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0900000021

第21章 因顺应规律而成就

第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与人为善,利物利人

世上总会有这样一些人,认为自己很聪明,自己的主意很好,自己的见解很正确,自己的能力很强。事实上,这是大多数人的盲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常常因为自己不够谦虚而受到惩罚。

老子告诉人们,不要主观,不要自满,不要骄傲,谦虚才能使人进步。谦虚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骄傲张狂是一个人无知浅陋的体现。有时候低调谦虚是一种获胜的力量,而骄傲张狂则是胜利的障碍。

所以,智者常以谦虚、诚恳的说话做事方式打动人心,愚者则对人对事做骄傲张狂的姿态,使人们对之产生厌恶感。低调谦虚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而骄傲张狂的人有了麻烦别人大多会隔岸观火不去理会。

老子还说:“淡兮其若海。”意思是志得意满时应平淡如海,不可骄傲侮慢,仍须心谦身平,不狂妄,心体莹然不失人生之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东汉末年,何太后之兄何进有忿于十常侍弄权,欲请外兵入京诛杀他们。京城乃军机重地,藩镇军马照律不经宣诏不准进京,以防作乱。但出身屠家的何进见识浅,不谙此理,动了这念头。曹操知道后,对何进说:“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曹操这话很有道理,一则天子不应让宦官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二则要办他们的罪时,也只需把他们交给狱吏究罪就行了,不必要动用到外兵进京。何进不但不听曹操劝阻,反而猜忌曹操怀有恶意。曹操感叹说:“乱天下者,何进也。”果然,由此演出董卓进京,淫乱内宫的悲剧。

天下乱始于何进,而何进在十常侍设下阴谋算计他时,不但不听部下的劝告,反而认为自己掌天下大权,无人敢奈何他。这就注定了他的灭亡。

掌天下大权是说明权力大而已,并不能证明自身的安全。相反,权力之顶峰,成了众欲之望,众矢之的,反而成为别人谋害的对象。

何进的结局就是这样。虽然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带领,亲自护送何进入宫,但宦官传太后懿旨,阻止袁绍兵将进去。何进就在太监们的围攻下被砍成两段,成了十常侍作乱的第一个诛杀目标。

何进的见识与他的出身有关。因妹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妹妹被立为皇后,何进由此平步青云,一下子成了大将军。他位于人臣之极,但却外强中干,头重脚轻根底浅,成不了大事。他看不到三步棋,只看见自己的权势和职位,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就进了保险箱,任何人都会拜倒在他跟前。何进的逛妄自大使他最终死在己手。

权、财、势大时,容易冲昏头脑,小看对手。在生活中,何进的权位,非一般人所有。作为普通小人物、小百姓、小干部、小领导,可以从何进的教训中吸取的经验是,对待问题,应多思,慎虑,认真对待。不要以为有把握,或是已熟悉了,就可以轻视它。问题在未解决之前,即使是百分百的把握,也应视为三成、四成的把握来考虑。事情是变化的,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都会转过来。在关键的地方,错失一步,可能会全盘失去。故此,万事小心为上。得意时切不可忘形,淡然最重要;失意时切不可自我作践,坦然最可贵。

得意之时淡然,意在不要太看中自己一时的胜利,躺在成绩上面睡觉而不思进取,而是仍要用真诚经营情感,用执著追求事业,用微笑面对磨难,用宽容善待人生,这样便会无忧无虑,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失意之时坦然,意在失意逆事之时,不可自暴自弃,自我作践,更不可自我绝望,而要处之坦然。常常想想那许多现在还不如自己的人,则怨愤自然消除。坦坦荡荡心境平如水,少了得失之烦心,多了自乐之恬愉。失意之时也不应不思进取,应在坦然面对失意的时候奋起。

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

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

人生多有曲折,得意之时不可忘乎所以,失意之时不可灰心丧气。按老子说的去做不会错。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

功成身退,是老子成功论当中又一个智慧的亮点。功成身退,是功德圆满的最佳方式,也是自我保全的最好法宝。功成身退,天道如此,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少,可真正能够自觉做到的人可并不多。

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来体验“功成身退天之道”的哲理。你看,花开结果了,也就退了。老子对人生的观察是深邃的,他看到了人性的内核。人没有不爱慕财富、贪恋权势的,但是放眼历史,谁能守护住名利呢?

功成身退是一种前瞻性的智慧,以及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清醒的、睿智的把握与预测。古往今来,建功立业之后,坐享天下是一般成功者的宏愿,而功成身退者倒是微乎其微。西汉张良正是在助刘邦成大业之后,放出了他人格力量最耀眼的光华。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张良和刘邦相遇,从此辅佐刘邦转战南北,用计策帮刘邦争夺天下,成为首席谋士,开始了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生涯。

张良协助刘邦在鸿门宴得以脱身,协助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联合反楚,建议刘邦封最不喜欢的雍齿为侯,建议刘邦关中定都等等,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在论功行封时,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但张良坚决辞让。

后来,张良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于是就自请告退,摈弃人间万事,隐居在张家界,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

功成身退,不仅体现出张良博大的胸襟,也显示了他善于审时度势的睿智。张良因激流勇退而成为盛极之世的良臣,风采焕然,为后世表率。我们从东汉邓禹、宋朝赵普、明朝刘基等人身上,应该都可以看到张良功成身退的影子。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这是对张良的功绩的肯定。

提及张良,不得不说说韩信,二人正好有一个对比。历史上不能功成身退的人物中,韩信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韩信是一位能将百万兵且“多多益善”的军事奇才,连汉高祖刘邦都不得不承认韩信能“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而自愧不如。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军事奇才却仅仅限于会打仗而已,对于政治却是一位“高度近视眼”。

韩信既心怀野心,又不能准确地把握机会。想当初刘邦、项羽争天下之时,天下形势尽决于韩信一人之手,所谓“与汉则刘帝,与楚则项王”。蒯通曾游说韩信,怂恿其三分天下,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王。而此时韩信却“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大”,错失良机。

不准备三分天下就老老实实地做人吧,可他偏不!他对刘邦欲铲除天下非刘姓王而贬其为淮阴侯心怀不满。陈豨谋反,韩信与之串通,欲起兵响应。但此时天下已定,他失去了与刘邦一争高低的时机,结果被吕后、萧何用计诛杀,只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头被人把玩。

韩信的悲剧在于他不能审时度势,该进不进,该退不退。最终落得身首异处,还慨叹“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何其悲也!

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时机,适时进退是十分重要的,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须知,得失在一念之间。“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所谓的“道”。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功成身退是自然的规律,居高位而不思退,是危险的征兆。与韩信有着相同结局的还有战国时期的商鞅。

秦孝公时,商鞅以变法的功绩,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同时巩固了秦国的统治。当初,他为孝公断然采取极其严厉的政治改革措施,虽为秦国政治清明、富国强兵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功高”易“盖主”,当时商鞅的威望使孝公都感到威胁。

《战国策》中记载:“孝公疾起,传位商君,商辞而不受。”这是孝公生前故意传位,以试其心,可见商鞅已见疑于主子。这时他本应主动“功成身退”,隐遁避险。

可商鞅在“退”字上欠火候。后来,孝公将他驾空,政敌也伺机报复,当秦孝公一去世,反对派们在新王即位后,纷纷策谋陷害他,终以谋反罪名对其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一世荣华顿时化为乌有,死后仍骂声不绝。商鞅的悲剧,是由他缺少“退”的智慧造成的。

建立功名是相当困难的,但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去对待它,那就更不容易了。老子劝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结果可以保全天年。然而有些人则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结果身败名裂。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没有身败名裂之时,是不大可能领会功成身退的真谛的。

知进为勇,知退为智。劝退为明,自退为智。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进者,时也;退者,顺也。我们的行为要符合天道,遵循自然规律,这才是长久之道。

⊙原文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九章》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本书体现了国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前沿,对非传统安全的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玄灵战神

    玄灵战神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我要御天逆苍茫!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点开你不会后悔的。作者QQ:774090811欢迎指导。小生谢过。
  • 问道斩仙

    问道斩仙

    仙道多艰,荆棘密布,稍有不慎便会落入万劫不复之境!凡人少年如何在危机四伏的世界生存?面对爱恨情仇,他又该怎样抉择?精彩的画卷已向你展开,欢迎阅读《问道斩仙》。
  • 旷野生花

    旷野生花

    春回大地,在莺歌燕舞的地方,似乎听见青春的笑声。念高中的少女叶琬晨正是花样年华,爽朗又不失温婉,同个班里洪烁却是个桀骜轻狂的小子,然而谁能想到,恰恰是有着这样迥异性子的两人却走到了一起成了一对恋人。洪烁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从小立志当个生物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洪烁在野外捡到了一个铁制盒子,拿在手里仔细一看有些蹊跷,盒子外观印着一条虚线,整体封闭不说用力摇晃里面有响声。回到家中,好奇之下的洪烁带着防毒面具和手套小心翼翼的将盒子沿着虚线锯开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就是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一张图纸和一个鹌鹑蛋大小的东西。图纸上像是印着一种植物,故事由此展开……
  • 超能全职

    超能全职

    这是一个被复制粘贴的世界。依然拼爹拼"马尼"唯一变化的就是人类的大脑无限开发,潜能无限的上涨。魔法?异能?妖魔鬼怪?修仙成神?远远不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在这个世界没点特殊能力你都不好意思出门!当然这里没有一味的升级打本。拼的是钱,使用能力是花钱滴。"那我也不用这么多能力吧,你以为我爸比是比尔盖茨啊"主角泪奔中……
  • 妃常想爷

    妃常想爷

    一场倒霉的穿越…竟然让我穿越到了古代?!不过,穿越的办法真的有点衰!触电穿越法,一触就穿…(超少+瞎写)
  • 神女驾到:魔王哪儿跑

    神女驾到:魔王哪儿跑

    本是一介凡女,却只因那一事,恢复神女身份,看她如何在这科技发达的现代里,叱咤风云,收尽天下美男,魔族的王子,妖界的公子,神界的正太,还有吸血鬼中的帝王,皆是收入囊中,臣服于她。可那个妖孽是怎么回事,他是敌人的儿子,本应一剑斩杀,心竟不受控制的跳动?好吧好吧,她心软了,可那妖孽竟然得寸进尺“夫人,我冷了”,呐,她随手扔了一床被子给他,但他却反手抱住她,嘴里还振振有词“我需要你的体温来温暖我。”算了算了,她是服了,看在怕他出去祸害别人的份上,她就勉为其难的收了他吧。
  • 综漫之恶魔的觉醒

    综漫之恶魔的觉醒

    看恶魔主角如何搅动风云,在新鬼泣,鬼泣,火影,fate留下自己的足迹,改变一段段剧情,迎来自己的进化。
  • 天地无禁

    天地无禁

    我欲飞天,苍穹开路。我欲遁地,山河让道。漫天神仙皆兄弟,自在无忧虑。天地间,再无冷我之人,再无禁我之门。天上地下,唯我和我爱的人独尊!少年赵旭的一次奇遇,开启了苍武大陆从武道到修仙的大变革。这是一个天下少年皆成仙的大时代!
  • 乌龙孕妻:妈咪,爹地是谁

    乌龙孕妻:妈咪,爹地是谁

    一个多月后,当医生告诉她怀孕时,她却白痴的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谁,更懵懂的不相信她怀孕了.....一份协议将她与冷傲英俊的总裁联系在了一起,而她只是他用来对付别的女人的棋子.....如傻瓜般纯真的她成了他法律上的合法妻子,但婚后冷傲的总裁却让别的女人住进了他们的天地,展开了白痴纯真女人与善用心计,心肠狠毒女人的斗争....然而老天总是站在她那边,想要欺负她的人总是被她无意的伤害,遇到她,欺负她的人总是面临倒霉.......
  • 通灵异能

    通灵异能

    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弱者在这里只会过的特别悲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往往在一些平凡人中,有一些人天生拥有异能,才能在这被强者统治的世界,有一丝希望脱颖而出成为强者,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