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做生意主要靠的是实力,关系不关系的,跟生意没有太大的相关性,搞好和顾客的关系就足够了。
温州人:一个好汉三个帮,做生意难免遇到困难,广结人缘,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经商才能顺利。
“众人拾柴火焰高”。温州人清楚地知道单打独斗,永远也成不了气候,因此,他们不仅善于利用家族、乡土关系建立血缘、地缘网,而且还善于交朋友,把友缘引入到人脉网中,将商业网络纺织得更大。
在温州人看来,经商之道的内涵也就是处世之道,经商也就是做人,要把这个“道”建立在人际关系上。有了这种认识,他们将信息网、生意网当做人际关系网,来精心营造。有很多温州人发展生意就是从发展关系网着手的。
温州有名姓赵的年青商人初出茅庐,打算去北方某城市去寻求发展。
在郑州站转火车时,因人流拥挤,不小心踩了一位老者的脚。他赶忙道歉,态度尽管诚恳,但老人却听不懂他云山雾罩的温州话,反以为他是在替自己辩解,指责老人的不对。老人平生最讨厌不讲礼貌的后生,便很严厉甚而苛刻地训斥了他。
被骂得晕头晕脑的赵先生口上不说心里却暗怪老人不讲道理,不想上了火车,落座之后恰巧与这位老人坐了个面对面。赵先生忌于自己不善于讲普通话,害怕再发生误会引发更大不快,故而不想招惹老人。但后来通过听老人与旁边人的对话,赵先生了解到老人原是自己要去的地方的一位颇有地位的人,于是便一改初衷,主动搭腔并一字一语力求让老人明白他是在道歉,并邀老人共进午餐。
老人为自己的误解感到愧疚,也为赵先生的诚心所感动,于是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和电话。赵先生得此之利,立足之始便常常带些礼物去老人家中拜望,精诚所至,两人竟成为忘年之交。赵先生与老人的结交自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借此构织自己的关系网,这种意愿果然得以实现——在老人的帮助下,他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站稳了脚跟,赢得了比其他温州同乡更大的发展。
正是由于温州商人善于编织自己的关系网,所以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天南海北、世界各地,能够在任何地方扎根,能够在任何地方做生意赚钱。没有关系网,就不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落脚,做生意也就更加的难上加难。温州人深深的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很重视建立关系网,即使,有些温州商人刚开始并不了解建立关系网的重要作用,但是不久后也能够很快意识到,并主动积极的弥补这方面的劣势。
温州人不仅重视关系网的建立,他们在培养自己的关系网上也是行家里手。在经商实践中,温州人心甘情愿以“吃亏”的方式为投资来培养自己的关系网,这是他们建立商业和社会关系的杀手锏。
在用“吃亏”策略营建关系网这方面,有“温州印刷业大王”之称的叶茂西是一个典型代表。
无论是在创业阶段还是在后来的经商过程中,他不仅想着客户,而且时刻准备着为客户的纰漏担责任,这样表面看来虽然是吃了亏,但却以此赢得了更大的客户群和更大的利益。
靠着“吃亏”,他名传千里,国内许多大公司、大集团纷纷找上门来,他因此有了更多更大的客户和利润,他的客户有“网易”、“联想”、“雪碧”、“平安保险”等国内大企业,也有“摩托罗拉”、“诺基亚”、“可口可乐”、“柯达”这样的国际知名集团。
客户只要慕名而来和叶茂西挂上钩,就立即形成铁链式的合作关系,想脱钩都不容易——不是客户脱钩不得,而是客户不忍脱钩,他们为情所动,舍不得叶茂西这样令人满意、懂得交情的客商。正缘于此,叶茂西不无得意地说:“吃点亏算什么,能吃亏才能占便宜。”
吃亏是福,先吃亏才能再赢利,这是温州人建立商业关系、社会关系的有力武器。正因为有“吃亏是福”的思想准备,所以在买方市场竞争激烈的险境中,他们总能牢牢占据有利地位,并稳步推行拓展计划。
正因为懂得“吃亏”的好处,温州人才屡屡试用“低价策略”,当暴利营销风气在市场盛行的时候,他们带进了适利销售、薄利多销的清新空气。温州人了解自己的优势、潜能,也了解客户的心理和市场的规律,所以在市场多施打折让利之为,力行诚信待客之道,尽显豪爽慷慨大气,不仅为己扬了名,而且借此立了足。
温州人懂得,同客户、同行搞好关系,就等于抓住了市场,抓住了市场就抓住了商机,抓住了财源。他们深深地明白只想着自己的商人不能算做真正的商人,因为你所要赚钱本来都是在别人的口袋里的,要弄过来,就得同别人搞好关系。
做生意,先建立广阔的人脉关系网,网织的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财富就有多少。温州商人的经商哲学,从来都是讲究迂回策略,因为在经商这条路上,往往不是常人所认为的“现实到财富的距离是直线最短”,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疯狂语录:
失去财产,仍有从头再做生意的机会,失去朋友,就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
——邱永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