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3700000066

第66章 成年礼择吉习俗

旧时男女青年到一定年龄就要行成年礼,表示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古人认为,儿童成年后由于不再受神灵保佑,邪怪就可能乘虚而入,所以成年之日还得举行驱邪祈福活动。

成年,又叫“成丁”,中国传统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囿于男尊女卑的偏见,古人在言及成年仪礼时,一般只称“冠礼”。冠礼素为儒者所重,在儒教人的一生要经历“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冠礼就是四礼之一,可见古人对其重视程度。

冠礼择吉日

《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

由《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可知,古时行冠礼,要先通过卜筮来选择吉日,选择实行冠礼的嘉宾。见于《礼记冠义》:“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关于行冠礼的月份,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自周至汉,公侯贵族举行冠礼没有常月;两汉时以正月行冠礼为多。而行冠礼的日子主要有甲子、甲寅、丙子、壬子、己酉等日。

成年祭神灵

俗信,儿童从初生至成年以前,不仅为父母长辈所抚养照护,而且还受到有关神灵,如临水夫人、观音菩萨、妈祖、祖宗、床母、注生娘娘或七娘妈等的保佑与庇护,一旦成年,这种保佑和庇护就结束了。因此,成年者首要之事就是祭拜神灵,感谢其多年护佑的恩典,同时祈求往后继续赐福。

如闽南地区崇信七娘妈者,有孩子及成年之龄,便要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娘妈生”之日,举行隆重的“七夕祭”:用纸扎糊成一座“七娘妈亭”,置备丰厚祭品,按一定仪式供拜,然后将此亭焚化奉献给七娘妈。在长乐,孩子成年,家长须于当年的八月十五或十六日,在厅堂桌上摆设十碗菜,一只公鸡,烧纸钱以祭祀祖宗。

冠礼送祝福

古时行冠礼,提前沐浴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冠礼前的沐浴,原则上,每个参礼及观礼者都应做好,尤其是冠者、主人、正宾、赞者、有司等主礼人员,重点是冠者和正宾。冠者沐浴更衣,可表达对成长的期待、对神圣仪礼的敬畏,正宾神清气爽举止得当,可体现对主人盛情邀请的尊敬和感谢、对冠者成年庄严时刻的尊重。

古时冠礼须用三种不同的帽加三次方毕,加冠同时还要颂读赞语和祝福之类的贺词。加冠后由宾为受礼者起一个“字”,《礼记曲礼上》谓:“男子二十,冠而字”,《疏》加以解释,“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原先的名只有父母长辈们可呼唤。冠礼当日还要蒸制“上头糕”分赠亲朋邻里,还要设宴招待宾客,家人及亲友也须具礼为之庆贺。

女子笄礼一般由母亲加笄,出席仪式者多为女宾,仪式较男子成年礼为简。女子成年礼后,除书香门第女子外,一般不起字。吴江有些地方多将“及笄礼”选在七月初七日“乞巧节”举行,一是希望有织女之巧,二是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延伸阅读

古人对于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

其他称谓来表示: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束发;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同类推荐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知道点世界文化

    知道点世界文化

    什么是“摩西十诫”?古代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种姓制度?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装有什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都有介绍。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热门推荐
  • 陌上牵牛花

    陌上牵牛花

    三千年后,帝子:庭,失踪于仙界。魔皇:焱,匿迹于北荒。仙魔两界蠢蠢欲动,风云将起。她,遗忘了三千年前的恩恩怨怨,却带着三千年前的使命,再一次陷入仙魔争斗的漩涡中,又似乎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结局…………
  • 竹梦令抄

    竹梦令抄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场梦。梦中人,梦里看看罢酸甜苦涩,听完潮起潮落。梦醒后从笔尖落拓成文,再由纸墨绘制成章。太乙长庚,杏雨槐烟,桃红柳绿,杜陵渭桥,金戈铁马。她的一生编织了许多的绮丽梦境。娟竹尝有梦,几梦令销魂。人生如梦,深深落幕,到底是梦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梦!她是一个爱做梦的人——竹桑。如此爱古风的你,可想走进她的梦里?这是一个有梦的情节,这是一个多梦的季节。梦醒了,却不是终结,而是另一场梦的开始。卸下疲劳,放开枷锁,融入古风的世界,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那旖旎梦境。如若可以,我宁长居此地此生不离不弃。
  • 修真狂魔

    修真狂魔

    千年修仙不及一朝成魔,万恶敌不过世间蹉跎。仙者为何?魔者如何?都不过是人间善恶。
  • 战武惊魂

    战武惊魂

    脱离浮躁的凡尘琐事,前往太古的应许之地,书写宏伟的传奇篇章,创造无上的惊天神话。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荣辱兴衰,转瞬更替,回首见,豪情万丈,挥棍裂无尽。苍茫武林,谁能武傲群雄?追梦的少年,谁才是活着的传说?谁将成为各界的主宰?是你?是我?还是他?仰天长啸,问心,何处为天涯?谁人又知晓,我何以彷徨。爱无涯,情飘渺,浮沉断,无过虚无一片。生死,就在心中一念间。
  • 和小凯一起看星星

    和小凯一起看星星

    一个夏日的夜晚,一片绿色的草地上,灯火霓虹,这是我和小凯第一次看星星的地方
  • 商虫

    商虫

    《神秘土豪花费千万只为一把游戏神器》的一则新闻占据各大报纸的头条。有许多人不屑的说,只不过一堆破数据而已,有人花那么多钱买?买的人脑子有病吧。秦伟不知道这些买的人有没有病,但秦伟知道这些人很有钱,这就够了。随着游戏的普及,以及人们对游戏看法的改变。应运而生出这样一批人,他们在游戏中做着投机倒把的事情。低价买,高价卖。这是商人盈利的唯一途径。游戏中也是如此。
  • 网游之九天云霄

    网游之九天云霄

    有一天,无数双眼镜从天空中降临,在一尘不变的世界里,到底会带来什么样剧变呢?
  • 异世佣兵

    异世佣兵

    风阡陌,一个现代的佣兵,在一次执行任务期间,突然遇到了风暴,无意间进入了时空隧道,穿越到了一个名为天玄大陆的异世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居然是一个佣兵横行的世界。且看一代佣兵之王,如何在异世再次引领风骚,缔造传奇!
  • 销售经典金法则

    销售经典金法则

    本书总结了销售人员应该学习的销售知识,浓缩了众多销售精英的成功之道,内容涵盖广泛,旨在让销售人员掌握一系列可以派上用场的销售策略和技巧,使销售人员能够迅速、轻松地提高销售业绩。
  • 航海英雄传之七张碎片

    航海英雄传之七张碎片

    大灾难之后纪元75年,无论是人类对地球过度改造的结果,还是大自然的自我调整,此时的地球早已面目全非。人类的科技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大自然的自我调整后的进化也开始了。不管愿意与否,再先进的科技手段,在自然的进化道路上都显得无能为力。人类也被自然强行推上了“进化或消失”的进程中。虽然进化不可避免,但人类长久以来的过度的自信与自大却让人类想将整个自然的进化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