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小学地处偏僻山村,每到学期初,有不少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书费杂费住宿费成群结队回家,到“土坷垃无限责任公司”报到后修理地球去了。学校苦口婆心说服动员学生返校,可收效甚微。
新学期伊始,辍学生接连不断,以至到了危及到学校的生死存亡的地步。一连几天,校长老刘天天愁眉不展,整夜辗转反侧,伤透了脑筋。
万般无奈,刘校长只好求诸于新闻媒体,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救助这些山区的贫困学生。当地媒体急学校所急,立即报道了这一情况。很快,报社、学校便接到社会上一些好心人的打来的电话,有的直接上门捐款捐物,还有的当场与学生结成长期助学对子。
电视报纸高度重视,把马前小学作为报道重点,一连多日进行跟踪报道。很多来校捐助的热心人连同学校领导、师生都陆续上了电视、报纸。捐助者、受助学生泪流满面、刘校长涕泪纵横、一鞠躬到脚脖子的感人镜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和观众。随着电视、报纸报道的不断深入,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捐资助学热。马前小学一时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捐助的人越来越多,马前小学空前火热,电话几乎被打爆,天天门庭若市。
刘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和其他校委会一班人做出一项决定,凡来救助学生的志愿者,不管捐资多少,一律请电台、报社记者拍照、录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并专门制作巨幅大型宣传栏将其照片和事迹在宣传栏中刊出,让每一个受助者和全校师生永远记住这些最可敬的人。
这天,学校接到电话,说某网站论坛20名网友,要对该校20名困难学生提供捐助。每人捐助500元,请学校提供学生名单。
刘校长非常高兴,一拍大腿:这都是托了媒体的福。立即在全校物色了20个特困学生,并将名字和地址通过邮箱发过去。
捐助者电话通知,三天后到受助学生家中走访。
转眼到了捐助日期,学校早早从报社、电视台请来记者,准备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并到县城租了三辆小轿车备用。
万事俱备,大家翘首以待。突然,学校接到捐助者通知,提出“三不”要求:一不搞结对仪式,不拍照、不上电视、不登报纸;二是不用学校派车、不在学校吃饭;三是不用学校陪同,直接到学生家长手中。
学校得知情况,连忙召开校委会紧急会议通报情况,个个纳闷不已。大家议论纷纷:
“如今这社会做好事还有不留名、不让宣传的?怪哉!”
“上电视多风光,不让宣传不是白白错过了一次自我宣传的机会?”
“他们图个什么?会不会有什么别的企图?可要小心,如今骗人的比比皆是。”
“莫非他们是一群神经病?”
……
于是有人提议对他们的捐助动机重新进行考虑,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学校决定拒绝这次捐助。并紧急通知家长不要让他们进门,谨防上当受骗。
几周后,学校对学生到校情况进行检查。令刘校长非常高兴,那些原认为可能辍学的20名困难学生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辍学的,全部齐刷刷到校,并且足额缴纳了书费杂费。
刘校长对此很纳闷:这20名学生家庭都很困难,怎么会有钱交费?学校随即派人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每人都收到了500元捐款和一份“考到哪帮扶到哪”的承诺书。这些捐款和承诺书全部来自某网站论坛网友,更令刘校长吃惊的是,这些人中无一人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
刘校长顿时明白了,脸上刹那间红得像喝醉了酒的关公。嘴唇哆嗦着,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蓦地,两行热泪顺着刘校长瘦削的脸颊无声地流下来,重重地砸在了脚下的黄土地上,溅起了一股厚重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