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5700000036

第36章 公民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是否可以教育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素质概念的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理、心理学上所说的,人生来就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指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和感觉、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它是人的身体、智慧、能力和个性,乃至整个心理活动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了这个自然前提,就谈不上人的发展。这种观点认为,自然素质主要是一个优生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进而产生所谓“素质是选拔而不是培养”的观点。这种狭义的素质概念往往会忽视教育的作用。又有学者提出,对于传统定义,既要肯定其历史地位,又不能视其为僵化的教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词义的演变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赋予某一概念特定含义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需的。据此,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理解,就有了广义的素质概念,它的含义已经超越了遗传特征的局限,在应用上既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群体的质量或性质,即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

也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教育中的“素质”概念与传统的定义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构成了教育的基础与条件,是通过教育使人的身心得以发展的前提。离开了人的素质这一发展的基础,根本谈不上教育。同时,具有良好的素质又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正是应该努力去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第二,素质既是同一的,又是有差异的,基本的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及人格;但每个人的素质又有差异,由此构成了教育的不同要求和发展的不同取向。第三,素质是人自身中具有稳定性和潜在性的因素,它并非一成不变或不可捉摸,而是可以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得到变化和发展,并可以通过能力和知识表现出来。我们认为,素质既有先天的成分,重要的还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机构培训、自我教育等。

公民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素质水平为根本宗旨,对全体公民终身进行的,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劳诸育同时并举,促进全体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诸惠芳:《〈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国际比较〉评介》,《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对于公民素质教育,尽管各国、各地区采用的办法、实施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还是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的趋势,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四条:一是调整培养目标,以适应新世纪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二是改革课程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实施公民素质教育;四是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公民素质教育。

下面分五个部分阐述法国、美国、韩国、新加坡和印度五个国家的公民素质教育状况。这样选择主要是考虑到:法国、美国为公认的发达国家,其教育经验值得借鉴;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系我国近邻,有一定的文化渊源,其教育经验也很有参考价值。另外,不同国家的公民素质教育在介绍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各有侧重,主要考虑到该国在某些公民素质教育方面的特色,譬如,印度侧重介绍了其公民科学素质教育。再者,由于广义的公民素质教育比较宽泛,不好把握,这里主要以狭义的公民素质教育(即学校公民素质教育)介绍为主,以广义的公民素质教育(如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介绍为辅。

一、法国的公民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法国提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目标:提高全体青年男女的普通教育水准;使职业技术教育更符合国家需要;学校应当培养公民。1989年的《教育方针法》规定:幼儿学校(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美感的启发、对身体的意识、对灵巧动作的掌握和对集体生活的学习,发展幼儿的语言实践和开始出现的个性”;小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儿童在读、写、算方面进行基础学习。扩展儿童的时空观念,进一步认识现代世界的事物和自己的身体。初步学习一门外国语会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初中要求“掌握知识与本领,获得学习方法和领会知识的方法,形成批判精神,发展感受性和求知欲。……通过不同学科学习推理和观察”;高中“应使每个青年实现个人定向打算。应通过不同途径确保学生获得能够使之继续学习和进入优质的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的坚实的普通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个人工作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交际能力、集体工作能力、承担职责的能力”;高等学校是“创造和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培养明天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场所。适应性、创造性、教学内容的迅速变化及职业化与普通文化之间的平衡,应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准则”。李兴业:《法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法国一贯重视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认为“教育乃是道德和哲学的教育”。“学校应当培养公民”是法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因为“现代法兰西共和国同我们前辈所处的共和国一样,不能没有热爱共和国的原则和法律的公民。这就是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了培养这样的公民,应让儿童的各种可能性得到发展,使其能够形成自己的人格。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表现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其创造性想象和对世界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关心,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小学生要熟记社会生活领域的基本准则,讲究文明礼貌,熟悉全国性和地方性机构,初步了解人权和国际关系的性质。通过历史和文学课的学习,初中生要了解作为共和国基础的社会准则,国家宪法和机构的职责,本国历史及其发展中的里程碑;知道有关公用事业、世俗学校、国防和税收制度以及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方面的知识。高中生公民道德教育是“各学科教学都应关注的事情”,要使学生“了解、遵守和运用作为共和国基础的人权和公民义务、经济权利与社会义务以及现代民主的成果”,通过对当代政治现象的认识,使青年的公民意识得到发展,能充分理解和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995年1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规定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第一,尊重人、自己和他人(在出身、人格和财产方面,应该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尊重每个人的思想表达)。第二,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生活环境(消费教育;实施卫生、安全条例,健康教育;环境管理入门教育以及人类生活环境和公共财产教育等)。第三,认识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原则及规则,学会承担责任,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班级和学校的公共生活规章制度,同学友情,相互帮助,共同合作;责任感,努力和勤奋工作的意识)。李兴业:《法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法国教育界特别强调,“公民性”不仅仅是“讲文明”,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与国家和社会发生关系,公民个人也是行动的主体。刘芳:《法国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红旗文稿》,2004年第19期。公民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个人理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对矛盾关系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有心理和知识准备,有行动的能力,如社会融入(在多种族、多文化的法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国家如何平等对待每个公民、公民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等。

在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方面,教师会结合地方实际与国内国际新闻素材,让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真实的政治和社会。公民素质课没有指定教材,教师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自由决定教学方法和选择辅助教材。自然而然地,教师会最大限度地结合本校学生和本地区的实际,选择从身边的事情说起,从看得见的事情说起,大量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新闻素材。教师会选择在“世界卫生日”讲述“安全”和“团结”的概念;在总统大选期间讲述“自由”和“权利”;当公立学校穆斯林女生头巾风波引起争议时,就让学生讨论“法国国籍”、“受教育的权利”、“自由”、“平等”等概念。讲到“安全”,大可讲“9·11”恐怖袭击后法国的安全警戒法,小可讲交通法规、毒品及抽烟酗酒的危害。关于“团结”,让学生了解累进税制对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作用、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制度等,巴黎学生可被带去参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其他地方的学生也可安排参观军营、警察局、消防队和医院。讲到司法原则与法律制度,教师通常会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重大案件,带领学生参观法院。刘芳:《法国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红旗文稿》,2004年第19期。

为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力鼓励创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成为法国实施“科教兴国”的重点。1998年5月,法国教育部和工业部共同发起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会议一致认为,创新是未来社会的主旋律,在21世纪经济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创新意味着发明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学科和新的组织方式。会议指出,当今资本流通和产品流通的世界化就是思想的世界化,教育和培训的世界化,也是创新的世界化。当年7月教育部与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签署共同声明,其核心思想是鼓励创新培养和创新人才教育。声明指出,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使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研究人员,拥有自由的研究空间;促进高校更加开放和国际化;支持有利于创新产品和增加就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积极推行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商业化等。总之,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法国各级教育为适应新世纪挑战,进行素质教育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

2005年3月,法国议会通过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该法明确指出,学校应当保证每一个学生掌握初步应用计算机的文化知识,不仅是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工作方式,也由于信息技术是终身学习的优先途径,还由于作为未来公民应当对互联网上无法控制的信息流能够批判观察。

委员会认为,从初等教育,即幼儿学校和小学开始,就要对所有学生实施学会共处的教育。从文明礼貌到公共事务都应当是学会共处的内容,包含着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如认真听讲、见面与分别时致礼、学会关心公共利益、了解共同生活准则、对作弊的惩罚、把握共和国民主价值观等。王晓辉:《法国的“素质教育”构建共同基础》,《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第12期。

二、美国的公民素质教育

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乃是形成道德观念,用更具体的语言来表述,那就是培养“美国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1年4月18日发表《2000年的美国》,提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远期目的和国家“六个教育目标”,在它的指导下,美国的中小学改革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其中第一项措施就是“文化基础课程与道德教育课程并重”。并明确规定,道德与学校教育整体课程有机相联,作为学校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形成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整顿学校生活,使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1994年3月31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美国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的第一部分规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一共有“八大目标”。在“目标三”中又规定了到2000年学生的成绩和个人能力及品德表现的具体目标。在品德方面,主要是“所有学生要参与促进个人品德良好表现发展的活动,以及促进身体健康的社区服务和培养个人责任感的活动”。显而易见,美国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品德良好的、有责任感的“美国公民”。

美国公民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公民学教育来进行的。其基本内容包括:①自律;②守信;③诚实;④实现最佳自我;⑤利己但不损人;⑥敢于承认错误;⑦具有良好的运动员风格,懂得取胜是重要的,但这并非是至高无上的;⑧在人际交往中要谦恭礼貌;⑨像希望他人如何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⑩懂得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其行为似乎仅具有纯个人的性质,但其实是常常会影响他人乃至社会的;具有在逆境中正确调控自我的理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管所做的具体工作是干什么;尊重他人的财产权;遵守法律;尊重民主社会的各种自由;养成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习惯,戒除各种有损于这项目标实现的嗜好;没有过早的性体验,培养与家庭生活准则相一致的性态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劳动教育。覃遵君:《美国品德素质教育目标——培养“良好公民”》,《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第2期。

可以看出,美国在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方面,有具体充实的教育内容,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方法。自20世纪以来,美国的许多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为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一直致力于有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这里首推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他的理论贡献不仅在于明确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美国公民社会的公民’”,指明了“学校道德教育应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还提出“各科教学也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而且总结概括出学校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那就是“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之后,发展心理学家、道德教育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指明了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及其阶段性,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模式,以及在实践应用中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法。比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他首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构思的“海因茨的故事”非常精巧柯尔伯格编制了一系列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就是其中之一:

在欧洲,一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的癌症,快要死了。医生说只有一种药或许能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刚发现的一种镭。每一剂药的成本是400美元,药剂师要价4000美元。患病妇女的丈夫名叫海因茨,他找到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去借钱并尝试了每一种合法的手段,但他最终也只能筹到总共2000美元,仅够药价的一半。他告诉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死了,求药剂师将药便宜些卖给他或者让他以后再付钱。但是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要用它赚钱。”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海因茨感到绝望并考虑砸开药店为他妻子偷药。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让他们接着回答与故事有关的下述问题:A。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B。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C。海因茨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D。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E。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F。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其教育思想对美国学校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取决于人们利用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放在重要位置。美国科学促进会从1985年起组织几百名科技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启动了一项长达76年的中小学全面普及科技教育计划,致力于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的长远计划——“2061计划”,提出了到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回归时,美国公民人人具有科学素质的目标。这一计划直接影响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刘文利:《美国学校科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7期。

三、韩国的公民素质教育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公民素质教育方面也成绩斐然。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其宗旨是,“协助所有的人完善其个人品德、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取得参加建设国家及促进全人类繁荣活动的公民资格”。该宪章规定了教育的七个具体目标:①促进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②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③传播和发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④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及理性生活能力;⑤培养对自由的热爱和对国家及社会强烈的责任心;⑥增强审美观念和艺术鉴赏能力,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身心健康;⑦培养勤劳和奉献精神,成为力能胜任的生产者和文明的消费者。洪明:《韩国学校公民素质教育探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981年,韩国文教部(现教育部)进行了第四次课程改革,着手建立系统的以国民精神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系,并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在纵的方面,要求教育要始终贯穿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校教育全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此,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开设道德课和社会课,高中和大学开设国民伦理课,并编写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的一整套新教材;在横的方面,要求学校的每门课程都要以各种方式反映出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其中第一位的是道德课、国民伦理课以及社会科教材。这部分课程和教材,要做到纲目清楚,内容体系化。同时,课外活动也受到政府的控制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对道德成绩的评判主要通过学生道德判断方面的考试,而非以道德行为来衡量。在选拔高中生和大学生时,道德课成绩优先考虑,如果两个学生其他各门学术课成绩相同,将以道德课成绩高低判定名次。孙启林:《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趋势和特点》,《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第5期。

为提高教育质量,韩国还对小学道德课的任教资格做出了新的规定。1982年前,教育、哲学、宗教专业的毕业生都可担任中学道德课教师。自1979年韩国在国立大学建立国民伦理系后,从1982年起,韩国教育部规定只有国民伦理系的毕业生方有资格讲授道德课。

韩国的学校教育在公民道德素质的形成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今的韩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社会公德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韩国,几乎见不到随地吐痰的现象;公共场所基本见不到禁烟牌,可人们自觉不吸烟;自觉分装垃圾丢入不同的垃圾桶;自觉捡拾自己丢弃的垃圾废物;打公用电话自觉排队;磁卡和投币电话亭附有的电话簿,无人偷盗、撕毁、乱画;公用设施绝少有被盗窃、被破坏的现象。

在公民政治素质教育方面,在韩国学校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学校除系统讲授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外,经常组织学生访问历史名流的故居旧址,韩国很多公共场所都矗立着抗日英雄的雕像供人瞻仰。韩国学校规定,每逢奏国歌升国旗不论是谁在何处均必须肃立。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韩国开始研究提高学生“民主公民意识”问题。如韩国教育开发院80年代后半期制定的教育科研六大课题,其中之一就是“与加速学校民主化进程”有关的课题。这项研究的目的旨在“教育学生增强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以促进民主共同体的形成”。研究的内容包括:民主主义教育的概念、目的、方法和体制;学习用对话和协调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合理需求的产生过程,学习竞争多样化;教师与家长学习和掌握民主主义的基本概念、价值和民主化教育方法,民主化学校的办学体制和民主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西方世界文明形态的转型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韩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兴的文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推动力的文明。因此,在公民科学素质教育方面,韩国对公民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视是从文明转型的战略高度认识的。韩国人认识到,在以知识和信息为推动力的新型文明中,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不再是单纯地依赖资本及物质资源,而是依赖知识资产,而一个国家知识资产的多少,取决于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取决于国民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新时代韩国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校教育倾力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为此,韩国在课程改革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放松国家对学校课程的限制,扩大学校决定教育课程的权限;二是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上强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兴趣和适应性。同时,以尖端信息通讯技术作为教育的辅助手段,使学习者超越时空的制约,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时获取所需的辅助资料和信息,与国内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专家、教育家、学生等直接接触。洪明:《试析社会转型时期的韩国公民教育》,《当代韩国》,2000年第4期。

四、新加坡的公民素质教育

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将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确定为:注重灌输热爱自由、真理与正义,尊重基本人权,接受民主生活方式,培养对种族与宗教的容忍等观念;树立具有发展适应性、创造性、社会责任与效忠祖国的习性和态度;培养经济建设的各种能力。这是基于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而提出的新价值观。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加坡政府将这一新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人民的意识之中,并具体化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新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新加坡人民的“国家意识”逐步形成,随后通过设置专门负责公民道德建设的机构,选定专职工作人员,进一步着力强化人民的“国家意识”,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力度。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在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如何体现文化间的差异,如何在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各社会阶层思想的同时,将主流思想与少数族群的思想整合起来,成为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新加坡教育规划署编的《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建立在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由个人延伸到社会和国家。《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涵盖了五大主题:①个性塑造;②与家庭的联系;③对学校的归属感;④作为社会一分子;⑤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很强,也具有操作性很强的指标体系。如小学德育课程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五个主题,包含35个德育指标,每个指标都附有具体的要求;中学德育课程涉及培养良好品德、发挥个人潜能、促进人际关系、肯定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发挥社区精神、加强对文化与宗教的认识、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七个主题,每个主题也都附有具体要求。王胜利:《对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4期。

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新加坡政府把提高公民科学技术素质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将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起,新加坡高科技迅猛发展,年均增长30%以上;到90年代初,从事高科技的人员增长了12倍,成为东南亚的硅谷。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磁盘驱动器生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机场、海港及电讯等基本设施早已具有国际水平。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新加坡的公民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也为新加坡造就了大批智能人才,极大地推进了公民素质建设的进程。

五、印度的公民素质教育

1999年印度的《促进科学文化素质》把科学素质理解为“全民最低限度的科学”。所谓全民最低限度的科学,指的是每个公民都需要具备的某种最低限度的、基本的科学(或技术)知识,以及对科学方法有一个操作性的、实践的熟悉和理解。该定义强调公民对关系到日常生活和安全,关系到家庭、社区、城市、省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有较好的理解。2001年印度政府国家科学技术传播委员会支持的一个印度基层志愿科普积极分子组成的组织,写出了关于提高印度公众科学素质的报告《全民基础科学》。报告认为:科学素质是对科学家或学者提出的要求,对普通公众的要求必然要与科学家和学者分开,用同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科学素质不是指对基础常规科学的基本理解,而是人为科学素质,是终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具备科学素质的人,应该具备保持自身健康、为群体健康做出自己贡献的能力,应该具备保护环境的能力,应该具备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的能力,应该具备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农业和工业产品的能力。

2004年是印度的科学意识年。有一篇新闻报道《2004年印度科学意识年》讲到:“科学素质不仅仅暗指详细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是一种对科学能干什么的广泛理解和接受,而且更重要的是认识到科学不能做什么。科学素质可以使公众灵活地选择,拒绝迷信、盲目崇拜、不能证实的推测和避免被迷惑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等。”“科学素质的目的是达到两大目标:①提高公众的科学、数学、技术的素质;②吸引下一代去选择做研究者、企业家和教育者。”2005年《印度科学报告——科学教育、人类资源和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提出:“对于一个公众来说,为了生存和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对科学有个最少的理解是迫切的。科技的进步表现在每天的各个生活领域。因此,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改进,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成功地完成每天的任务,而且是为了提高效率”,“公众理解科学文化是用来表达科学文化横跨不同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多样性的概念”,“个人经历短时间的训练后,在家里、在学校、在工作单位都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阅读来了解。这个逐渐增长的过程让个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本领,来建构一个与他们相关的专业科学技术的形象,并发展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

印度政府根据国家在不同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1958、1983、2003年分别制定了《科学政策决议》、《技术政策声明》、《科学技术政策》。这三个科技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科学普及的目标。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科学普及政策注重根据本国公众的需求和层次来设计。在普及过程中,其目标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参与能力,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而传播更好的知识”。

1958年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第一份关于科技政策的《科学政策决议》。这项决议强调了科技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规定了指导印度科技工作的总体原则和科技研究与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条就指出“政策系统应千方百计地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第五条“鼓励人们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发现、获取和推广科技知识”,第八条“保证所有公民在国家的科学事业中受益”。印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非常重视科技、普及科技知识,让大众更多地了解科技、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好处,让科技走进千家万户。1983年印度科技部提出了《技术政策声明》,在声明中进一步讲到科学技术知识要服务于大众的思想。它有九条政府目标,其中第七条是“要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十一条基本目标中的第四条是“要保证将大众化生产技术与大众化生产相结合”,从而使得技术能够有助于提高本国国民的生活水平。这种技术服务大众的思想,也是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印度首次将科学与技术政策合二为一。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形势。为了振兴经济、保持并扩大科学技术的政策影响,印度政府认为有必要重新审定国家的科技政策,于2003年正式对外公布了《新技术政策》。这一政策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更大范围地普及科学知识。其政府科技政策的第一条就是“确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无论男女老少,让每个人了解科学,创造一个积极、文明的社会氛围,使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参与科技的发展,造福于人类”。其他政策目标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明确大学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科学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和基础作用”、“将科学教育和实践与印度悠久历史中积累的广博的知识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国民参与创新和创造财富的活动”,以及“保证医疗研究的快速发展,以使全体人民得到现代化的医疗服务”。而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中分别提到了“科学与教育关系的政策”和“加强科普工作的措施”,其中第七条为“政府将通过科技馆、天文馆和植物园等形式加强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侧重于向青少年传播科技知识,让知识走进他们的生活,最大限度地培养民众的科技意识”,“政府还将对各地开展的科普项目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如设立特别项目,通过不同官方语言推广科技知识,扩大受益面和影响面”。另外,国家科学技术传播委员会和印度教育部于1992年联合制定和开始执行了“学科学”科学普及教育计划。基本内容是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科学知识,比如水、营养、健康、环境、识字,从而激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赵建军:《印度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第5期。

以上系列的科技政策分别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的印度科技政策,从中可以看出以下两点:其一,政府非常重视科普工作;其二,不仅让公民接受科学知识,而且参与科学活动,并在生活中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

六、国外公民素质教育简评

从上述五国的公民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公民素质教育具有目的性、全民性、终身性、全面性、多样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征。公民素质教育的这些特征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每一个特征都是公民素质教育的要素,它们共同构成公民素质教育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公民素质教育突出目的性,强调全民性、终身性和全面性,注重多样化和动态性,不断拓展开放性,以提高公民素质水平,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水平为归宿。

第二,公民素质教育是一种完整的、完善的教育。当然,它的实施,随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和标准。高水平的公民素质教育是许多国家当前正在追求的目标,它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应从本国公民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通过不断实践,检验和发展公民素质教育理论。要把公民素质教育看做一个系统,体现出公民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公民素质教育中的问题,把握规律,适应国情,注意质、量相结合。在公民素质教育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吸收各国、各地区的先进经验,保持公民素质教育的连续性,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公安行政法原理与实务

    公安行政法原理与实务

    在我国,公安与警察两词经常混用,且都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公安(警察)机关;二是表示公安(警察)人员。但二者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本书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参与破产法立法及研究的同志撰写。本书共分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法律文本及条文释义;第二部分,立法文件;第三部分,相关司法解释;第四部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
  •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本书主要立足于农民如何依法从事经营活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及链接最新法律,介绍相关法律知识,让农民群众从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法律案例中学懂法、会用法。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设立、经营纠纷案例,介绍农民开办公司可能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第二部分是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设立、经营纠纷案例,针对个体工商户及合伙企业设立及经营会遇到与公司不同的法律问题;第三部分是经商税费纠纷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农民如何避免经商理财过程中的税费纠纷;第四部分是合同纠纷案例,该部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让农民学会如何签订、履行合同;第五部分是防范投资风险案例,目的是教农民学会防范投资风险。
热门推荐
  • 养兽成神

    养兽成神

    五神之争,魔族灭神,混乱之中,天命所选。被祖选中,是否无敌。试问天下,何为我敌。我养兽成神,力战虚族。
  • 九劫星君

    九劫星君

    本书是一部仙侠小说,主要阐述了主人公曲折的人生,和对于道的悟彻。
  • 火影之斑,你是我男神

    火影之斑,你是我男神

    冰瞳意外穿越动漫:火影忍者但她并不想让任何人去世可是耐不住天意她,遇到了斑是守护她一辈子的人还是让世界毁灭的人看到自己爱的人这样她一定会做出选择即便是……
  • 哑舍——甘之如饴

    哑舍——甘之如饴

    【一柄木勺,何以千年不朽?一柄木勺,封印着怎样可爱又可惧的灵魂?一柄木勺,如何为爱逆转乾坤?一柄木勺,一勺清水,只为他而甘甜!】千年之后,你站在一家古董店门外,抬头静静地看着那对小篆——“哑舍”。提着小笼包的青年推推眼镜,问:“你叫什么名字?”“如饴。”“如饴?”你望着店中那抹熟悉的身影,嫣然一笑:“甘之如饴。”
  • 暗夜女皇是他的妻

    暗夜女皇是他的妻

    前世一生凄苦,被人所害。再醒来,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她的前身,是一个孤女,生时恶兆大盛,世间轰动,而长大后痴痴傻傻。十岁前,她是尊贵无比的镇疆王府郡主,十岁后,却是乡村孤女,流落在京郊乡村中无人问津。但这一切,在她十一岁那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她要为父亲和祖父报仇,为家族讨回公道,却在艰难路途中遇到了他。他是整个国家的神明,是当今圣上的九皇弟,更是这世上最神秘的秘密。当他们携手相行,却发现了关于他们惊天的机密,同时,一场巨大的灾难也悄然降临——
  • 断翅天使之恋

    断翅天使之恋

    如果转载本书的朋友请先通知本人,从百度上搜索到许多转载或是直接强加给自己名下的有关于本书的连载或帖子,当然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中包括本书及歌词。首先谢谢大家对本书的欣赏,但毕竟拥有版权,所以还是先告知为妙,否则会以法律说话。本书强烈寻求出版,如果以本人的名字可以出版,那我可在任何方面表示让步,包括稿费与版税。希望能看到本书潜力的出版商和工作室与我联系。QQ617551670
  • 李八一升官记

    李八一升官记

    他是一个不孝之子,半生奔波、满身沧桑,不惑之龄仍然还是“三无”之人:没有票子、没有房子、没有老婆孩子。他是一个放弃生活希望的人,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不与外界交流,整日沉湎于上网玩游戏看小说,就连老母离世也联系不上他。一个偶然的选择,一场离奇的采访行动,媒体人李八一意外回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大学时代。于是,他抛弃了前世的厚道与天真,踏着一个天才流星的政治足迹重走官场路。随着李八一的大步前进,共和国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变化……☆真实的心路历程,简单的草根梦☆以自传的勇气描绘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天堂
  • 独体

    独体

    在未来世界中,地球将会存在两种生物,在地球人和天空外来者的战斗中,谁才是地球的真正赢家``````
  • 乱世秦歌

    乱世秦歌

    大秦第一猛男,嫪毐;战国第一小受,龙阳君;华夏第一阉贼,赵高......在这硝烟四起的战国末年,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穿越两千三百年前,究竟是何人唱响这乱世秦歌。
  • 末世之全能胖子

    末世之全能胖子

    末世爆发,胖子获得掌控植物的能力,攻?我有巨型捕虫草,防?我有龙鳞古树,治疗?我的血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别闹!我是法师职业,我会瞬移的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