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强者之为强者,就是因为占有更多的资源!
一个大学生与一个中学毕业生一起进入一家企业做营销。中学生曾有此行业工作经验,有相当熟络的人际资源;而大学生则比他聪明得多,前景看好。两人都努力工作。一年后,中学生因业绩可观而升为主管,大学生则成了他的下属。
中学生升为主管后,对下属很好,大学生在他手下做事,勤勤恳恳。两年后,中学生升为部门经理。
以上事例广泛存在于职场中,许多有高学历的人都在比他学历低的人手下做事。
从一开始,跟这位大学生比较,中学生就处于优势地位,因为他有行业工作经验和相当熟络的人际资源,这些东西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来说,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资源。而这位大学生也有优势——学历和智力,但他的这种资源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所以在短期内他是无法与中学生抗衡的。
那么,几年后,两人之间的地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应该说,是中学生混得比大学生好的可能性大,因为中学生是大学生的上司,大学生是不容易逾越这一关的。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很在意,下意识里把这点当作可铲除一切困难的尚方宝剑,并常在处于弱势的时候把他拥有高智商、高学历看成是“真正的实力”,想像不久以后他将主宰世界。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我要告诉你,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凌驾于“实力”之上的“真正的实力”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永恒地发挥作用。
实力,便是资源——强者之为强者,是因为他占有更多的资源!
智力水平对于科技研发有很大帮助,但对于社会人际等影响并不算大。人们所从事的许多工作,是“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并非造原子弹那样的高难之事——智力并不能构成“资源”效应。事实上,在许多“社会科学”的领域中,高智商高学历的人做得往往不如低学历的好。
强弱不以“真正的实力”来界定,而是以拥有的资源多少来界定,拥有更多资源的人是为强者。这本是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而职场中人却通常存在一个误区: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但却忽略了对更多资源的掌握。
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只能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做好一个好下属。但要想升职的话,那就得掌握很多资源了。譬如与上级搞好关系,掌握“领导资源”;与同事搞好关系,掌握“准下属资源”;与业界搞好关系,掌握业界人际资源等;在此基础上才是学上一手“爬”的本事,为升职而努力,学一手御人本事,掌握“做官”的诀窍。
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资源需求,为着不同的目的也该积聚更多的资源。如果你想的是老老实实捧好一个饭碗,那把本职工作做好便够了;如果你想着升职、加薪、跳槽等,那你就要多从“资源”上下点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