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道,圣人不仁。恪守道德和原则并不代表要一味地当老好人。
在社会中不要当老好人,老好人难当。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首先,很少有人相信你的好心。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你,因为社会有利益的争夺,有勾心斗角,有权利斗争。你的好心很可能会被别人认为是有企图,如果他们自认为看出了你的企图,他们自然会十分得意自己的聪明;如果他们看不出,自然会十分提防着你,认为你有很大的阴谋。也许你仅仅是出于一片好心。在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目标,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来利往。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仅为了做好事,别人会不习惯的,自然也会排挤你。
其次,你的好心很可能办错事。如果一片好心把事情做对的,也许别人会对你有所感激;但如果把事情办坏了,很多人就会以为你是故意的。与其承担办错事情的风险,倒不如不要表现出自己的好心。
再次,好心会被认为是一种感情投资。如果感情投资过度会让人对自己产生反感。好事做多了,人们会觉得亏欠你什么,如果不能回报你的话,他们自然会主动疏远你。
最后,好心容易被别人当成一种习惯。你每天都给办公室打水,大家开始也许会对你有些感激,但是如果形成习惯以后,如果你哪天不打水,大家会对你产生一种陌生感。他们会把打水的任务自然地当成是你的任务。
在社会中,不要过分好心,不要经常做好事,如果自己实在是爱心泛滥,可以选择一些慈善机构当义工。曾经有一个人,十分好心,他看到自己的村庄和邻村之间有一条河,但是没有桥,人们每回来往都要走很多弯路。于是把自家的树木砍了一些搭起了一座桥。开始大家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但是后来由于桥太窄,偶尔有人从桥上摔到河里,于是大家开始抱怨,说这个人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简直是在害人。这个人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要将这座桥拓宽,有个智者拦住了他,对他说:“桥即使拓得再宽,也很难保证人们不会从桥上摔下去,而且木桥很容易腐烂的。所以对于你来说,要想不挨骂,最好的办法就是今天晚上把杨砍断,然后当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以后不要再这样好心了。”后来这个人按照智者出的点子把桥砍断。果然第二天人们到桥头的时候又开始说起他的好话,认为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为乡亲着想了。
遵从愚道的人基本特征是貌似好人,从来不害人,追求个人利益,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让人在社会中不追求个人利益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没有必要舍弃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成全别人,千万不要要求别人舍弃个人利益而成全自己,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在社会中向别人表示自己不会害人,这样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
有些人很注重自己的道德和原则,很多事情他们都觉得有违自己的原则是办不到的事情。比如说些好话,他们觉得他们做不到。他们在向领导提意见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变通,很多话都直通通地说出来,根本就不考虑领导是否能够接受。别人向他们提意见,他们却以自己不懂得阿谀奉承为理由拒绝采纳。
曾经见过一个职场中的好人,所有的功劳都归给别人,而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自己头上,实际上很多功劳都是他取得的,很多过错并不是他犯的。但领导很不喜欢他,认为他总是犯错,而且从来不立功。是自己的功劳就是自己的,何必要归给别人呢?如果不是自己的过错,又何必要强出头认错呢?当然,如果有其他打算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世界上有一类人,心肠太好,对世界过于感恩,所以一直活得很压抑。比如有个证券公司经理,他买的股票都上涨,而他所熟悉的人买的股票一个劲在下跌,他觉得心里不平衡;后来他错过了一班飞机,而这班飞机正好失事,他更是觉得亏欠这个世界很多,于是自杀了。
这种人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过分的感激,他想当一个大好人,把好运给别人,但是最后好运都来到自己身上,于是他觉得心理不平衡,只好一死以谢这个世界。这种人确实存在,但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大道无道,圣人不仁,有伤害别人的能力,但从来不伤害别人。有帮助别人的能力,但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个爱心泛滥的施舍者。你想得到什么,你也将得到什么。
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都无法维持什么,拿什么去帮助别人。只有自己先保证了生存和发展,然后才能帮助别人。当然不能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不要随意去伤害别人,不做老好人,也千万不要随意去做个坏人。其实社会上,又有多少人是以好坏来判断别人的呢?每一个人只要遵从自己心中的道,想得到什么,然后努力去争取就可以了,确实没有必要揠苗助长,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无私的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