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一位农家少年在15岁那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为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也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许多人看过他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置之。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起。他的脑海里一次次浮现自己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他的梦中一次次闪现他登上乞力马扎罗山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沉浸在与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自己《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从此他开始了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漫漫征程。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他就是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把那么多的艰辛都踩在了脚下,把那么多的险境都变成了攀登的阶梯?他微笑着回答:“我总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随着心灵的召唤前进。”
剑桥哲语
剑桥大学约翰·沃森教授总是告诉学生:只有把梦想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
有梦想的人生是精彩的,不管这梦想看似多么不可思议,只要勇敢地听从梦想的召唤,坚持不懈,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