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400000012

第12章 12 “林章配”

林增平走了,一晃已是四年,曾经享誉于海内外史学界的“林章配”遂成历史陈迹。

自从1976年以来,我们曾经合作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合作创建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合作编辑《辛亥革命史丛刊》,合作举办一系列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特别是在长沙举办的青年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合作培养青年教师乃至博士研究生,合作编辑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的《辛亥革命续编》,……我们合作做过的事情,加上我们打算合作做的事情,简直可以开出一张很长很长的清单。如果不是病魔夺去林公的生命,我们还会继续合作下去。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我的内心经常洋溢着幸福感,正是因为自己在海内外拥有如此众多相知甚深、合作甚密的同行师友。但相较而言,与我相知最深、合作最密的同辈学者,还得首推增平。这不仅是由于地区邻近,志同道合,而且还由于在性格上也可以互相补益。所谓性格互补,并非只限于通常所说的个性,还包括学术风格与路径。林公憨厚而我豁达,林公扎实而我开放,林公长于细密而我追求宏观,林公旧学根底深厚而我略知西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我们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表述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他对洋务运动评价较高,略近于“李胡配”(李时岳与胡滨)的观点,我则对此始终有所保留。他一直坚持中国资产阶级的传统阶层划分,我则早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常侧重史料考订,我则更为致力理论诠释。他的论著端庄凝重,条分缕析,而我则行文不拘一格,间或流于偏锋。但我们在长期的合作中,却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求大同而存小异,有争论而不伤和气,所谓和而不同是也。

我经常有此感觉,虽曰互补但我受益更多。因为我个性比较急躁,而林公的沉稳常能弥补我的缺失,无论在学术工作或人际关系方面都是如此。《辛亥革命史》编写组的团结协调,常为学术界友人所称道,我认为林公的诚朴宽厚起了很重要的表率作用。我还记得,在《辛亥革命史》定稿初期,由于书稿各章原来分别由多人执笔,风格既不相近,成熟程度亦不尽同,统编的工作量相当繁重。加以当时我突发高血压病,经常处于晕眩状态,他的负担更为沉重。但他毫无怨言,整日埋头伏案,或通盘审度,或逐字逐句修改,终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第一卷的定稿任务。可以认为,如果没有林公自始至终专心致志、呕心沥血,这三卷学术专著是很难在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之际如期出齐的。但他从不以此居功自傲,只是默默做自己认为是应该做的事情,毫不计较个人的劳累与得失。

当时,《辛亥革命史》编写组只他一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所以我们多以“教授”称之,但这与其说是尊重,不如说是亲昵,正如大家称我“章总”(借用电影《创业》中的称呼)一样。增平属于外朴内秀类型,表面似乎迟钝,实则大智若愚。平时埋头工作,少言寡语,但每逢疑难问题,大家计议未决,他却能不慌不忙“挤”出三言两语即能“点化”。大家在倾服之余常恭维他“老谋深算”,其回应也无非是憨厚的微笑而已。但增平并非毫无生活情趣的工作狂,忙里偷闲也爱喝酒聊天,哪怕是坐在一边执杯啜饮静听别人胡侃,他也自得其乐。更多的时候是临睡之前,摸出花生少许,剩酒半瓶,自斟自饮,有时也赠我半杯,聊以相伴。这时,也只有这时,他谈兴最浓,中外古今、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尽管“语速”仍较迂缓。我们的相知甚深,多半是通过这样的深夜倾谈。那时编写组成员分卷集中定稿,我们两人则是每卷都必须参加,而且又常常住一间房,因此交谈的机会最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如今已无从重温此种乐趣矣。在我的记忆中,增平也有偶尔“狂放”的时候。那必定是三五酒友相聚(我不属酒友之列,因水平太低),畅饮尽欢,不拘形迹。有次他突然引吭高歌,并以筷碗击节,颇有韵味。原来唱的是1906年萍浏澧起义时当地会党所唱民歌,大家都赞赏不已。但此歌也只唱一次,以后再未听他唱过。有次与日本辛亥史专家中村义等餐叙,我们都鼓励增平献此歌助兴,虽经多次鼓掌敦促,他仍金口难开,唯以微笑示歉而已。

我很早就知道湖南师院有林增平其人。那是由于1956年教育部曾颁发一个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草案(高师系统)。以前我曾因偶然的机会列席大纲草案的小型讨论会,但并未下工夫根据大纲编写教材,好像其他参加过讨论或没有参加讨论的同行也没有这样做。唯独增平遇事特别认真,结合教学边讲边编,一丝不苟地据此大纲编成一套教材。1958年修订后经湖南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遂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大学教材。此书颇受海内外学者欢迎,不断再版,使增平成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中国近代史学者中的首先脱颖而出者之一。但当时由于政治运动很多,领导也不鼓励校内外学术交流,所以我与增平顶多只能算做神交,并未见过面或通过信。

直到1961年在武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会议,我才有幸见到增平并略有交谈。当时我们作为东道主,承担繁重的会务工作,分别接待各省、市来的众多专家学者,所以很难与某一学者作深入攀谈。加以京沪等地的青年俊彦见多识广,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者尤多,像增平这样寡言近乎木讷的学者就多少有点被冷落。但他那谦虚谨慎、沉静深思的学者风貌,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次会后,我与外地学者的联系略有改进,但除非有紧迫的工作需要,一般也没有书信往来。1963年以后,由于被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借调,并参与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委员会的筹建,与京津一带学者交往渐多,有些遂成为相知日深的挚友,但与近邻长沙的增平仍然没有互通音信。“文革”开始后,增平成为湖南省首先被揪出来的“三家村”头子,我也成为本校的重点批斗对象,彼此更是互相隔绝。1966年秋冬之交,曾经领导各高校“文革”的工作组被定性为刘、邓路线的执行者,由工作组一手炮制的革委会顿时流于瘫痪或半瘫痪,而造反派各山头又互不相服,文攻武斗日益激烈,学校成为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批斗对象反而稍得宽闲,因为暂时被弃置一边,根本无人过问。有天下午我到武昌大东门附近购物,突然在马路对面众多行人中发现增平,他也发现我并招手示意。但我并没有停留,他也匆匆走过。因为我们这些批斗对象自觉低人一等,已经习惯于人前低头过,免得招惹新的是非。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是不满于横遭批斗,进京告状想讨个公正说法,据说他在长沙还参加了某个造反派的联络站。我觉得增平太认真也太天真,在那种混乱局势下还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而增平却笑说当时只见我面无人色,低头走路。这倒是事实,因为当时我的确心灰意懒,从不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以免招来白眼自寻没趣。但增平也正因为有这一反抗举动,回长沙后便遭到“革命群众”更为残酷的批斗,甚至在饱受毒打以后还被踏在地下,连门牙都脱落两颗。当然这都是“文革”后听增平说的,边说还边张开嘴,指点着让我看那两颗补上的假牙。

我与增平的重逢是在“文革”结束之后,而且这次重逢又成为我们在学术事业上携手合作的起点。1976年夏秋之间开始工作的辛亥革命史编写组,最初并没有增平,因为感到他的目标太大,害怕惹起不必要的麻烦。但随着编写工作的开展,深感有增加一位富有经验的主编的必要,经与人民出版社林言椒商量以后,由他到湖南向有关方面疏通,让增平参加并主持编写工作。言椒颇为精明能干,居然说通了湖南省委宣传部,可能人民出版社这块牌子也起了某些作用吧。当时增平还没有完全解放,仍然在乡下茶场劳动“锻炼”。记得他初次赶来参加编写组会议,穿的还是带有尘土的劳动服装。但无论什么处境,增平的人生态度都是极端认真的,他讲炒茶经验头头是道,大约炒茶的时候也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吧?同样,他一来编写组便投入全部身心,迅速调适自己并恢复了学术研究的态势。没有任何客套,更没有任何推脱,仿佛我们原来就是长期合作的伙伴,这才真正是天生的投缘!

与千千万万其他人文学科学者一样,我与增平都是在“文革”以后才能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1976到1990年,仅我们直接合作的主要工作已如上述那么多且富有成效,而两湖地区年轻一代中国近代史学者群体的崛起,也渗透着我们两人的心血与精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合作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辐射到全国,其影响且已为众多海内外同行学者所认知。但就正常的人生来讲,这毕竟是晚开的花朵,虽然绚丽,终究不免过早凋谢。1990年夏我浪迹海外,虽然友情依旧,但已无法继续合作。稍后他又身患不治之症,还未等我从海外归来就匆匆离开人间,真是时也,命也!

多年以来,我常对友人说,林公必定高寿。不仅因为他有长寿型的亲缘背景,而且他的相貌、体型、体质都具有长寿特征,加以沉稳憨厚,性情温和,对人宽宏,都增添了我对他健康的信心。我从未想到他会先我而去,深愿归国以后继续发展林、章合作的新局面。但人事天心终究相违,更为密切而又辉煌的合作只有寄希望于我们湘鄂两地的门人。林公死后,我在内心经常有一种想法,即他在“文革”期间身心受摧残太深,甚至在“文革”以后也继续为“左”倾残余影响所困扰。林公自律甚严,待人厚道,加以性格比较内向,有委屈都憋在心里,难得有宣泄的机会。郁结既久,自然会诱发疾病;否则以他平日体质之健旺,何至如此匆促辞世?

谨书此文,作为对亡友的永远追念。

同类推荐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既然爱情留不住

    既然爱情留不住

    "豆瓣超人气女作家刘小昭奉上的冬日暖心故事集,写给那些处在爱情、工作、生活的十字路口迷惘男女们。她的那些小小故事和桥段里,充满了清澈的领悟、和细微感动,总是这样真切地留在我们心间.对于爱情,刘小昭说:“要么别想,要么别放。”每次想发吵架脾气的时候,想想小昭说的:“一辈子那么长啊……遇上个喜欢的有多不容易,对他好还来不及, 怎么能忍心说恶毒的话做让对方伤心的事呢?”说到爱情的失去,她说“最难过的甚至不是分手,因为人和人的缘分有时真的不能强求,而是那些想做却没有来得及为对方做的事情……想想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你好了。”
  •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作者才情堪比安意如、白落梅,用绝美的文字风格,辅以情意缱绻的古典涛词,讲述了33位古代著名才女且行且爱的一生:上官婉儿与初恋李贤、蔡文姬与夫君卫仲道、薛涛与才子元稹、鱼玄机与词人温庭筠等。她们为了一颗初心再次相逢,她们为了一次邂逅恋上红尘,她们为情一次次爱恨缠绵抛却锦瑟华年。中国古代至真至情的女诗人,从历史长河中踏歌而来,掀起阵阵涟漪。她们为情而涛,因爱而行。无法拾捡过去、将来,只在当时付与了一行行倾心刻骨的诗句。美好的爱情令人心动,痴情哀婉的诗篇催人泪下。翻开这本书,拉开历史的罅隙,让所有喜欢古典诗词、向往爱情的文艺青年总能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 古文观止鉴赏

    古文观止鉴赏

    在社会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
热门推荐
  • 霸者无泪

    霸者无泪

    这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大陆。在这个空间里的一切大致和现实世界里相同,但有其自己的特色文明。
  • 穿梭电影天堂

    穿梭电影天堂

    一个狗血的悲剧,胡凡意外得到一个系统。哎呀这是什么鬼地方???(叶问、赌圣、九叔、一人,武侠,超神,斗罗斗破……)新书多多关照,请大家细细品尝。当然了新书嘛有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请大神们指教!求亲们多多支持
  • 海上探险

    海上探险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世纪的呼唤,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与海洋的联系更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恩格斯说过,航海事业根本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陆上权力做强者,其国力常占做胜。
  • 重生女兵,女王大人,早安

    重生女兵,女王大人,早安

    重活一世,这一世,她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再也不要被别人所控制。不管是白莲花圣母闺蜜,还是脚踏两条船的渣男。她都要摆脱他们,活得自由自在。当然,还要顺手拐回个老公。
  • 都市女神终结者

    都市女神终结者

    高涵,世界顶级杀手,在一次任务中被组织出卖,死里逃生后隐身于大学中,于是从一个终极杀手变成了苦逼学生。与校花调调情,与美女老师恋恋爱,与警花吵吵架……不同身份如何走向世界巅峰
  • 赤瞳妖医

    赤瞳妖医

    医学院实习生陆小棠遭到奸人所迫害,误吞上古化石,但运气使然,成就了赤瞳能力,自此人生崛起,医生鉴宝无所不能,桃运美女全部落空!
  • 战国霸主之硝烟

    战国霸主之硝烟

    一场战争成就天下霸主!一场离别锻造天下第一!这是一个新的战国时代!战国天下!神秘黄沙之国遗子楼越为复故国,力斗群雄,掀开新的战国天下!
  • 镜中花亦香

    镜中花亦香

    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有一个神秘的国度。它是一个公主诞生和她毁灭的地方。她,叫墨卿血。一袭白衣,游走天下!当她来到那繁花似锦的人间,便遇到了那个为她走向毁灭的他!魔君?人帝?还是一个普通人?他关心她,还是利用她?赫然间——原来这是一个悲剧
  • 异瞳者之暗夜精灵

    异瞳者之暗夜精灵

    夜,很黑很静,被逼到绝路的她遇上了12年前的小哥哥,如今的小哥哥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唯独对她温柔如水,宠溺无边。而随着她一天天的长大,她的身世也越来越扑朔迷离,突然出现的哥哥,已经死去的妈妈又出现在她面前,她,到底是什么身份?拥有着紫色异瞳的小哥哥又是什么身份?高甜度宠文,微虐,你确定不入坑?(好吧好吧,作者大大学生党,写得不好勿喷哈!)
  • 小农民闯都市

    小农民闯都市

    我零八年六道的坏蛋是怎么样练成的年从东哥的神墓长生界不死不灭遮天到完美世界我吃西红柿的盘龙三少的斗罗大陆酒神耳根的我欲封天还有很多都市小说等等看了那么多却发现各有各的风格。我写这本小说我本人的经历与自己的想象写到里面贴近社会吧!主要还是我想写一本搞笑的小说让读者们看了能开怀大笑,大鱼大肉吃多了野菜根也有独特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