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生物系的一个教授在上课时曾经给学生们讲述了有关帝王蛾的故事:
在蛾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说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许许多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着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幼虫就可以不必费力气,轻易地从那个牢笼里钻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帝王蛾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的翼翅就会失去充血的机会,爬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剑桥哲语
剑桥教授用帝王蛾的故事告诉他的学子:没有谁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同样,没有谁能保佑自己的人生永远是坦途。帝王蛾没有在磨难中毁灭,而是在磨难中练硬了翅膀,我们该做的是把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顺境则一路高歌,逆境则永不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