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春夏之交,为开展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委员会筹备工作,杨东莼亲自去天津与各界联络,随行者有邵循正、郝斌、何重仁、周天度、王公度和我。在津期间,除听取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袁主任汇报有关情况外,还到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参观摸底。
天津市博物馆特为我们开放黎元洪私人档案储藏室。由于房间小而文献多,又未经整理,杂乱无章,成堆放置。所以只能简记所见如下:
黎宅土地房产契图石印三本。
黎宅租簿两三本,收租日记一本。
“企信”函件一大批。
1917年各国公使来电,保存尚称完好。
1916年各省函电及复文(如江西李烈钧问题,密报孙、黄等人动态,山东民军改编,奉天张、冯交恶,浙江吕公望等争执,四川刘、罗之争,湖南督军任免,陕西陈、李之争,宗社党活动,郑家屯案,张鹏飞赴日考察报告等)。
1916年至1917年府院之争函件(包括李经羲、康有为、丁世峄、王占元等,其中还有黎元洪要求天津报馆更正谣传的信件)。
1916年5月湖北进步党支部攻击孙武借办党骗巨款经商的信件。
丁巳复辟与解散国会的相关文献(有张勋、孙毓筠、孙武等人信件)。
黎元洪政书稿本,凡15册26卷,自辛亥八月至退休后。
武汉战记两本(初稿)。
文稿十本(实即黎元洪函电存稿)。
仅就上述简略情况,即可见其史料价值之可贵,惜至今仍未经系统整理编辑出版。北洋时期,档案管理无法规可循,总统、总理乃至总长离任后可将政府档案随身携去,所谓私档实包括许多公档,史家对此不可不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