购行动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他是果决的,一旦决定就会不顾任何外界的反对和阻挠,排除所有的困难将事情做成功。尤其是1992年收购派拉蒙电影的行为。这是一个历时两年的艰苦过程,被称作“地狱买卖”。雷石东得罪了很多人,甚至一度要闹上法庭,但最后他成功了。不过在当时,大多数人对收购持否定态度,人们认为雷石东做了一笔再愚蠢不过的交易。但是这笔买卖在今天看来是一次异常成功的交易。
而现在,李亦非正在继续雷石东并购制胜的资本之路,在中国不断寻找传媒至强。当然对于这个备受关注的女人来说,重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处在东西方文化的交叉点上,她需要运用智慧和勇气之心努力寻求的尚有很多。
李亦非的座右铭是不懈的努力,从不放弃,从不拖拉,从不允许自己懒惰,并且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她认为世上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如果不去尝试,一切都是空谈;只要努力了,就会有一半的成功希望。
“我也经历过艰难、挫折和压力,但走过来之后就发现,这些其实算不了什么。”她说。
与《财富》每年评选的世界50位最佳女企业家(李亦非2002年获得了这一荣誉)不同,全球未来企业女明星要求在40岁以下、处于新兴科技产业、能够对未来的商业运作产生影响。《财富》对候选人的个人素质要求是相当的严格,他们在做过多次面试和调查后,确认她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在通过多次的访谈,了解她们的沟通能力、成长过程,国际化、专业化的程度,以及个性特征,确认她们是对未来有激情、有热情、有理想、有目标、能够影响别人的人。
从全国武术冠军,到电影演员,再留学美国,然后成为业界首屈一指的女强人,李亦菲的身上拥有的成功女性光环实在是太多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她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分不开的。从李亦菲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做生意最易成功的女性,是那种有永不言败的个性,做事决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人。
3.
低调女人,深藏不露
女人有心机,必定懂得深藏不露。低调行事,不失风度,反倒增添几分大气。商场多诡谲,一个深藏不露的女人正如一个铁铸般的堡垒,无懈可击!
在法国,每年总有那么一次,全国的目光会聚集到一个女人身上。虽然关于她的讨论,都会集中在她所拥有的巨额资产上,但她却始终以一种简朴低调的态度生活着,任凭世界风起云涌,依然故我。她的身后总会跟着一些摄影师,照片多是抓拍的,照片上的她却总是笑得礼貌而典雅,两颊突起,头发向后梳,显出宽宽的额头和深邃的双眼,眼角有些许皱纹。她身材修长,纤弱中透出协调融洽的古典,除了耳上坠一副耳环,她从不戴首饰,却总有一条围巾或披肩系在脖子上或甩向背后。
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却肩负起了一个帝国的兴旺,她就是法国首富:利利雅娜·贝当古。她所拥有的“欧莱雅化妆品帝国”,在过去的几年中,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跨国品牌;而在已经过去的2004年中,由于欧元升值以欧莱雅公司股票坚挺的缘故,这个欧洲最富有的女人的身价又上涨约40亿美元。
只做低调的女人,利利雅娜被人们习惯性地尊称为“贝当古夫人”,这是因为她的丈夫叫安德烈·贝当古,而他们两人的结合是缘于一段奇异的恋情。
25岁那年,利利雅娜因为患结核病,前往风景秀丽的瑞士休养。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法国青年,那就是安德烈·贝当古,两人一见钟情,并于1950年结婚。安德烈·贝当古后来活跃于法国政坛,长期任法国参议院议员,并多次担当法国政府部长等要职。在他2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利利雅娜一直陪伴左右,她已经很习惯于被称为“贝当古夫人”了,虽然她拥有的财富要比她丈夫多得多,但她情愿做丈夫背后的女人。贝当古从政期间,她陪他参加各种官方旅行和社会活动;而到了晚年,贝当古夫妇过起温馨平常的生活,旅游与社交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在法国富人区拥有很大的别墅,另外在法国各地还拥有数量众多的房产,这些都为他们躲避众人的关注提供了很好的隐蔽场所。
尽管那照耀他们的巨大的财富完全可以把他们引向一切奢侈,可他们在这个商业气息浮躁的年代仍然保持着一种简朴的生活姿态。
利利雅娜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有一次她不得不与著名杂志《自私者》的女主编进行访谈,访谈中利利雅娜说:“我需要隐退、安静、距离感。”今天正如昨天,人们应该明白了:没有盛装宴会,更没有颓废式晚会;没有种马场,也没有私人喷气式飞机;没有跑车,没有长年的随从……也就是说,贝当古家族中没有张扬的人。在沉默之外,这个家族所追求的是生活中的朴实无华以及明慧睿智。他们的婚礼在最严格意义上的家人中间举行,他们的假期也远远避开人们好奇的眼光。
在人们眼里,172亿美元是利利雅娜最大的财富,但利利雅娜却常对她的朋友们说,维持了50年的美满婚姻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相对于财富而言,婚姻对于一个女人才更有意义,这是利利雅娜一向的认识。
但毕竟她的父亲留给她巨额的财富,所以利利雅娜也不得不担负起守护的责任,不过她始终选择了一种低调的态度来对待欧莱雅。她总是牢记自己的角色是大股东,没有必要专注于行政管理。她聪明地置身幕后,让公众把注意力集中于欧莱雅,而不是自己身上。当然,她对欧莱雅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这从两件事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一是在1998年任命英国人欧文·琼斯为总裁时,当时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冒险,但利利雅娜最终还是决定由欧文任总裁。另外一件事是在欧莱雅集团收购美宝莲前夕,当时的领导人十分犹豫,因为只有出高价才可能买下来。“我们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其中一位这样说,但利利雅娜立即给予通行证:“如果是个好的选择,那就不要犹豫……”
虽然两件事情都以利利雅娜的正确而告终,但人们真正佩服的是利利雅娜对待这种事的处事风格:她是低调的,但并非没有主见,也并非撒手不管。据说在欧文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摆放着贝当古夫人亲笔题词的照片,上面的题词是:信任与友爱。欧文说,他与贝当古夫人经常就公司的事情相互交流看法。“我会向她展示一些新产品和相关广告。她的见解对我而言弥足珍贵。”在提到贝当古夫人与公司管理层的关系时,他说:“每当我们为了某些决定止步不前的时候,她总是给我们有力的支持与建议。”
利利雅娜·贝当古不喜张扬,但她热心公益事业,每年通过中间人赞助的款项高达400万到800万美元。自1995年基本退居幕后,不再亲自处理欧莱雅的事务以来,她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以丈夫和父亲的名字命名的“贝当古—舒莱尔基金会”上。
这个基金会成立于1987年12月22日,是法国获得捐助最多的基金会之一,其宗旨是“为世界上不幸的人提供帮助”。基金会设在旺多姆广场,办公室坐落在巴黎环城高速公路边上的克里希。与利利雅娜一贯的风格相似,基金会也保持着低调的作为:法国电信公司的话务员根本查不到这家基金会一丁点儿踪迹!
但在贝当古夫人的不懈支持下,这家基金会却是法国最活跃的基金会,它每年发放的救济款项都在300万到600万美元。前几年,基金会曾为波黑和科索沃遭受战争蹂躏的灾民提供了数百万美元援助。现在,基金会把主要力量用于预防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癌症和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基金会还积极参与拯救文化遗产和保护历史遗迹的活动,如维修诺曼底地区的修道院等。对于扫盲等民众文化活动,贝当古—舒莱尔基金会也总是慷慨提供资助。
1990年,利利雅娜和丈夫还共同出资设立了“利利雅娜·贝当古合唱奖”。这笔奖金的数额约为5万美元,轮流颁发给巴黎和法国各省的合唱队,获奖合唱队则受邀在每年的法兰西学院颁奖仪式上献歌。
2002年,利利雅娜荣获总统颁发的法国最高级别奖章——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这位高雅、慷慨、近乎完美的女人,成为法国人心目中不朽的传奇。正如人们所说:“她热爱生活,也被生活所厚爱。”
从1907年诞生开始,欧莱雅的发展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数次经济波动,但欧莱雅始终屹立不倒。这其中的秘密,一方面是由于欧莱雅一直拥有出色的“舵手”,从欧仁·舒莱尔到利利雅娜·贝当古,从弗朗索瓦·达勒到欧文·琼斯,欧莱雅在稳健的人员更替中,即将走过百年大关;另一方面,欧仁·舒莱尔与利利雅娜·贝当古低调、稳健的处事风格也带给欧莱雅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是欧莱雅走过90多年历史的关键所在。
如今的欧莱雅已是一家现代化的跨国大企业,通过90多年的累积,它已积累了具有欧莱雅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下面介绍的是欧莱雅成功的一些重要经验。
现如今,欧莱雅公司已成为法国全球化的典范,这在法国无人能及。曾经有一阵子,人们普遍看好像法国电讯、阿尔卡特和威望迪环球这样的高科技、信息企业能成为法国经济的标杆企业,但在持久的发展中,欧莱雅却发挥出更强的生命力与发展力。从过去三年数字来看,法国蓝筹股指数下降了24%,而欧莱雅的股票却比指数高出了65%。其他像法国电讯、阿尔卡特和威望迪环球等统统下降了70%以上。这一时期,道—琼斯欧洲非周期性商品股票指数更是下降了10%,而欧莱雅却增长了44%。在许多投资人看来,欧莱雅的股票最值得放心,它从来没出过大错,它是享有最高国际知名度的法国品牌,是投资的安全岛。
欧莱雅拥有如此出色的业绩,与利利雅娜·贝当古和她的三任经理人努力打造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息息相关。
欧莱雅企业文化中洋溢着宽松和谐以及国际化的浓郁氛围,这你可以从其总部上班人流中,从员工衣着谈吐中体味出来。在一楼的咖啡厅里,你不仅可以听到法语、英语,甚至连德语和亚洲国家的语言也不时会飘进耳廓。据说,欧莱雅公司的员工来自45个民族,4.8万名员工中,3.6万名在法国以外。在400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40名西班牙人、70名意大利人、40名德国人和35名英国人。在欧莱雅8000名经理人中,有2000人享有股票期权。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欧莱雅的人员流动率相当低:员工平均服务时间为14年。
虽然全球化企业一贯给人以黑色、机械的一体化生产流水线的印象,但这种感觉你绝难从欧莱雅的公司中嗅出来,欧莱雅是与众不同的跨国企业,这缘由或许只能解释为:欧莱雅是从浪漫国度出生的企业。
欧莱雅的工厂普遍注重人性化,在德国的一家欧莱雅工厂,顶棚和四周墙壁都是玻璃板,这样工人就可以享受美好的阳光。这里没有忙碌不休的流水线,而是分隔开的一个个车间,这样,车间经理人可以与每一位员工亲切交流,他每天的第一件事是与员工握手。他说,当车间需要增添新设备时,一线工人们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利利雅娜·贝当古,这个精明且集财富于一身的女人,深深懂得深藏不露的玄机,她的低调隐忍并不是撒手不管,也不是毫无主见,事实证明,恰恰相反,正是这样一个神秘人物,欧莱雅神话才得以延续。
4.
有舍才有得,敢于舍弃的女人最能赚钱
智者说: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和胆识,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惟一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放弃,才能彻悟人生,赚钱也是同样的道理。
勒羽西代表着成功的女性,以成功的电视主持人、制作人和成功的商界奇才而闻名各国。
出生在香港的靳羽西在美国成名。在美国,她曾经亲自制作、主持《看东方》系列节目,架起了一座美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她的名字也随之走进了亿万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心中,她的电视特别节日《中国的墙与桥》获得最高荣誉奖“艾美奖”。此外,她还获得了“杰出妇女奖”、“终生成就奖”、“友好大使奖”等一系列桂冠,西方传媒称之为“当代的马可·波罗”。
在美国,勒羽西曾制作过电视系列片《怎样在亚洲做生意》,她在节目中介绍了日本、香港、台湾和韩国等亚洲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环境、社会传统、商业惯例等情况,总结了美国企业在这些地方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很快,靳羽西成为美国商界的向导和指南。这套电视片和她编辑的《指南》杂志,被美国一些商学院、研究机构和大公司指定为研究亚洲经济的必读教材。
有一次,靳羽西来到中国,当时的一位政府官员在接见她时曾问她:“你为什么不制作一部《如何在中国做生意》的电视片?”
靳羽西回答说:“我要用我自己到中国做生意的亲身经历做活广告。”
很快,靳羽西投资500万美元,在中国大陆开办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靳羽西任董事长。
作为一个拥有大量电视观众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投向了化妆品领域,一时间引起了海外极大的关注,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靳羽西回答道:“赚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我对化妆品行业很感兴趣,知道这个行业竞争激烈,但是我有信心为把中国妇女打扮得更漂亮而做出贡献。”
为了研制出真正适合亚洲妇女的化妆品,她投入了全部的热情,亲自参加了32种产品的研制过程,并聘请国际著名的香水专家为她配制香水,她提出香水“要香味清淡,有东方女人的特性”。化妆品专家先后用1000多种原料,反复研制了两年时间,才有了目前品种众多,质量上乘的“羽西”化妆品系列。
靳羽西设计的9种口红,是她费尽心血从600多种颜色中选出的。为了找出最适合黄种人的颜色,她请来上百名亚洲妇女不停地试验。
化妆品和香水研制成功后,靳羽西专门聘请了最知名的化妆品和香水装潢设计专家为她的化妆品系列做包装设计。《纽约时报》载文称靳羽西在建造一个“化妆品的帝国”。
一旦投入事业,她的目标始终如一,不愿在其他方面多花时间,浪费精力。有一次,美国总统克林顿上任伊始,要在白宫举行大型聚会,招待最杰出的社会名流。克林顿特意邀请靳羽西主持这项活动。但当时靳羽西正忙于在中国投资的有关业务,婉言谢绝了这个邀请。她对朋友说:“400多人的聚会,我去了能有什么作用,只是徒有虚名,如果对他有什么帮助的话,我一定去,如果不能这样,岂不是白浪费了时间。”
羽西化妆品公司创办以来,她每年都要多次往返大陆,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异常忙碌。
为了培训通过招聘考试而选出来的30名美容小姐,她每天坚持为她们讲课,做示范,中午和她们一起吃快餐。有时候她累得生病了,去医院看完急诊后,又赶回去继续讲课。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到中国来,为什么要投资于化妆品行业。
她这样回答:“我本身是中国人,自然要向中国投资,投资于化妆品行业是兴趣,更主要是我觉得中国大陆年轻人直到今天也需要普及美的教育。我希望用这种方法普及传播美容常识和化妆技巧。在美国,我演讲45分钟,能赚1.8万美元,但是我经常飞到大陆讲授美容知识,不收一分钱。”
靳羽西就是这样一个美的使者。她曾经总结她事业成功的要素得益于“五词箴言”:梦想、牺牲、勇气、爱、幸运。
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不会为任何外力所动摇,就有机会实现梦想。她曾经梦想把神奇的亚洲和中国介绍给美国,梦想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所以有了《看东方》和《世界各地》在电视传播业上的成功。
一个女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牺牲精神,靳羽西曾经牺牲了许多人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以及对一个女人来说看似重要的东西。
要想走向成功,每一步都必须探索,每一步都需要勇气,要想成功,就要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因为爱,工作起来才会废寝忘食,乐此不彼,不会觉得辛苦。靳羽西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把工作当成了乐趣。
目前,“羽西”化妆品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从市场占有率、知名度等多方面都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上名列前茅,这一产品也为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成功,她成为中国众多女性中的杰出典范和很多人追捧和效仿的对象,她的“五词箴言”会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她性格中的勇敢无畏、不断追求、永不知足,女人的牺牲精神,她对工作的热情和挚爱都是她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5.
女人要能屈才能伸,大钱小钱都要赚
有的人“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结果总是愁钱用。事实上,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因为在赚小钱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经验、见识、阅历,培养金钱意识和赚钱能力,同时积累人情关系。试想,一个连小钱也赚不到的人,她能管理好上百万的企业吗?所以啊,人要想赚大钱,不能指望一步登天,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小钱赚起。
曾有位百万富翁说过“小钱是大钱的祖宗”,现实中的好多百万富翁当初就是靠赚不起眼的小钱而白手起家的。据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起步的,只有10%不到的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全是穷人,靠赚小钱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总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财源滚滚而来,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导致了致富心态的错误。他们只想发大财、赚大钱,能赚小钱的机会看不上眼,忘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
不要嫌钱太小。有的人“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结果总是愁钱用。事实上,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因为在赚小钱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经验、见识、阅历,培养金钱意识和赚钱能力,同时积累人情关系。试想,一个连小钱也赚不到的人,他能管理好上百万的企业吗?所以啊,人要想赚大钱,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小钱赚起。
很多衣装界女富豪,都是从几毛钱缝缝补补做起,聚沙成塔。她们每年纯收入居然可达数万元。她们正是做这种不起眼的生意,虽然挣的是小钱但能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后,她们就回家办制衣厂或者其他什么企业。这是能屈能伸的女人典型的赚钱模式。
如何看待“小钱”,既是一个人生态度的问题,又是一个商业眼光的问题。经商务实又精明过人的女人,她们不耻于赚“小钱”,她们善于抓住身边的小钱,绝不让赚钱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哪怕是一分钱。
那些想发财而又没发财的女人,多半就是没有“小钱”意识,小钱瞧不起,大钱又赚不来。她们不明白小溪能汇集成大海的道理。
这些女豪杰们给自己总结出的几条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大钱小钱都赚,能赚几分几厘的机会也决不松手。她们的商业价值观非常独特,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的口号。比如钮扣生意,一粒钮扣的利润真的不足一厘,她们也做得兢兢业业、高高兴兴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些女人就靠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她们的原始积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做生意无非两点:赚利润与赚市场。中国的经济在告别了短缺的计划经济以后,目前的低利率、低通胀、低利润,标志着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利的时代。在这个微利时代里,女人能够随机应变,通过赚微利来赚市场。
四川双流县的“李姐稀饭店”靠卖稀饭,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竟拥有了百万财富。
李姐大名叫李春花,她与丈夫辜强都是重庆市仁寿县人。夫妻俩在1992年双双下岗。他们先是做烟生意,开始赚了20多万元。可后来因为上当受骗进了假烟,不仅亏损了积蓄,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
为了逃避债主,夫妇俩来到成都双流县城卖稀饭。但稀饭的确不好卖呀,开张三个月就亏本3万多元。结果一顾客提醒了他们:开稀饭店啊,一定要改变经营理念,要有创新意识才行。
夫妻俩决定把稀饭当成正餐做,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大鱼大肉吃腻了,喝点稀饭爽爽口是一种必要;二是如果把稀饭当成正餐来吃,就必须改变一些特点,改良稀饭品种,比如鱼稀饭系列、腊肉稀饭系列、肥肠稀饭系列等等。另外,还可根据稀饭的特点配置各种各样的菜品。这样,就把正餐的饮食特点结合了进来。
辜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便研究出了十几种稀饭。新品稀饭正式营业那天,夫妇俩熬了5锅不同类型的稀饭,免费给顾客品尝。客人们吃完后个个赞不绝口,都觉得稀奇,因为他们从来都没见过稀饭也可以做出这么多花样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来多了好几倍,每天的营业额有时竟高达两三千元。
日趋增多的顾客常使李姐夫妇感到忙不过来,李姐的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不如换个大点的地方卖稀饭,把稀饭产业做大。于是他们租下了一户面积约两亩地的农家大院,又聘请了几个工人。
新店的生意果然更火爆,一到周末,大院前面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满了车辆。但李姐心里很明白:要想留住顾客,必须将稀饭推陈出新,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因此辜强就整天思考着怎样变着花样熬出别人没有的稀饭。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实践,终于由原来七八个品种的稀饭发展到20多个。这些稀饭的名字也很好听,什么蒌龙花粥、金玉满堂粥、龙须银耳粥、春花碧绿粥、荷叶莲米粥等,光听名字就让人胃口大开。
面对喜人的局面,李姐居安思危:一定要保住稀饭这块牌子!于是,她迅速到有关部门注册了“李姐稀饭大王”的商标。
为了将这块牌子做得更大,李姐又将店搬迁到一个足有三亩地的地方,并聘请了50多名小工。后来,李姐又添加了中餐和小吃等项目,由于味道正,价钱合理,同样让顾客喜欢,一天的营业额有时高达1.7万元。
李姐靠自己的诚实和热情终于将稀饭生意做大了,在双流县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双流来,不吃“李姐稀饭大王”的稀饭等于没有来双流。
有人问李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李姐总是告诫他们:“不要认为稀饭利薄就不去做,利薄总比没有强。我最瞧不起那些穷得丁当响,又总想找大钱的人。勿以利小而不为,小本生意做大了就成了大生意了嘛。”这就是李姐独到的生意经。
如果把小生意做强做大了,有了规模,也就成为大生意。同时,这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不嫌生意小,又善于经营,就一定能够从小生意中赚到大钱。
6.
女人不要太虚荣,发挥坚忍的天性
在有些人的眼中,忍耐常常被视为软弱可欺。而实质上,忍耐是一种修养,是在经历了暴风骤雨的洗礼后,自然所生的一种涵养。忍耐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处世沉稳。忍耐可以使人以坚强的心志和从容的心态面对人生。假如失去忍耐,就会造成可悲的结局。
忍耐是我们老祖宗的传家之宝,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楚霸王项羽是英雄,但他没有成就事业,因为他不懂得忍耐。与楚霸王相反的就是后来打败他的刘邦,当年项羽绑了刘邦的老父亲,说要将他父亲煮来吃了,以为这样能够威胁刘邦,结果刘邦笑嘻嘻地说:“煮好了给我也端一碗来”,急得项羽两个眼睛像铜铃一般大。
忍耐是一种理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忍耐是一种追求的策略。一个追求更大成功的人,往往在关键时刻,不得不忍气吞声。
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方法可通过的阶段。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必须忍耐许多的无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最会赚钱的温州人几乎都不炒股。其实,这正是温州商人聪明之处:他们敢闯,但决不乱闯。他们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非常能忍耐。他们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准某项业务,就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赚钱。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创业者来说,忍耐是必须具备的品格。电话大王吴瑞林当初创业失败,“走在路上,平时笑脸相迎的乡邻竟然一夜之间形同陌路,不断有人在我身后指指点点。没多久,孩子们就哭着回家告诉我,老师把他们的位子从第一排调到最后一排去了,学校里的同学也不和他们玩了”。吴瑞林不得不带着家人,选择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悄悄离开了故乡。
指甲钳大王梁伯强一次次创业,一次次辛苦累积财富,而每一次点滴积累的财富最后总是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原因剥夺,要是一般人早发疯了,可梁伯强都忍下了。而现在,他俩都是成功人士了。
假如女人想赚钱、想创业、想做老板,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自己,面对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忍耐力”。因为赚钱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困难、挫折,甚至是痛苦和孤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哪怕是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都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得有过激的言行,否则,你有可能前功尽弃。
在这个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女人因情绪偏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不能够忍耐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因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想创业赚钱就应该有勇气接受世界上的一切不幸和灾难。
具体到经商行为中,忍耐肯定能给人带来机会与财运。如果只是挣硬气、好面子,不懂得忍耐之道,不知晓伸缩之理,那么,你会看见钞票从眼前哗哗流过而自己一无所获。
温州人或许能给女人一个启示,他们最能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忍耐。为了能赚钱,他们面对浪迹天涯、抛妻别子的思乡之苦,脏活累活苦活全干的身体之苦,屡遭白眼与冷嘲热讽的内心之苦等等,都能够从容不迫地忍耐。
女人抛开面子虚荣观念,积极地向温州人学学吧!
7.
弦上没有回头箭,商海多有巾帼魄
有些女人绝不会在战斗中退缩,她们总是满怀信心地冲锋陷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们都不会怀疑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就像一支离弦之箭一样,有进无退。
她,曾多次绝处逢生。她,有过惨痛的失败经历:离婚、下岗、求职遭冷遇、厂房被烧光等等,命运将她一次次抛入谷底。可她仍然奋力抗争,做针线活、蹬三轮车,在18天里就让烧光的工厂浴火重生,人生的洗礼打造了她的坚强。她,就是吉林市华丰塑料厂厂长刘丽华。
1983年7月,儿子生下刚刚十几天,丈夫便无情地离她而去。她带着孩子回到娘家,与娘家6口人挤住在14平方米的陋室内,母亲长期卧病在床,父亲腿脚还有残疾。作为一个离婚女人,刘丽华的生活难上加难。为拉扯孩子,她兼职缝制服装,一干就是数年。
深夜,背上的孩子睡熟了,刘丽华便开始赶活。缝制一条裤子能赚0.8元钱,她累得睡着了,扑哧——缝纫机针扎进中指指甲,针尖一断就是三四节,这样累睡了、疼醒了的日子,一天天地重复着,为了拔除经常折在指头里的针尖,她专门弄个尖嘴钳子。至今,刘丽华右手中指仍无法伸直。
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儿子突发肺结核,缺钱无药。企业又通知停产,刘丽华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连续的打击像冰雹一样砸向她们母子,她感到绝望,感到再也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压。
这时她想到了自杀,她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绝境,人生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1988年12月,她带6岁的孩子来到江城大桥上,抱起懵懂的孩子,抬脚跨过冰冷的桥栏,要纵身跃向滚滚的江水。这,已经是她第5次产生轻生念头。
这时一个老者快步向前,拦腰把她们母子拽了回来。
“孩子,咋这么想不开?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你还抱着孩子……”老者语带关切。刘丽华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望着慈祥的老者,她百感交集。经过老者的一番劝解,刘丽华的心开始平复。可生活怎么继续呢?她一筹莫展地领着儿子跪坐桥头,此时江岸边各工厂的职工陆续下班,2元、3元……工人们轻轻把钱放在她们母子面前。
“这些好心人帮了我268元钱,那一幕,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刘丽华眼中的泪花晶莹闪烁。
好心人的帮助温暖了刘丽华冰冷的心,她决定从头再来,用自己的劳动回应命运的挑战。回家的路上,她给儿子买了一瓶治疗肺结核的药和一袋奶粉,并决定用好心人帮助的钱创业。
刘丽华曾在塑料厂工作,她决定用掌握的技术加工塑料包装袋。她花50元钱买了一张学生课桌当机身,用皮筋儿代替弹簧,在垃圾堆里拣到一个废电熨斗,拽出里面的云母片当电热条,一台土热合机被她“制作”成功了。没想到合闸试机时,“砰”地一声,热合机烧坏了,刘丽华趴在桌上哭了。邻居老师的儿子是个电工,听完刘丽华哭诉,告诉她,这台热合机缺少调压器,承受不了这样的电压。刘丽华又在垃圾堆里翻了10多分钟,找到了一个被扔掉的调压器,她的热合机终于能用了。
她家离吉林市毛线厂很近,刘丽华知道该厂需要大量塑料包装袋。于是,她骑着破自行车到毛线厂要活,可供销科的人没人理她,“不用、不用,你这姑娘怎么这么烦呢?我们国有大厂不可能用你个人的东西……”一连10多天,刘丽华听到的回答只有这些。
直到一天下午,刘丽华再次来到毛线厂。供销科只有魏科长一人在,他看到刘丽华,起身就要走:“你个大姑娘家,总往这跑啥?你到底怎么回事?”
刘丽华简单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魏科长听完,一声没吭,转身从柜子里甩出一沓塑料包装袋:“1角7一个,能做吗?行,你就先做4000个。”
刘丽华心里清楚,魏科长对自己抱有怀疑,她拿起袋子说:“我肯定能做,明天看样品。”
经过刘丽华的东挪西凑,终于借到50元,而这4000个包装袋的原材料也是刘丽华下了“生死状”才借来的。
真诚和质量感动客户。刘丽华连夜赶制2000个包装袋,当她一夜未眠,把产品摆在魏科长面前时,整个供销科的人都惊呆了。他们不相信这样的包装袋出自一个小作坊,更不相信她能接受1角7分的低价,魏科长当即表示先订10万个,10天内做完。
第二天中午,魏科长和科里老董找到刘丽华的家。“妈妈,我饿。”儿子一声声叫着,可家里没有吃的,刘丽华正暗自掉泪。魏科长劈头就问:“1角7,你能行吗?”
刘丽华平和地说:“其实,你们平时的进货价是2角6,1角7我根本就赚不到钱,刨去电费、料钱,我只能是给你们加班加点,干搭人工。”
魏科长和老董相视一笑,“那你为什么还接?”“没办法,不接——我连这个活都没有。不过,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的。”刘丽华微微一笑。“姑娘,你赢了!”魏科长哈哈大笑,他主动把价钱提到2角4分钱,并让刘丽华先领4000元料钱。
“我当时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来的,支票攥在手里,怕汗水溻湿了;放在兜里又怕丢了。”回到家,刘丽华一把举起儿子欢呼雀跃,积压在心底的酸楚顺着脸颊扑簌落下,看到妈妈哭了,儿子张开小手拭去她的眼泪:“妈妈不哭,不哭……”
这次活之后,刘丽华拿到了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一笔钱——1万元。
8年过去了,1996年6月,刘丽华的生意越来越大,生产规模扩大了许多。这时,谁也不知道,这个每天蹬着三轮车送货的女人,已积累上百万资产。
这时,塑料包装、印刷加工厂很多,但搞彩印的人还很少。刘丽华觉得这是发展方向。可这一次,她遭遇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难题。
彩印机运回来了,可工人谁都不会使用,刘丽华也是一知半解。“刀都上反了,更别提印刷。不到三个月,30多万元流动资金就消耗殆尽了,这次教训让我记忆深刻。”她急得满嘴大泡。
最后还是在相关政府的帮助下争取了10万元贷款,即将倾覆的企业终于渡过难关。
2002年,刘丽华的华丰塑料厂已发展成产品种类繁多的民营企业。一场无情的大火再次把她推入谷底。
2003年1月8日凌晨,工人操作不当引起大火,厂房全都烧塌掉了,而所有货物都付之一炬。在东北这个最寒冷的早晨,刘丽华无声地哭了。“货呢?”“都烧没了。”工人们带着哭腔回答,货是马上要交给客户的。
这场大火,后来查明是配电设备老化、短路,火星爆出,引燃堆满易燃货物的彩印车间。100多万资产就这样付之一炬,儿子刘书言正在佳木斯念大学,回来时,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
刘书言担心妈妈从此消沉,但他却看到妈妈正在号召工人重新建厂。“当时,工厂面临两个情况:一是重新建厂,另一个更为急迫,货物没了,如何保证客户准时提货?毕竟年关是客户最大的商机。”
有工人建议,暂时封锁消息,刘丽华一口拒绝。她把所有客户都找到现场:“现在你们都看到了,货全烧毁了。如果大家相信我,我保证准时供货,另外我还要重新建厂……”看到这种场景,客户们深深感动了,有的客户主动把积欠货款交到刘丽华手里。
为抢回时间,刘丽华派工人到其他厂家租用机器,高价赶工。一连17个日夜,终于把春节前的订单全部按期完成。其间,工人们又主动加班,在废墟上重新建厂,他们用塑料薄膜扣在厂房上当作棚顶,有的工人站着就睡着了,梦里还在喊着“救火啊”、“快点干”,看到工人累得不成样子,刘丽华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为抢在春节前重新建厂,完成节后订单,还需再购进彩印机。山东招远塑料印刷机械厂侯经理特地飞到吉林查看,看到工人奋战的一幕,他说:“刘丽华,就冲着你们压不垮的劲儿,我相信你们,我用最短时间把设备配齐。你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
2003年1月27日,新设备终于运回来了,工人们像娶亲一样放起了鞭炮。抚摸着崭新的设备,大家痛哭失声。
2003年9月,刘丽华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美国圣马丁市市长和兄弟集团总裁当·龙先生来到长春市,准备在东北寻找一家“塑料包装生产基地”。这是绝佳的机遇,刘丽华找了一名临时翻译,立即赶赴长春。
当·龙先生一个接一个地会见客户,但又一次次失望,谈判从9时一直到凌晨1时,眼看着一家家企业被下了逐客令。最后,当·龙先生从谈判桌旁站了起来,表示谈判已结束。
刘丽华一听急坏了,她几乎站了一天一夜,腿都浮肿了,怎么能一句不谈就结束呢?就在当·龙先生将要关门时,刘丽华顾不上礼仪,立刻冲进去,大声请求当·龙先生继续谈判!当·龙先生感到很吃惊,蓝眼睛里闪出一丝惊讶。
刘丽华诚恳地说:“先生,这次机会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我是带着所有员工的希望前来找您的,为了和您谈谈,我已站了一天一夜。我知道这样做很唐突,但我真的希望您看看我们的样品,再下结论。”
诚恳,打动了这个美国人,当·龙先生冲刘丽华点点头,又走回了房间。他看完刘丽华带来的真空袋等产品,又听了报价。他情不自禁跷起大拇指说:“刘小姐,你果然是抱着一片诚心来的,这太让人感动了。我今天就去看你们的工厂,没问题的话,这个协议我们签了,相信我们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还会是很好的朋友。”
刘丽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这一次,刘丽华签下了200万美元的产品协议,并从当·龙先生手里接过了兄弟集团授予的“吉林市塑料包装生产基地”的牌子。随同来访的美国圣马丁市市长也喜欢上了刘丽华。“刘丽华,你是好样的,我们就喜欢与真诚的人做朋友!”他郑重宣布,授予刘丽华圣马丁市荣誉市民称号。
刘丽华就是这样一位勇往直前、从不畏惧的生意人。到目前,华丰塑料厂已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职工52人,其中90%是下岗工人。2005年,上缴利税20多万元。在做生意的时候,最艰苦的当口,往往也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一旦放弃,则生意意味着完全的失败,只有勇敢而坚定的女性,才能品尝到最后生意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