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皱纹的外婆是可怕的!”随着岁月的更迭,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法避免的老去,皱纹也会适时的爬上我们的脸庞,我们何不从容的面对岁月,就像面对着爬在我们膝盖上倾听故事的小外孙呢?
“青春”永远是个美丽动人的字眼,它赋予女人健康美丽。比如:红润光泽的皮肤,明亮有神的大眼睛,乌黑亮丽的头发,苗条优美的身材;它赋予男人健康与强壮。比如:结实有力的胳膊,韧劲十足的双腿和玉树临风的外表。他们可以尽情的挥洒他们年轻的资本,展现他们的魅力,哪怕被雨水淋湿了全身,他们也会无所谓地说一句“没事儿,这算什么!”这些都是因为他们还年轻,拥有青春资本。可是,如果有一天,讨厌的关节痛和哮喘病找到了你,从此你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变得下楼梯需要小心翼翼,拐着拐杖还得颤颤巍巍,那你又怎么办呢?
一位说话清纯、满脸笑容的美容师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座中,她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在座的各位猜一下我的年龄?”
有的说:“35岁。”
有的猜:“将近30岁。”
结果,美容师微笑着摇头否认。她说:“我只有18岁零几个月。”
室内哗然,大家窃窃私语,发出一片不信任的惊诧声。
美容师接着说:“至于这零几个月是多少,请大家自己去琢磨吧,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十个月,或者更多,但是,我的心情只有18岁。”
说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俗话说:“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其实,一份好的心情,不仅可以改变自己,同时,更会感染别人,那种由内及外的韵味浸透出来的柔美,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就像维纳斯的断臂,就像秋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气……如果一个人拥有快乐的心情,就会变得美丽、自信、优雅、年轻,就会从容地笑对人生。正如那位美容师一样,永远都保持18岁的心情,所以她青春永驻。如果一个人的心情是蓝色的,是忧郁的,那么,再昂贵的化妆品也掩饰不住她满脸的愁云,再高超的美容师也无法抚平她紧锁的眉头。
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虽说不用工作了,但也就此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了。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地寻求精神的寄托,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显得有意义。
相传有一个年过半百的人身患绝症,四处求医,却未见效。有一个智者告诉他:“你这种病有人能治,但你必须八方游吟,才能引他露面。”
于是这人开始流浪,四处吟唱,唱给富人、穷人、病人、孩子。数十年过去了,他从壮年变成老年,成了著名的游吟歌手,他的歌驱散了许多人的忧愁,治愈了许多人的顽症,他却浑然不知。一年又一年地唱过了百岁。
这天,一个路人问他:“你为什么唱且唱得如此动听?”
他说:“为了找一个神医,治我的绝症,唱了50多年,可他还没露面,我这病可咋办呀?”
那人说:“巧了,我就是医生,你有病?”于是便为老者做了全面检查,随后对他说:“你说你都100多岁了,可身体还这么硬朗,哪有什么病啊?”
“难道那个智者骗我不成?”老翁顾不上多想,欣喜地手舞足蹈:“我的病好了,不用唱了,不用找那个神医了!”
第二天,他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有些人,年龄稍长,便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不是抱怨“岁月不饶人”,便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殊不知,自己的心老的比他们年龄更快。相反另有一些老人退休后依然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他们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年龄,反倒借着年老更悠闲的参加了更多的娱乐活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艺。
在一个日语培训班的报名处,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工作人员十分惊奇,于是问他:“请问你是为你的儿子报名吗?”
老人摇摇头,说:“我是为自己报名。”
工作人员更加诧异,说:“您今年多大年纪?”
老人回答:“68了。”
工作人员劝他:“您别学了,过两年您就七十大寿了!”
老人笑了,反驳他:“你认为我不学日语的话,过两年会是 66岁吗?”
或许,年龄对于许多人行业许多实际工作来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因为,随着年岁增长,人的体能会渐渐衰退,这是生命发展的规律。但是,年龄却不会成为阻碍求知、阻碍提升自我的门槛,我们还是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
抉择改变命运
老鹰会为了继续生存而击碎它的喙,啄掉它的指甲,再拔光它的羽毛,经过一番痛苦的历练重获新生,人生也是如此,每一次丧失都意味着一次蜕变。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寿命可达70岁。但是如果想要活那么久,它就必须在40岁时做出困难却重要的抉择。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不能够牢牢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能碰到它的胸膛;它的翅膀也会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它在飞翔的时候十分吃力。在这个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来蜕变和更新,以便继续活下去。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经过150天的漫长锤炼,而且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的顶端筑巢,然后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
首先,它要做的是用它的喙不断地击打岩石,直到旧喙完全脱落,然后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之后,还要经历更为痛苦的过程:用新长出的喙把旧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再把旧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5个月后长出新的羽毛。
这时候,老鹰才能重新开始飞翔,从此可以再过30年轻松飞翔岁月!
对于老鹰来说,这无疑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正是因为不愿在安逸中死去,正是对30年新生岁月的向往,正是对脱胎换骨后得以重新翱翔于天际的憧憬,燃起了它心中的勇气和决心。要想延长自己的生命,获得重生的机会,它选择了经受几个月的痛苦,我们不得不为老鹰的这种勇于改变的勇气所折服。
放眼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癌症,是草草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免遭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还是积极地治疗,创造生命的奇迹?陷入困境,是听天由命,等待命运的宣判,还是放手一搏,冒险寻求可能的转机?工作平淡无奇,碌碌无为,是安于现状,享受现有的安逸,还是勇于改变,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04年2月28日,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里,举行了一个规模不大,但非常特别的英文新书《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首发仪式。这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的作者,就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乒坛皇后”邓亚萍。
曾经18次夺得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冠军的世界女子乒坛顶尖选手邓亚萍,在夺得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块金牌后,选择了退役。这一年,她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又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退役之时,凭借她在乒坛的辉煌成就,她可以轻松地获得一个管理职务,或是教练的席位,但她放弃了这种生活,而是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发起了挑战。邓亚萍说:“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
短短的7年多时间,这位曾经在乒坛充满霸气的女中英杰,在她的转型期,用当年夺取世界冠军的毅力和决心,在另一个领域开拓了被专家们称为“第二个奇迹”的全新局面。从运动员到清华学子,再到剑桥博士的成功转型,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时,她还只能试试。因为她从5岁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10多岁入选到国家队,一直到24岁退役,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基础。她回忆说:“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3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她出色地完成了在清华的学业。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他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的最有价值的纪念。
此后,她在国外的求学更为艰苦。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为了完成论文,她每周都要自己开车到不同城市的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
现在,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丧失,是人生征途中一段艰难的历程,面对丧失我们要从容,相信艰难过后就是胜利;蜕变,是成长道路上必经的风雨,你要坚信,蜕变过后将是辉煌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