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6000000030

第30章 木屐、早茶及其它

现在,即使在广州,也少见木屐了。

屐在中国,却是比布鞋有着更早的历史,皮鞋则是海禁开通以后,由西方传入的事物了。南朝有位谢灵运,最后是在广州掉了脑袋的大诗人,生前是位浪荡公子,袭封康乐侯,性好游猎,他为了登山方便,还特地做了一种前低后高的木屐,等到下山时,倒过来,后高前低。据说,如履平地云云。可见中国古代,脚下之物,都登木屐,大抵是不错的。

现在日本人仍在穿着的木屐,肯定是唐代以前,由中国传到那里去的。那时候,日本入学中国的一切,和如今我们学西方的一切,那热情是很相仿佛的。不过,人家学了以后,客为主用,渐渐变成本土化的东西。但木屐在它的发源地,倒见不大到的了。和茶道的命运也差不多,在中国,除潮汕一带的功夫茶,还有一点古人饮茶的影子外,其它地方,把所有喝茶的繁文缛节都给免了,只是在一衣带水的东邻那儿,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变成纯粹的东洋文化了。

等到中国的木屐完全消失以后,将来,有一天,这也会成为日本的国粹。这实在很有一点嘲讽意味的。

人的记忆有一种奇怪的选择功能,常常只有最快乐和最悲伤的事情,才能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但那泛泛的,无关痛痒的经历闻见,时间久了,也就置之脑后了,或者竟忘得干干净净。

但是,记忆犹如一张旧照片,偶尔翻出来的话,虽然发黄了,褪色了,若能从模糊的影像中识别一些什么的话,说来也怪,那其实已经消失的部分,又能捕捉到一些,于是,陆陆续续地把那张记忆的破网,补缀起来。

我年青时,头一次到广州出差,那是五十年代,傻里巴几地被主人领着上九下九,白云越秀那么一逛。至今,只有那满城的绿,和那踢里踏拉的木屐声,仍在脑海里,其它细节,几乎全部淡忘了。

木屐声声,给城市增添了一番有时匆忙、有时悠闲的韵律。

一个陌生人,到了新的地方,总是先看到什么,接着才是听到什么,这种感觉的顺序,在当时的广州,常常是颠倒过来的,先是声音,后是画面。而且粤语的滴里嘟噜,木屐的踢里踏拉,有着一种共鸣作用,让我耳目一新。这两者,应该是杂沓的,噪乱的,但居然很合拍,很和谐,实在是奇妙的感觉。尤其,街上一些小女子穿着木屐,扭动着腰肢,边走边说,娇语屐声,花容笑面,那镜头是很让人神往的。

现在,当我努力回想起来,那时的这个城市,也许是最地道的一座原封不动的广州了,是一个没有变化的旧式广州。除了南下的干部外,这里很少有外来人口,一色的听不懂的广东话,和满街满巷的木屐声,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特色。

后来再去广州,那里成了胶拖的天下,失去那聒耳的木屐声,真是情致大减。特别是小巷里的石板路上,夜深人静时,若无清脆的木屐声,的的笃笃地走过,听不到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一串回响,似乎缺少了一些兴味。其实,听不惯这种踢里踏拉的声音,夜里,扰人清梦,一早,搅人懒觉,是不怎么令人宁耐的。可是多呆些时日,便觉得不拖木屐而说广东话,好像不那么对劲,那话音的声势,也顿时削弱许多。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一夜之间,木屐的踪迹全无,街巷里悄莫声儿,连买木屐的店也找不到,实在是很遗憾的。我还记得那种上了厚厚的漆,绘上好看的花纹,前低后高,讲究造型的木拖,穿在广东人所谓的靓女脚下,那娉娉婷婷的样子,绝不是穿别种鞋所能走出来的绰约姿态,很有一番别处见不到的风情。以后,多次去广州,还到珠江三角洲转了个遍,也难看到木屐和穿木屐的人。

我倒不是特别痛苦这种木屐文化的消失,只是奇怪忽而轰然而上、忽而戛然而止的国民性格。惟恐来不及地追时髦,赶浪头,又惟恐迟了半步似地扬弃决裂,广州的那些普通人,穿来潇洒方便的木屐,真像成语说的那样“弃之如敝屐”地扔掉了,总是有点可惜。

其实,无伤大雅的事情,完全用不着求其一律的。我们有些人,喜欢百分之百,喜欢一夜东风花竞放,喜欢大张旗鼓,喜欢雷厉风行,这有好的一面,但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事和事,地方和地方,差别总是存在着的,有点参差不齐,也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那是头一次去广州,天天被拖着木屐的主人,邀去东山那熙熙攘攘的、很负盛名的茶楼,坐在那里,消磨掉一个上午。初初不甚习惯,渐渐乐在其中,慢慢也体会到穿木屐,喝早茶,聊大天,是我们这位做东的主人,看作人生一大快事的原因了。

那时的两三块钱,总有现在的好几十或者上百吧,不大的桌面上都堆得无法再堆了。在我们这些所谓早点,不过点到为止的外地人看来,这样一种大啖而特啖之的吃法,不禁目瞪口呆。在中国,惟有广东人的早茶,绝对是真刀真枪,动真格的吃和喝,也是最能体现广东人性格的地方。

据主人说,一天睁开眼来,拖着木屐,踱出门去,没有到茶馆坐坐,这一天便不甚开心了。只要坐到桌边,至吝者,也得三盅两件,几个碟子,肠粉能少嘛,马蹄糕能不要嘛,那凤爪几乎是必点的,否则,还叫什么早茶呢?我也发现,在茶楼的食客中间,招待朋友者,联络感情者,洽谈生意者,聚会晤面者,各色不一,具有一定目的性者不少。但多数人,就是为享受这种早茶感觉而来的。这种当地人对于吃早茶的重视,如同礼拜,已经进入一种宗教感情范围,也让我们外乡人不胜讶异。

后来,总是有机会到广州来,可能由于商业社会的缘故吧,那种茶楼里的平民气氛日见其淡了。价格也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口袋所能承受得起的了。而且,随着食客的非广东人成分的比例加大,茶楼为适应这些人的胃口,那些不中不西、不南不北的面点粥菜,也和传统的早茶食品,一块登场了。

那些视早茶为礼拜,早先穿木屐的食客,肯定对这种变化的早茶,要敬而远之了。

变化,是世事之常,世界上所有好的,不好不坏的,以及坏的种种变化,无不因为政权的力量,金钱的力量,和属于老百姓自觉或不自觉的力量所促成。广州人的早茶,会不会最后像木屐的命运一样,变得不知所云,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广州,穿木屐,打雨伞,于微风细雨中,踏泥泞街道,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情景,已不多见了。还记得喝罢茶出来,途经菜市,见识广州的主妇购菜,也很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大开眼界。居然挑了半天,只买一条二指宽的鱼,而且还是半边;居然在肉案前站了好一会,才割一点点肉,一根草茎即可挽起,重量少有超过半斤者。这在北方,也就是猫食的水平罢了。

后来,终于明白,广州苦热,只有早晨凉快,所以,早茶是一天中吃得最大快朵颐的一顿。其它两顿,便用那两指宽的鱼,半斤重的肉,加上一碟蔬菜,随便对付了事。而木屐所以在广州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因为这地方的多雨和潮湿,和那路面总是泥泞积水的街巷使然。

生活的全部学问,就在具体实践之中。变,是一种必然。但变得罔顾现实存在,便难免荒谬悖误,这也是历来生出许多烦恼之所在。

最使我最念念不忘于那次广州之行者,就是在北方绝看不到的那满城的绿,这可真是最有魅力的特色了。

广州又名羊城,也叫花城。有一本文学杂志,很老牌的了,就叫《花城》。其实,广州更应该叫绿城才对。那小巷子里的路,好像从来不曾干过,下雨不下雨,永远是湿漉漉的,这大概也是广州人过去必须穿木屐的一个原因。由于这潮湿,巷子愈深,房子愈老,苔痕愈著,触目所及,无处不绿。那矮墙里探头的蕉叶,晒台上垂落的盆栽,庭院里摇摆的翠竹,屋顶瓦缝,山墙罅隙里自生自长的碧草野花,都是大块大块的淡青浓绿,满目翡翠。

过去,不知何以把深色的绿,称作“墨绿”,到广州,便晓得绿到极致,离黑便不远了,加这个“墨”字的来历,大概是这样的缘故。三十年代诗人徐志摩喜欢用的“浓得化不开”这形容词,第一次到广州的我,马上想起这句诗。这浓得化不开的绿,便是留在脑海里最深刻的记忆了。不过,现在的广州,高楼林立,路网密布,触目所及,只有钢铁水泥和玻璃墙幕构成的浑然大物,猛看过去,和香港铜锣湾一带几无差别,与纽约、芝加哥这些大都会相比,也快赶上去了。这当然不是坏事,否则还叫什么现代化呢?但绿城不绿,实在是给怀有那一份记忆的我,不禁黯然神伤了。

在第一次到广州以前,惭愧得很,年青而且孤陋寡闻的我,连香蕉、芭蕉也没见识过。在南京读书时,见到校园里花匠侍弄的美人蕉,便觉得其叶之肥阔,之茁壮,比北方盆栽的同类要大气得多。到了广州,那叶片比一比半层楼高的蕉棵,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站在如此庞然大物的芭蕉前,那叶之硕大无朋,真吓一跳。连叶上面爬的蜗牛,也十分雄伟,尽管广东人富态者少,女士尤娇小玲珑,但当地的蜗牛好争气,比北方蜗牛要大几十倍,有拳头那么大小。也难怪只有这样的阔大叶片,才能托得住它了。这当然是北方人的少见多怪了,当地的朋友把我笑了个够。

我还记得,只有在南国,才能懂得那支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为什么旋律是热烈而又欢快的原因了。最初在异地听这支曲子时,觉得那雨也不免卖力气一点,总有不那么协和的喧闹之感,是不是太快活、太跳跃一些呢?这大概由于人们的脑海里,有着太多关于“潇湘夜雨缠绵意”,和“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那种润物无声的预期吧?但实地一体验,那南国的豪雨,打在芭蕉叶上,夜深入静,声响确是有紧锣密鼓感,有千军万马感,很惊人的。当时,作客的我,住在东山,人烟远没有现在这样稠密。有时,大白天,偏僻的马路上,幽静得竟无一人行走,现在,这景象大概再难找到了。时值台风季节,暴雨来时,绝对是气势磅礴,声震九天的。雨过以后,到院子里一看,满园残红败绿,一地翠色狼藉。留在树上的,绿得弥加生气蓬勃。跌落在泥土上的,也同样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绿得照样鲜明,和透出不死的生命力,这也是别处见不大到的盛况。

也是那次台风,把东山靠铁路那边的行道树,都是巨大的白杨吧,给刮得东倒西歪,有的还断了,倒了。卧在马路上,一时来不及抢修,车子便从倒地的枝叶碾压过去。也许,五十年代,交通不像现在这样拥塞,断树残枝拦在路口,一两天不清除,似乎也无甚影响。

令我们惊骇的是,这些垂死的树木,那绿叶仍然挺括地生长着。天天路过那儿,天天如此茂蕤,直到被锯断,被拉走时,一点萎靡的样子也没有,还是那样绿盈盈地透出鲜活的生气。

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生命力的绿,我们都被那不死的绿震慑住了。可现在,广州的绿,被高楼大厦挤得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至少在城市的中心部分,已经是这样一个岌岌可危的态势。

我记得1949年进北京城的时候,站在北海的白塔上望去,除了故宫的琉璃瓦一片苍黄外,全城掩映在树荫绿海之中。那份完美,那份宁静的古都风景,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然而,四十多年过去,现在,北京城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但昔日那绿遍京城的画面,已被许多顶天兀立的、横空出世的建筑物,给切割得支离破碎,不复原样了。

我想,变化的同时,对传统,对过去,对新鲜的、外来的事物,抱一种不全是,也不全否,不百分之百的肯定,也不横扫一切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吸受应该吸受的,保留值得保留的。让这个世界多一点美好,自然,真实,善良,那该多好呀!

前不久,去了一次广州,好像听当地人说,木屐声又在街头响起,好像价格也不菲。如果真是这样,说明历史真像流水一样,大概是很难割断的。

因此,哲人言,生活之树常青,这话是一点也不错的。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全书文风鲜活,见解新颖,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性和资料性。
热门推荐
  • 蜜爱99分,独宠小娇妻

    蜜爱99分,独宠小娇妻

    “老婆想要买限量版包包怎么办?”某夜说:“给她卡刷。”“老婆想要去打人怎么办?”某夜说:“给她保镖。”“老婆……想要离家出走怎么办?”某夜说:“睡回来。”某汐和某主持人汗颜……有一天,某女娃向某男娃控诉:“为什么妈咪要的东西,你们都给她,而我要的东西,你们都不给我。”某男娃只是瞥了某女娃一眼,冷声开口:“因为我们家里,妈咪最大。”某女娃汗颜……某夜则是赞赏的看了某男娃一眼:“孺子可教。”欢迎广大读者宝宝来入坑哦~清亦最喜欢收藏了还投了票票的baby~
  • 好个鬼面酷郎君

    好个鬼面酷郎君

    这表弟落跑跑了,留下她这个准新娘被京城民众一笑大半年,他那传说中的“鬼面”表哥怎么又上门来提亲了,怎么嫌她被耻笑得还不够,还想找机会上演一次落跑新郎吗?哼!没那么容易的事,她京城恶女蔡氏小花从来不是被人白白欺负的主,先惩治了小的再惩治大的。可那“鬼面”表哥倒奇了,都两年了,每个月的黄道吉日依然派人来提亲,闹得她不胜反感,最后发下豪言壮语,她今生不嫁,若是他再来求亲,她就到小倌管找个小倌也不嫁他。这下唬住了吧,不敢来提亲了吧,可她现下心里怎么反倒空荡荡的。
  • 校园终极保镖

    校园终极保镖

    杨峰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绝世高手,他身负重任,那就是保护校花,陪吃陪读还陪住……后来他又无意间得到一本秘籍,让他身怀多种异能,追校花,被美女追,萝莉警花一大堆,护花使者,超级少年,纵横都市!
  • 狐仙大人的反攻计划

    狐仙大人的反攻计划

    本已修炼千年的狐仙在无意间认识一名腹黑道士。经过万千错杂的机缘巧合之下。发生的甜又虐恋的的爱情故事。傲娇别扭狐仙受X腹黑忠犬道士攻。
  • 我的大学不无聊

    我的大学不无聊

    如果你结束了万恶的高考,迈进大学后发现高中老师套路深,那些美好的大学想象都是骗人的,你还是要学习,而我的大学确实别样精彩,嘿嘿谁让我们要拯救世界!
  • 青与楠木

    青与楠木

    世界很大.有人对你的爱不屑一顾.也会有人把你的爱小心珍藏.做好了要与你过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你随时离开的准备.这大概是最好的观念.深爱不纠缠.
  • 业绩才是硬道理

    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市场的大草原上,胜者永远是竞争力强的狼。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狼族的竞争尤其强烈。狼不但要面对与其他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
  • 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

    一个是年少时的一个梦,一个是多年来陪在身边的人沧海桑田,莫如过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直到很多年后,苏菩提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幸好,时光不复,你却还在。-------三毛说:“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爱的记忆搁置。”秦渭阳却说不,我爱的人,我等你太久。这一次,不想再错过你。夜色凉薄,人间太冷,只有你是温暖我的一棵树
  • 帝心:一世醉倾城

    帝心:一世醉倾城

    一朝与友穿越,年仅16岁的她成了皇帝最宠爱的公主,深宫里处处暗算,宫门外看尽繁华,与他们的邂逅让她褪去稚嫩逐渐成长,一次次的机关暗算让她城府渐深,沙场上锋芒初露她又成了谁的唯一……
  • 穿越之恋上绝色王爷

    穿越之恋上绝色王爷

    枯荣沉浮间,青丝已染雪。岁月深重,时光荏苒,韶华已逝,愿君一世安稳,颜长欢。这些年来,东奔西走,看透万里河山,看透世态炎凉,看透人世沧桑,却始终看不透你。你从哪里来?千年之后。你到哪里去?我在找寻属于我的故土。你一个人吗?我已经独自漂泊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