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是起步较晚的菜系,深受其他菜系的影响,它总体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且尚新鲜,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别丰富,时令性强,夏秋讲清淡,冬春讲浓郁,有不少菜点具有独特风味。
粤菜形成于广东一带,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物产富饶,可用作食物的动植物品种很多,为广州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广东地处珠江三角洲一带,水路交通发达,很早这里就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饮食文化比较发达。广州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在长期与西方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中也吸收了一些西菜的烹调方法,再加上广州外地餐馆的大批出现,促进了粤菜的形成。
海纳百川的粤菜
粤菜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如苏菜系中的名菜松鼠鳜鱼,虽然享誉大江南北,但不能上粤菜的宴席。在广东的食俗之中,鼠辈之名不能登大雅之堂,于是粤菜名厨运用娴熟的刀工将鱼改成小菊花型,名为菊花鱼,这样方便用筷子或刀叉食用。苏菜经过如此改造,便成了粤系的名菜。此外,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移植而来,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改进之后形成的。
粤菜借鉴其他菜系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广东本地原料质的特点和人们的口味加以继承和发展。如北方菜的扒,通常是把原料调味后,烤至酥烂,推芡打明油上碟,称为清扒。粤菜的扒却是将原料煲或蒸至腻,然后推阔芡扒上,表现多为有料扒,代表作有八珍扒大鸭、鸡丝扒肉脯等。
广东的饮食文化业与北方菜系文化一脉相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历代王朝派来的治粤官吏等都会带来北方的饮食文化,其间还有许多官厨高手或将他们的技艺传给当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自自设店营生,将各地的饮食文化直接介绍给岭南人民,使之变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菜的风味特点
粤菜主要是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除了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味。广州菜包括的地域最广,用料也最为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同时还兼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和档次。
潮汕菜原先属于福建,自从隶属广东之后又深受广东菜的影响,所以潮州菜融汇两家之长,自成一派。潮汕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也很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
东江菜又名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在汉末和北宋后期因避战乱南迁,聚居在广东东江一带。因此,东江菜尚保留中原菜系的风貌,菜品以肉类为主,水产不多,讲究味道的香浓,下油较重,味道也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粤菜的知名菜肴
粤菜的知名佳肴很多,有脆皮烤乳猪、龙虎斗、护国菜、潮州烧鹰鹅、艇仔粥、猴脑汤等百余种,其中“烤乳猪”是粤菜最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时代,烤乳猪即是“八珍”之一。到了清代烤乳猪,随着烹调制作工艺的改进,达到了“色如琥珀,又类真金”的效果,并皮脆肉软,表里浓香,非常适合南方人的口味。
延伸阅读
“护国菜”的典故
相传在1278年,南宋朝末代皇帝赵
逃难到潮汕一带,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庙里。庙中僧人听说是宋朝的皇帝,对他十分恭敬,看到他一路上疲劳不堪,又饥又饿,便在自己的一块番薯地,采摘了一些新鲜的番薯叶子,去掉苦叶,制成汤菜。少帝赵正值饥渴交加,看到这菜碧绿清香,软滑鲜美,便狼吞虎咽将其吃下,而后倍觉爽口,于是大加赞赏。赵看到庙中僧人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宋朝,在无米无菜之际,设法为他制做了这碗汤菜,十分感动,于是就封此菜为“护国菜”,一直延传至今。现在广州和潮州地区,许多菜馆都有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