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1700000006

第6章 叔夺侄位:朱棣以谋反的名义成为合格继承人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允炆的亲四叔、以“清君侧”为名起事的燕王朱棣“靖难”成功,正式登基称帝,第二年改元永乐。从此,官方记载中,少了一位温文尔雅的惠帝,多了一位雄才大略的成祖。

史载,在登基之前,朱棣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4年前,即建文元年七月初五日的凌晨,朱棣正式扯起了“靖难”之旗,宣布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本年为“洪武三十二年”。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地感觉到自己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只能胜利的道路——虽然他喊出的口号是“奉天靖难”,但却矢口否认自己“谋逆”。

形势异常危急。北京城的四周要塞都已经被朝廷派来的亲信重兵把守,军队加起来达10万之多,而朱棣所能支配的却只有燕王府的800名亲兵,双方实力悬殊,无法武力对决。对此,朱棣的策略是阴谋加闪电出击。

前一天,即七月初四日下午,朱棣用计将领兵包围王府的张昺、谢贵骗入王府斩杀,府外守兵群龙无首。五日凌晨时分,朱棣果断起事,命手下大将张玉和、朱能迅速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夜之间占领九门,城内明军纷纷投降。第二天,北京大定。

战火终于烧了起来。从表面上看,朱棣虽旗号打得漂亮,很能蛊惑人心,但力量终究有限。对方是名正言顺的一国天子,拥有理直气壮的正义和集天下于一身的各种资源。而朱棣是叛逆之师,以数百人起事,以北京城一隅而对全国,胜负之势似乎不难判断。然而,他仍然底气十足,从一开始就端着一副异于常态的冷静。

八月十二日,洪武朝唯一一位躲过朱元璋屠杀的开国宿将耿炳文,率领30万大军北上平叛。出师一月,即兵败定城。十月,建文帝换将李景隆,代替耿炳文领兵50万,再征再败。到建文二年五月时,水陆重镇德州失守,城内百万石粮食及无数兵器尽为燕军所得,南军一败涂地。在此期间,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朱棣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对战争的判断、分析和决策水平,毫不逊于其父朱元璋。

反观南京城内的小皇帝朱允炆,虽然看似满腹经纶、韬略过人,一上台便雷厉风行地大力削藩,实际却是多谋寡断,毫无权谋之术。这在他与朱棣对决的过程中展现得尤为突出。从一开始的掩耳盗铃,放回朱棣的3个儿子,以为能使朱棣降低戒心,“示彼不疑”,实则是给燕王大送定心丸;到关键时刻,识人不明,任命朱棣的心腹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让其监视朱棣,实则是与虎谋皮;再到出征之前告诫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的妇人之仁,绑自己人手脚,授敌人以盾甲……类似情形,不一而足,失败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600年后,回顾整个靖难之役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场叔侄二人的生死对决,抛去了道德情感上的讨伐,朱棣的胜利完全是理之必然、势之所趋,早在朱元璋“龙驭上宾”时,就已经注定了。

朱元璋独特的集权方式,造成了他死后朱允炆面对的窘迫局面。他大开杀戒,杀光一切可能会危及他或他子孙手中权力的文臣武将。无论是同起草莽、忠心耿耿的元勋,还是计定乾坤、辅国佐君的良臣,或者能征善战、勇冠三军的宿将,都一一被他除尽,丝毫不考虑第二梯队人才的培养和接替。与此同时,他还尽可能地收回一切尽权力,集中在帝王手中。因此,当他死后,等到建文帝继承大统时,除了一柄权力空前巨大的帝国权杖外,身边竟没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文武英才。以至于靖难之役发生后,当燕王朱棣听说李景隆被任命为平叛大将军,领兵50万来征时,忍不住替朱允炆担心道:“此人)智疏而谋寡,色厉而中馁,骄矜而少威,忌刻而自用。未尝习兵,不见大战。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也。”这应该不是一个玩笑。

而且对朱元璋来说,这应该还不是最大的打击,最大的应该是他日夜精思、机关算尽,预防了一切外人,却唯独没有防到萧墙之祸。他精心打造的拱卫帝室的防火墙,末了却将武器对准了自己钦定的接班人。

帝权的本质就是家族统治,是唯一的一个家族统治天下所有的家族。但是往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照顾某种平衡和附带的利益分红,家族的范围可能会相当宽泛。可这些到了朱元璋这里就行不通了。朱元璋偏执地认为,只有血管里流着的是他朱家的血,而且是直系的,方可以分享权力。所以,明朝建国后,异姓的徐达们必须死,同姓的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曾经也姓朱)们也必须死——不管他们为自己流过多少血,同自己患过多少难。而他自己的子孙后代们无论是否出过力,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被封王。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对子孙的封王还不是虚封,而是实封,即亲王不仅拥有自己的领地,还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是实实在在的小国王。朱元璋不惜一切分封权力,目的是打算靠这些有枪又有炮的藩王来帮助自己“皇图永固”。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就是,朱元璋用尽一切方法打造了一个黄金庄园。为了防止别人偷钱或分钱,他干脆不用管家和下人,只允许自己一人打理,并且规定,他死后,庄园的唯一继承人也只能这样做。与此同时,为了防止盗贼,他允许其他儿子们都拿着武器来护庄。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自己的财产不外流,也保证了庄园固若金汤,无人可撼。

设计固然巧妙,但他完全忽视了一点,即诸藩王有其个人野心,那些拿着大刀长矛的其他儿子们不会永远都不眼红庄园的持有者。

现实永远是残酷的。洪武三十一年之前,有朱元璋这根定海神针在,燕王们只能老老实实地看门,世界风平浪静。可是江山易主之后,新皇帝年仅22岁,并且在朱元璋纯正的儒家教育下,他还是一个文雅、浪漫、充满理想主义的书生。这就不能不使那些在各自王国里积累了丰富政治、军事经验,雄心万丈的叔父藩王们心潮上涌了。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第四次出师南下。这一次出师,他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自己高超的战争智慧,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在此之前,朱棣的“靖难”策略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即由北至南,一步步征服天下。但是在山东屡屡被南军大将铁铉和盛庸顽固纠缠后,他发现,争城争池的拉锯战远不如轻骑奇袭的效果好。于是,他决定绕道山东,逼近徐、淮,一路绝不打攻坚之战,直扑南京而去。

建文四年五月二十日,扬州城不战而降。南京危矣。20多天后,六月十三日,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开门投降,南京沦陷,朱棣胜得一塌糊涂。

取得胜利后,朱棣的日子相当难熬。《明史》载:“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炽御制的“长陵功德碑”也记道:“皇考虑惊乘舆,驻金川门,遣人奉章,言所不得已来朝之故。奸臣苍黄,知罪不宥,闭皇城门不内,而胁建文君自焚。皇考闻之大惊,发众驰救,至已不及。皇考仰天恸哭曰:‘臣之来也,固将清君侧之恶,用宁邦家,何不寤耶?’遂备天子礼殓葬。”

南京城破后,皇城已禁闭。此时,朱棣并没有决定立即攻城,而是将燕军退驻金川门,并且递书给建文帝。他始终坚称自己是“靖难”、“清君侧”,攻克南京城,目的已经达到,此时若再继续武力攻取皇城,就无法自圆其说了。相对于武力夺权,朱棣还是更加希望朱允炆自己能主动做点儿什么,或者逊位或者自裁,这样他就可以避免背上杀侄的罪名。

朱棣愿望如此,但朱允炆的答复却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消失。当朱棣看见皇城内的火光时,他已明白让朱允炆自动逊位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他还心存幻想,急忙派兵救火,以确定朱允炆的生死,然而,从碑文中异常地没有交代朱允炆的尸首来看,朱棣并没有找到朱允炆。

但无论如何,此时,大明王朝的国都南京为朱棣所控制已确定无疑。第二天,投降的朝中文武及诸王纷纷以个人名义上表劝进,请求朱棣即位。朱棣称自己只有周公之意,并无称帝之心。随后,燕军诸将上表劝进,仍被严词拒绝。六月十六日,前两天上表劝进的两拨人联手劝进,恳请朱棣顺应民心。朱棣考虑再三,终于“勉为其难”,答应愿为天下苍生造福。

三次反反复复程式化的推让之后,六月十七日,朱棣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此时,在等待和煎熬中过了4年的他,虽然数夜未眠,却毫无倦容,亢奋不已。在各种彩旗仪仗的引导下,在庄严的钟鼎鼓乐声中,朱棣率众将士在文武百官的夹道拜迎下,浩浩荡荡地直向皇城而去。

但意外发生了。根据《明史》的记载,燕王朱棣进城途中,路旁拥挤的人群中突然跑出一个叫杨荣的人,拦住朱棣的马道:“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按照帝王即位的程序,登基之前,新君必须先祭告天地祖先,这样,他的皇位才是注过册的。朱棣兴奋过度,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忘之脑后。

是日,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正式即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大帝。

称帝的兴奋过后,当朱棣冷静下来平静地观察周围时,才发现自己兴奋得太早了。即使没有了朱允炆,他称帝的阻碍仍在。这个阻碍不是其他,而是他没有合法性——即使在杨荣的提醒下,他已经及时向天地祖宗注册了。

或许,他的这种感觉可能还早一些。

六月十三日,李景隆将金川门打开,战争结束了。从这一刻起,朱棣就尴尬地发现,虽然自己赢得了战争,却并没有获得欢迎、拥戴和臣服。从周围人虚假夸张的表情里,他发现他们眼神里一闪而过的三个字——“不承认”。

虽然朱棣称帝后极力封杀言论,以致后人难窥当时的真实情景,但个别明人的杂文笔记以及民间的传说,仍然留下了不少蛛丝马迹。从这些点滴中,我们或许可以捕捉到以上信息。

明人顾起元记述道,直到明末崇祯年间,他的家乡仍有一个传闻:“及燕师至日,哭声震天,而诸臣或死或遁,几空朝署。”《建文帝遗迹》中也记载:“当时城破后,迎降的文武官员不过百十号人,然遁去者,达四百六十三人。”数字未必精确,但可以肯定的是,与朱棣不合作的人应该不是少数。

因此,与其说朱棣登基后成功了,倒不如说他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其实,说白了,靖难之变不过又是一次皇族内部统治者之间争权火拼的事故罢了,不论谁做皇帝都与老百姓不相关,那么,大家为何要百般抵制朱棣呢?

道理很简单,伦理纲常而已。经过儒家思想数千年的渗透,伦理纲常已成为君臣之义、宗法关系、王朝继嗣制度等人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一种秩序理念。它们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和大体,具有超乎道德之上的地位,是不可破坏的。然而,当朱棣凭仗武力推翻合法的建文帝,拿起帝国权杖时,整个大明王朝的读书人及官员被推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因为按照儒家社会弘扬的理念,朱棣不是胜利的英雄,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谋权篡位者!人们怎么可能情愿放下万古长存的道义而服务于一个篡位者呢?这无疑是一种精神自杀!

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贤德”所致。

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朱允炆却在任内推行了一系列大受百姓欢迎的新政,如将全国的田租减免一半、取消江南重税、裁汰政府冗员等等,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他还宽刑律,一改朱元璋时期“重典治国”的策略,强调今后国家的政策是“务崇礼教,赦疑狱,嘉与万方,共享和平之福”。时人记曰:“新政后)罪至死者,多全活之。于是刑部、都察院论囚,视往岁减三之二。”这也是后人称赞朱允炆的四年之治,纷纷将其比作“阳春”的重要原因。反观朱棣上台前后的残暴,他的不被人接受可以想见。

因此,朱棣上台后,大多数忠于建文帝的官员纷纷选择了弃官、隐退、逃亡甚至殉道等方式来表达对新皇帝的不认可,这种局面一度让朱棣措手不及。

方孝孺是朱元璋开国功臣文官第一位的宋濂的得意门生,建文帝时期又是朱允炆的老师和首席顾问。因此,他在士林中的声望极高,被天下读书人视为楷模。基于此,最后一次出征前,朱棣的军师姚广孝曾深谋远虑地叮嘱朱棣:“进入南京后,方孝孺是一定不会投降的。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颔之。

南京城破后,方孝孺被捕。朱棣记着姚广孝的话,同时想借助方孝孺的名望,让他为自己草拟即位诏书,从而让整个士林对他皇帝身份的合法性予以承认。但朱棣万万没想到,要实现这一简单的想法,竟难如登天。

面对朱棣的要求,方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结果朱棣大怒,命人将其磔于市。

方孝孺的拒绝犹如一记重拳,将朱棣打回原形。从这一刻起,他彻底明白了,想让接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士人们轻易地接受自己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屠杀,才能使那些士人胆寒;只有通过屠杀,才能使那些观望的人、不满的人,迅速扑倒在他的脚下。于是,他放弃了讲理,抛出一句“此朕家事”,再一次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

于是,整个永乐元年都在血雨腥风、毫无节制的大屠杀中度过。方孝孺的“磔”刑,灭十族、杀873人,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朱棣要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别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正是这段炼狱般的经历,中华民族的骨气开始倾颓,正气开始削弱。为满足这位自命为永乐皇帝的自私欲望,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人性付出了异常惨重的代价。

同类推荐
  • 无双心士

    无双心士

    南楚,苍梧郡,一叶学府,书生陆子白,巨商徐鹏程,雌雄难辨的鬼医传人李小琪,神秘红衣女子“垚”,武痴任承允······他们的命运因为一场血案而卷入了韩、李、季、风、司马五大家族的权力之争。心士者,察言,观色,知行,辨心。带你走近一个特别的历史文书友群571835664刚建的哦
  • 大周好相公

    大周好相公

    熙熙攘攘,纷纷争争,何处心安静?打打杀杀,争名夺利,何处让心安?秦枫,鬼谷子第三弟子,横空出世!怀赤子之心,单纯似傻,以纯净之心,行天下之路!任你是奸险狡诈的朝堂,任你是波云诡谲的江湖,任你是狂暴肆虐的沙场,吾心不变,吾善不变!谁言单纯处事寸步难行?谁言真诚待人永无活路?秦枫,代表童心,代表率性,代表我们梦中的自己!他横冲直撞,他有些傻傻的呆萌,他热血,他重情重义,他看不得坏人坏事!没错,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傻X!他就是小说世界中的你!
  • 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史

    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史

    网络文学风云十五年网络文学风云十五年网络文学风云十五年
  • 军阀降世

    军阀降世

    崇祯六年秋,现代人赵勋重生到了大乱之后的山东即墨县,为了对付即将到来的乱世,建立一方净土,让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战国时代。他击败皇太极,支持满清其他势力分裂满清,使其相互制衡。这是保持天下稳定的手段。赚银子的事他最积极,这是他目的,玻璃镜、盐业、纺织业、银行业、证券业、海洋贸易、战争红利。。。
  • 穿越过去当神探

    穿越过去当神探

    一个21世纪的IT男因为车贷房贷拼命工作可是没过几年一口老血喷出就过劳死了,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穿越回了过去,没想到他的灵魂竟然在一个神探身上。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梦幻西游之笑看西游

    梦幻西游之笑看西游

    根据梦幻西游故事情节改编,希望各位书友能喜欢。故事讲述的是唐玄奘西天取经,但是和西游记又有很多差别的故事。看我横扫千军力万敌,破血狂攻斩乾坤。虽不能御剑飞行,但是有飞行符和导标棋让我遨游世界。一切尽在梦幻西游之笑看西游。
  • 绝宠天下:世世溺宠魔帝妃

    绝宠天下:世世溺宠魔帝妃

    作为现代无神论者的她,从不信神佛,可是,谁来告诉她,这是怎么了?她这是穿越了?别人为什么会在这不知名的地方?这个地方好诡异!他们居然都住在树上!这也就算了,她身体里居然还有个大爷,嘤嘤嘤,说好的互利互惠呢!再调戏她,信不信她去死?!“你去死吧,我和你一起死,反正生死都要在一起的。”虽然事实是这样,但是能不能别说的这么暧昧啊啊啊啊!
  •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这里辑录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其中十五次是邓小平与胡乔木单独谈话。这二十四次谈话,具体地记录了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亲自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直接领导它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推动各方面整顿的历程。
  • 现代美女与野兽

    现代美女与野兽

    [花雨授权]别人看到他这么魁梧、健壮的样子,都吓得退避三舍,能躲就躲,他不就是当了一回烂好人吗,怎么从此就这样纠缠不清了?美女与野兽的童话故事要如何上演,看现代版美女与野兽——
  • 梦玄启事录

    梦玄启事录

    一段段爱情纠纷.一切一切的恩恩怨怨.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埋葬了多少人的年华.李天宇在一段恩怨情仇里面,穿越到了异界大陆.朋友们期待一下吧!!
  • 神偷娇妻:老公,借我偷个心

    神偷娇妻:老公,借我偷个心

    她欧紫若可是圈中赫赫有名的妙心神偷,出道十年来只有成功未曾失败过,然而今天却倒了血霉了,非但没有得手,还反而上了敌手的当,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价值六亿的宝贝在灯光中闪耀。
  • 苍穹无主

    苍穹无主

    卖草席的刘备能当皇帝,小混混刘邦能当皇帝,那我刘涛凭什么不能?
  • 倾国王妃绝嫁冷王

    倾国王妃绝嫁冷王

    本是叛国公主,本该在琅琊前死去,天命让她活了下来。失了记忆,成了代嫁王妃,嫁给他。新婚之夜,男人俯身捏着她的下颚,狠戾的目光透着冰冷带着几分戏谑,挑着眉,轻笑道:“你怕什么?这不是你想要的吗?欲擒故纵的女人!”洞房花烛,他将她一身靓丽绛纱红嫁衣撕的粉碎,同她的尊严,一并踩在脚下。无意的存活,让她卷入一场血腥的风波,沦为他仇恨的债物。为了让身边的人都能平安活下去,她心甘情愿任他予取予求,一颗心却慢慢沉沦!直到他端着那碗苦到心底的堕胎药亲手灌进她嘴里时,流下的鲜红血液,让她绝望。待一切真相大白,她流着泪跪在他身前,弱娇的眼眸诉说着多年的凄苦。“让我走……”一纸休书,断了她的爱,却勾起了他的情……
  • 愚神之血

    愚神之血

    只是一个冒险的故事罢了,一个魔幻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