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3400000020

第20章 怎样进行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的特殊要求

鉴赏性阅读属于阅读的审美范畴,一般是针对想像性文学作品。从本质上说,懂得如何阅读想像性文学作品比懂得如何阅读阐释性作品更加困难,当问起人们喜欢小说里的什么时,他们往往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们完全明白自己喜爱那些小说,但是对自己欣赏的是什么,使自己得到乐趣的是什么,就讲不出多少道道来。有人认为,一个人可以是优秀的小说读者,却不是优秀的评论家。但我们怀疑这种说法最多只有一半正确。一个读者对任何作品的评论能力取决于他对作品的全面理解。那些说不出喜欢小说里什么的人也许除了书上最明显的表层之外什么也没有读到。然而,产生上述矛盾现象的原因还不止于此。

想像性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人得到乐趣而不是获得教益。得到乐趣纵然比获得教益容易得多,但要懂得为什么会得到乐趣却困难得多,因为美比真理更难分析。

学会鉴赏性阅读,第一步是要了解阐释性作品和想像性文学作品的基本区别。这些区别将说明我们为何不能像阅读哲学书那样去阅读小说,或像进行数学演算那样去阅读抒情诗。

阐释性书籍试图传播知识——读者从自己的经验中已经获得或者本来可以获得的知识。想像性作品试图传达某种经验本身——读者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它们成功地传达了经验,它们就向读者提供了某些欣赏的东西。

正因为两种作品的意图不同,它们对读者的智能和想像力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我们运用我们的感官和想像力来感受事物,但如果要理解任何事物,我们还必须运用我们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思考不需要运用想像力,也不是说感性的体验可以完全脱离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虚构作品主要要求读者运用想像力,正因如此,与理性的科学和哲学相对比,人们称虚构作品为想像性文学作品。

关于想像性文学的这种特点导致了也许是我们想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告诫:不要试图抵制一部想像性文学作品对你产生的影响。

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必须这样,让小说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我们必须容许小说感动我们,我们必须让小说在我们身上做它想做的一切,我们必须设法向小说敞开心扉。

阐释性作品——哲学、科学和数学勾勒出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时常脱离这个真实世界,我们就无法在这个世界里生存下去。有时我们不得不“逃避现实”,这是一个我们内心世界的现实,我们奇异的幻想世界的现实。去发现这个现实使我们感到幸福快乐,那种感受使我们平常没有触及的心灵深处得到很大的满足。不管怎样,阅读一部文学杰作的规则应该是以得到这样一种深刻的感受、体验为其目标或目的的,这些规则应该清除一切阻止我们尽情感受的障碍。

阐释性作品和想像性文学作品的基本区别导致了它们之间的另一个区别。这两种作品由于目标的截然不同,使用语言的方法也必然不同。想像性文学的作者试图尽量利用词的潜在歧义以发挥词的多种含义中固有的丰美和力量。他使用隐喻作为文字结构的组成单元,这正如逻辑严密的作者把他使用的每一个词紧紧扣在一种含义上一样。但丁曾说过:《神曲》的读者必须把它当作有几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含义来阅读。这句话一般适用于诗歌和小说的阅读。阐释性著作讲求逻辑性是为了达到阐述明确,毫无歧义的理想境界,字里行间应该没有任何言外之意。凡是有关的可以陈述的事物都应该尽可能明白晓畅地表达出来。对比之下,想像性文学创作既要依靠明说出来的话,又要依靠没有明说的话。多重的暗喻,使字里行间增添了许多内容。一首诗或一篇故事的丰富内涵不是它们的文字能够全部表达出来的。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提出另一条告诫:不要去寻找想像性文学作品中有特定含义的词、命题和论点。这三点是逻辑性作品的创作手段,而不是想像性文学的创作手段。诗人马克·范多伦说过:“在诗歌和戏剧中,陈述是一种较为含糊的媒介。”例如,一首抒情诗“陈述”的真正内容无法在其中任何诗句里找到。对于用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词构成的整个诗篇,永远不能把它所抒发的内容硬塞进命题的框架中去。(不过,想像性文学作品中仍包含了与有特定含义的词、命题和论点相似的成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讨论。)

当然,我们能够从想像性文学作品,也就是从剧本、小说,也许特别是从诗歌中学到东西,但这和我们从科学和哲学书中得到教益的情况不同。我们从经验——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中学到东西。同样,我们也能够从虚构作品在我们想像中形成的那些引起我们共鸣的经验,或经过艺术加工的经验中学到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和小说既给读者教育又给读者乐趣。但是科学和哲学给读者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育。为了从想像性文学作品中学到东西,我们必须自己对经验进行思考,为了从科学家和哲学家那里学到东西,我们首先必须努力去理解他们已经完成的思考。

现在提出最后一条告诫:不要用完全适用于知识传播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作为评论虚构作品的标准。一篇好小说的“真实”在于它的逼真,在于它内在的可能性或似乎的合理性。这篇小说必须是一个真的可能发生的故事,但是它所描述的生活或社会中的事实不必通过实验或科学研究来证明。亚里士多德在许多世纪前就说过,“诗歌与政治的正确性有不同的标准”,与物理学或心理学的标准也不相同。解剖方面的技术错误,或者地理或历史方面的错误,如果出现在专题学术论文上,理应受到批评。但是对事实叙述有误的小说作者如果能自圆其说,其中失真的部分便无关宏旨。阅读历史书时,我们想要获得的是某种意义上的史实。如果我们不能得到,就有权表示不满。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求它具有以下意义的真实性:在小说家创造并在我们想像中再创造的那个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世界里,这个故事有可能发生。

鉴赏性阅读的评论规则

什么是阅读虚构作品的评论规则?你也许还记得,我们在讨论阐释性作品时,已把关于评论的一般准则和若干具体要点——具体的评语——区分开来。至于一般准则,只要进行一下转化就可以类推出来。在论述阐释性作品时,我们的忠告是:

在你能够开始声称自己已经理解之前,不要评论任何一本书——不要说你同意或不同意,我们由此可以类推出阅读想像性文学作品的准则:在你完全领会作者试图让你体验的东西之前,不要进行评论。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重要的推论,对于作者创造的世界——

在读者脑中得到再创造的那个世界,优秀的读者并不提出疑问。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艺术它的题材、观点和主题为理所当然。我们的评论只适用于由他创造出来的东西。”例如,我们只能接受作家将故事背景设在巴黎,而不应表示反对,或认为用另一城市作背景更好;但我们有权就作者对巴黎城所作的处理发表自己的评论。换言之,我们必须牢记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不能对虚构性作品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我们只能表示喜欢它或不喜欢它。我们评判阐释性书籍主要是考虑它的正确性。我们评论虚构性文学作品即美文学时,顾名思义,考虑的是作品的美。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美是同我们对它有了深刻领会后产生的愉悦息息相关的。

现在把这些准则作如下的重述:你在表明喜欢和不喜欢一部虚构性作品之前,必须首先肯定自己已经为领会作品作出了切实的努力。所谓领会,我们指的是你通过运用你的感情和想像力去体验了作者设法为你创造的经验。因此,你如果被动地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事实上我们已经说过,阅读虚构性作品要有激情),领会的东西不会比你被动地阅读哲学著作理解的东西更多。领会和理解一样,你只有通过主动阅读才能做到。这意味着读者要做我们前面规定分析性阅读中必须做的一切。

在完成这样的阅读之后,你才有资格进行判断。你的第一判断自然是鉴赏问题,你不仅要说出你喜欢不喜欢那本书,而且要说出为什么。当然你提出的理由必定和对书本身的评论有关,但最初的表态更可能是从你本身出发的——你的偏好和偏见——而不是关于书本身的。所以,要完成评论任务,你必须指出书中什么东西使你产生这种反应,从而使你的反应客观化。

你必须从讲出你喜欢或不喜欢什么的理由,过渡到讲出书的优缺点和理由。

你越能通过思考弄清从阅读小说或诗歌中得到乐趣的原因,就越能了解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你会因此而逐步摸索出一套评论的标准。你或许还会找到一大群鉴赏评判能力和你相似的男男女女,你甚至可能发现我们的看法是对的:养成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在于学会怎样阅读。

同类推荐
  • 感谢我们的对手

    感谢我们的对手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需要对手。因为对手是我们成功的标尺。我们也应当感谢对手,因为是他们的存在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他们自身的努力,迫使我们更快地成长。由于对手的存在,我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更多的激情,会领略到更多美丽的风景,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闪耀出更加动人的光辉!我们和对手因为各自的理想和憧憬而相互了解,又因为各自的目标和追求而彼此竞争。对手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和飞跃。对手与我们一起被放在生活天平的两端,互相验证着对方生命的价值。一旦失去了对手,天平就会失去平衡,而我们自身生命的重量也失去了凭据和依靠。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英雄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英雄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全集

    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全集

    人生犹如战场,要想在人生这个战场中获得胜利,就要做人多一个“心眼”,做事时学会使用“手腕”,“心眼”和“手腕”是做人的智慧,做事的策略,只要掌握了做人的“心眼”、做事的“手腕”,你就能够轻松做人,成功做事。这是一本鼓舞人心、激励志向、充满智慧的经典励志书,它充满哲理、寓意深刻、构思巧妙,深入浅出地教你如何成功。它引导着每个仍在探索成功之路的人,去实现成功的梦想。相信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受益匪浅,收获人生中的奇迹,获取走向成功的智慧谋略,快步踏上成功之路!
  • 第一夫人给女人的24堂成功课

    第一夫人给女人的24堂成功课

    本书结合24位第一夫人的经历,从事业、爱情、家庭、心态、人脉、魅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将她们的成功奥秘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让女人在汲取力量的同时,也能冷静也剖析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
  • 做人要本分 做事要圆滑

    做人要本分 做事要圆滑

    《做人要本分,做事要圆滑》是一把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不仅带给读者解读人心的意外惊喜,而且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方乃做人之本,圆是处事之道。不会做事,做人无从谈起;不会做人,做事南辕北辙。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样,只有在做人中才能体会做事的意义。真正的成功者无不深谙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奥妙真谛,所以才能达到无往而不胜的高超境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倾城魔医闯天下

    重生之倾城魔医闯天下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一场大病却让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一次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在一颗大树下躺着,在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却成了古代的服饰。没错,她确实是穿越了。就是因为穿越让她的世界不再那么平静。她在古代会遇到自己最爱的人。但是这一路的坎坷她该怎么办呢?
  • 平衡世界者

    平衡世界者

    这个故事很是漫长,或许要用一生去讲。可能啊,一生还不够呢。所以我把它变成一本书,以供后人品尝。
  • 掌控鸿蒙世界

    掌控鸿蒙世界

    莫名得罪富家纨绔子弟,被迫离开公司昆仑山旅游,在玉峰山顶却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下,坠落悬崖。古风扬本以为自己根本无生还,但世事难料鸿蒙至宝认主,拜师鸿蒙。踏上与天争斗,长生不死的道路。且看古风扬如何与人仙魔佛妖争以铁血手段斩杀来犯之人于脚下与天对抗,成就鸿蒙掌控。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隋唐之际的史事,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全书以秦王李世民一生业绩为主。书中塑造了李世民、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说中,富有感染力。
  • 王俊凯的校园恋爱

    王俊凯的校园恋爱

    “如果我真的红杏出墙,你真的不介意吗?”“不介意,最多你出一寸,我把墙挪一寸,你出一尺我把墙挪一丈。”
  • 麻辣甜心:四大校草抢着爱

    麻辣甜心:四大校草抢着爱

    讲述了初中学生郭心颖同学与闺蜜雷诗语的初中以及高中的成长与蜕变的生活。
  • 亡界之火光

    亡界之火光

    这是一个连灵魂都无法轮回的世界。住在黑海对岸的人们遥望远处天空中高悬的灵柩,那是亡者的安息之地,是此地之人往生之处,亦是此地之人永远无法触及之处。从遥远的歌谣中传来的希望,是这个世界生灵的唯一救赎,歌者们将其吟颂于世。踏入黑暗的人们义无反顾,只为了这个世界里的一点火光,去寻找安息或者生存的道路……艾迪亚,在这片贫瘠的大陆上,人类和亡灵将与你一起谱写史诗的乐章。
  • 阴阳送葬人

    阴阳送葬人

    我因杀人被判刑三年,出狱后对方竟化作厉鬼来找我报仇,为了活命,我找到了父亲的笔记,成为送葬人,俗称——阴阳先生
  • 冷傲神医俏王妃

    冷傲神医俏王妃

    南朝京城,夕颜两家,红楼遗梦;北唐莫远,陷身皇室,倾城宿命。南北乱世,一把玉玲珑,弹破天机;一曲长相忆,锁心红颜。浅青长衫,冷漠傲世,圣医之徒,商界奇葩。白衣胜雪,温文尔雅,御封琴师,堪为知音。纨绔子弟,才华横溢,自命风流,心性高洁。北唐骄子,显赫高贵,机关算尽,聪明误己。
  • 误惹高冷王爷:王妃太狂妄

    误惹高冷王爷:王妃太狂妄

    一朝重生,凤凰变麻雀,逆袭成凤凰。后面那死皮懒脸叫着本姑娘夕儿是谁?!说好的高冷呢?!说好的要脸呢?!“这谁?”挑眉,看了一眼正太。“我儿子!”揽紧正太,脱口而出。“什么时候生的?!本王怎么不知道?!”炸毛。“就在七年前,那场风风雨雨的缠绵~我至今忘不鸟啊~啧啧。”某女瞎扯淡中,请远离!“哦?是吗?那好像本王也记得,在七年前那场风风雨雨的缠绵,不会是你吧?!来,本王看你长得不错,勉强收了,这臭小子......不得留,说不定哪天就把你拐走了本王上哪哭去。”某无辜正太被抛弃在凌乱的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