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物品
秦师傅是个泥瓦匠,这些年来,一直在城里建筑工地做工。又一个住宅小区建成后,工头念及他年纪大了,人也老实,便和物业公司融通了一下,让他负责小区环境卫生,还给了他一间车库居住。尽管只能混张嘴,可秦师傅还是十分乐意地接受了。不久,听说附近的民工学校不收借读费,他便把女儿小霜接过来读书,父女俩总算在城里安顿下来。
能够进城上学,小霜高兴得不得了,抱着秦师傅,“爸爸,要是妈妈能活到现在,她一定会非常高兴啊!”听到这话,秦师傅鼻子酸酸的,眼睛也潮湿了。
车库位于住宅小区最里头,进出小区的居民,没有谁知道,秦师傅那把年纪了,还有个刚上初中的女儿。小霜每天穿着新衣裳上学,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蹦蹦跳跳的,快乐得像只小燕子。
开学不久,为迎接上级领导和捐资建校的台商前来参观考察,学校决定组织一次特色展览,以便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争取更多支持。学校号召学生每人凑一件从老家带进城的物品,诸如玩的、用的、穿的、戴的都可以,但必须是老家常有的,而其他地方不常见。
放学回家,小霜给爸爸讲起了这件事。秦师傅在车库里里外外找了一遍,除了铺盖行礼、几条帆布袋,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物品是从老家带进城的。见他没吭声,小霜顿了顿,说:“爸爸,学校也不是真要我们的东西,只是办个展览会,迎接客人而已,到时候,我还要带回家的!”
看着懂事的孩子,秦师傅摸了把她的头:“小霜,明天再说啊。”
小霜刚转到城里上学,秦师傅担心女儿不交“老家物品”会在学校矮人一等。第二天,他就递给女儿一样很不起眼的东西,“小霜,你把这个交给学校吧。”
见爸爸准备的东西,是用一小块帆布打的包,还缝上了针线,严严实实,捏上去又软绵绵的,小霜有些不解地问道:“爸爸,这是您从老家带来的什么东西啊,好像……”秦师傅嘴巴嗫嚅了几下,沉吟片刻,“你先别管它是什么,交到学校,就行了!”小霜也就没敢拆开看其究竟,按要求登记后,直接交给了班主任。
学校发出号召后,同学们都积极响应,纷纷把父母从老家带进城的物品,挑选一样交给老师。校方集中后,摆在一间空教室里。因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带的东西自然也是五花八门。毡帽、绣花鞋、棒槌、碾钵、篾篓、斗笠……各种木器、竹器、手工艺品应有尽有,俨然一个民俗博物馆。每件物品上,都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学生姓名及老家详细地址。最后,校长还兴味盎然地给展厅起了个名字,叫“民工子弟乡情馆”。
神奇米包
没几天,上级领导陪同一位台商来到学校参观访问。首当其冲的去处,当然是学校精心准备的展览厅。
台商是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腰板挺直,精神矍铄,对学校展出的物件很感兴趣。时而端详凝视,时而用手抚摸。校长在一旁作简要介绍,说那些东西,都是学生和学生家长从老家带进城的,若是平常记挂家乡了,就看一看那些物品,以解思乡之情。
看着看着,老人忽然在一个小小的帆布包裹前打住脚,弓身拿在手上,左瞧右瞧,目光不时地在那块标牌上来回移动,眼窝子一下子就热乎了。其实,那个帆布包裹并不起眼,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初因考虑到展品的数量与类型,才没有被退回去,但学校有意把它放在靠墙角的位子,不料,台商竟对它情有独钟。校长见状,甚感奇怪,难道那个普普通通的帆布包裹还有……校长百思不得其解。
校长沉吟片刻,心头一喜,走上前,大手划过整个展厅,颇有几分讨好地问道:“先生,如果您喜欢哪样,只管说出自己的想法好了,我们完全可以和那位同学商量的,送给您做个纪念!”
老人却摇摇头,把帆布包裹放了回去。接着,他从衣袋里取出一样东西,“你看,我就随身携带着这个东西!”
看他手里捏着一个粗大布做的小包包,校长顿时懵住了,不知台商是什么意思。校长挺担心会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什么闪失,得罪台商,仔细想了想,又毕恭毕敬地问:“先生,您、您这是……”
老人转过身子,清了清嗓音,慢条斯理,“十五六岁时,我正在县城读书。那年,家乡遭遇暴雨泥石流,父亲遇难,母亲也受了重伤。因缺医少药,母亲在弥留之际,交给了我一个用粗大布做成的米包,要我以后在闯荡生活的路途随身带上。辍学后,我流落到一条船上,做了搬运工。再后来,就流浪到了台湾。唉,这些年过去了,母亲做的这个粗布米包,我一直带在身上……”说完,老人像个孩子似的哭了,双眼淌满浑浊眼水。
在场的上级领导和校长更加糊涂了,不知面前的台商为何随身携带那个粗布米包,也不知他心里藏着什么秘密。
小区探访
一天傍晚,秦师傅正在小区大门口收拾绿化带卫生,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走到他跟前:“大叔,请问这个小区的秦师傅住哪栋楼第几门?”秦师傅愣怔片刻,“哦”了一声,问道:“你找哪个秦师傅?”
“大叔,是这样的,我姓刘,是秦小霜的班主任老师,想去她家里做一次家访,可不知道她具体住哪里。”他说明来意,希望得到对方引路。
听说是闺女的老师前来家访,秦师傅连忙丢下手中活计,双手掸了掸衣服,略显尴尬,“小霜,她、她正在家里写作业呢,刘老师,请到屋里喝杯茶——”
“哦,这么说,大叔,你就是秦小霜的家长了?”他满脸疑惑,上下打量一番面前这位身着物业公司工作装的汉子,裤子也是皱巴巴的。想到每天都穿戴光鲜、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秦小霜,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秦师傅点点头,一连说了两声“不好意思”。
走进小霜家,班主任刘老师心里猛然凉到脚跟。他知道,小霜所居住的小区是富人区,没想到,她住的却是一间沿围墙搭盖的车库!屋子里就更加简陋了,小小的车库被隔成内外两间,里里外外都塞着旧报刊、纸盒之类的废品。顶棚上吊一盏白炽灯,把整个空间照得通亮。小霜正在里面埋头写作业。
刘老师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纸条,“大叔,你老家就住在这个地方?”
秦师傅看了眼纸条上的两行字,立即明白是小霜在学校填写的老家地址,点头称是,还叹息道:“只是我们那老家太穷了,是个拉屎不生蛆的地方,村子里,差不多有一多半人都外出谋生了……”
“秦小霜同学交给学校参加展出的那个帆布包裹,你老家是不是很流行,它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刘老师推了推眼镜,盯着秦师傅破了洞的一双鞋子,有些不忍心问起那个帆布包裹的事情。
不是刘老师这时候提到那帆布包裹,秦师傅早就忘了那件事。他憨厚一笑,告诉刘老师,自己以前在建筑工地做事,居无定处,就没有从老家带什么东西进城,只是现在安定了,才想着把小霜接到城里上学。因没有粗大布,便剪一块帆布打了个小小的米包,让小霜交到学校……
“粗大布?米包?大叔,在你的老家,那些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秦师傅说,很早以前,在他们老家就有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村里人出门前,都要携带一个布包,即用一块粗大布包一把米,示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饭吃有衣穿……
刘老师恍然大悟。
原来,那天台商访问刚结束,校长就及时召集全体老师,对那个帆布包裹进行了一番理论。大家纷纷猜测着台商为何对它感兴趣,随后又派小霜的班主任进行家访,想弄明白米包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以便让学校争取主动,满足台商需求。可遗憾的是,那米包的含义仅仅只是一种寄托与祝福……
浓浓乡情
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谁也没有放在心坎上。
忽然有天,一辆豪华小轿车在秦师傅居住的那间车库前停下。从车里钻出来一个老头,箭步走到门前,说呐咯要见秦老弟。听到家乡的土话,秦师傅匆忙迎接出来,见是一张陌生面孔,心里暗忖,是谁叫自己老弟呢?
“我是来认你呐咯老乡的!”秦师傅正迟疑时,对方已走过来一把握住他的手。秦师傅瞪大眼睛,一头雾水,“你、你呐咯是……”看到小霜的班主任刘老师也一道来了,他才倏地展开笑容。
“前不久,看到你闺女带到学校的那个米包,我呐咯就想来认你这个老乡,可台湾那边来电话,我便急匆匆地赶了回去。这次,我是专程从台湾过来看你呐咯老乡的……”老头一边颇有几分激动的说话,一边拍着秦师傅的肩膀。
听刘老师介绍说,客人是一位热心教育事业的台湾商人。秦师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为有如此优秀的老乡感到骄傲无比。
几经叙谈,得知秦师傅是个单身,至今未娶,小霜是他十三年前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时,台商的眼睛猛地一亮,竟恭恭敬敬地一连向他鞠了三个躬。
“老乡,你呐咯是?”秦师傅被他的三鞠躬弄得慌了神,一时手足无措。
“我代表天下的孤儿和弃婴,感谢你这个菩萨心肠的老乡!”台商老泪纵横,“45年前啊,我呐咯走出山里流浪时,就是一个孤儿……”
秦师傅急着拉起老人,把他们请进屋里坐下。台商在屋子里环视一圈,低着头,轻嘘一口气。秦师傅尴尬极了,难为情地说:“我呐咯家里穷得喊,没件像样的东西。”
“呐咯老乡,你走出山里来到城市时,不是带着那个米包吗?再说呐咯,你还把小霜抚育大,现在又接到城里读书,那不是你呐咯交给社会的一笔巨大财富吗!”
两个人用家乡话交谈着,屋子里充满浓浓的乡情。这时候,小霜背着书包回来了。见屋子里有客人,还有班主任刘老师,她冲着大家莞尔一笑,径直走进了里间。秦师傅的泪水却一涌而出,抹了把眼睛,“我没能给闺女创造一个好环境,惭愧啊……”
“别自责了,老乡。”台商霍地站起身,声音铿锵有力,“再穷的家里也有宝贝,这宝贝,就是撑起我们一生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