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6900000010

第10章 论读书——在复旦大学的演说(节选)

〔中国〕林语堂

演说者林语堂(1895~1976年)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人。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历任北大、北师大、女师大等校教职。1932年起先后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小品文刊物。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和小说《京华烟云》。

本文是林语堂在复旦大学和大夏大学的演说。文中轻松、风趣、自由愉快的气氛萦绕其中,在娓娓而谈之中使听众获得智慧和启迪。

“精彩演说辞”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向来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作贺联?或为当文犊,抄帐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的本旨。

……

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须知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很多,不但商界政界如此,学府中亦颇多此种人。然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官僚商贾则无妨,读书人是不合理的。所谓面目可憎,不可作面孔不漂亮解,因为并非不能奉承人家,排出笑脸,所以“可憎”;胁肩谄笑,面孔漂亮,便是“可爱”。若欲求美男子小白脸,尽可于跑狗场,跳舞场,及政府衙门中求之。有漂亮脸孔,说漂亮话的政客,未必面目不可憎。读书与面孔漂亮没有关系,因为书籍并不是雪花膏,读了便会增加你的容辉。所以面目可憎不可憎,在你如何看。有人看着美人专看脸蛋,凡有鹅脸柳眉皓齿朱唇都叫做美人。但是识趣的人若李笠翁看美人专看风韵,李笠翁所谓三分容貌有姿态等于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态等于三四分。有人面目平常,然而谈起话来,使你觉得可爱;也有满脸脂粉的摩登伽,洋囡囡,做花瓶,做客厅装饰甚好,但一与交谈,风韵全无,便觉得索然无味。黄山谷所谓面目可憎不可憎,亦只是指读书人之议论风采说法。若《浮生六记》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男子也是如是看法。章太炎脸孔虽不漂亮,王国维虽有一条辫子,但是他们是有风韵的,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简直可认为可爱。亦有漂亮政客,做武人的兔子姨太太,说话虽然漂亮,听了却令人作呕三日。

……

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术思想是慢慢由胚胎滋长出来。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树木的南枝遮荫,自会向北枝发展,否则枯槁以待毙。河流过了矾石悬崖,也会转向,不是硬冲,只要顺势流下,总有流入东海之一日。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有你所应读,我所万不可读。有此时可读,彼时不可读。即使有必读之书,亦决非此时此刻所必读。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孔子说五十可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尚不可读《易》经。刘知几少读古文《尚书》,挨打亦读不来,后听同学读《左传》,甚好之,求援《左传》,乃易成诵。《庄子》本是必读之书,然假使读《庄子》觉得索然无味,只好放弃,过了几年再读。对《庄子》感觉兴味然后读《庄子》,对《马克斯》感觉兴味,然后读《马克斯》。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读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凡是好书都值得重读的。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譬如我此时重读Lamb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也许我们幼时未进小学,或进小学而未读过地理,或读地理而未觉兴味;然今日逢闽变时翻看闽浙边界地图,便觉津津有味。一人背痈,再去读范增的传,始觉趣味。或是叫许钦文在狱中读清初犯文字狱的文人传记,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由是可知读书有两方面,一是演说者,一是读者。程子谓《论语》读者有此等人与彼等人,有读了全然无事者,亦有读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所以读书必以气质相近,而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庄子亦好,荀子亦好,苏东坡亦好,程伊川亦好。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灵魂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George Eliot自叙读《卢梭自传》,如触电一般。尼采师叔本华,萧伯纳师易卜生,然皆非及门弟子,而思想相承,影响极大。当二子读叔本华、易卜生时,思想上起了大影响,是其思想萌芽学问生根之始。因为气质性灵相近,所以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始可深入,深入后,然后如受春风化雨之赐,欣欣向荣,学业大进。

谁是气质与你相近的先贤,只有你知道,也无须人家指导更无人能勉强,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苏东坡初读《庄子》,如有胸中久积的话,被他说出,袁中郎夜读徐文长诗,叫唤起来,叫复读,读复叫,便是此理。这与“一见倾心”之性爱(love at first sight)同一道理。你遇到这样的作家,自会恨相见太晚。一人必有一人中意的作家,各人自己去找去。找到了文学上的爱人,他自会有魔力吸引你,而你也自乐为所吸,甚至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亦渐与相似。这样浸润其中,自然获益不少,将来年事渐长,厌此情人,再找别的情人,到了经过两三个情人,或是四五个情人,大概你自己也已受了熏陶不浅,思想已经成熟(已也就成了一位作家)。若找不到情人,东览西阅,所读的未必能沁入魂灵深处,便是逢场作戏,逢场作戏,不会有心得,学问不会有成就。

知道情人滋味,便知道苦学二字是骗人的话。学者每为“苦学”或“困学”二字所误。读书成名的人,只有乐,没有苦。据说古人读书有追月法,刺股法,及丫头监读法。其实都是很笨。读书无兴味,昏昏欲睡,始拿锥子在股上刺一下,这是愚不可当。一人书本排在面前,有中外贤人向你说极精彩的话,尚且想睡觉,便应当去睡觉,刺股亦无益,叫丫头陪读,等打盹时唤醒你,已是下流,亦应去睡觉,不应读书,而且此法极不卫生。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书的精彩来。若已读出书的精彩来,便不想睡觉,故无丫头唤醒之必要。刻苦耐劳,淬励奋勉是应该的,但不应视读书为苦。视读书为苦,第一着已走了错路。天下读书成名的人皆以读书为乐;汝以为苦,彼却沉湎以为至乐。必如一人打麻将,或如人挟妓冶游,流连忘返,寝食俱废,始读出书来。以我所知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三国》、《水浒》而来,决不是一学年读五六十页文选,国文会读好的。试问在偷读《三国》、《水讲》之人,读书有什么苦处?何尝算页数?好学的人,于书无所不窥,窥就是偷看。于书无所不偷看的人,大概学会成名。

……

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坚持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脚踏实地,不可舍己耘人。诗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苏,或好韩,各人要凭良知,读其所好,然后所谓好,说得好的道理出来。或竟苏韩皆不好,亦不必惭愧,亦须说出不好的理由来。或某名人文集,众人所称而你独恶之,则或系汝自己学力见识未到,或果然汝是而人非。学力未到,等过几年再读,若学力已到而汝是人非,则将来必发现与汝同情之人。刘知几少时读《前后汉书》,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责以童子轻议前哲,乃“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后来偏偏发现张衡、范晔等,持见与之相同。此乃刘知几之读书胆识。因其读书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书。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人圈套,满口滥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演说辞欣赏”

林语堂的这篇演说与其小品文相仿,追求“幽默”和“闲趣”。“论读书”本是一个学问气息很浓的话题,而在他诙谐、妙语连珠的演说中毫无书卷之气。在常人看读书是一件苦事,但经他一讲确实让人感到读书是一种自我愉悦而高雅的事。他把那些艰深的道理化作直观而有趣的形象,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白描图,使人们更易理解他的真知灼见。

全篇演说没有雄辩的言辞、饱满的激情,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手法,使听者感悟、信服。

同类推荐
  • 岐鼎

    岐鼎

    乱世纷纭,或许百年前的那一天就早已注定。纠葛在一起的命盘,错综复杂,是往生的轮回,还是不甘的执念,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诸侯鼎立下是谁的推波助澜,乱世华章又是谁的精心谋划?成王败寇,了结的又是谁和谁的百年恩怨。“康武华变,血脉交错,英庄始故,御龙在天”十六字的惊天之谜,惑世之乱,终将亡于一人之手!巨变在即,那人笑得云淡风轻:“是非自有后人评述,但后世流传的传说定会有我们辉煌一世!”
  • 末世君王

    末世君王

    理科男段长歌在熬夜复习的时候昏昏睡去,醒来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大明的皇帝。而在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之后,他发现这个所谓的大明其实是异世界的大明,这世上有术士,有武士,更有政客纵横家野心勃勃。作为一个必将灭亡的异界周天子,他将如何才能挽救国家危难(与自身性命)?日更三章,酌情加更。本书伪历史轻玄幻。
  • 霍仁传

    霍仁传

    他自幼习武,十八岁封爵,二十三岁封侯,封号平山,三十岁成为公爵,封号镇国,一生战无不胜。救少帝,破大关,平内乱,封平山,伐匈奴,除外敌,成镇国,声名赫赫。他曾经许下过“不破大关,无以为家”的豪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是他一生的信念。血染江山,不敌她眉间的朱砂,与她白头偕老,归隐山林
  • 勇儿和他的队伍

    勇儿和他的队伍

    这是一本关于战火里的童年故事,诙谐和历险历历在目。逃亡的过程中,历史的残酷和血腥与孩子的坚毅和乐天尖锐对比。-----我们欣慰战争暂时远离了我们的童年。
  • 解放那年

    解放那年

    四七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夜西北方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随即八路军的队伍就进了我们砖桥集.这就是我们砖桥集的第一次解放,人们欢欣鼓舞分富人们的财物,开始分田地斗地主的急风暴雨的土改斗争,穷孩子进学校开始当家做主,这就是那一年发生的事.
热门推荐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正值历史转型期,社会现象光怪陆离,人们的内心充满矛盾:既带着打碎精神枷锁的喜悦,又背负着历史包袱的沉重;既担心鼎新求变会触犯清规戒律,又不甘心在穷苦煎熬中循规蹈矩。世情、人情、亲情、爱情都在社会变革中强烈震荡,于是就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听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如同回首往事,从曾经跨越的时空中依稀辨出一道轨迹,感悟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还将怎样走下去,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未来的一些思考,不失为开卷有益。同时,旖旎的南国风光,浓烈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曲折的人生故事,宛如一壶醇香的老酒,浅斟慢酌,令人陶醉……
  • 遇见最好的爱情

    遇见最好的爱情

    女主角本来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失业女青年,男青年是逐渐燃起的一颗娱乐圈的小星星。两人却在一次直播中认识,并逐渐成为了朋友。为了让心中的他见到最好的自己,女主角开始奋发向上,朝着自己心里的方向努力着。这场看似格格不入的爱情,究竟能否以圆满结局呢?
  • 寻古追仙记

    寻古追仙记

    我为寻天,寻天之巅。寻天身世坎坷,命运多舛,于神界降生,却在地球长大。因不慎掉入‘锁龙井’而来到地心世界,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修仙之路……
  • 探险旅途

    探险旅途

    因从小就是孤儿,便养成了独立,孤僻的个性,有一次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寻找探险伙伴,这个消息萌生了他前去探险的念头。自此踏上探险的旅途,一路走来,跋山涉水,稀奇百怪,让他一辈子也不能忘记的这次探险旅途……
  • 七界风云记

    七界风云记

    中华大地,山川秀丽,数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无数的神奇传说。千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那些关于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的传奇。自古以来,凡人无不有一死。但世人皆恶死爱生,更有地府阎罗之说,平添了几分苦惧,在此之下,遂有长生不死之说,令世人梦寐以求,纷纷苦寻长生之路。人类乃万物灵长,虽然在体质上处于劣势,但在追求长生的念头下,无数聪明才智之士,前赴后继,投入毕生精力,苦苦钻研。至今为止,虽然真正意义上的长生不死,还没有人敢确切的道出,却有一些修真炼道之士,参透些天地造化,以凡人之身,掌握强横量,借助各般秘宝法器之力,竟可震撼天地,有雷霆之威。
  • 有女昭娣

    有女昭娣

    在乡下时,别家小孩上山下河到处疯,小昭娣正对蹲在房间阴暗角落的小男鬼大眼瞪大眼。小昭娣,“你是谁?”小男鬼,“你是我媳妇。”小昭娣,“太好了,以后娶相公的钱免了!”回到都京时,别府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昭娣正在厨房大展厨艺。昭娣,“好吃吗?”男鬼,“我媳妇做的都好吃。”昭娣,“星星眼。”好不容易昭娣到了十三岁,懂了什么叫做夫妻,正打算娶了男鬼时,却发现,男鬼不见了!?昭娣,“我的便宜相公去哪了?”
  • 黛观红楼梦

    黛观红楼梦

    一个另类的红楼,一场不一样的梦。当黛玉不再哭哭啼啼,小心谨慎,亦不再痴恋宝玉哥哥。同样还是一场深情的红楼演绎,只是不再有“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你是否会期待一段异样的情节和一个迥异的结局?我们拭目以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审判日之创世纪

    审判日之创世纪

    百亿年的约定?神的审判?神魔降临,世界即将毁灭。谁将创建世纪?成为创世神?
  • 荒古剑神

    荒古剑神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三千大世界,亿万小世界,群星璀璨,演绎着那令人向往的传奇九天之上,五帝之威震九州。西方极乐,释迦摩尼普度众生。阿尔卑斯,十二主神战威无可敌。九泉之下,地府之威逆乾坤。少年自地球而出,左手紧搂炎帝之女,右手紧握月牙之锤,胯骑太阴玉兔,前往那宇宙深处与那万族群雄共同争霸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