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4700000044

第44章 遭遇“明主”不得不死的李善长

投奔“明主”是其人生之幸

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在他人生的前40年可说郁郁不得志,自从跟随朱元璋,可谓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得以放开手脚施展平生抱负;而朱元璋更是因此得到了一个建功开国不可缺少的有力帮手。

找对地方才能“用武”,李善长深明这一点。而历史也没有辜负于他。投奔朱元璋这个聪明的决策,打开了他人生的局面。

李善长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博览群书,智谋过人。在诸子百家中,李善长最爱读法家著作,长年精研不辍,颇有心得。青年时期,李善长常在亲朋好友面前预测时局,“策事多中”,成了远近闻名的“术士”。

但李善长又决非一般术士可比,他胸有大志,腹藏韬略,等候时机,投靠明主,欲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由于元朝统治的黑暗,各地红巾军纷纷揭竿而起,定远富豪郭子兴也乘时起兵抗元,袭取濠州。擅长预测分析的李善长推断这位同乡难成大器,遂未去投奔。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郭子兴与孙德涯等起义将领不和,其麾下的朱元璋率徐达、汤和等24名主力人物离开濠州,往南到定远一带发展。通过此举,李善长一眼就看出出身贫寒、暂居人下的朱元璋有成就大业的气势,绝非等闲之辈,心中顿生归附之意。朱元璋率军进攻滁州,行至途中,李善长率家乡老小前往迎谒。朱元璋得知李善长是颇有声望的乡贤,对他优礼以待。欢声笑语之际,李善长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启迪朱元璋。朱元璋虽读书不多,却通壑明很快对法家的法、术、势产生浓厚兴趣。朱元璋对李善长如获至宝,将他留在身边,执掌书记,负责军中文字事务。

这一年,李善长已40岁,正值不惑之年。他投靠明主朱元璋,兴奋不已,决心从此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

加入红巾军后,战事频繁。每逢战斗,李善长运筹帷幄,表现出惊人的政治和治军才干,逐渐成为朱元璋深为倚重的谋士。

其后,李善长追随朱元璋督军攻打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经战连年,朱元璋羽翼渐丰,常遇春、冯国胜等前来归附的将领越来越多。李善长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材,告诉朱元璋这些人适宜何种职位。李善长在人才甄别方面独具慧眼,不仅使朱元璋满心欢喜,而且使前来归附的豪杰义士各尽其才,各遂其愿。有时,武将之间难免会有龃龉,李善长以三寸不烂之舌从中化解矛盾,使军队指挥系统趋于稳定。

当时,朱元璋累建战功,陆续收复了滁州之外的一些城镇,手下兵强马壮,自成一番气候。功高震主,郭子兴听信流言,怀疑朱元璋谋夺其位,便欲削夺其兵权,私下策动李善长离开朱元璋,前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信实为人中俊杰的朱元璋,“固谢弗往”,仍然不离朱元璋左右。正身遭厄运的朱元璋对此极为感动,愈发倚重李善长。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收降巢湖水师后,拥有步、骑、水军各兵种,声威大振。此时,李善长力主朱元璋急速渡江,攻取集庆(今南京),作为平定天下的大本营。这一充满远见卓识的英明决策获得大将徐达等人的支持,胸有远谋、志得天下的朱元璋当即采纳李善长的意见,旋即挥师渡江,拔采石,趋太平,次年二月,一举攻克江南重镇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大军进城三日,李善长忙于起草布告,军令,严禁士卒扰民。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此时,李善长官拜右相国,处理政务,“裁决如流”。他深谋远虑,又娴于辞令,许多重要文件都由他负责起草。朱元璋常率大军征讨四方,每次征讨,他都像刘邦信任萧何那样,把留守后方的重担托付给李善长。李善长每次都不辜负朱元璋的希望,他治理后方,从容调度,不仅击败应天府周围敌军的骚扰,而且使“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李善长不仅注重政治运作,而且注重货殖理财。他榷淮盐,立茶法,斟酌元制,去其弊端。又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使“国用益浇,而民不困”。

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李善长论功受赏,被封为宣国公,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熟谙法家之术的李善长积极劝导朱元璋健全法制,朱元璋遂命李善长与刘基等人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此时,已54岁的李善长更加精明干练,经验丰富,朱元璋让他肩负起拟定官制、礼仪的重大使命。举凡追封朱元璋的祖先,册立后妃、太子,分封诸王,爵赏功臣,拟定郊社宗庙礼仪,奏定六部官制,商议官民丧服以及朝贺东宫礼仪,监修《元史》,编撰《祖训录》、《大明集礼》诸书等等,都由李善长全权负责。

李善长恪尽职守,殚精竭虑,日理万机。其间,朱元璋亲临汴梁慰问前线将士,令李营长留守都城,“事无巨细,悉委善长与诸儒臣谋议行之”,“一切听便宜行事”。李善长能者多劳,为朱元璋坐稳江山,架构体制又立下了赫赫功绩。

在“明主”面前不知进退是其人生的不幸

李善长之死,虽有朱元璋有意杀功臣之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在后半生的人生决策中所犯的一系列错误。这些错误本来都以历史上功高权重的大臣所最容易犯的。作为熟知古今的李善长不会不知道,但他还是有意无意地犯下,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扼腕感叹。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

授予李善长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当时荣封国公者仅有六人,他们是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李善长。朱元璋把李善长置于六公之首,将其“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又命李善长与曹国公李文忠共同执掌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此时的李善长集行政、军事、监察三大实权于一身,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早在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就提擢李善长之弟李存义为太仆丞,李存义之子李伸、李佑皆为群牧所官。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时,朱元璋把大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之子李祺,李祺身为功臣之子,又是皇帝的长婿,官拜驸马都尉,颇受朱元璋的器重,李善长攀上了这门亲事,“光宠赫奕,时人艳之”。

面对无人可及的功劳和扑面而来的荣耀,一向热衷功名利禄的李善长喜不自禁,不免有些飘飘然,渐渐开始骄横弄权。

朱元璋起兵于淮河,其身边的文武大臣多系同乡。李善长身为淮系集团的首领,在升居相位之后贪恋权力,喜欢拉帮结派、排斥异己,一改过去艰难岁月中注重团结、化解矛盾的作风。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李善长也日益变得狭隘、自私、专横,其外表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受到朱元璋信任的谋士刘基,因为不屈于淮系集团,而遭到李善长的嫉妒和排挤。早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五月,朱元璋北上汴梁,令李善长、刘基留守应天。李善长的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贪污受贿,刘基认为,依法当斩。李善长徇私包庇。刘基派人驰报朱元璋,使李彬最终得以正法。李善长由是对刘基怀恨在心,待朱元璋回朝后,他纠集淮系大臣攻击刘基。刘基感到大祸临头,急忙告归故里。李善长于心不甘,伙同胡惟庸等人排挤刘基的挚友杨宪,怂恿朱元璋将其处死。

李善长富贵之极,却欲壑难填。其后,他又以丞相名义向大将汤和借调300士兵帮他修建豪华宅第。汤和对此不满,告之朱元璋。李善长骄佚日盛,越来越遭到大臣们的非议。不久,凌说、高见贤、夏煜等人联名上书,要求撤换李善长。就在李善长之子李祺迎娶临安公主一个月后,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弹劾李善长,指责他“狎宠自恣”。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削去李善长岁禄1800石。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当李善长官运亨通、安享富贵之时,遇到了突发的一次大劫难——胡惟庸案事发。

而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当初,胡惟庸只是一个小知县,李善长见其能干敏捷,又是同乡,遂在朱元璋面前大加推荐,使胡惟庸擢升太常少卿。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胡惟庸由中书省参政一跃而为中书左丞。鉴于胡惟庸已执掌朝政,淮系集团坚不可摧,李善长遂辞去相位。李善长对胡惟庸不仅有提携之恩,而且李、胡两家又有姻亲之戚。其弟李存义之子李佑是胡惟庸的女婿。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朝中有人举报李善长之弟李存义是“胡党”分子。朱元璋下诏免死,将其贬至崇明。然而,身为其兄的李善长没有进宫谢恩,朱元璋于是衔恨在心。又过了5年——即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大兴刑狱,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等人皆获罪。这时已77岁的李善长年老昏聩,竟然数次为丁斌等人说情,惹得朱元璋火冒三丈,连夜提审丁斌。丁斌曾在胡惟庸家做过仆人,他供出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同谋。朱元璋下令逮捕李存义父子,突击审讯。不曾料想,李氏父子在供词中指认李善长完全知悉胡惟庸谋反的全部底细,却隐匿不报,说“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正当朱元璋为之生气之际,锦衣卫又呈上新的供状,状告李善长,说:“将军蓝玉出塞,至捕鱼儿海,获惟庸通沙漠使者封绩,善长匿不以闻。”又有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等,状告李善长与胡惟庸“通赂遗,交私语”。朱元璋怒发冲冠,下令逮捕李善长,怒斥他身为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将李善长及其家族70余人迅即斩首。朱元璋亲笔罗列李善长的罪行,写成《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同类推荐
  •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历史上,有谁打过120多场仗,从未有过败绩?有谁战场上是赳赳武夫,脱下戎装,是恂恂儒生?智勇双全,
  •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 陷落的星空

    陷落的星空

    做官的,只能控制自己的死,却控制不了自己的生。一入官场深似海,从此我不在是我。以历史为背景虚构故事。
  • 穿越之三国异界

    穿越之三国异界

    一位20世纪的大学生,因意外穿越到了三国世界,在哪里开始了他艰难的三国历程。在一开始,他没有地盘,没有兵马,也没有人才,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有一个有超级召唤的系统,历史猛将任他差遣!想看历史穿越的同学们尽管来吧。想多了解的朋友加群:568969455。谢谢大家支持!
  • 劫明

    劫明

    猛醒不觉来时路,归去方知血染刀。陈平意外回到明朝末年。其时,天灾频仍、兵连祸结……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而曾经辉煌的文明行将在天翻地覆的浩劫中,遭到毁灭性的蹂躏和摧残。一个穿越者,该如何面对?是登高一呼、聚众而起,挽狂澜于既倒;还是混迹十丈红尘,携佳人于江南的断鸿声里、落日楼头,倚栏目睹这历史上最后一个汉王朝惨烈地谢幕?且看被诬陷为“素怀操莽之志”的主角,如何在绮靡悲怆的晚明,一步步叱咤风云、逆天改命……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说文》男儿本应重危行,铁甲在身、锐器在手,劫财、劫色、劫天下!停更通告:由于发现文存在问题,需要仔细排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停止更新。谢谢各位曾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指点。有负各位的抬爱,深感抱歉。祝各位生活一切顺利。
热门推荐
  • 浮生小记

    浮生小记

    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之所以能够执手一生,第一个原因是年龄相当,君生我亦生,都到了成亲的时候,寻寻觅觅间就遇到了;第二个原因是门当户对,一个皇孙,一个世家女,正是一对儿;第三个原因是他爱权势地位,一心向上爬,选中了她,而她爱钱财富贵,接受了他。于是这对青年男女,凑到了一起,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相互扶助携手过了一辈子,最终他有了权势地位,她有了钱财富贵。这时,有人告诉他们,这就是爱情。
  • 千生万杰

    千生万杰

    冉紫儿,本应是一个集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却不曾想到过某一天家中突然出现一群杀手将她父母残忍杀害,一个可笑的游戏将她救下,免遭一死,从此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唯一的嫡亲哥哥也在灭门时走丢了,从此,冉氏不复存在。十年的训练,并未使她变得冷心冷情,只不过,没有人可以触碰到她心中的那丝柔软。一次偶然相遇,让他们都相信了一见钟情。她说:“我想复仇”他答:“我和你一起”她说:“我想恋爱”他答:“我做你男朋友”她说:“我想结婚”他答:“我们现在就去民政局”她说:“我又没说和你去”他笑了,反手将她擒住含住了她的唇:“你可以试试和别人一起去”……
  • 妙手医家

    妙手医家

    张中正,五代世传中医。大学毕业后,不愿接手自家的医馆和拒绝了三甲医院的邀请,非要去做游方医生。被家里长辈称之为不学无术。得不到家里赞成的张中正,四处坐诊。一次偶然,张中正得到了已经失传的“连山易”传承。自此,行医之路不在平凡
  • 我和猫大人的穿越之旅

    我和猫大人的穿越之旅

    星期五下午六点半,徐一正家里的抽屉里爬出一只不太一样的猫。哦!工作忙,更新慢
  • 黯之色

    黯之色

    [花雨授权]从小他就被母亲灌输“没人爱”的观念,实际上也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信誓旦旦的爱人最后还是离他而去,让他如何能相信这世上还会有人爱他?所以——他从不说爱。可是,她为什么又重新回到他的身边?
  • 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

    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

    本书讲述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竞争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的训练与方法、创造性思维训练、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培养记忆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及按计划管理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心态、保证身体健康、保证物质环境。我们把上百个行业里顶尖人物奋斗的故事串了起来,告诉每一个孩子,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天赋,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人一生有无数失败的可能,但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个。
  • 逆剑九天

    逆剑九天

    剑破九天,命为逆魔。这一生绝不留遗憾,吾即天意!永绝大陆,约历年一千零五十三年的一个夜晚。在大陆以北的一处十分偏僻的地方有一座小镇,名叫明华镇。
  • 槐问长生

    槐问长生

    一个渴望逍遥的灵魂来到仙魔肆虐的世界却变成一棵不能移动的槐树,自由,我所欲也,长生,亦我所欲也!
  • 绑个男票回家宠

    绑个男票回家宠

    “知不知道你昨晚擦起的火花都可以燎原了。”韩夙微怒,泯了泯薄唇。蒋怡强忍住笑意,假装无辜的说:“昨晚我被台词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当时我离你的卧室最近,就像进去拿一展台灯,可是谁知道,我刚进去,你就把我按到墙上,到现在肩膀还疼着那。”韩夙咳了咳,十分尴尬的说“我们昨晚,有没有,...”
  • 血袭苍生

    血袭苍生

    很久以前自己写的小说,但没有发布,现在拿出来一乐。--------------------------------------------------------魔与神的故事,两界的争霸,错综的心智,血袭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