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8日,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灾难爆发在美国华盛顿州,这场灾难却与那个春天的凌晨无关,罪恶缘于数百万年前。地壳内部产生的熔岩是造成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根源。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其悲惨之状,令人目不忍睹。
在数百万年以前,由于原始物质互相撞击而形成的强大内压力的作用,在地壳内部产生了熔岩。在漫长的时间内,熔岩物质慢慢地向地表移动。大量炽热的熔岩、火山灰和气体突破地表后,便不断流出或大爆发,火山喷出的物质堆积在地面上,数千年后,便形成了新山。
在太平洋西北部的许多火山中,一般认为圣海伦斯是最美丽的。由于她年幼和有着相对近代的活动历史,包括123年前的一次大爆发。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座火山本世纪内再爆发的可能性极大。
1980年3月的事件开始证明他们的预见是正确的。
3月20日,圣海伦斯火山开始震动,第二周,震动加剧。
3月27日,山顶上喷出一个新的火山口。水汽和火山灰冲到了7000英尺的高空。圣海伦斯山在一夜之间成了富有科学吸引力的地点,成了重大的新闻主题。全国各地的地质学家和记者蜂拥而至。
以后几周,水汽继续喷发,火山继续震动。后来,就像不能定期拿出新节目来表演的明星一样,圣海伦斯火山的魅力渐渐消失了。记者回去了,在山麓的树林中撤出来的伐木工又逐渐回去干活了。
5月17日上午8点30分,火山正在爆发,火山爆发引起的剧烈震动,把数英里内的高大的常青树掀了起来,折断了数棵,一堆堆码在地上,就像是成捆出售的木材一样。
山上隆起的部位,随着数以百万吨计的石头和冰块的消失,出现了一个火山口。圣海伦斯山的两千或两千多英尺的顶峰不复存在了。
漂砾和石头向北飞去。山顶的一部分在喷发后变成了小石子和尘土。它们冲到9至11英里的高空,开始像石油燃烧时冒出的滚滚浓烟,随着气体和火山灰越喷越高时,浓烟便扩散开去,成了蘑菇云。
在火山上空,一阵西南风把火山灰刮到了北部和东部,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灾害。星期日这天,数千平方英里上空,阴霾蔽日。火山灰散落在果园里,压弯了华盛顿州农业中心地带脆弱的麦杆,数以千计的人蒙受了损失。
这座山本身,产生了科学家称之为火山的最强烈的毁灭性力量,产生了一种“流动的火山细屑物”——一堵俯冲而下的由热气、热水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高墙。它奔腾呼啸而来,横扫和埋葬一切挡道的东西,倾入斯皮雷特湖纯净的水中。
滚热的泥浆和气体倾入托特尔河的河叉,使河谷加宽了。泥浆进入河中,水位即刻上涨,于是又出现了一堵毁灭性的“墙”,使许多树木、公路、桥梁和房屋从地图上消失了。两岸上被冲毁的树木,互相碰撞着冲向考利兹河和多伦比利亚河,造成了1英里长的木材梗塞。
浮在水上的泥浆接踵而来,考利兹河水顿时变得像巧克力牛奶一样混浊。泥土沉积后,便成了洪水的根源。托特尔河下游的考利兹河流经洛克堡的地方,由于淤泥太多,河床增高了15英尺,在朗维尤下游的河床增高了8英尺。
但是,事情并不是到此就完结了。大量的泥土和岩屑从考利兹河流进了多伦比亚河,堵塞了两英里长的航道。
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后,地质学家戴维·约翰斯顿的名字被列入了许多失踪人员的名单里。一位直升飞机驾驶员在科德沃特二号营地上空飞行了解情况后回来汇报说,在那里,地上堆积的火山灰足有四、五英尺厚,到处是树木碎片、卵石和直径几英尺的大冰块。
在约翰斯顿的科德沃特二号营地以北数英里外,是科德沃特一号营地,是一个摄影观察哨。温哥华报纸《哥伦比亚人》的摄影记者里德·布莱克本的工作营地。他是根据一份同调查局和全国地理学会签订的合同到这里来的。火山爆发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飞行员说,科德沃特一号营地在火山第一次喷发时就遭到了破坏。布莱克本的尸体是在4天后才发现的。
另一个没有音讯的是波特兰的鲍勃·凯斯沃特。他是通用电器公司的地质学家,在斯皮雷特湖畔有一座木屋,他是被准许留在湖边的两个人之一。
另一位被允许留在湖边的人叫哈里·杜鲁门。这位83岁的老人,由于顽固拒绝离开他居住54年的房屋,成了这一带尽人皆知的人物。泥浆和石块随着气流扩散到了斯皮雷特湖畔,落入了湖里,哈里·杜鲁门以及他的屋子,16只猫及自动钢琴全被埋葬得无影无踪。
圣海伦斯火山第一次爆发喷出的火山灰和泥浆混合成乌云,在轰隆声中向北卷去。
圣海伦斯山令人捉摸不透。
在两个月前,在每个活着的人的心目中,在斯波雷特湖对面闪闪发亮、高耸入云的圣海伦斯山还是太平洋西北美丽而慈祥的大自然的象征。
1980年5月18日(星期六)早晨,天晴气朗,四周一片宁静。但是,那是一种假象。顷刻间一场浩劫自天而降。自那以后,对于那场天灾的目击者和数以千计的身受其害的人来说,这座山再也不会是美丽而慈祥的大自然的象征了。
在展现了极大的魅力,一夜成名之后,产生了被科学界称之为火山最强烈的毁灭性力量,一堵俯冲而下的由热气、热水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高墙——“流动的火山细屑物”。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并吞噬了几位地质学家和摄影记者。
这场灾难,尽管人们已先有预见,但是造成的灾难仍是很大。科学在抵御这场灾难中显示了很大的力量。人们在受害的同时,也加强了抵御同类灾难的力量,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渺小而微弱,科学与智慧是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