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3700000097

第97章 言行谨慎的服药择吉

人生病,是常有的事,因此也就免不了要服药。旧时民间,病人将康复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服药上。为了使服药产生良好的效果,病人在服药时,要从语言、行为上给以避讳,以求祛病消灾。

人们都希望药到病除,健康长寿,因此在语言和行为上就会自我约束,以讨求吉利。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些服药期间的择吉习俗。

语言禁忌

无论生病或受伤,都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因此,人们从语言上对不吉利的事进行回避,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如喝药时忌讳说喝药,而把“喝药”改说成“喝茶”。例如,在江西一带把喝药叫“喝好茶”。在湖北长阳一带把喝药称为“喝细茶”。甚至小孩出麻疹,在民间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出福花儿”。与病人谈话时,禁忌说某某人病死了等语。这些都反映了人们的求吉心理。

煎药禁忌

江苏南京一带认为,药方单子不许反折,必须正折。否则,就是说药与病反,不得功效。抓好药,提着药包要直接回家,不准提上药包串门。那样,去串门的那家会认为你给他家带来病气、晦气。药包提回家后,也不准随意放置。如旧时浙江西南一带,药品不能放灶上,会犯了灶神,药力失效。

湖南一带,煎药的柴,切不可用樟树,“樟”与“张”谐音,这样会使八仙张果老动怒,而使药物失去作用。

煎药时,煎碎了药罐头是吉兆,表示病人不日即可痊愈。煎药也可以借别人家的煎药锅使用,但用毕后忌送还,因为“送药锅”等于“送病”。如在陕西的部分地区,民间自古就有一个习俗,一般家庭从来不买药锅子。因为人们认为,药锅子放在家里不常用,会招来疾病的。所以只有少数常年有疾病要吃药的人家才备有药锅子。如果需要药锅子,可以到有药锅子的家里去偷,而不是去借用。当地俗信认为,去公开借药锅子,会把人家的病疫一起借来,不吉利。而偷是一种暗中进行的活动,病魔是不会跟来的。用完后,再偷偷送回原处。有药锅子的人的家一旦发现自家的药锅子不见了,便知是有人偷走了,甚至能猜到是谁偷的,不仅不急,也不恼怒,反而还暗自高兴。

在浙江、苏南、江西等地,煎药不得在灶厨房,应用药罐、风炉在廊下或病人的房间煎服。药罐忌用盖,以药包纸漂水蒙罐口,纸干即药熟,可免药味随蒸气外泄。世谓灶王与药王为仇,两不相容,灶间煎药不利病人,药气亦扩散入灶间。其实,不在厨房煎药,是为防止油酱之类污染药物。

熬好的汤药不能拿过门槛。湖南一带认为,若将药拿过门槛,药被门神嗅过,药力便无效或相反,可能使病体不愈或病情加重。

服药禁忌

病人服了药之后,奉药之人要说:“避避疾,过别方。”这样祈祷病人可早日痊愈。生病的人服汤药后要将碗扣于桌上,表示不再生病服药。

药渣忌存放,要立即倒掉,认为药渣倒得快,病也好得快,但药渣也忌讳乱倒。如在河南一带俗有“药渣倒高不倒低”之说。又有忌讳倒在垃圾堆和厕所内的。因为民间相信,吃过的药渣仍然与病人的病体有一定联系,如倒放不妥,就会影响病人康复。汉族普遍以为药渣最好是倒在马路上,让千人踏、万人踩,可以把药渣踩碎踢飞,这样病者的病根就会转移到别处,或是被他人带走,这是驱病出门,托人消灾。

此外,春节期间忌讳吃药。否则,以为会常年吃药。也忌讳把药渣留在家中过年,以为不吉利。

延伸阅读

“倒药渣”的来历

汉族民间有煎好中药后,一般都是把药渣倒在路边的旧俗,关于“倒药渣”的来历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医学家孙思邈流传下来的。

唐代名医孙思邈,医德高深,医术精湛,为人治病,药到病除,深得人们的敬重。

传说他隐居深山时,有一次,在路中遇到一只受伤的老虎,他为老虎解除了病痛,老虎为了报恩,就自动为孙思邈当护卫、坐骑。孙思邈每天上山下山,治病采药,有时深更半夜还要在山路上行走,老虎就一直陪伴他。有了老虎的保护,强盗、坏人、猛兽都不敢靠近孙思邈了,可病人也都吓坏了,也不敢求医于他了。

孙思邈很为难,最后他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每到一家看病,便让病家把药渣倒在门口的路上。哪家门口有药渣就表明他在哪家行医。这样一来,老虎就不必紧随相跟,只在远处守着就行了。

久而久之,药渣成了行医人的标志。很多人对此人云亦云,众人相附,代代相传,也就形成了煎中药后倒药渣、踩药渣的民俗。过去,在药王的塑像和画像中,都是坐于虎身之上,这种艺术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同类推荐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您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 截拳道

    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作为技术骨干,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与时俱进,和社会一道向前发展。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热门推荐
  • 开发地球最后的处女地(科普知识大博览)

    开发地球最后的处女地(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亲子共读唐诗300首

    亲子共读唐诗300首

    本书用晨诵、午读、暮省的编排方式,对唐诗进行新的解读,点明唐诗对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使孩子会背唐诗,更会用唐诗。
  • TFBOYS花之物语

    TFBOYS花之物语

    TFBOYS,当今超人气少年偶像组合,平均年龄只有15岁,当帅帅的王俊凯遇到冷漠的韩夜希,青梅竹马,再相遇。当萌萌的王源遇到可爱的韩梦曦,当酷酷的千玺遇到萌萌哒的韩梦,会发生什么?他们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娱乐圈:苏渺的孤城

    娱乐圈:苏渺的孤城

    多年后到达一定高度的苏渺回头望去,这一路上自己奋斗努力、勾心斗角,见过了人性阴暗肮脏的那一面,却也被温暖的人与事感动着,失去了许多人。但苏渺毫不后悔。【男主女主皆为专情人1V1不NP】【女主是在慢慢成长的,后期在事业上会循序渐进变爽文】
  • 帝尊

    帝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死后复生,重掌家族杀伐!道义不公,既然实力为王,他执掌利剑,杀出一片天!只要功夫深,照样杀神尊!
  • 恶魔校草,你是我的!

    恶魔校草,你是我的!

    一纸婚约,自己的执着,豪门,她…该怎么选择?忠粉请加作者QQ3037850483这是常用QQ!!黑粉勿加!!
  • 我自相思

    我自相思

    她是草原汗国的嫡出公主,金尊玉贵,弓马娴熟。一场百年不遇的风雪灾害让她的国家岌岌可危,为解万民之忧,她入关和亲,嫁给大燕帝国的摄政王为正妃。摄政王权倾朝野,后院充盈,来历众多,心思各异,与异族身份最尊贵的公主联姻引来各方猜测,朝堂风云变幻,王府风波迭起。公主本想安静度日,却总有明枪暗箭,风霜雨雪。看着满院子背景不凡、居心叵测的莺莺燕燕,她撕下淑女面具,恢复剽悍本色,宣布后院铁律,“想侍寝,先赢我。”
  • 异界战神成长记

    异界战神成长记

    幸获远古功法《洪荒经》,且看叶峰如何在天才层出不穷的时代脱颖而出。“哥本可以靠脸吃饭,但是我就是要靠实力证明自己!”叶峰如是对小弟说道。“乖,在家等我,一个月一定回来陪你两天。”叶峰对着在自己怀里撒娇的妻子说道。叶峰手戴神器拳套,只手撕裂虚空,令无数夜魔族战士葬身虚空。
  • 无休之魂

    无休之魂

    杨舒乐知道自己死,但至于他怎么死,无论谁都要无法接受,是被他的亲生父母打死的。你们一定会问,世上真的有这么残忍的父母吗。是的,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不可能的,死后变丧尸?不不不,这不是末世。他重生了,重生在一个稀奇古怪的世界,而他的身体也现得矮小,瘦弱。是的他变成了一个小孩子。至于怎么在个世界生活下去,以后再说,因为,至少这里有爱他的父母~
  • 癸辛杂识

    癸辛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