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0500000013

第13章 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祖籍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其中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有72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因求仕得不到重用,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仁”——儒学的核心概念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克己复礼”,一是“爱人”。“克己复礼”是对“礼”的承认。“礼”是指周朝统治者建立的宗法制度,“克己复礼”就是克服主观喜好,承认“礼”的客观存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爱人”是对统治阶级内部和外部矛盾的承认。在统治阶级内部,“爱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统治阶级外部,“爱人”就是把阶级压迫控制在老百姓能够承受的程度,不致使阶级矛盾激化。

矛盾中求得发展的天命观

孔子曾对殷周以来的天命思想深信不疑,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人格力量,具有主宰一切的伟力,他相信人的命运都是天命安排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然而,类似于颜渊遵天命,却穷困潦倒;子贡不受命,却财货满箧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孔子对天命有了新的思考,陷入了深深的肯定与否定、笃信与怀疑、崇拜与理性的矛盾冲突之中。但是,孔子毕竟是孔子,他睿智独到的思想智慧使他没有局限在怀疑传统天命思想的范围内不能自拔。他不再把天命作为言说的重点,而是对自己的思想辐射点做出了重大抉择,即由天命神学向人学(现实人生、人道)、由外在向内在、由彼岸向此岸方面转换。正是这一转变,使儒家最终没有走上宗教之途。

善思敏行的认识论

孔子把人分为“生知”、“学知”、“困学”“、不学”四等,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他提倡“多闻”“多见”,认为知识靠“多闻”“多见”来获得。与此同时,孔子提出思考的重要性,主张思考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否则便是空想,这在一定意义上已接触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而且相当重视理性认识。孔子还主张说话要慎重,但做事要敏捷,而且要求言行一致。

延伸阅读

“儒家”之名起源

孔子及其门徒并未给自己的学派冠以“儒家”之名。儒家之名真正始于汉代,但追溯起来最早是出自孔子之后独立门户、创立墨家学派的墨子。《墨子·非儒下》:“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稍后的道家庄子同墨子一样也站在批儒的立场上。庄子也把孔子及其门徒称之为“儒者”。他说,“儒以诗书礼发家”(《庄子·完物》)。儒家学派中接受“儒”这个名号的是孟子。他说:“逃墨必归于扬,逃扬必归于儒。”(《孟子·尽心下》)。战国时期的的荀子才公开地以“儒者”自诩,写了《儒效》篇,对儒的作用进行了论证。他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俗。”即儒者在朝内做官就会使政治美善,如果生活在民间就会使风俗淳美。

同类推荐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中华家训(第二卷)

    中华家训(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热门推荐
  • 神的穿越之复仇游戏

    神的穿越之复仇游戏

    堂堂奇迹大陆的绝世天才,神的继承人,就连神帝见了都要让她三分,可却意外掉入时空隧道,附身到一个废物草包的身上,未婚夫的厌恶、亲人的嫌弃、厌恶!废物?我让你们看看谁才是废物!求饶?哈,游戏才刚刚开始呢,急什么,本尊都还没有玩够呢!
  • 剑仙纪之风靡剑客

    剑仙纪之风靡剑客

    曾有一剑,可破天地九重,灭万年神兽。上可除神,下可封魔。遁入六界乾坤之力,卷袭世间阴阳之气。初寻此剑,若魔性难除,用则绞身神灭,气骨断绝。四方神器集齐之日,魔神魑魍重现魔界,天界必将毁于魔族!到时人间永无安宁之日,天地皆属邪神纪元。火系魂师任君逑弃魂门,抛神位,毅然踏上剑仙之路,寻找神剑邪神剑,领悟剑门的九大奥义,寻找自己的前世今生。
  • 梦也美好

    梦也美好

    在梦里?在现实?不管怎样,跟着感觉选择和你在一起。本人的处女作哦,望多多支持!
  • 红颜烬浮生

    红颜烬浮生

    为爱疯魔。究竟你爱的是我,还是她?一步一步,我到底是谁。血海深仇,我到底该不该报?友情?爱情?还是亲情?知道真相的我究竟何去何从?
  • 笑傲仙神

    笑傲仙神

    仙路断,神道绝,小小流浪儿,何以夺天地造化,笑傲九天仙神!一曲笑傲仙神,道尽世人多少煎熬、苦难、血泪......曲终人散,但闻......不见......
  • 魔念天下

    魔念天下

    佛前三叩首,换得一句无缘;道前三叩首,换得一句无灵;有些执念,怎能放下;有些深仇,怎能不报;魔门既入,屠尽天下又何妨!
  • 仙侠谭

    仙侠谭

    三百年前,天界第一神将伏魔星君莫生,受天尊之命,前往鬼渊诛杀入侵凡界试图盗取九神鼎的鬼王帝世,却不料与帝世大战九天九夜,不但没有分出胜负,反而互相欣赏,称兄道弟。天尊震怒,求助盘古大神,盘古大神出面,镇封三人,按照天界律法,当以抽其血,贬下凡界,经历三生三世轮回之苦。天尊为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整顿天界,更是施展神通,分身下界,创立‘轮回’组织,以用来监视惩戒莫生、帝世、离仙转生之人。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赤手屠龙

    赤手屠龙

    穿越到美蒂达尔大陆上的李天河发现自己虽然拥有强悍的身体素质,但是却同样拥有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协调能力极差。但即使这样,他要做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做到的事情。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杀死一头巨龙!在欢笑当中打败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敌人。
  • 卿的凡尘

    卿的凡尘

    卿神,所有人类唯一的神,。提起她所有人都是满眼崇敬又是痛惜,因为她是他们的神,神在他们最危险的时候拯救了他们,而他们却在神最危险的时候帮不上一点。他们以为神早已在亿万年前在命劫里魂飞魄散,但是她没有,卿神回来了却早已物是人非……卿神命中注定的劫晚来了亿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