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6200000005

第5章 红学观点(3)

先来看第四十二回的脂评,在前面作者两次写过大姐、巧姐本是二人,此回又通过刘姥姥之口点明二人原是一身,巧姐只是大姐的另一名字,并开始写薛林和好,回前一条脂批说: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是)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不信请看黛玉逝后宝钗文字,便知余言不谬也。

这说得非常明白,“钗”即宝钗,“玉”即黛玉,批语告诉我们她们虽有二名,又颇不相似,但实际只有一身,是一个人的化身和假象。至于其在书中化为二人,那是作者用的幻笔,今书至三分之一,故借此回告诉读者,他二人实是一人,如大姐、巧姐一样,是绛珠仙子一人的化身。而黛玉逝后,宝钗阅遍炎凉、历尽甘苦之后,便双眉紧锁,珠泪不干了!这即是“前用二玉合传,后用二宝合传”的本意。也是大姐、巧姐一案的用心。

第二十二回特写为宝钗作生日,一条批说:

……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云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此书通部皆用此法瞒过了多少见者,余故云不写而写是也。

其上一条眉批则说:

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丁亥夏,畸笏叟。

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第一,甄玉贾玉本是一人,“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则可见薛林也是一人,是一人的幻象。第二,甄玉贾玉原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记者石头的化身,“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则可见薛林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者??脂砚斋的化身。而脂砚和石头的关系,即薛林和宝玉的关系。这样看书,才不失执笔人即作书人的本意和本旨,否则,以为甄宝玉是一个人,贾宝玉是另一个人,薛宝钗是一个人,林黛玉又是一个人,且和作者、评者无关,而不知是借他们为作者及评者传影,那就距解其中味相差极远了。所以无论写给谁作生辰,写宝玉和谁交往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写二人的真情,这就是“不写之写”,通部书都是用的此法,已经“瞒过了多少见者”,我们是不该再被瞒蔽了。

第二十六回周汝昌先生早已指出的批语:

这是等芸哥看故作款式,若果真看书,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放下了。??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

这条脂批经周先生指出已几十年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除了表明批者为女性,是宝玉(石头)的近人外,还清楚地指明了她即是钗颦(真人)。大家知道作者写《石头记》时在书中自比甄玉贾玉等人,而脂斋说作者把她比作钗黛等人,这不是再清楚不过了吗?怎么比?就像自比甄玉贾玉一样比。在哪里?就在《红楼梦》里。时间,就是写《石头记》的日子。就是说作者在作书时,把自己比作甄玉贾玉等,而把她,批书人比作钗颦等,以知己相待,所以批者才引以为幸,不禁一笑。曹雪芹并没有把书中哪一个男子比作甄玉贾玉等,也没有把哪一女子比作钗颦等。周先生原来的解释也是不对的。其他什么“是男性”云云就更不用说了。

不但如此,不但宝玉、钗黛是他二人的化身,书中所有儿女也都是他二人的化身,所有情案都来自他们二人。

第一回绛珠神瑛还泪下世,“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批说:

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第五回写“警幻仙子”有赋为证,一条批说:

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

第十九回宝玉去花家又见到几个好女儿,批:

一树千枝,一源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

第四十六回“誓绝鸳鸯侣”说及众丫头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麝月、翠缕、可人、金钏、茜雪及平儿、鸳鸯等十来个人,批说:

余按:此一算亦十二钗真镜中花,水中月,云中豹,林中之鸟,穴中之鼠。无数可考,无人可指,有迹可追,有形可据。九曲八折,远响近影,迷离烟灼,纵横隐现,千奇百怪,眩目移神,现千手千眼,大游戏法也。脂砚斋评。

第七十七回重现多浑虫(此多浑虫前云已死,今又活着,而且成了晴雯表哥)及灯姑娘(此灯姑娘又称多姑娘,是家生女又不是家生女),脂评更说:

奇奇怪怪,左盘右旋,千丝万缘,皆自一体也。

这些批语,都说得极为明白,一部书“之主”只有“二玉”即绛珠和神瑛二人,“通部大纲”也只“二人”,“一树千枝,一源万派”,“现千手千眼,大游戏法”,“千丝万缘皆自一体”,全出自绛珠神瑛二人,全是雪芹和梅溪二人的化身和假相,这里“二玉”即绛珠和神瑛,是批者和作者,“宝玉警幻”即石头、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和警幻仙姑,也是作者和评者,仅是说法不同而已!总是一对情侣,或一对仙侣。

不但宝钗、黛玉是镜花水月,袭人、鸳鸯等也都是镜花水月,是他二人的化身和幻相,都“无数可考,无人可指”,都是幻造的假人,但又都“有迹可追,有形可据”,都是据批者一人的某些方面、某些经历写成的,虽“九曲八折,远响近影,迷离烟灼,纵横隐现,千奇百怪,眩目移神”,“奇奇怪怪,左盘右旋”,把一个人幻成钗黛两个,又幻成十二金钗及副、又副等无数个,“现千手千眼”,但仅是“游戏法”,“千丝万缘”均出自“一体”,出自批书人即脂砚斋主人孔梅溪一身,千枝一树,万派同源。相应的她们“十二钗”的情侣也都出自作者曹雪芹一人,美丑善恶皆不例外。??曹雪芹使用“烟云模糊法”,具体说是“分身法”把他二人的生平历史、音容笑貌,分别写在了许许多多假人身上,创造出一系列“幻象”(艺术形象),一方面演说当时的人情风俗,炎凉世态,一方面结幻境情缘,泄“胸中之悒郁”。这也即是“后文如此处者不少”的又一处或几处。我们不但应知作者评者各为一人,而且应该知道书中的儿女也各为一人并且即是作者和评者的化身,这样才可望不被作者及批者的“烟云模糊法”、“狡猾之笔”瞒过,而巨眼识穷途,识《红楼梦》一书的内幕及作者和评者即“一芹一脂”、“白雪红梅”的平生与这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撰批过程。否则,就只能永远站在大观园的门外评说优劣,是不可能沿“通幽”之“曲径”,越过“斜阻”的“青山”,进入“园内”甚至登堂入室,观赏其中的种种胜境:灵花异草及奇迹仙踪的。

前引脂批“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这里除钗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等”字,可见原不止是宝钗、黛玉二人,还包括湘云、妙玉、香菱、袭人、晴雯等正、副、又副及三、四副“十二钗”在内。以为批书人仅仅是钗黛二人也是不对的。

他二人复杂的人生实不是那几个人便可包罗净尽的。

正因为这样,“深知拟书底里”的诗才只提“茜纱公子”和“脂砚先生”,而不提及第三者,知“眼泪还债”、解其中味的也始终只有他俩:“一芹一脂”,“余二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对他二人,也仅对他二人才那样的意义重大,非比寻常!

也正因为这样,他二人才熟知并“经过”书中描绘的种种情事,一个记录下来,一个评说真有,包括湘云梳头、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云儿唱曲、妙玉献茶、琏凤对话种种情节在内。当年,正是这些批语引导我一步步地闯过迷阵,窥知底蕴。

也正因为这样,《红楼梦》才成为一部又真又幻的作品,“深知拟书底里”的题诗也说不清它是真是幻。说它真,它事事真,人人有,是“实录其事”,“此系身前身后事”,“事则实事”,“有是人”,“有是事”,“实在有的”;说它假,它又事事假,人人无,是“假话”,“假语村言”,“千真万真是没有”,“既无而又有也”。

这样看来,《红楼》也就没有多少“写实性”可言了。说她是这个又是那个,等于说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说这也真有那也真有,等于说这也虚无那也虚无。??我们证明了所有儿女全是他俩,也就等于证明了哪一个也不是他们,即书是一部假话,所有人物都是作者幻造的茫茫渺渺的假人,是虚拟的艺术形象,只是背后隐有真人真事,隐有他二人的身世,并且是“反照风月鉴”可以看出罢了。

不承认《红楼梦》是小说是不对的,认为《红楼梦》仅仅是小说也是不对的。

正因为这样,贾宝玉才是记者石头借茫茫渺渺的“幻术”化成的,而“绛珠”、“神瑛”还泪下世也仅只是“造历幻缘”。也正因为这样,宝玉、湘莲、甄士隐、英莲、钗黛、凤姐、三姐等等,都是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缘”的,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的??皆系茫茫渺渺空虚幻设的假人。

也正因为这样,《石头记》才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脂批“荒唐也”,“无稽也”;《红楼梦》、《风月宝鉴》才出自“太虚幻境”之中,脂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与红楼梦呼应,幻”。

这样看来,“一芹一脂”即《红楼梦》的作者和评者也就没有什么“迷信”可言了。曹雪芹和孔梅溪与我们一样,也难免种种局限,时代的阶级的局限,但把这些点醒真情的描写都说成是他们的“局限”,则不免有失公正,无法服人。

下面我们来讲戚、蒙本上的若干重要的脂评,再换一个角度进一步论证上述种种问题。

第一回总评,全文如下:

出口神奇,幻中不幻。文势跳跃,情里生情。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

作为全书开宗明义第一回,《石头记》点睛一回的总评,自然含有全书总评之意。这里批者告诉我们,曹雪芹“出口神奇”,一开始就写大荒山、无稽崖、女娲炼石补天、石头幻形入世等等,这是幻,但“幻中不幻”,幻的仅仅是形式,是表象,实质是在告诉我们,他生活的雍、乾时代是一个苍天破碎的时代,他生活的人间是一个荒唐无稽的人间??这也正是他所以写宝玉、钗黛等茫茫渺渺的假人,幻造荣宁假府,虚构《红楼梦》的原因和底里。第二句“文势跳跃,情里生情”,是告诉我们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故事里面还有故事,爱情后边还有爱情。在贾宝玉对钗黛等爱情的后面,还有作者雪芹对批者梅溪之情。只见第一个“情”字,不见第二个“情”字??内里真情,距解其中味还是相差极远的。第三句“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是说作者借这一部虚幻的故事,即小说来“说法”??演说佛法,讲自然法则(客观规律),写世事兴衰,在这虚幻的故事中,他二人的音容笑貌,一生情事,都幻成独立之人,超越时空界限,在这个“大观园”??太虚幻境中,同来一会,的是幻中更自多情。第四句“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是说他二人是因情才捉笔著书,写此红楼故事,但二人之情却偏偏成了痴幻,终于被迫分散而遗恨终生??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他只好在“赤瑕宫”中灯前著笔,她只好在“西方灵河岸上”昼夜徘徊。除梦里、幻境里、假的宁荣府邸里,再也没有他二人团聚的场所了。这即是《红楼》一书的基本状况,其表面与底里,于此已经写尽。在结束时,她无限感慨地写道:“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试问“君家”,您,高明的读者,您识得吗?看得懂吗?解其中味吗?“色空空色”即情幻幻情是两不相干的!说的真是好极了!是极了!那些张口闭口说作者评者难免这样那样的“文艺评论家”,还是好好地看一看、想一想为是。

下面来讲第五回,《红楼梦》回的总评:

万种豪华原是幻,何尝造孽?何是风流?

曲终人散有谁留?为甚营求,只爱蝇头?

一番遭遇几多愁,点水根由,泉涌难酬。

这是《红楼梦》点睛一回的总评,因而也有总批全书之意。整个总评分三段,第一段指明书之内情,“万种豪华原是幻,何尝造孽?何是风流?”是告诉我们《红楼梦》中的万种豪华、无尽风月“原是幻”,全是虚幻的故事,一篇假语村言,一切全都没有,既没有造孽也没有风流,琏凤、宝黛全是幻造的假人,以假作真,以无为有,以为《红楼》是处处写实的实事是完全不对的。第二段“曲终人散有谁留?为甚营求?只爱蝇头”是警醒人生。人生也和《红楼梦》曲一样,转眼人非物换,万境归空,到头来无一留住,谋虚逐妄,求名营利,都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事。最后一段,交代写书??著《红楼梦》的因由。不是为虚名,也不是为蝇利,只是因为“一番遭遇几多愁,点水根由,泉涌难酬”,因为这一番遭遇过于悲惨,虽然只是偶一失足,终成千秋遗恨,纵使泪似泉涌??流尽眼泪,也无补于事,只有在“梦”中“还泪”了。可见《红楼》只是一篇虚幻的故事,可见他二人的这一番遭遇是何等的难堪了。这即是《红楼梦》一回的总评,也即全书的总评,它把《红楼》一书的内情和两大主旨:警觉人生和抒发胸臆都简要地指明了。看了这一切仍迷迷糊糊,一无所知,甚至肆无忌惮,妄加贬斥,实在是太不应该,也太说不过去了。

而第十八回“大观园”一回的题诗:

一物珍藏见至情,豪华每向闹中争。

黛林宝薛传佳句,豪宴仙缘留趣名。

为剪荷包绾两意,屈从优女结三生。

可怜转眼皆虚话,云自飘飘月自明。

同类推荐
  • 大宋南迁

    大宋南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宋朝的“圆明园”、花石纲“压沉”东京汴梁、满朝宠臣皆酷哥帅男、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自家“神兵”助金人破城、繁华帝都变人间地狱和风的侧面:秦桧“站起来了”!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 开败时间的花朵

    开败时间的花朵

    岛,散发着神性的光芒,你虔诚地写下,岛——你的词源,文字河流的发祥地,注定在血液中混响、澎湃。它足以耗尽你的毕生。
  • 我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朴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的小小说着力表现现实人物理想和精神世界,无论是写职场风云、农民工现状、乡村人物和生活琐事,都能描写得淋漓尽致,犹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乔迁的小小说构思精巧又不失生活常态,情节多变且不古怪离奇,情理之中还多见心灵震撼。每一篇又都带有浓浓的思想内涵,通过小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来表达对生活细微观察的所思所想,正如乔迁本人所说的,要力争把每一篇小小说都写成有意义的小说。如此的小小说写作理念,促使了他作品的成功与读者的认可。乔迁的小小说不高深,不做作,也不轻佻,不随意。就像我身边的同事、邻人、朋友,平常,自然,没有隔阂,碰面时内心还有点淡淡的愉悦。
  • 中兴群英传

    中兴群英传

    成化皇帝崇道佞佛迷信方术,宫廷生活骄奢淫逸,京城内外大兴土木,修建庙宇宫观,国库空虚。宦官专权、大臣无能,有甚者内外勾结侵吞国帑。朝政废弛,贪官污吏遍布大小衙门。鞑靼接连犯边,而四海之内灾害连年,百姓流离失所,皇亲国戚、王府宗室趁机兼并民田。天下莫不期盼英明太子继承大统,清除阉党,整顿吏治,推行仁政,与民休养生息。阉党、奸臣与国之大蠹们又岂肯坐以待毙?我生来卑微,我籍籍无名,我曾经饥寒交迫。我不是正人君子,我不是忠臣良将。我是小小的锦衣卫,我要与乱臣贼子战斗到底,因为我爱九州那辽阔的山河。
  • 天庭聊天系统

    天庭聊天系统

    某学生,经过一场游戏,误打误撞获得了系统……
  • 灵异经典3:幽灵伴侣

    灵异经典3:幽灵伴侣

    一趟惊心动魄的惊魂之旅,一场恐怖的饕餮盛宴。恐怖即将渗透你的每一个细胞!《惊魂玩具房》中收录了英、法、俄等国家的世界顶级灵异小说大师的代表作,其中不乏古典巨匠,也有新锐先锋,如雅各布斯的《惊魂玩具房》,爱伦·坡的《催眠术怪谈》,凯瑟·吉利斯的《女巫室》,等等。
  • 生命倒计时:彼岸花开不见叶

    生命倒计时:彼岸花开不见叶

    彼岸花开开彼岸,花开叶落永不见。因果注定一生死,三生石上前生缘。花叶生生两相错,奈何桥上等千年。孟婆一碗汤入腹,三途河畔忘情难。重重诡秘破云雾,彼岸花前泪无言。贪得一生终悔悟,彼岸花谢叶拢固。重重密云拨云日,云开雾散终得果,当下寄望钟情人,爱恨一生委命根。[集合恐怖、悬疑、解密、言情为一体的小说,前期微虐,后期巨宠( ̄▽ ̄)]
  • 帕琳赛斯戈登奈比拉

    帕琳赛斯戈登奈比拉

    男主来到一个未知的星系,得知这里的男人已经灭绝了!...不过这并不是重点。莫名其妙的跟一个蛮横无礼的女孩子合体了...这也不是重点。你们这些女人都有超能力为何只有我没有。这里没有吃的东西,你们是不用吃东西,可我不是要饿死?什么?有牛奶喝。话说没有牛哪来的牛奶???这莫非是...这些都不是重点。本以为一场很平常的穿越(慢着,穿越很平常吗?),但现实并不是如此。自私的女神,残酷的天王...因为一句漫不经心的承诺孤身战斗着。那娇小的身体让我感受到温暖,让我不只承受孤独和伤痕。这个男人让我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友好,不再傲慢无礼。以上,都不是重点?
  • 和亲公主:邪帝的倾城皇妃

    和亲公主:邪帝的倾城皇妃

    死在渣男和小三的手中,她清河郡主重生为懿礼公主,复仇的烈焰时刻在心头焚烧。只是这深宫处处都是敌人,处处都是阴谋陷阱,一个即将和亲的公主如何扳倒后宫中的豺狼虎豹?且看她如何一步步攀登至顶峰,回身找渣男和小三复仇。
  • 仙界科技之路

    仙界科技之路

    汲取万界以养仙,无有慈悲无有怜,长生路上最孤寂,仙道不等有情人!一名普通华夏人得到智慧的馈赠,从仙界出发在无尽不同的世界‘传道’,利用无尽知识,经历无限精彩的故事!因为作者是科技流,所以其中会有很多理论科技(幻想科技)的出现,与强大的修仙元素结合,仙科结合才是王道!
  • 龙使狂枭

    龙使狂枭

    这一生天生天养不曾怕,这一世长路漫漫起伏不由我,这一路走来尝尽世间冷暖;这杀戮的时代,这强者的世界;伤痛滋养着我,欺骗慰藉着我。是懦弱不堪还是一代强者?是任人欺辱还是使人畏敬?我知道无论怎样都要活下去!不为那诸多的羁绊只为证明我存在的意义!我叫凌天,曾决意要夺取四色龙灵一心想要傲世凌云,武贯周天的平凡少年。这是属于我的世界,开始书写我危机惊险的另类人生!
  • 网游之歃血为盟

    网游之歃血为盟

    凌轩经常问自己。玩游戏为了什么?为了向他们证明自己。他不知道的是。那个叫《歃血为盟》的游戏。却改变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