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寺院的方丈,曾立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方丈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方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方丈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方丈提问,就说:“告辞。”方丈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他们总是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只会心里有抱怨,却不会有所成就。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因此,对生活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命运之神对霍金,在常人看来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考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与霍金相比,我们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手有手,要脚有脚,要金钱有金钱,可遇到一点磨难,他就开始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就与他无缘。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个人都会依赖其他人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人自从有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如果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就会对大自然的福佑感恩,对父母的养育感恩,对社会的安定、衣食饱暖和苦难逆境感恩。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置自己于困境的打击、挫折和敌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委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剑桥哲语
感恩之情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芳香和阳光。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也依旧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报恩的人,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