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巍是“80后”新锐作家。这家伙会绘画书法,也写散文和小说。他年届而立,文艺成就斐然,散文在天津《散文》月刊发表过,小说多次在《山东文学》刊载,绘画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的书法我很喜欢,他的画我说不好,只能说是明朗清新素雅,所作花鸟虫鱼灵气十足,意趣横生。在读他的散文之前,我还专门找来他的三部短篇小说读了一下,发现他深谙读者阅读口味,他的小说可读性较强,成功地把“情色”元素融入小说中,他的小说具有批判性质和寓言色彩,直指人性的贪婪,具有警世的功效。从马卫巍的书画和小说来看,他的作品有独到的审美意蕴和一定的思想性。
再谈马卫巍的散文。马卫巍的散文可以定位为乡土散文。马卫巍对故土风情和乡村风物有种执著的偏爱。他的散文既有平淡的叙事,又有灵动的诗意;既有严谨的哲学意蕴,又有淡定闲适的风味;既有平民心态,又有的学者的睿智。
马卫巍的散文漫溢着灵动的诗意,创造了一种“视像”美。《乡村物象之一》是一组清新灵动、洗练精致的散文诗章,在故乡的“土巷、碾屋、背篓”里,留下作者美好而浪漫的童年时光。《村子里的音乐》对故土风物有种痴迷的情怀,塑造了多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例如退伍的半痴呆的“老机枪手”,擅长骂街的“五奶奶”,还有京戏伴奏乐的“打鼓人”等等。《村子里的音乐》采用蒙太奇手法,使得这些人物跃然纸上,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有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呼兰河传》的韵致,接近“史诗”般的风味。
马卫巍写散文经年,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散文有着从容淡定的心境,有意无意间张扬着意绪,弥漫着或浓或淡的氛围。《院子里的风景》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缓从容与淡定闲适。《幸福的味道》贴着地面写,持有平民心态,重在人生感悟,读来亲切自然,人间烟火味很浓。《白菜香》侧重于形象思维,运用比喻、比拟与象征等手法,语言生动传神,文章流动着一番空灵的韵致,倒数第二段写得意绪奔放:“年老的父亲盘膝在炕头,烫一壶老酒,听着梅尚程旬,陶醉在慢悠悠地时光里。母亲炒一盘老白菜,熬一锅玉米粥,满室生香,幸福的波纹便荡漾在了额头。他们相依而伴,默默无言,白菜的清气滋润了一天又一天的日子。”寥寥数语,漫溢着浓郁的散文氛围,产生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那些花儿》和《生命的颜色》托物寓意,尤其注重“擢升生命意义”,这种写法有些传统,手法像极文坛上有故意拔高倾向的“新散文”。
马卫巍写起风物散文怡然自得,虽然写出了对风景的记忆,而“写出对风景的回味”(评论家马力语)略显不足;令人欣喜的是,他的游记散文《在三河湖看水》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个缺憾。马卫巍写散文很多时候是拿腔捏调的,有些像一本正经、满脸严肃的佛教徒,他的面孔朝向高高的天空,也就是说他的散文是俯视着读者的,与地面呈锐角甚至是钝角,这个“姿势”以后一定要矫正过来,低些,再低些,最好贴着地面来写作,着力点适当放在情致的发掘和意绪的张扬这两个方面。这或许是马卫巍散文创作今后努力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