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5900000010

第10章 金钱不能拖垮了富翁

我们所探讨的金钱成功者都是不太内向的人,他对内在现实几乎没有什么知觉,需要从外在世界、从最接近他几乎不易察觉的内在渴望代替品中求得满足。

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合乎他对安全感、确定感与爱的内在需求,然而现实与梦想永远不能完全吻合。这也是金钱不能满足人的原因。

随时得到满足是生活的常态。拥有极度渴望的大财富以后,生活很快就失去了原味,这就会导致生活更加复杂。大财富似乎很容易让人厌倦。人们有了无限财富以后,金钱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该焚毁的钱”正是这种心灵状态的总结。如果总是不能令人满足,有时候还因为财源过剩而受到人们真正的轻视。

我们常常看见慈善行为招来侮辱、恨意与轻蔑,慷慨大方常常招致忘恩负义的背叛或伤害。我们嫉妒施与我们东西的人,因为对方有能力施与,这就使我们不悦。我们愈渴望一件物品,就愈重视满足那项渴求的力量,因此也就愈嫉妒有那项能力的人。

我们渴望吃东西、被人爱、被扶养、被支持,所以就嫉妒别人有喂我们、爱我们、扶养我们、支持我们的能力。他做得愈好,就愈受嫉妒。

嫉妒者想毁灭善行,即使被施善的对象是自己也不例外。我们说某些人“太好了,我们高攀不上”;这还表达另一种意思,忿忿地指责他们那让人受不了的优点。这些声调和表情恰恰表现了自己对他们真心或虚伪善行的无法忍受,有时候甚至到了嫉恨的程度。

过量的财富也可使人发窘。如果获得渴望已久的大量金钱,供应金钱的财源就会被赋予完全不成比例的价值。来源的无限性太令人嫉妒了,简直令人无法忍受,于是自卫性的倦怠就成为贬低财源、使它不那么令人嫉妒了。

洛克菲勒一面疯狂而残酷地积聚金钱,一面又觉得被积聚的金钱所压迫。有一次他很感慨地说:“拥有无限财富是最大的负担,只有施舍才能减轻压力。”

嫉妒无限的财富源泉,惟有自己成为那无限的源泉才能得到安慰。反过来,一个不太重视金钱的人不会把财源看得太可爱,以至于嫉妒它的可爱性。所以他不会一心想成为财源本身,而且他也不会把钱捐出去。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最贪求金钱的人往往是最迫切需要把钱捐出去的人,因为他想和无尽的源泉合而为一。

由财源过剩而招致嫉妒的现象中,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发财往往变成两面不讨好的事情。金钱其实几乎不能提供人们梦想中的满足和欢乐。

有人被钱逼疯;

有人被钱毁灭;

有人为钱终生拼命;

有人为钱迷惑,掉头不理人,变得冷酷无情;

有人对钱感到困扰或失望。

谋得大财富的人常常发现,在拥有了大量钱财以后,他似乎更加不了解金钱了。马里奥·普梭在《教父》电影版权赚了100万美金之后,常常抱怨说:“从来没有真正见过这么巨大数目的金钱。”

很多地位和他相同的人也发现,尽管银行的账目就在眼前,他们仍然不觉得富有。

保罗·盖蒂在一次电视访问中说过:“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真正富有,在石油业中,比我有钱的人不计其数。”

他所指的是指“德克隆公司”、“海湾石油”、“希尔公司”、“标准石油公司”。这种比较似乎不太合适,因为他把个人的财富与拥有数千股东的大公司的总资产相比。但毫无疑问,这是他的感受。

很显然,这不是财富数量差别的问题,而是有其他的成因。世上最能证明那些成因力量的,莫过于亿万富翁都不觉得富有的状况。

这充分表明,猎财者想用金钱来实现“无尽源泉的幻想”。即使他们得到了无限的财富,但仍然注定要失败。

石油、大厦、雕像、名誉、妻妾、私人动物园、名声等所有一切,都不能改变保罗·盖蒂脸上那种不能得到狂欢的厌世表情。他似乎在朦胧之中感觉到了一种失落感,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赚很多钱的人常常会发现,预期的满足远远地避开了他们。《花花公子》在欧洲的主将维多·罗尼已经赚进500万美元的私产,他除了这个游戏,也炒股票,有时候还赢了。他对此却说:“碰巧我的投机买卖押中了,赚了几百万元。难免有一种得意洋洋的感觉,其实很愚蠢,因为它没有带来任何我以前所没有的东西。”

这句话既体现了金钱游戏胜利后的神秘乐趣,同时也隐藏着除了金钱并没有其他意义的欢乐。

作家约翰·皮尔森也证实了这种感觉。他曾写了一部伊恩·弗来明的传记,美国好几位出版商为它投标。皮尔森说:“有一天,我的经纪人在丽兹大饭店举行德文版权的拍卖会,我走出来的时候,价格已升到25万美元左右。我记得自己走上里根街,望着街上的店铺自忖道:我用这么多钱买什么呢?在那一瞬间,我什么都不想要了。”

但是,这种预期的满足却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往往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人们总可以找到处理的途径——往往只是花掉,以便体会拥有那笔钱的感觉。皮尔森的感觉是表达了一般人对于突然发财的不真实感觉。

这笔钱能买些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这种好处已经足够了吗?如果不够,还要多少才能觉得真正满足?

维多·罗尼在推敲这件事时说:

“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吧!海夫纳有一架DC-9飞机,我没有。然而每次他要出门,就必须在几天前作一个计划、去找驾驶员、安排时间表等。我认为,我的境况不是比他更好吗?我只要走出去登上一架飞机就行了。我不是比他行动更方便吗?从另一方面来说,拥有自己的DC-9飞机是很不错的。那是一种豪华的旅行方式。你既可以叫机上人员端上你要的餐饮,又得到身份地位的满足,别人都羡慕你。你还可以邀请朋友同行。那实在是一件昂贵而有趣的事。我不反对拥有这一切,我也不反对拥有一座古堡,或者有一栋40个仆人侍侯的华屋,像海夫纳在加州那栋一样。但我也不渴望那些,因为我能够依理性分析出那是一种拖累。我明白事情的两面性,我知道自己很想要,我也明白自己的能力状态,并加上合理的解释,所以我还是很快乐。如果你贪婪地渴求,但却不能拥有,又不能加上合理化的诠释,结果是很可怕的。我永远在找大一号的房子,甚至亲自去找。我叫房产代理人打电话给我,只要他们找到我要的房子。我总是投标太低。我知道若得到那座房子,等于踏上了全新的阶层。有时候我很愿意踏上那个阶层,有时候又想,何必呢?那只是一种拖累。”

在这样左思右想之下,人对金钱以及它所带来的梦想中或探求中没有想到的事情,就会产生好恶相克的心理。这该如何解释呢?人类在拼命争取某一样东西时会产生高度的紧张,完成时一刹那的解放感被视为极度的快乐。

弗洛伊德认为:“所谓欢乐,源自于受阻的需要,若突然获得了满足,依它的本质而言,仅仅是一种插曲般的现象。预期所渴望的情况若延长下去,就只能产生不算合心意的感觉。”

猎财者总是把金钱放在崇高、永恒的理想境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只能从财富的对比中得到强烈的快乐,很难从事情的静态中得到狂欢。

大富翁们认为,最难忍受的,莫过于连绵不断的好日子。拥有大量财富更难忍受,因为它被视为能满足所有需要的力量,能真正使人充实。所有梦想致富的人都这样想,而已经发财的人也多多少少这样想。然而事实上却不见得如此,于是就觉得这是个人本身所造成的失败。

一般而言,能自由支配不觉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金钱,只限于在自己眼前的金钱。一旦不在自己眼前,不管是借给他人,或存入银行,只要远离身边,虽然还是自己的钱,心理上大都觉得已不是属于自己的金钱了,惟有钱包里的现金才有真实的感觉。而且有过银行定期存款中途解约的人,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因此,理财专家建议,想存钱的话,最好选择较远的银行,并且办理定期存款,而且最好选择手续麻烦的存款种类较好,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中途解约或取款。

金钱不但无法带来某些预期的幸福,还会断绝先前的快乐。小说家劳伦斯·杜瑞尔曾说:“发财的困扰之一,就是你需要雇人替你做以前自己动手会很有乐趣的事情。在法国我没钱的时候,自己在庭院四周砌围墙,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我从《亚历山大三部曲》的电影版权中赚了一些钱以后,我可以雇人来砌墙了,从此就再没有享受动手的快乐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当人们愈来愈有钱,就不必做先前他们很感乐趣的工作。厨师、司机、园丁、保姆、私人教师、社交秘书、助理、助手等一大堆人,最后会剥夺新富翁一大堆以前视为生命的癖好。

有一个人由于很爱汽船和大海,于是自己买了一艘豪华汽船,并载送客人出海。那是他十分喜爱的生活。由于他担任船长非常在行,租约源源不断,以致他不得不回绝许多生意。有人建议他再买一艘船。第二艘船生意也不错。

不久,船长就有了第三艘、第四艘。几年之后,他开起了一家成功的游船及租船公司。他现在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经营公司,他几乎不能再亲自开船出海了。金钱把这位称职的船长变成了一位人人夸奖的行政总裁。

很多建筑师都因为太成功了,所以搞设计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变成行政人员或成本计算师。就这样,原有的喜好被更高的报酬牺牲了。

高报酬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因为整个社会都证明金钱才是解决问题最终的力量。

为保持较快乐、较有趣的工作而拒绝高利润的诱惑,这需要独特的决断。即使一个人目前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他的需要,追求高报酬纯粹是为了积聚金钱而已,情形通常还是一样的。

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财富能带来曾经梦想的某一种东西。等事实证明得不到的时候,这种人就会绝望。当发现自己牺牲了真正的喜好,追求的只是金钱虚构的景象,更让他苦恼的是,他还不得不这样继续下去。

此外,金钱有时还能毁灭其忠诚的追求者。

往往很难证明一个人生命中的某一事件与另一事件相关。不过我们常常意识到,金钱游戏有种神秘的附着性,不能用单纯的巧合来解释。

例如,洛克菲勒在赚钱的颠峰时期所发生的情况,似乎就不是纯粹的巧合。1890年到1896年,“标准石油”的利润由每年1900万升到3400万。他也以贪婪残忍而著名于世,惹得《麦克威尔》杂志的作家艾·塔贝尔说:“他已经把商场变成战场,用残酷、腐败的手法加以破坏。”

或许是但丁式的报应吧。在洛克菲勒51岁到57岁的这段时间,他突然衰老了,驼背弯腰、浮肿不堪,脸上有了很深的皱纹,而且患了一种名叫“综合秃发症”的神经疾病,头发几乎掉光了。1890年以后,他不断说自己有神经疲劳和消化器官的毛病,这些毛病不能不说是过度奋斗的结果。

1890年他在经济上已经打不倒了,那年还捐出约31万美元,1896年则捐出约188万美元。

尽管看起来非常荒诞,我们总得承认金钱可能也有不利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金钱外伤。

金钱外伤中有一个比较容易了解的现象,赚取金钱的过程中把自己逼疯。诺斯克里夫爵士的精神崩溃,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完全是金钱造成的。在保罗·费力士的《诺斯克里夫家族兴衰史》中,读者可以看出英国报业大王为金钱发疯的程度。

由于一心追逐大财富,诺斯克里夫的言语与行动完全漠视别人的感受和权利。为了财富,他甚至不必医治精神上的毛病,因为如此巨富的财主是不能让人知道他精神失常的。无论他的行为多么可耻,多么疯狂,总有人随时容忍他,还把他的行动当做正常来加以迎合。金钱使他免受传统的限制,也阻挡了别人检查他精神病的举动。

爵士的侄儿西西金,曾经多年担任英国《每日殷鉴》报纸及杂志组织的主席,他说道:“我生长在几位财产超过亿万、境况却很悲惨的叔叔身边。正如有些人沉迷于酒类,他们也是一种痴迷狂,略有不同的是,他们是为赚钱而迷醉。”

报上常常刊登人类受金钱外伤的故事。据伦敦《泰晤士报》报道,青年迈可·布罗迪是一笔财产的继承人,他想摆脱那笔财产的束缚。最后,警察发现他死在纽约的阿许欧肯。他显然是把一只猎枪放在两膝中间,然后射向了自己的头。

另一则标题写道“成就杀死了富翁”。伦敦人大卫·克罗斯莱的事业发展得太快了些,他于是陷入了焦虑和烦闷的情绪之中,最终在无法摆脱之下自杀了。检查官说:“不断地追求商业成功,结果使他感受到了太大压力,造成神经衰弱。”

另外一则标题谈到一个拥有15万美元的隐居者,但他却住在月租4美元的茅草屋里;一位隐居人士被葬在墓地之后,人们才发现他拥有40万美金的房地产;还有一件偷窃案的受害人“悲叹着壁橱里的财富”。

安东尼·山普森在《大英新剖》中写道:“杰克·科登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财产之后,于是产生了夸大妄想狂的征兆,健康情形也不好;1963年他卖掉自己手中的股份,第二年就一命呜呼。”

《孤雏泪》作曲家利欧尼·巴特赚进百万却分文不剩,他说:“富有是我无法应付的情况。”

广播节目播音员西蒙·迈迪这样说:“一度发现自己骑着致富成功的野马,但是财富却把我丢入我所不认识的地方。那是一个螺旋,难以置信的螺旋,而且我无法应付,当然……我不了解金钱……只是狂想……像变色龙随周围环境改变色彩一样,我们也随着收入而变改颜色……钱是腐化道德最伟大的力量,它能使人腐化……”最后,他破产了,靠失业津贴度过余生。

小说家迈可·克里奇敦说:“你突然发现自己有很多钱,首先你必须立刻对它有所反应。起初我假装没有这么一回事。我一个钱也不花……听起来这好像是一种灾祸。我不觉得是灾祸,我认为很伟大。我想,你可以被财富所毁,这是没有问题的,它能打开各种使人腐败的力量……”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动物世界没有相当于金钱制度的现象,但同样也能被金钱“腐化”。动物学家迪斯蒙·毛里斯做了一个实验,把“利润动机”介绍给猩猩。首先他教它们画圆,发现它们变得很可爱,于是就用花生来做为它们工作的报酬。

最后,毛里斯颇为苦恼地说:“不久它们就随便乱画,以便得到更多的花生。我把商业利润介绍到猩猩的世界,结果却毁掉了它们的艺术天赋。”

同类推荐
  •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无论是成功企业家、知名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什么做事先做人?到底做事为先还是做人在前?这本书从一个人如何成功的角度,仔细分析了做事和做人之间的关系。
  • 与领导相处的学问

    与领导相处的学问

    有人的地方就有上下级之分。作为下属,无不希望与领导搞好关系。无不愿意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器重,以便能得到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很多人却往往对此没有办法,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不懂技巧。以至于同领导的关系甚是平淡,甚至因关系不融洽而苦恼。
  • 礼仪全书2

    礼仪全书2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转行,你能成功!

    转行,你能成功!

    本书内容包括:理性评价自我,合理利用现有条件,规划职业生涯,考察转行目标,转行方向选择,转行过渡打造,转行实战求职,转行心理调试激励,转行后的职业提升等等。
  •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全书共包括八章,其中包括微笑工作、快乐工作、平淡工作、和睦工作、轻松工作、努力工作、灵活工作和珍惜工作。通过章节安排,你可以读出作者美好的出发点,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热门推荐
  • 隐藏的新娘

    隐藏的新娘

    “那个盖着红盖头的新娘是你吗?”张君安从小就在梦里看到一个头盖红盖头的新娘站在他的身侧,每当他走近新娘时,梦就会醒来,这个梦一直重复着,长大的他开始寻求各种方法去解开这个梦,一路走来,太多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颠覆了他的一生......
  • 我道无仙

    我道无仙

    “再站到这里,并不是我贪恋那天帝之位。”“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几千年前我失去的东西,现在我一定会亲手拿回来!”支离破碎的梦境,让姜凡藏埋在灵魂深处的记忆觉醒,为了那丝执念,他再次踏上修道仙途。尔等自称仙?仙?哼!我道无仙!
  • 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

    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

    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
  • 末日龙吟

    末日龙吟

    这是末日的结束,还是末日的开始?是人类自强不息的证明,还是一个惊天阴谋的展开?请跟着主角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 火影之我为仙人

    火影之我为仙人

    一个修炼出元神的大学生,一次神游太虚的时候,居然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火影的世界,为了找到回家的路,不断变强的故事。
  • 战王追妻:嫡女难娶

    战王追妻:嫡女难娶

    秦凤舞本想就在古代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不想赐婚战王,也行啊,当个闲散的战王妃有吃有喝也挺好,只要战王不来招惹自己,当就当呗!可谁知人家想当,人家战王可不想,直接退了婚。好啊,本姑娘没有退婚,你倒先来退婚了,也行,本姑娘也不想和你成亲。啥子,那战王不就是自己救下的王爷嘛?好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看本姑娘不整死你。又啥,想吃回头草,啊呸,人家是宝不是草。门都没有!战王可怜巴巴的说道:“舞儿,我错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未末

    世界未末

    末世,所有生物回到同一起点,开始一场进化的生死竞赛,优者胜,劣者汰。拥有吞噬基因的黎纸在这场比赛中变成了作弊者,肆意掠夺其他生物的进化能力:能探测对方进化阶段的视角、瞬间提升力量的肌肉强化、锋利无比的利爪形态……一切都在向着生物进化的终端前进!——————书群:76546711,欢迎喜欢末世,喜欢讨论剧情的书友。
  • 鹿晗:我的最佳男友

    鹿晗:我的最佳男友

    (本文番外版《鹿晗:多年后的重逢》还请各位多多支持!)因为种种原因的她被人设计答应了一个莫须有的赌约,而赌约内容就是与鹿晗谈一场七天恋爱,本只有千万分之一几率的情况下她却中了头奖,就来看看高中最大的问题学生是怎样与鹿晗谈一场七日恋爱吧!(此文为鹿晗系列二,鹿晗系列一《鹿晗:鹿鹿晗晗争夺战》连载中,书中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把他与现实相提并论!)群号:490381141
  • 恋上己

    恋上己

    原本一个富家给公子哥,因自己亲爷爷惹怒当时皇帝,而至使家族落败,无人照料。独自被魔兽照养1年多,此时正将闯荡世界,假扮女子,混入社会。点点滴滴看清世界,明白全部。(第一人称)
  • 最时尚的猪

    最时尚的猪

    本书撷取了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各类故事,有发人深省的市井故事、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风趣诙谐的幽默故事,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以及充满想象的奇幻故事。文章可读性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