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600000005

第5章 国王风雅弄臣凑趣――由咏叹调《女人多变》想到的

《弄臣》是一部西洋歌剧,遗憾的是只听过其中的名曲,却从来没有机会一睹整出名剧。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世界三大男高音聚首京城,在故宫午门的演唱会上,我们听到《弄臣》中那首题名《女人多变》、有点卖弄、有点轻佻的咏叹调。连我这等五音不全的听众,三下两下也能跟着哼唱,可见是如何的雅俗共赏,琅琅上口了。难怪威尔第对他的神来之笔,得意非凡,深藏不露,秘而不宣了。据说,直到首次公演的前几天,才拿到排演厅来。他倒不是什么版权意识,而是担心被人先听为快,破坏首演效果。

这出根据雨果原作改编的,有诱拐、有绑架、有刺杀、有女扮男装的戏,有调情、有私奔、有幽会、有盛大场景的歌剧,于1851年3月11日在意大利威尼斯正式演出,成功和轰动,欢呼和鲜花,作曲家被拥到舞台前亮相,大批娱记提出许多有聊和无聊的问题,自是不必细说的了。最令人感奋的,歌剧散场,芬尼斯剧院的大门打开,这支咏叹调的旋律,一下子就唱遍了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和那种叫做“贡多拉”的游船上。好的作品,从来是不胫而走的。于是,那位驼背弄臣利哥莱托的形象,便随着威尔第音乐的流传,走向世界。

“弄臣”,在英语中,为jester,与小丑的fool,两者词义相通。在中世纪的欧洲,这是一种以逗主子为职业的滑稽表演者。上自国君的宫廷,下至王侯的府邸,都豢养着这类吃闲饭的人员,以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博得主子开怀一笑,讨一份赏,混一碗饭。虽然这类人自视不是奴隶,是艺术家,但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身份下贱,嬉皮涎脸的行止,甚至比奴隶更被人鄙视。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弄臣”一词的解释,“其或真或假、装疯卖傻的动作和语言,使他成为逗人的笑料并取得贬低或逗弄其主子的特许,甚至对最尊贵的主人亦是如此。从埃及法老之日起直到18世纪,职业小丑一向得宠,从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的社会到欧洲中世纪的宫廷均有其一席之地。小丑常常是畸形的,或为侏儒,或为跛子。”

在这个地球上,凡皇权或王权进行封建统治的国度,就必然有弄臣或类似弄臣的人出现,犹如有粪的地方,必然有蛆一样。由于威尔第《弄臣》的广泛影响,大家只知道西方的弄臣,认为弄臣为西方的特产,却不知国货的弄臣,历史更悠久,数量更巨大,老外的jester、fool,在敝国,三千年前就出现了。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淳于髡、优孟、优旃,不就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畸形的,或为侏儒,或为跛子”的“小丑”吗?

“淳于髡,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据上所引,无论从形体的缺陷看,从他们所起到的诫劝效果看,东方和西方都有过这类弄臣。

人类社会的进化,出现jester、fool,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原始蒙昧时期,巫师曾经是沟通天上和人间,半人和半神的载体,在举行祷祝仪式那刻,在念念有词作出神谕那刻,具有一种凌驾于部落首领的地位,也颇神气活现的。你是酋长,不错,可在我巫师作法的时候,你不得不领受我代表上天的赐福,俯下你的头。后来,宗教代替了巫师,但承袭原来那个神谕角色作用的,就由戴面具和不戴面具的小丑,或索性由俳优来担任。因此,相沿成习,以往那种对酋长首领的暂时特权,多少仍保留一点。所以,在特定的场合,例如舞台,使用贬低、讽刺、逗弄、嘲笑的语言,作出大不敬的举止,即使出格,统治者也不罪,一笑了之。

后唐庄宗以帝王之尊,被掴耳光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一些不务正业的皇帝,李存勖算是一个。此君有表演欲,有戏子癖,在宫廷里专门养了一个戏班子,时常“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据《资治通鉴》)

碰上这样二百五的皇帝,老百姓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

但是,这类以形体动作,以嘴巴功夫,获得君主青睐和眷顾的弄臣,只是弄臣的一小部分。而以色相诱惑,以肢体缠绵,获得帝王宠幸和恩渥的弄臣,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弄臣。外国宫廷里的弄臣,多为前者,中国宫廷里的弄臣,多为后者。他们对帝王、君主、政权、体制,所产生的影响力,所起到的坏作用,是相当可怕的。

司马迁作《史记》,将《滑稽列传》放在《佞幸列传》的后边,这次序之差,并非无意的安排,而是这些几乎日日夜夜与帝王“共卧起”的弄臣,是帝国宫廷中最黑暗的渊薮。连太史公也十分酸溜溜地叹息:“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史记?佞幸列传》)

司马迁当然也是弄臣,他的命运不佳,甚至比不上同姓的司马相如在汉武帝跟前吃香,更不用比那些佞幸类弄臣了。“弄臣”一词,在《史记》中,见于《张丞相传》:“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这个“通”,即邓通,就是一个以男色侍人的弄臣。汉文帝太畸恋于他了,赐给他矿山开采权,成为巨富。

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帝王,常具有同性恋的变态心理。所以,龙阳之兴,断袖之癖,男色之风,也是宫闱中颇见不得人的秽史。据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有关佞幸与帝王性生活的记载,不可胜记:

如“无他伎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的邓通;

如“武帝为胶东王时,与王学书相爱。始时,常与上共卧起”的韩嫣;

如“与上卧起,其爱幸埒韩嫣”的李延年;

如“以外亲亲近,其爱幸不及富平侯张放,放常与上卧起,俱为微行出入”的淳于长;

如“常与上共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的董贤。

据潘光旦译注霭理士《性心理学》一书附文,除上述诸人外,荦荦大者,尚有高帝的籍孺,惠帝的闳孺,文帝的赵谈、北宫伯子,景帝的周仁,昭帝的金赏,武帝的韩说,宣帝的张彭祖,元帝的弘慕、石显……这些汉代的佞幸弄臣,都是与帝王“共卧起”的同性恋伴侣。

由此可见从周秦起到明清止的历代王朝中,以情以色侍候主子的佞幸,曾经是一个很发达的行业。这些以色侍人的弄臣,为赢得主子的爱幸,讨得主子的欢心,其行为之不耻,其人格之卑污,其为民众之所不齿,其顶风臭四十里的名声,以及可想而知的后人责难,他们是毫不在乎的。只要能在权力的盛宴中分一杯羹,那丑恶的嘴脸,狼藉的恶行,无不令人发指。

严格地说,西方的jester也好,fool也好,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弄臣,靠嘴上功夫,逗得帝王开心,停留在搞笑层次,比较低档。中国帝王之豢养弄臣,可以上溯至纪元前数百年。司马迁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写作《史记》时,耶稣尚未降生在马槽里,又隔了几个世纪,巴黎的贵妇,仍盛行在马路上随便小解,将裙子一撒开,蹲下来就把事办了。欧洲国家的统治者,别看现在人五人六,那时,恐怕连弄臣的概念还不具备咧!

所以,继滑稽、佞幸两类弄臣以后,以美文颂德,以华章炫饰,获得统治者的赐赏和褒奖,以辞赋,以诗词,以文章,以论著为主子服务的第三类弄臣,算得上是我们耍笔杆子的翘楚之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其中许多人,虽为弄臣身份,但却是文学的扛鼎人物。当屈灵均为楚怀王所宠幸之时,当司马迁为汉武帝所重用之日,那时的欧洲,男人穿树皮鞋,女人戴贞操带,才走出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刚踏进文明世界的门槛。对于文化或文学弄臣的觉悟晚,起点低,望尘莫及,是不足为怪的。

在魏玛公国,文学大师歌德,作为伯爵、伯爵夫人、伯爵小儿子的枢密顾问,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弄臣,雅一点,叫做词臣。恩格斯对他所扮演的角色,有一段精辟的议论:“我们并不是责备他做过宫臣,而是嫌他在拿破仑清扫德国这个庞大的奥吉亚斯牛圈的时候,竟能郑重其事地替德意志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宫廷,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和寻找menus Plaisirs(一些无聊的欢乐)。”这是发生在公元十九世纪的事情。在中国,公元前一世纪、二世纪,如屈原、宋玉,如司马迁、司马相如,如邹阳、枚乘,早就是正式领薪水的“文学侍从”,或受皇帝王侯雇佣的“御用文人”。司马相如在长安不得要领,梁孝王来长安,把他招聘去做词臣,后来王死,失业,又回到首都,通过狗监杨得意的这位下三烂的老乡关系,在汉武帝跟前说了几句好话,专业为皇帝皇后写赋去了。

第一类弄臣为侏儒,第二类弄臣为基佬,将文人划入第三类弄臣,不免难以下笔。这一点,司马迁很清醒,尽管知道这是辱没门楣,玷污先人,糟蹋名声,无颜见人的羞耻。但是,这又是无情的真实,他在《报任安书》中悲叹,老兄,说穿了,俺不过是“主上之所戏弄、倡优所畜”的玩艺儿罢了。

魏晋以前,中国没有独立人格和文格的文学家,他们只能依附于国君和贵族才能生存,惟主子之命,为文,为人,这是完全的“文学弄臣”。魏晋以后,三曹父子自己是文学家,因此,文学家可以不完全依附于一个主子。如嵇康,阮籍,何晏,虽然也做官,在文学上,却有相对的自由写作空间,不是你司马师让我写什么,我必须写什么,而是我想写什么,才去写什么,不专门为主子服务。从此,中国文学便有了在朝,在野,身处廊庙,还是放逐山林的分野。

但是,文人想在孔庙祭祀大典上分得一块冷猪肉吃,成为宫廷词臣,仍是穷其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明清两朝,一位翰林院学士,能够混到武英殿为皇帝侍读,为太子侍讲,是做梦都会乐出声来的美事。讲罢功课,赏一顿工作餐,御厨未必肯为先生们认真其事地煎炒烹炸,但他们吃起来,比吃龙肝凤髓还过瘾,还荣耀。我们经常读到这类感恩戴德、肉麻而有趣的诗,文人之“贱”,有时也满可乐的。

中国封建统治,长达数千年,中国历史上的弄臣总量,其中当然包括“贱不唧唧”的御用文人,加在一起,为数相当可观。因此,在谄君媚主的“贱”文化领域中,“马屁学”之登峰造极,“溜舔学”之深厚造诣,“无耻学”之发达蓬勃,一门“弄臣学”,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西洋歌剧《弄臣》中那位伯爵的弄臣利哥莱托,最后弄到“驼子跌跟头,两头不着实”,证明他“弄臣学”这一门功课,肯定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中国人本来就精,中国的弄臣,尤为精中之精。在敝国历史上,凡弄臣,像利哥莱托这样玩失手的笨蛋,几乎没有。至于屈大夫最后投江,太史公最后被腐,那是极个别的例外。谁让这二位不乖乖地当他们的弄臣,非要“拔份”呢?就如弘历斥责纪晓岚一样,你是什么东西,一个弄臣罢了,是朕的玩艺儿,竟然敢对朕下江南说三道四,摸摸自己脖子,是不是痒了?纪晓岚一见龙颜大怒,把头缩回去了。这两位还梗着脖子,那就只有吃“拔份”的苦果了。

但是,拥有数千年封建史,拥有大量“杰出”弄臣的中国,却找不出一部堪与威尔第《弄臣》相比美的专门写中国弄臣的戏,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我想,不是过去的艺术家低能,也不是当今的编导无能,而是中国文人的大多数,不是做了弄臣的,就是想做弄臣的。做了弄臣的,不想丑化自己,想做弄臣的,也不会往自己鼻子上抹白粉。即使真正觉得没戏成为弄臣者,也只是躲在床底,诌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类诗句,宣泄一点怒而不怨、哀而不愤的小牢骚,也不至于拿弄臣开涮的。万一哪一天,皇上想跟你切磋切磋诗词歌赋,来了一顶小轿,邀你进宫,抬进东华门里,爱新觉罗赐你爱卿平身,与你唱和,说不定赏你一个美女,纪晓岚就有过这份御赐的艳福。你骂够了弄臣,这时,你的脸面往哪里搁?所以,中国甭想找到弄臣戏看,也是一桩无可奈何的憾事了。

总而言之,为弄臣者不笑话弄臣,不为弄臣者也不必笑话弄臣,为弄臣者用不着得了便宜卖乖,不为弄臣者也无须嫉妒弄臣的吃香喝辣,因为,写作这一行业,几乎无规律可循,写作者的命运,也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样立竿见影。为弄臣者不一定写不出传世之作,不为弄臣者也未必就能写出了不起的东西,为弄臣者太快活了也许只能写打饱嗝的文学,不为弄臣者不那么快活说不定倒能写出一点历史的真实。

他走他的路,你过你的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对文学史而言,后人不在乎你身份是不是弄臣,而在你写的是不是文学。作品流传下来,十年之内有人看,是作不得数的,二十年之内有人看,也是作不得数的,百年之内有人看,千年之内有人看,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是铁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一流,弄臣无妨,相反,你非常革命,你作品鸦鸦乌得很,最后大家什么都记不住,零,管个屁用?

现在有许多其实为零的作家,作煞有介事的大师状,觉得自己在文学史上已经不朽,真是可怜又可笑。

中国的士大夫,那些古代知识分子,说来也实在是可怜兮兮的,永远在找一个赏识他的主子,而从来不敢想自己成为主子,永远希望有一个好皇帝,而从来不敢对那些“不似人君”者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孟子见了梁襄王后,深感其不是个东西,既然你老人家,都认为他“不似人君”了,你还要那个“所畏”干什么?

同类推荐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假面具中的爱情

    假面具中的爱情

    本书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收集了陈瑜清一生所翻译的外国文学及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译作后面部分是他所撰写的回忆录、纪念和记事文,大多数发表在各类期刊上,也有以书信的形式对早年往事和亲友的回忆,这部分作品按照发表的时间进行编排,同时把作者父亲在50年代所写的《自传》整理编入其中。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热门推荐
  • 既然无缘,愿你安好

    既然无缘,愿你安好

    苏悦兮是孤儿,大学期间喜欢上帮助过她、给她安慰、日夜守护她的莫轩泽,但是后来才发现原来他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而宫辰亦是宫氏集团总裁,更是万人仰慕的王子,却意外的喜欢上了灰姑娘——苏悦兮。却没想到这一爱便无法自拔!当苏悦兮在偶然中发现原来自己并非是灰姑娘而是公主,并且生父告诉她是宫辰亦的父亲宫祁害死了自己的母亲时!她便暗自毁掉宫家,但是不知道的宫辰亦却还在计划他期待已久的婚礼!而她却只能在婚礼现场说“既然无缘,愿你安好,辰亦,对不起,再见!”
  • 一人独成

    一人独成

    本书写一个单亲的孩子父母还对此照顾。自己创业失败后遇到机遇走向成功。玩转都市。希望朋友们支持我写的很现实。真心希望得到朋友们的关注。
  • 茧生

    茧生

    他们说简介要写叼一点,主角从一介废柴慢慢向上,秘密训练,加入学院,成为伯爵,率领军队称霸一方,最终带领三军灭世封神,不行再改
  • 爱打架的秦大象

    爱打架的秦大象

    班里转来一位“万吨级”男生,名叫秦大象,是个打架狂。转来两天半,全班男女同学几乎都尝过他的拳头。同学们团结起来对付秦大象,秦大象处处遇白眼受冷落,变成一只孤独的“老鹰”。“打架狂”还能在4年4班待下去吗?篮球超人大桃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了一个超大钱包,大钱包转交到失主手里,失主感激万分,来到学校向大桃致谢,发给大桃一个9万9千元钱大红包,同学们惊呆一片,大桃彻底晕菜,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足球先生贾踢要去喀麦隆参加世界小学生足球赛,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开心。得意忘形的贾踢,把头发染成了绿豆芽,被老师逼着去剃头。结果绿豆芽头型变成了电灯泡。教练恼火了,向他亮了“黄牌”。贾踢还能去成喀麦隆吗?
  • 邪王追妻:呆萌律师俏王妃

    邪王追妻:呆萌律师俏王妃

    顾清溪表示自己穿越第一天就遇到偷窥狂不说,这偷窥狂还偷窥上瘾了,怎么哪都看的到他。要不,逃吧!王爷王妃又逃了!无妨再过些时候自然就回来了。某妖孽淡淡的说道。君墨寒!你还是个男人嘛,一天24小时形影不离算个鬼啊,有本事让我走!你知不知道跟踪是犯法的!更何况你还侵犯我!别以为自己是个王爷就了不起死了,老娘还是律师呢!——某女n次出逃失败后。相公的本事向来不是用在这里的~某王爷邪邪的道
  • 信贷风险和资产保全案例选

    信贷风险和资产保全案例选

    本书通过梳理近年来金融系统重大信贷风险事件的典型案例,以分析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与教训。在分析信贷风险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以债务重组、诉讼追偿等不良资产处置的九个专题案例。
  • 湘西秘史

    湘西秘史

    清末,湘西昔日最繁华的水码头浦阳镇正走着下坡路,浦阳镇西帮三十六家商号的两个主要商家张家和刘家也在逐渐走向衰落。张家的公子张复礼和刘家的千金刘金莲定下了娃娃亲,但张复礼逢场作戏的出轨惹怒了刘金莲,从此开始了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小说以此为主线,抒写了清代末叶浦阳镇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图景,由此而衍生出的枝叶藤蔓,更是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湘西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把百年前一个神秘而真实的湘西展现在你的面前。纷繁世事,千头万绪,奇风异俗,色彩纷呈……
  • 冰结镜界

    冰结镜界

    一个魔法家族的千金小姐,却被前世的爱恨情仇让她有了另一个自己,虽然她们的相貌一样,但是她们性格不和,一个单纯可爱;另一个奸诈腹黑,到底这两个人性,谁去......谁留,前世的恩怨是否能解开吗?
  •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 寰州仙妙传

    寰州仙妙传

    一体同魄,身魂双生。只是山下武馆中打杂的平凡少年赵小刺,在得知自己奇特的身世后,被迫无奈逃到异世大陆,本想随波逐流择地而生,无奈身兼王八洪荒之气....想不折腾都难~浩瀚广袤的寰坤大陆上一场波澜壮阔的奇妙冒险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