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要谈论民间故事,首先得了解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多种体裁的民间作品。它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而民间故事,则是指人民群众所创作和传播的所有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它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陶田村的夏日夜晚,清风拂面,我们姊妹几个坐在村庄水塘边的竹床上,常常是聆听着姨父的民间故事进入梦乡。那种惬意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捧读《新洲民间故事》,感觉馨香盈袖。
我个人认为,首先,桂琴甫是在得到了充分的艺术熏陶之后,才搜集整理创作民间故事的。桂琴甫有良好的家族氛围。桂琴甫的舅父金为梅是鼓书艺人。桂琴甫从小在舅父家读书,跟随他走南闯北说鼓书。在众多的外甥中,桂琴甫的长相和性格格外像舅父。俗话说得好,“外甥像舅,衣食勿愁。”十二岁那年,舅父家发水灾,桂琴甫跟着姨父家搬到金台镇王家湾。夜晚开会前,会员到不齐,队长就让桂琴甫讲故事催促并吸引群众,讲着讲着,社员一会儿便到齐了。在王家湾放牛兼讲故事,桂琴甫算半个劳动力,每天领取五个工分,折合人民币一角钱。谈起在王家湾的经历,桂琴甫满脸的兴奋和惬意。
桂琴甫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他曾在新洲倒水河工地搞过四年宣传工作,采访好人好事,办《倒水战报》和《倒水工地广播站》,宣传先进事迹,促进生产。每逢下雨或落雪,日子便显得十分漫长。见工友们感到寂寞,桂琴甫便给他们讲故事,打发百无聊赖的日子。桂琴甫主要的身份是中学语文教师、校长,他不仅饱读诗书,而且还做过人口普查工作一年,抽调办理身份证一年,从事群众工作三年。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产生了鱼水般的深情厚谊,因此他对群众语言烂熟于心,对他从事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1980年,桂琴甫曾到黄冈参加全省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四年后的暑期,因为发表民间故事较多,作为涨渡湖移民区十一校大校长的桂琴甫得到赤壁市群艺馆馆长饶学刚的赏识,被聘为《赤壁文艺》编辑,深受饶的教益。饶学刚是黄冈师范学院编审,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研究楚文化和民俗学的资深专家。饶学刚主编《黄冈师专学报》,曾在权威刊物《中华活页文选》发表文章,与黄冈名人丁永淮、姜天民齐名。讲个小插曲。据桂琴甫回忆,他当时去赤壁宾馆报到,赤壁市文教局某负责人对此颇有微辞,嘲弄桂琴甫吃家饭拉野屎,并质问其来历。当桂琴甫说出其推荐人是新洲县委宣传部张部长时,该负责人顿时哑口无言,悻悻离去。
1991年十月,因为在民间文学创作方面的突出成绩,桂琴甫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联和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授予“屈原奖三等奖”获得者。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重要特点。作为民间文学的分支之一,民间故事也有“朴素简练”的特点。这也是桂琴甫的《新洲民间故事》的鲜明特征。桂琴甫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通过平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读者讲述了离奇稀奇传奇的神话传说,短小精悍,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寓教于乐,发人深思。
《新洲民间故事》题材广博,既有斗智斗勇、悬壶济世,亦有尊老爱幼、知恩图报;既颂扬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的美德,亦鞭挞贪得无厌、不劳而获、趋炎附势等丑恶行径。《新洲民间故事》描绘了劳动人民智斗妖魔鬼怪、人鬼神和谐相处的故事,还记录了秦始皇、孙仲谋、陈友谅、孔子、秦桧、伍子胥、诸葛亮、包公、潘仁美、鲁班、华佗等诸多历史名人在新洲的故事,神话传说代表篇章有《李先念在沐家径的故事》《凤凰墩》《包公过武湖》《人心不足蛇吞象》《阳逻十里长山和珠山》《李世民在汪集酒醉饭饱》《萧耀南作对联》《朱元璋的百家宴》等,反映了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这些故事脍炙人口,读来妙趣横生,余味绵长;《玉皇大帝赌咒》《大崎山的试心石》《灵芝草的传说》《龙王莲》等幻想故事借助法术和宝物的帮助,实现贫困、诚实的主人公的愿望和理想,并对恶人、贪心者予以惩罚;《大埠街的来历》《腊八粥的来历》《秦始皇住饭店》《三媒六证入洞房》《财神赵公明》《靠山店的传说》等世俗故事赞美正直善良、勤劳智慧的人,批判了懒惰、自私、愚蠢的人,也讽刺剥削者和压迫者;《斤半》《王乒乓告状》《老虎报恩》《涨渡湖的何首乌》等短小、幽默、滑稽的民间笑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新洲民间故事》成功运用诗歌、对联、顺口溜、俏皮话、俗语、俚语和口语,它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幽默诙谐的故事,可读性强,生活气息浓郁,愉悦着读者的身心。诗歌、对联、顺口溜、俏皮话、俗语的运用,给故事增添了丰满风流的韵致;俚语和口语的穿插,就像在他乡遇到故知一样让读者倍感亲切。桂琴甫的民间故事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人物神情毕现,颇具质感,达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境界。许多文学青年喜欢使用大量的叙述句式,从而使得文章拖沓臃肿,我认为他们应该多从桂琴甫的民间故事里学习白描手法,这样才能做到生动简练传神。
新洲地处荆楚,古代至近代始终隶属黄冈管辖,一直到公元1985年前后才划归武汉市。新洲有着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仅当代涌现出的各类文艺家大概有近百人。据史书和其它书籍记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新洲留下了足迹。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均在新洲留下了宝贵的诗行。子路问津、陈友谅在新洲建都,河东狮吼发源于新洲,在新洲还诞生了众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这些皆成为新洲人民耳熟能详的谈资。桂琴甫精通新洲历史掌故,文集《新洲民间故事》中收录了诸如《凤凰墩的故事》《清明节的来历》《道观河的由来》《涨渡湖的鱼面》《腊八粥的来历》《将军山》《旧街花朝节》等关于新洲人文风情的故事,还有熟语“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江边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来历,这些典故风俗生动活泼、兴味盎然,为《新洲民间故事》增添了一定的底蕴。另外,桂琴甫还通书法、绘画和音乐,多种艺术在不经意间滋养滋润了他的民间文学,使得其民间故事生动朴实、清新素雅,平添了神韵和意蕴。
桂琴甫先生利用业余闲暇,几十年如一日沉醉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他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让笔者由衷钦慕。在他编纂的民间故事集中,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憧憬,让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既增长了见识,又受到启迪。《新洲民间故事》是一部深沉厚重的故事集,它是湖北民间文学的一颗光芒四射的瑰宝。
(原载《武汉作家》总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