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4700000025

第25章 汉武大帝的文治武功

一次文化思想上的大创举

当汉朝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出于集权中央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选择比较进取的儒学来代替黄老思想。为此,他在中央办太学,在地方郡国建学校,把儒学变为士人进入仕途的进身阶梯,把人才统一到儒家思想中来,达到以思想上统一巩固政治上统一的目的。

汉武帝这种以官位引导的做法,使儒家思想成为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知识分子均把儒学作为学问主流,其他学派因冷漠而衰微。思想统一的必然结果是思想的僵化,桎梏新生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中国在数千年在思想领域上缺乏朝气和创新,造成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苦难艰辛的两千多年。

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做的第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是尊崇儒学。这是武帝为实现政治抱负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其实质是对政治指导思想作出新的选择和确定。从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经历近两千年而不衰。

秦朝灭亡之后,诸子百家学派非常活跃。汉初六七十年间,以“清静无为”为特点的黄老之说盛行全国,汉初统治者“反秦之弊”,希望以黄老的“无为”、“好静”作为手段,收到“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的效果。

汉初统治者为了寻求一条可靠的治国之道,实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在当时国力比较虚弱,亟待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情况下是极为适宜的。国家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经济逐步繁荣昌盛,国力也已相当强大。到汉武帝继位,刘姓皇朝的统治已经巩固,社会经济有了新发展,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不仅给诸侯王和富贾豪强以扩张势力、为非作恶的机会,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而且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要求,因而需要有一种新的思想学术出现,作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应运而出。

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曾被重创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初又逐渐抬头,到了景帝在位时期,已成为社会上一股重要的思想潮流和政治力量。汉武帝继位后,为了强化皇权,需要有一种进取精神较强的统治思想,来代替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博大精深的儒学理论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儒学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观和道德观,以及具有包含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伦理各方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特点,使得这一学说便于被统治阶级全面利用,尤其在升平时代控制人民,更具适应性。

建元元年冬十月(前140年),汉武帝招贤良对策,儒家学说代表人物董仲舒被召见,接受武帝策问。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主要为: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系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如果“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就不利于统一。为巩固汉王朝的统一,应当尊崇儒家学术为惟一的指导理论,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天下之人的思想统一在儒家思想范畴之内,才能使法纪统一,人心统一,行动统一。

第二,强调大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认为,统一是国家的首要大事,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议。并说“有天子在,诸侯不得专地,不得专封,不得专执……不得致天子之赋,不得适天子之贵”,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天子至尊,一统天下找到了理论根据。

第三,提倡“君权神授”。董仲舒在解释儒家学说时认为,皇权出于天命,神圣不可侵犯,因而皇帝的一切行动都体现了天的意志,各诸侯国不能各自为政,应该一切服从朝廷。这样,用神秘的色彩把皇权的合法性和永恒性固定下来,把道家的道统变成封建的法统。

第四,提倡儒家的仁政,同时强调法制,反对用严刑对待人民。主张“以教化为大务”的同时,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强调利用法律维护专制统治。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是从维护专制统治的长远利益而谋略的,这不仅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而且为汉武帝统一思想,集权中央,一统天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因而被汉武帝采纳。从汉武帝以后,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汉武帝为独尊儒术,使这种思想推而广之,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可能在建元对策的当年就建立了太学,到了建元五年(前136年)春,又置《五经》博士,将博士制度与太学制度结合起来,进而确立以经术造士的教育制度。太学完全采用儒家五经为课程,教师聘请儒学博士担任。

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下《劝学诏》,命礼官劝学,把举遗风、兴礼学视为天下的首要任务。武帝还号召在郡国兴办地方学校,推广蜀守文翁在郡兴立地方学校的做法,“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这样,儒学成为士人进身阶梯,天下士人为进入仕途,纷纷统一到儒家思想中来,用儒学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才成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最得力的拥护者。

汉武帝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未完全实施。尊儒兴学,他做了,而禁灭百家的极端主张,他没有采纳。在保证儒学的官方学术、政治主导思想的前提下,武帝在学术、思想领域走的是“悉延百端之学”的路子。除了学官独用儒家外,武帝没有排斥百家,禁止学术活动。前朝好其他学说的许多大臣,大都留任朝廷,有的还被重用。朝廷中有些公卿即使是以儒术见用的,也可兼治其他学说。对郡国及民间的其他学说活动,武帝并未明令取缔、禁止,任由其存在。

“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是武帝继位后实行的学术文化政策,它表明了武帝并不动用皇权强行推行和追求学术思想的大一统,而是在确定了儒家为主流、主导思想之后,不断按实际需要吸取诸子百家学为辅导,作为对自己政治主导思想的必要补充。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举措

人们对历史上的帝王常以“明君”、“昏君”名之,汉武帝应该算一个明君,因为他能选拔、重用能人,能解决父祖辈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汉武帝即位后,年龄虽小,但颇有胆识,卓有才干。他为实现安邦定国的伟大抱负,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重用具有真才实学之士。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怀着“任大而守重”的使命,下诏全国荐举“贤良方正”之士到朝廷接受策问,一次就由各地推荐上来100多位人才。据《汉书》记载,自建元元年至元封五年(前140年~前106年),朝廷大规模征召人才就有六次之多。这些人才,经过汉武帝面试或笔试,对那些确具真才实学的“贤良”、“文学”之士,不论出身贵贱,资历深浅,破格任命为将、相和其他重要职务。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从容以对,提出了颇有见解的治国安邦之策,轰动了朝野,深得武帝之心,使得儒家思想被确立为西汉中央集权王朝的正统思想。董仲舒亦被重用,先后任江都王和胶西王的国相,一直备受武帝的尊重。

主父偃出身贫寒,长期怀才不遇,到长安后直接向汉武帝上书九条,大显才能,使武帝颇有相见恨晚之感,遂任其为中大夫,一年连升四级。主父偃是后来“推恩令”政策的主要筹划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贡献。西汉大臣公孙弘,少时家境贫寒,以牧为生。武帝召试贤良文学之士,他被选拔为博士,时年已60岁。后又升为御史大夫,封平津侯。当时的吴人朱买臣,家贫好学,妻子嫌他穷而改嫁了。后来他主动上书武帝言政,受到赏识,被破格录用,任中大夫,升主爵都尉,列为九卿之一。西汉将领韩安国,在平定吴楚之乱中表现出极大的才干,被武帝召为当地都尉兼大司农,后升为御史大夫,在抗击匈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出使西南边陲安抚少数民族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主爵都尉汲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开拓东南、西北立下战功的唐蒙、庄助,从牧羊人中提拔的卜式,从商贾中提拔的桑弘羊等,都是汉武帝通过召贤选能、广开仕途涌现出来的西汉重要治国人才。由于武装立国等历史原因,武帝继位时,汉朝的显赫重官要职大都仍是军人贵族担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武帝通过一系列法令、措施,建立、健全了由察举、太学、征召以及公车上书等组成的以选拔文官为主的用人制度。

武帝在建元元年(前140年)全国范围召贤选能的基础上,于元光五年(前130年)、元封五年(前106年)多次诏郡国推举孝廉、贤良方正、秀才,明确规定凡各郡不举孝廉者罪。还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政,凡属“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均可破格任用。察举选官制在汉初已有贤良和孝廉二科,武帝增设了德行、学术和儒学、明习法令的法律人才、行政人员五科,元封五年(前106年)又增加茂材异国科。

在完善察举制的同时,汉武帝还建立了征召制,把那些具有才能不愿出仕的社会贤者、隐居高士、学者名流征召入朝,为朝廷服务。文学家枚乘、儒学大师申培等均在此列。“贤良对策”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建太学,设五经博士。把教育与选官有机结合,定期向朝廷输送文官。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汉景帝时,经过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各地封国受到很大削弱。但到汉武帝时,有些封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势力仍然不小。为继续削弱这些封国的权力,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清除分封制。按“推恩令”规定,把原来只有长子袭爵的诸王国,改为可以分封其他子弟做侯国。新封的侯国不再受原王国管辖,直接由各地的郡县来管理。“推恩令”名义上是皇帝施以恩德,实际上是剥夺诸侯王的政治军事权力,缩小诸侯王的地盘,使之无法割据一方,对抗朝廷。经过一番推恩削藩,诸侯势力进一步衰弱,中央的集权统治得到加强。

此外,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还利用种种借口剥夺诸侯王国的爵位。

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于八月在高祖庙会见诸侯王时,因各诸侯王必须出资的助祭酬金成色不好,被武帝一次削去侯爵的就有106人。到了武帝太初年间,只剩下5人的侯爵。武帝末年,汉初以来所有的侯王,都被削除殆尽。

汉武帝在削弱诸侯王势力的同时,还着手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汉初以来,地方豪强势力发展很快,武帝时,各地都出现了一批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横行乡里的强宗豪右。为了抑制豪强的过度横行,汉武帝继续推行迁徙豪强的政策,把他们迁到关中,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同时,允许严厉刚强、严格执法的官吏,杀戮豪强及党徒。河内太守王温舒就曾先后诛杀郡中豪强千余家,“大者至族,小者乃死”,没收全部家产,使得“郡中无犬吠之盗”。

设置十三部刺史也是汉武帝时政治上强干弱枝的重要制度。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部(州),每部(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秋天巡行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陡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不处理一般事务,而是按“六条”查问郡县,专职检查部属郡县里的豪强、郡守、国相等的违法和营私舞弊行为,经考察后向中央推荐优秀的地方长官,建议罢免恶劣的官吏。刺史位不高,秩六百石,但因出巡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这一措施的施行,使地方豪强势力受到了遏制,社会趋于安定。

西汉初年所分封的诸王国国大民众,随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步形成割据状态。汉景帝时,诸王国势力发展到了同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由此,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对待王国问题没有像景帝那样直接削藩,而是以“推恩令”的形式将王国再分封,以大化小。再次分封的王国数目虽然增加,但每个王国的直属领地却大大缩小,无力对抗中央。诸侯势力因此削弱。此后,武帝又以酬金成色为由大力剥夺王爵,终于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纵观汉武帝强干弱枝的过程,目标明确、注重方法,名正理端,形成舆论,把握时机、强力推力。重决策、有措施,行事预谋而磊落、成就大事业者当如此。

好大喜功生弊端

汉武帝在内外政策上与秦始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内兴功利,征四夷,在完成文治武功伟业的同时,也耗尽了文景以来的府库积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贫困破产的农民,多数成为地主豪强的佃客和佣工,受到残酷的剥削。因此,在汉武帝晚年,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达到了空前尖锐的地步。

由于社会动乱迹象的频乃,迫使汉武帝晚年在施政上有所转变,重新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加上汉武帝征发民工所兴建的是利于民生的水利工程,不同于秦始皇满足个人欲望的享乐建筑。所以避免了汉家王朝的危亡。

武帝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元光六年(前129年),他起用著名水利工程家徐伯主持渭渠的工程;同时,又征发万余民工修建龙首渠。在兴修水利中,我国的劳动人民发明了“井下相通行水”的井渠法,使得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成为我国第一条地下水渠。

元鼎六年(前111年)在郑国渠上游修建了六条辅助渠,称六辅渠。太始二年(前95年)汉武帝又征发民工修建白渠。武帝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还包括灵轵渠、成国渠、糟渠等渠道。这些水利工程对关中地区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武帝也非常重视治理黄河。元封二年(前109年),他征调了数万民工修治瓠子决口,亲自巡视工地检查工程,堵住了20多年堵不住的黄河决口。此后的80年间,黄河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由于汉武帝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促进全国政令统一,经济繁荣,西汉国力空前强大。

元光六年(前129年)武帝开始派军进攻匈奴,从此30年间,先后对匈奴发动了大小十多次反击,其中元朔二年(前127年)的年青将领卫青率军反击匈奴、元狩二年(前121年)的霍去病率骑远征和元狩四年(前119年)爆发的汉北战役为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经过这些反击,特别是经过三次大的反击,使匈奴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力量对中原进行骚扰了。

由于汉军的英勇杀敌,西汉王朝取得了反击匈奴战争的巨大胜利,汉武帝的抗击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西汉建国以来百年的匈奴边患基本得以解除。匈奴被迫北迁,出现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廷”的局面。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制止了匈奴贵族的野蛮掠夺和侵袭,维护了汉朝边郡先进的农业生产,使中国北部地区继续得到开发,边境得到安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汉武帝在位期间,还平定了闽越和南越的叛乱,稳定了对西南蛮夷地区的统治;开拓了东北和西北边疆,使今新疆、甘肃西部开始进入中国的版图,东北地区的疆域则从今辽东半岛一直扩大到浑江、鸭绿江流域;通过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新疆一带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历时三年的西征大宛,使汉威震悍西域诸国,纷纷对汉称臣,确立了西汉对西域的宗主地位;通过和亲,建立了和西域大国乌孙的联盟,开辟了西汉与康居、月氏、大夏等国的交通。

汉武帝推行抗击和“征抚”的民族政策,广开三边,拓植四方,巩固和发展了庞大的帝国,使我国的版图初具规模,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统一,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从而实现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伟大抱负,把西汉王朝推上了全盛。

同类推荐
  • 重生1634

    重生1634

    一个现代人因为地震,莫名其妙的重生到了明末,他该怎么做?保崇祯?杀鞑子?灭流寇?还是拉起一帮人造反?......李国强说:“现在说这些全是扯淡,先吃饱肚子才是正事,其他?等吃饱饭再说......”
  • 南明演义

    南明演义

    “日月崩鼎负苍生,四足立鹿入谁手?昭昭明玉兮碎裂,楚楚汉衣兮迹绝”、“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是一幕幕戏剧的重新演绎,只是悲剧、喜剧的性质在不断颠倒!本书以史实为依据阐述党争最为激烈、矛盾最为尖锐的南明时期,即以甲申年丁未日(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城为起点、1683年郑克爽投降为终点。采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传统叙述方式和新型演义体“章回节”为体裁,从明朝、清朝、大顺、大西四个政权角度分别叙述历史,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为明末清初的君王帝候、文臣武将、英雄豪杰、侠客民仕撰写一记悼词,奏响一曲哀歌,剖析王朝兴衰之因、党争权术之道、捭阖纵横之谋等。
  • 圆梦中华

    圆梦中华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场人人参与的游戏!这是一次全球的战争洗礼!这是一个尔虞我诈的你争我夺!这是一场来自前世谋划百年的棋局还是南柯一梦!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惠陵开始说起!笑看天涯风云起,平定天下只一招!且看我圆梦中华!
  • 飞舞的板凳

    飞舞的板凳

    不种田,不技术,不热血,不战争,不11,不言情,板凳在忙什么呢......?
  • 大唐极品逍遥王

    大唐极品逍遥王

    鱼家小女才比天高,宋氏姐妹命比纸薄。杜秋娘金缕无衣,白居易长恨当歌。女冠胡愔医道双绝,无题商隐文武两全。丑胖温,放荡杜,牛李相争梦一场。四夷六教蛇吞象,五姓七望螳捕蝉。传奇、幻术、游侠儿,才子、佳人、屠狗辈。仰天大笑出门去,归来看取明镜前……
热门推荐
  • 十三年前的诺言

    十三年前的诺言

    这本书写了一段校园生活,因为他们的分开,让他们认清了自己,我也从中尝到了苦果。本书共分2本,请大家积极来看
  • 太极神图录

    太极神图录

    窥宇宙玄妙,探苍茫大道;观银河太极,修渺渺仙道;纵横异魔世界,驰骋兆亿疆场;守护人族苍生,书写无尽传奇……
  • 腹黑王爷的倾城小萌妃

    腹黑王爷的倾城小萌妃

    在一次意外车祸父母都不幸遇难,卿月从此变为了一个孤女。一次偶然的机会,卿月拣到一枚红木雕刻的戒指,在和朋友旅游时,不幸坠入悬崖,血液流在戒指上,也因此得已穿越。没想到的是,竟然穿越到了妓院,我靠!but,老娘被救了。这是一个绿茶婊横行的时代,唉,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反正几十年后都一起跳广场舞的嘛哈哈。“小月,过来给本王捏捏腿,嗯,上来点……在上来一点……”“小月,给为夫喂食……”“小月,和本王一起沐浴……”“小月,为夫要吃你……”卿月灰常愤怒,叔可忍,婶不可忍!:“你丫的有完没完?”
  • 鬼暮

    鬼暮

    七个不同的诅咒面具。民国期间,七个面具不断流转于人手。可这些收藏面具的人,纷纷因各种事故去死。故而,又叫“撒旦的面具”今,21世纪,云千暮,一个初生牛犊不怕死的女孩要去探求这个百年诅咒。听,好像有什么声音响起。“滴答,滴答——”
  • 临溪听雪

    临溪听雪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结局是否有所不同。她叶听雪,绝不会再错过,再放弃任何一个人。
  • 炎黄子孙异空间争霸记

    炎黄子孙异空间争霸记

    地球3086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强盛的帝国。大中华帝国。最伟大的科研学府。。终于完全破解了人类的基因。。。。。。。。。。。。公元3088年帝国最先进的宇宙飞船发射场。一艘飞船上载着有科学家培育成最强联合基因人的。超强完美人。。。他们36人肩负地球移民外星球实地居住可行性。。。然而。。。。。天哪。。天哪。看来这银河系外真的。真的。有生命体星球。。
  • 驻马异世界

    驻马异世界

    一个人,一匹马,两条狗的穿越故事。这人的名字叫陈庆之这马是阿拉伯大宛马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看我在异界书写陈庆之的传说!!
  • 黄昏镶金雨

    黄昏镶金雨

    天黑不怕冷,夜深不孤独,昏黄街灯下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李新皓的欲望很单纯,只想为青睐的她带去欢乐,表达爱慕,牵手远行。
  • 傲娇小郡主

    傲娇小郡主

    沈安安看着眼前的大奶头,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开着奔驰炫酷的飙过。“你这女贼,偷走了本王的心,还想跑?!”权莫天看着被自己压在身下,不听话的女人,那个饶心脑肺的。媳妇不听话三大妙招,嘟嘴,脱光,扑到。为什么,是你,他是毒药,你和我却一同喝下。“沈安安,从今往后,我们只是敌人”陈晨看着镜子的自己,拿起手边的剪刀剪下一缕青丝,残忍的笑了起来。
  • 问天诀

    问天诀

    诸葛问天从小生长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群山环绕,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有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动物。在他八岁时,和隔壁大自己三岁的南宫飞燕还有他们的跟屁虫南宫烈一起到后山之前自己发现的一个山洞中去探宝,可当他们进入之后,洞口就被一道重达数十万斤的石门给封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请大家尽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