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6000000013

第13章 仅此而已的自供状

人生如谷,这是我和我的许多文学同辈人的命运。

其实,每个人都有走进命运低谷的时候,从八字来说,运交华盖是常事,流年不利是难免的。在诗人眼里,叫作“月有阴晴圆缺”。老百姓的话,叫作“人有旦夕祸福”。但浮沉跌宕的幅度,达到碧落黄泉的地步,而且谷底是无止境地延伸下去,永远走不到头,好像也只有我和我的同辈人,才能享受到的这种时代的“宠遇”了。幸欤?不幸欤?也就不去说它了。反正二十多年的低谷,在人类史上,也比较罕见。有的人,永远走不出低谷,固然是悲剧;最后走出低谷的人,难道就是喜剧么?我看也未必。

因为,无论怎样豁达,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是陪不起有的老爷们特别乐于从事的这种残酷的游戏。想到这些一生中最好的岁月,就如此虚度过去,不大容易笑得起来。

先从我的名字如实招起,那是我的外祖父在我呱呱坠地时起的。

这个名字中的一个“文”字,后来,应验了我的一辈子,我越来越觉得其不可取了,中国人讲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也就只好将就了。

那是一位捧着水烟袋、在农村里教私塾的冬烘老先生,煞费苦心拟就的。老式的中国名字,只有一个字是属于你的。其它两个,一个属于你家族共有的,另一个,是你同辈兄弟姐妹共有的。我的外祖父为我起的名字,绝不表明他预见到我将来会以写小说谋生餬口,但是,在他心目里,这个“文”字,是个挺好的字眼。

其实,大谬而特谬矣!在中国,自从仓颉造字以来,文和文人,走运者并不多的。

那是1930年,上海。

我出生的日期为农历的八月二十四。

那一年是民国十九年,我的原籍江苏盐城,洪水泛滥,水深数丈,累月不下,淹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鬼子进入上海租界,我因逃难,回到老家,乡亲父老回忆起我出生那年的这场水灾,仍谈洪色变。

那是块穷地方,至今犹是。即使不发生灾荒的话,也未见得丰衣足食,更何况天灾人祸,乡亲们便跑到上海滩来混饭吃,是惟一的求生之道。“江北人”被上海原住民看不起,和现在发达国家看不起中国人一样,就因为穷。而由于穷,惟有靠打工,卖苦力,从事低贱职业谋生。据说旧时上海拉黄包车的,以我家乡人为多。

我祖先在上海立足以后,拉没拉过这种人力车,已湮没无考。但到我父辈一代,也还不过是小市民一类。尽管努力以为不是,穿长衫,而不穿短打,说江北口音的上海话,而不承认自己是江北人,还想办法使人认为是家境不错,但骨子里,或者别人眼里,仍是小市民,是无疑的。

不过,他们都是些善良老实的小市民。善良老实,几与懦弱同义,我之缺乏一种抗争的意识,大概就是胎里带的毛病了。

我一直在研究我自己和别人身上的小市民心态。

这些特殊层面的人群,很难用经济的、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认识。大城市的小市民,既是一股涌动的力量,也是一种可怕的堕性。每一个细胞都有逃逸出这个整体的企图,无法实现以后,也能迅速找到乐在其中的理由。会对比他强的人嫉妒得心痒难禁,也会对比他不如的人,奚落耻笑而获得慰藉。这等人,永不满足又永远满足,有吞吃一头大象的欲望,而无捉拿一只耗子的决心。拜金主义和对权势的慑服,使得某一部分神经特别发达,但对庸俗、卑劣、堕落和无耻,又往往显得麻木和习以为常。一个个活得既开心,也不开心,似乎痛苦,又并不十分痛苦。

这就是我认识的那些弄堂里的芸芸众生的上海。不过,这种小市民习气,如今,并不局限于那些弄堂里。

我在那里读到了高中二年级,便考到南京去读戏剧编剧专业了。

记不起是哪位哲人说过的话了,“文学是我的理想国”,在那样一个小市民的氛围里,我并不清高,但多少希望有一些清高,于是,书籍是惟一的可以逃避现实的去处。

我感谢那时有许许多多的书,也感谢那时没有许许多多的“敬惜字纸”的劝善者,谆谆教导你应看什么书,和不应看什么书。尽管我也读了许多或许是“儿童不宜”的书,但我也没有堕入阿鼻地狱,因此,我不相信隔离和堵绝,非礼勿听,非礼勿视,会造就出纯净水似的一代,越是推开窗户,呼吸新鲜的空气,越是能够抵抗得住各式各样的细菌和病毒的侵扰,而在无菌室中的病人,一个别人的喷嚏,足以使他致于死命。

随后,便是1949年。

那时,在这座国立的戏剧专科学校里,已是风雨飘摇,人心思变,根本念不下莎士比亚和易卜生了。这或许是至今想写戏而写不了的原因,也大概是我小说中某些戏剧化弊端的根由。

文学性格和人的秉性一样,也难改。另外,一个作家应该明白你的读者的口味。你为你的读者写,只要他们看你的书,买你的书,就行了呗!

当然,这有点护短,但文无定法,何必一定要合乎什么规范呢?我觉得这样写得舒服,别人说长道短,干吗要往心里去呢?

所以,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说我作品好就好,一个人说我作品坏就坏的。即使所有的“评论家”都摇头的作品,我也抱去他妈的态度。写文章本来不易,还要抬头看这看那的脸色,实在太累。

南京解放后,我就到了北京的华大三部,到了随后成立的中央戏剧学院研究部。接着我调到天津铁路局文工团,接着,1952年我去抗美援朝,在志愿军的一个文工团工作。

应名是创作人员,很惭愧,其实我什么也没写过。

虽然,我很想写,但在文学这条狭窄的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并不容易。1954年从朝鲜回国,到1957年在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工作的这段期间,那也许是中国文学上的一个初醒期。

北京的春天,总是匆匆来,又匆匆去的。

我赶上这个文学春天的一个尾巴。1957年,我终于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我的处女作《改选》。

一篇短篇小说,一篇被认作大毒草的短篇小说。过了几十年后,它被当作“重放的鲜花”。所以,我由此不大依赖对于作品的任何判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好和坏,作家(除去自我感觉良好者外)心里是最有数的。

说真的,事后回想五七年,命运要跟一个人开起玩笑来,往往是相当残酷的。

一切都那么顺畅,几乎毫无周折就写出来,就发表了,而且,立刻引人注目。当然,也因此倒霉受罪,一下子为这篇小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想不到从此跌进了人生低谷,竟会度过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艰难岁月。

所以,“文”,这个字,并不总是美好的。

这二十二年,一言以蔽之,便是劳动改造。

对了解的人说这些,已无必要,对不了解的人说这些,也未必能生发出切肤之痛。虽个中滋味,非当事人也难体会。但不少同辈作家呕心沥血的努力,我是敬佩的。历史和文学的区别,大概就在于前者把痛苦挤干净了,而后者则不然,这也许就是文学生命力的所在。因此,个别卖乖者的嘴脸,实在够龌龊的。

我一直随着铁路新线工程部门流动,过着辗转南北、不安定的生活。也好吧,山之高,水之深,暑之热,冬之冷,加上比这一切总和还要苦痛的人间滋味,全领受个遍。

有时候,我非常后悔写那篇构祸的短篇小说。

有时候,我看到别的人并不因写什么东西而同样永劫不复,这篇小说倒是奠定我文学自信心的基石。一想到在对《改选》的咒骂声中,有一位获得过斯大林奖的资深作家,也参与了鼓噪的行列,他认准了当时的我,才二十几岁的小青年,是个文笔老道的家伙。虽然挺酸刻,但他证实了一点,我可以写作。而且,我发誓,有朝一日,我成为作家,一定要对年青人宽容,奖掖后进这四个字不敢当,如果能给青年作家帮一点忙,绝不吝惜气力。允许年青人东碰西碰,不一定都要当妈妈的乖宝贝。谁学走步,不摔两跤呢?

这也是我1986年接手当《小说选刊》主编的一段内心隐情。

从1979年开始,便是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了。

这一年,平反,我回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任创作员,在此之后,重新拿起笔来,先写成了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但返回文坛的第一篇作品,却又是一篇短篇小说《月食》。光阴荏苒,距离《改选》,是二十年后的事了。

嗟夫!若时光能倒转,该多好?

也许因为文学更接近了文学,也许因为那是整整窒息了十年,甚至还要长得多的文学空白期过后,人们需要文学,因此我和我的同辈人的作品,如此蒙受广大读者的青睐,也有些意外。看到自己作品的反响,当然是一种欣慰。但如果看不到其中有读者饥不择食的因素,那就是不清醒了。我常想:文学的轰动和冷落,并不完全与作品自身价值相吻合的。那引起洛阳纸贵的左思《三都赋》,现今又有几人捧读呢?人为的抬爱也好,故意的贬低也好,都无伤文学之大雅。

文学就是文学,它可以一时被人这样扭过来,一时被人那样拧过去,但历史将证明,就像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所写“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样,最终,文学还是要循它自身规律前进的。好的,留存下来了,不好的,尘封起来,再也无人问津。

所谓好,又谈何容易?努力吧!有一条,不写那些让人感到恶心的作品,大概可以做到。所以,能写,则写之,不能写,则不写之。无期求,尽绵薄,若读者赏眼,大概还会写一些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的作品。这便是1990年《小说选刊》被停掉以后的我的现状。

仅此而已,真没有什么可说的。

同类推荐
  •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是作者高维生的一本散文集,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对世界的看法。当白纸上留下真实的、激情的文字,它是留给未来的,而不是过眼云烟,过去后就永远地消失了。《把心灵抓在手掌上》中多的是一些“想法”,对当下和历史的呈现和推理。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了人,历史就不存在了。转身向时空的深处望去,疏散泛黄的浓雾,从一个人的心灵事件,作出判断。作者用木质的情感、朴素的语言,消除一切华丽的修饰,真诚地表达情感的世界。
  • 月是故乡明:凌文远诗词全集(上)

    月是故乡明:凌文远诗词全集(上)

    不知是自己整日生活在匆匆与忙碌间,忘记了今昔是何年,还是对短少的休息日已经麻木
  •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给我们带来他最为驾轻就熟的普罗旺斯乡居生活。梅尔又一次将法国南部乡村的暖阳、和风、浓浓薰衣草香镌刻在他灵动、俏皮的文字之中,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出他本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梅尔化身为格林童话中神奇的花衣魔笛手,以粉丝们耳熟能详的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带着我们体味“葡萄酒庄园的微醺”,领略“纵情歌舞的祈愿节”的盛况,见识“普罗旺斯飞车”,考证“汉尼拔的足迹”,聆听“葡萄瓶奏鸣曲”,饱享“芬芳四溢的天堂”的暗香浮动,品味道道“法兰西美食”。我们在跟随梅尔享受慵懒、惬意生活的同时,不时还为他的幽默捧腹大笑。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本书收入作家王培静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六十四篇。不少篇幅都是军旅题材,是读者了解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军人英雄情结的真实写照,军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表白。语言风趣幽默,主题深刻,思想性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本书是一本潘云贵个人作品集,精选了几十篇潘云贵创作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90后代表性作家,潘云贵的文章着墨于青春,把属于这个年龄的生活的精彩表露无遗,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但是潘云贵笔下的青春是温暖的,当你感觉青春令人窒息时,不妨读读这些美文,谁让他是最精湛的心灵治愈系高手呢。
热门推荐
  • 上将大人,有点甜!

    上将大人,有点甜!

    爆炸新闻!爆炸新闻!国际巨星夜笙歌居然是女生!夜笙歌:嗯,我是。超爆炸新闻!超爆炸新闻!华国第一少将云澈居然与国际巨星有婚约?!云澈:不,我和她的婚约早就取消了。夜笙歌:哦?云澈:她现在是我老婆。国际巨星一朝归来,竟是女生?
  • 巅峰路之觉醒

    巅峰路之觉醒

    一位无知的少年一段传奇的故事一心向往强者一路经历风雨平凡少年凭壮志一路踏破坎坷‘迈’向未知的巅峰
  • 妾本倾城不倾君

    妾本倾城不倾君

    她是九荒第一绝色,花城城主花倾城,最擅长媚术与用毒,他嫌她心肠狠毒性子轻浮;他是菩提寺里明一和尚,寒寺侍佛二十载终不得剃度,师父说他佛缘未到尘缘太重。她带他远离蛮荒踏入滚滚红尘,她说他是临苏唯一的皇子,她说她要将他送上临苏至高无上的皇位;他挣扎过,逃离过,最终却心甘情愿任她摆布,甚至滋长出更大更狂妄的野心,却始终看不透她浅笑低语的背后。那一日,他九五至尊,她却顿然远去,他以为她要的他曾不愿给的,竟是她不屑的;那一日,她褪下铅华,芙笑媚众生,依是曾经戏语:妾本倾城,奈何倾国倾城不倾君。
  • 霹雳女帝与入赘狂夫

    霹雳女帝与入赘狂夫

    叶舒凌刚穿过去就被殉葬了!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有的,女王陛下,刚刚您的入赘王夫带着三门红衣大炮,破宫门而入了!这次,我们是放毒烟呢还是撒毒粉啊?
  • 梦幻西游之再续前缘

    梦幻西游之再续前缘

    梦幻西游之再续前缘,梦幻西游第四季结束了,结局不是很好,所以我决定续写它,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闪婚,霸爱撩人心

    闪婚,霸爱撩人心

    “呵呵呵,太多你还不完的债。”细细碎碎的声音响起“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等老娘有钱了信不信我分分钟拿钱砸死你,想要我的钱,掉钱眼里了。”“哈哈哈,有钱.可欠的是情债呢?”酸涩苦笑
  • 穿越之蝶妃复仇恋

    穿越之蝶妃复仇恋

    人生,总会跌宕起伏七情六欲,无人能免爱恨交织,悲喜交加当恨意代替理智,爱情被掩埋步步为营,却发现一直以来只是一个误会是否能再回头或许罢
  • 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作者陈咸宁犹如一位标新立异而又尽显乖张才华的导演,他仿佛洞察读者每一个隐秘的心理需求,趣味盎然、爆料不断又险象环生的历史大戏吊足读者胃口,充分满足读者求真窥隐的欲望。在他的“导演”之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千古留名的巨人褪去了令人敬畏的神圣或恶魔光环,还其本来面目:一个奥地利的小下士(希特勒),一个幻想重建罗马帝国的记者(墨索里尼),一个半生失意的烟鬼政客(丘吉尔),一个格鲁吉亚鞋匠的儿子(斯大林),一个“上厕所都需要人搀扶的国王”(罗斯福)……曝露最全面,剖析最深刻,讲述最勾人,你能读到的最佳二战读本——《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深度撩拨你的兴奋点,邀你一起与真相贴身肉搏。
  • 九龙霸体诀

    九龙霸体诀

    大千世界。诸圣迭起,万雄逐鹿。东荒人族剑客,三尺青锋,剑道通神,谈笑间,可诛天地神明。西域毒人蛇女,剥皮画人,阴魔毒盅,阴煞凝,九转苍穹泣血。南境兽血蛮妖,灵驭万兽,蛮纹通天,蛮纹动,持蛮夺尽九天。北原巫部灵媒,唤灵无尽,剪影乱天,巫神祭,颂歌传扬天元。少年身骑龙雀,自阡陌中崛起,踏上了这无尽征途。
  • 阴阳招魂术

    阴阳招魂术

    从小到大,我遇到大大小小很多很多奇怪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的起源,都源于我的姥姥,一个个我遇到过的真实故事,且听我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