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5900000009

第9章 无事忙侃山(上)

“无事忙”三字见诸于文字,最早怕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小姐们给贾宝玉起了这么个雅号。这个雅号起得不错,既无事又忙,是矛盾统一体。我从北京人口语中也听到过这个词,但不知是《红楼梦》作者从民间吸取的智慧还是老百姓从《红楼梦》书中搬来的学问。小时听到这个词只觉好笑,既然无事怎么还忙呢?年过花甲之后才体会到人活一生能修炼到身外无累心中无事的地步,实在是难得的幸福境界。退休生活有点近似。我虽尚未退,便有意地推掉一切俗务,先行实习,实习的收获是,发现真的什么负担都没有了,整天躺在床上看天花板,坐在街头数汽车,也不是打发日子的好方式。人在没什么正经事可干时,最好找点可干可不干的事忙活着。彻底停摆,反会减寿。(以上说的不包括狠斗私字一闪念,发挥余热不偷闲的革命者,只指我这类不成气候的老人。)

这样我就应天津一家报纸之约,开了个专栏,名之曰“无事忙杂记”。

不久前,中国医药报的朋友,约我为该报也写点东西。我本想偷懒推辞,一看该报信封,心有点活了。他们地址在陶然亭!我在陶然亭旁度过数十春秋。收到那里来信,有故友重逢之感。

常去陶然亭的人都知道,那里有的亭子无名。却未必知道还有的亭子是有名无亭(从历史上说,“陶然亭”就不是个亭子。这我在后文中再说)。文化大革命后期,我们一些在陶然亭避难的人还共同建立一座亭子,经荀令文兄命名为“侃山亭”,因为天天有一群人坐在这亭里侃大山!十几年过去,当年亭友逐年减少,真所谓“旧朋去散尽,余也等轻尘!”我给这组闲文起名叫“无事忙侃山”,以示纪念。

“无事忙杂记”以写天津掌故旧闻为主,既叫“杂记”,就带有正经味,值得一记。这“无事忙侃山”,就纯属闲侃了。看时解闷,看完权当耳旁风,甭叫真,甭记忆,别在这上边找学问,免得瞎耽误工夫。闲言表罢,书归正传,还从陶然亭侃起。

现在外地人到北京,总要看故宫、长城、颐和园。这合情合理。但千万别产生误解,以为这就是老北京的生活环境。不是这么回事。辛亥革命前故宫和颐和园是皇室禁地,长城只允许军队把守,跟北京平民没有关系。皇宫、边墙(长城根下的人这么称呼它)之外,还有另一个北京。把北京比作一座宝塔,故宫、颐和园只是塔尖上赤金的宝顶。下边还有十三层,那才是塔的主体。民间另有民间的名胜和景点。

举例来说,清末民初时,北京的文人学子不知故宫什么样,没人奇怪(多数人都没去过),若没游过陶然亭,就有冒充斯文之嫌了。还有一节,经过几十年风雨,北京许多古迹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唯有这陶然亭,不仅没颓圮,反而鸟枪换炮,大加发展。就凭这两条,陶然亭就有了学问。

如今的“陶然亭公园”真是个以亭取胜的园林了,在湖水之滨,杨柳深处,仿造了各式名亭、古亭。在复制的“兰亭”下还有曲水流觞,再现了王羲之写兰亭序时的环境气氛。谁能想到这片以“亭”闻名的景区从前并没有亭子!

陶然亭以前不仅没有亭子,而且也没多少景致可观。元明两代,这里只是几座烧砖瓦的土窑和挖土挖成的深坑,久而久之坑中储了水,并和城外的河流沟通成一气,便有了一弯翠湖,数亩苇塘。此外无景可观,无奇可探。它的出名,是占了天时、地利两项优势。

先说地利:当年各省赶考的举子,有两条进京路线。一条走水路过通州,在东便门登岸,一条走旱路经宛平、卢沟桥进广安门。水旱两路的文士们来到前门外都精疲力尽了,便要投宿,前门外旅店业就发达起来。各省会馆也大都设在此区。包括鲁迅先生借住的绍兴会馆也在这里。成了各省文人云集之处。文人们吃饱了,喝足了,书念累了,总要找个地方散心解闷。文人们也最能炒新闻,立名堂。

再说天时,天上诸神中有一位文昌帝君,分管知识分子升沉起落、士途财运等事。当时北京没有独立的市政府,在行政系统上,由中轴线划分两半,前门大街以西归宛平,以东归大兴。赶考的举子们多住在西半边,这是给宛平增光的事。地方官也要对知识分子关心,才显得尊儒重道。知道赶考来的知识分子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功名,进考场前想给文昌帝君烧炷香,许个愿。真的得中,更要有烧香还愿磕头谢恩的地方。没比修个文昌阁更能表现对他们关心的了。但京城乃寸土寸金之地,虽系善举,也要省钱。就选中这块苇塘边上。远离尘肆,偏僻荒芜。除去湖水芦苇之外就是荒冢,土地来得个便宜。于是便在这里修了个文昌阁。

果然,文昌阁一修成,这里便成了进京赶考学子们必拜之处。先是来上香许愿。磕头磕热了,上完香站在窑台上喘口气,风从水面刮来倒也凉爽,秋天湖边的红叶看着也算鲜亮。便引起文人的雅性,再来烧香便索性带上老酒佳肴,烧过香后找干净地方席地而坐,一边赏湖水堤柳,一边饮酒赋诗,还给它起了个雅号叫“锦秋墩”。人无外号不富,地无雅称不灵,这一来就渐渐出了名。康熙年间,有位曾在这里拜过文昌帝君的文人江藻先生,考中后当上工部郎中,他不忘这块地方的好处,工部郎中又有权派工用料选地施工,他就在这文昌阁盖起一圈廊宇,四面开窗。夏天在这里喝酒很凉爽,秋天在这里赏红叶菊花很敞亮。便取白居易诗意“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取名陶然亭。高台上一周廊子,严格的讲并不能算亭。但物以稀为贵,从此这地方就成了文人雅客的游览胜地了。以至到不到陶然亭游玩成了判定一个人是雅还是俗的坐标之一!再发展一步,则知识分子闹革命,搞串连,开秘密会议在这里也比较容易隐蔽。就埋下了解放后陶然亭更加走红的伏线。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整理档案,发现毛泽东和李大钊都是陶然亭的长客,在那里树上了革命纪念地的标牌,从此再除四旧也轮不到它头上。随着建设发展,它成了民众性的名园。

陶然亭过去虽然没多少景观可看,却出过一次大风头。

光绪甲午年,忽然传出消息,说陶然亭水中出现了水怪。清晨和夜晚,吼声如牛,吓得周围住户都睡不着觉。不久就又说有人亲眼看见,水怪半夜从水中跃出,头如磨盘,两眼如铃并射出刺眼的光芒。张开血盆大口,用地道的北京话喊口号:“吃尽洋鬼子!”这没腿的小道消息远比有腿的马车跑得快,没几天就传遍了内外九城,人们成群结队到陶然亭来看水怪吃洋人!一时间陶然亭四周,包括中国医药报现在的办公楼前,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那时陶然亭等于郊区,人们走这么远路来了,会渴会饿。这就给小贩们创造了做生意的机会。这里离牛街近,清真的小吃向来是精美的。一听这消息就有人推了车子来卖切糕、驴打滚儿。随着汉人就挑了挑子来卖凉粉、扒糕、素丸子。卖吃食的既然来了,别的买卖也不落这个空子,卖针头线脑的,卖洋广杂货的,卖胰子,卖水梢,磨剪子,炝菜刀。再后来打拳卖艺的,耍猴唱戏的全赶了来,这里竟出现了一个集市,比城隍庙庙会还热闹。

堂堂国都闹得乌烟瘴气且不说,满城喊“水怪吃洋鬼子喽!”洋鬼子听了也不舒服,就向大清国通商大臣提出抗议。大臣报给太后,太后降旨给京兆尹:立即禁止闲杂人等围观;驱散陶然亭集市;限期降服水怪!

京兆尹当天就贴出告示来,严禁围观水怪。不贴还好,这一贴几乎倾城出动,全北京的人口有三分之二都集中到了陶然亭。俗话说法不责众,再说大清国律条也没有不许看水怪这一款。观众既然不走,商贩岂会离去?不光做买卖的没减少,还有人搭了帐篷在这里出租床位,专供要在夜里看水怪的人享用。

官家一看这办法不行,便改为釜底抽薪之法,派了绿营兵到水中捉怪。怎么捉的咱没赶上,但有文字记载说:官兵从东边下去,水怪便从西边出来;官兵从西边入水,水怪又在东边出现。有一篇押韵的文章还写道,有洋鬼子也来看捉水怪,那水怪跳出来叫道:“叫一声洋鬼子你别逞凶,你那个小模样跟我一般同……”我怀疑这水怪跟唱西河大鼓的艺术家可能有点瓜葛,但其本事可比曲艺演员强多了。这么多兵居然捉不住,京兆尹无法,只得如实向太后老佛爷禀报,请求处分。太后见来武的不行,就改“剿”为“抚”。请来二百名和尚道士作法事。搭下大棚,诵经念咒,拜佛祭仙,烧香焚表,声明愿和水怪交朋友。作法事是积善,当然更要允许民众观看助威。这一来陶然亭前的集市就不仅超过了土地庙,连白塔寺也赶不上它了。

本来说法事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可是还没做完,倭寇在大东沟外打起仗了,把个北洋水师整个给泡汤了!和尚道士们各自归庙。这水怪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但从此在陶然亭外就有了个集市!

此事我小时见过有关文字记载,解放后似乎也出过一本什么书,说这水怪事件是中国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曲折反映,很有爱国主义和反帝革命性。

真正使陶然亭闻名海内,并把它视作风雅景区,头功怕不能归于水怪,还得算是文人。除了文人,就得算京戏艺术家们了。

封建社会中,演员地位很低,摆在娼女之下,称为“娼优”。皇太后虽然离开“戏子”吃不下饭,对程大老板、谭叫天、杨小楼等都给与恩宠,却始终不准他们在内城居住。他们的集中地也在前门外,许多演员生于斯,学于斯,红于斯,连墓地与祠堂也在这里。所以三庆、广和、广德、中和等著名戏院和几个科班也都设在前门外。

唱戏是要喊嗓儿的。天亮之前,放声高喊:“啊……依……”还要念对白练喷口。场面上也要练功夫:嘴里念着锣鼓经,左手提一块砖头,右手甩锤练习打锣;把一块石头光面朝上,抡棒练习击鼓。这些不能在住宅区进行,必须找空旷地方。最好是在水边,据说那能练出水音来。前门外既空旷又是水边的只有陶然亭。这就成了一代又一代京剧演员的摇篮。不仅喊出过四大名旦,四大须生,还喊出过小翠花、金少山、杨小楼。袁世海十几岁时认识张君秋也是在这个地方。给程砚秋打鼓的白登云,被内行尊为权威,他从小在这里拿一块石头练打鼓,一打十几年,竟把那块石头中间打出一个窝来!陶然亭边培育了几代名优,同行们便把“梨园先贤祠”和“梨园公会”连“梨园义地”一同都设在近旁。使它在京剧界和爱好者心目中有了圣地的感觉。

第三件使陶然亭出名的,是它兼作无主墓地!正因为无主,无人过问与监察,就埋葬了一些烈士、名人和奇人。烈士有革命前辈石评梅、高君宇;名人有一代名妓赛金花。还有两个奇人之墓,一个“醉郭墓”,一个叫“香冢”。“醉郭墓”碑记载此人满腹学问,一生聊倒,以酒为友,长醉不醒。香冢的墓碑则是一首绝妙的骈文。其中写道:“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也有时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最特殊的,是一座鹦鹉墓。这墓中葬的是一只鹦鹉。主人为它写了个极有感情的墓志。说它正因为会说话,会唱歌,遭到猫的妒忌,趁主人不在家猫把它咬死了。因此最后做出极痛心的结论:“文兮祸所伏,慧兮祸所生,呜呼!作赋伤正平!”

我说过,这片地方在过去除去一池清水,几亩苇塘,并没多少景致可看。可是你瞧:有了文昌阁(为全庙不大,比起北京许多大庙来数都数不上个儿),有了“陶然亭”(我也说过,严格讲,它算不得亭),就带来了文人;梨园界在近旁建立先贤祠,公会,立了科班,带来了艺术家。那位功不可没的水怪先生一闹腾,把门口变成集市,使普通市民也对陶然亭有了印象;荒凉使它充当无主墓地,无主墓地又给它带来特有文化意境。使它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北京文人聚会之所,因此就又引出毛泽东、李大钊等前辈在此闹革命,而这件以前最不为人知的事才真是使陶然亭越来越红,永不掉价的资本……

我们常说人生多变,命运无常。看看陶然亭您会想开点。岂止是人,一幢建筑,一片景区,其命运也是受条件制约,靠机遇发达,客观自有规律,半点不由人。

自陶然亭前出现了小市场,北京的普通老百姓来逛陶然亭的人多了,游客突破了文人雅士的范围,无意中把它北边的“窑台”也给捧了起来。这窑台只是个土堆。上边有三间房供着真武大帝。《燕京杂咏》记载,“黑窑厂为前明制造砖瓦之地,今废。窑上建真武殿三楹,翼以小屋。坡径迂回,盘折而上,可以眺远,名曰窑台。”并有人咏诗说:“劫火前朝冷,荒台此日游,花间疑冒雪,客到为悲秋。”可见在以前此地是个荒凉所在。

那时,时兴九九登高。北京人要登高,远处是西山,近处则去左近门外的法藏寺,广安门外天宁寺,再不就去西郊钓鱼台。闹过大老妖后,人们发现这窑台高出平地数十丈,正是个九九登高好所在,何必舍近求远呢?每到旧历九月初九,天不亮北京人就带着大人孩子奔往陶然亭来了。老太太们穿着蓝布旗袍,大襟上还要挂一袋山茱萸,藉以驱秽避邪。

当年不通地铁,也没面的。这里距城市中心较远,来回多半天总得带着吃的。而九月九又有应节食品,名叫“花糕”。按《燕京岁时记》的说法,“花糕有两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果,乃糕之次者也。每届重阳,市肆预为制造以供用。”就我所知,家境差点的全是自己蒸。富裕点的人家则去买,买花糕则以“正明斋”产品为正宗名牌。上边说“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就是他家产品。这家花糕做得体面,外边是福寿字或双羊图,里边是山楂、枣泥、松子等果馅,浮头还贴上几片香菜叶,看着就叫人眼馋。现在的点心外观和配料什么样的都有,可就是没有放香菜的了。

“正明斋”由山东掖县人孙氏创办,开业于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第一代掌柜本是逃荒进京的穷苦庄稼人。那时山东人到北京多半是推水车卖水(《城南旧事》中有这个场面),摆摊卖馒头,挑大粪,最好的机会是进山东人开的饭馆学徒,但那要有人介绍和担保。孙氏进京后没找到这个机会,就跟老乡借钱在肉市摆了个小摊卖酒。没多久竟卖出了信誉,成了卖力气人爱去的一个酒摊,从这里起步,后来开了正阳楼、正明楼数家店铺,成了位著名殷实的商家。黄金时代的“正明斋”饽饽铺除总号外,全城竟有六处分号。

据说有人问孙老板:“都是一样的摆摊卖酒,怎么就你发财?”

他回答说:“三个字的秘诀:不掺水!”

而“正明斋”的花糕所以出名,却不是由于不掺水。除去做得好,真材实料之外,“正明斋”的地理条件怕也起很大作用。它的总店开在煤市街,六个分店除了前门大街就是东西珠市口,从内城去陶然亭,不管走哪条路,都要从它店门前经过。把住了登高的要道,不顺手在这里买“花糕”倒成了奇怪的事了。

同类推荐
  •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不做乖女人

    不做乖女人

    相信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所以我们立志不做乖女人,在爱情面前一样强势,不做作、不装纯。
  • 海盗秘纪

    海盗秘纪

    一位海军陆战队员在救人时被海底漩涡吞噬,灵魂穿越到一个流亡荒岛的王子身上。荒无人烟的海岛,一望无际的大海。他若想要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便是——成为海盗!
  • 极速青春

    极速青春

    一个是璞玉待磨的赛车天才路杰,一个是慧眼识珠的前任车手天野,为了同一个追求速度的梦想,两人并肩成长,但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是殊途同归,又或者分道扬镳,问题的答案就在赛道的终点!
  • 梅庄旧事

    梅庄旧事

    《梅庄旧事》善于在生活细节中体现时代的质感、探触人性的深浅、折射历史的变迁,是一部难得的透着深刻哲思的历史沉思录。一群芸芸众生相聚一起吃喝拉撒、繁衍生息的地方就是一个村庄。仿佛处在世界的边缘,但又难免被时代的大潮裹挟、冲击,于是,他们就成为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梅庄旧事》以宏大的叙事、鲜活的人物、亦庄亦谐的语言,写了一个村庄的人们在特殊年代的生死荣辱、恩爱情仇。
热门推荐
  • 惟世悲仙

    惟世悲仙

    天道之下,至大惟仙。苍茫远古,百代轮回。自从远古洪荒始,借天地之灵气,奉天道之意志,苍穹大地之间衍生万物,强者强,弱者弱,然众生灵灵智蒙昧,行尸走肉,徒具其表。但是万万年的演化轮回,却出现的一类生灵——仙!然而一朝仙俱灭,众生开化为修仙!请看慕一凡如何在早已无仙的天道下扶摇风云,乱世激荡,踏出修仙途。
  •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管理者、老板们总是“忙”字当头,这是不争的事情,究其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管理者、老总不狠,甚至是不放心,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下属,这也是不懂带人的表现。带人就是带团队,带团队就是带野心、带欲望、带状态。会带人的领导,带出一群“狼”,不会带人的领导,只会带出一群“羊”。企业说到底是人,管理说到底是借力。只有集众人之力、之智慧,企业才会成功。
  • 青禾歌

    青禾歌

    “你说爱我,可是最后,还是负了我。”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是她慕青禾这一生最大的苦痛。她原以为机关算尽便可以得到他的爱,却没想到不及他心中那人的一颦一笑。该走的都走了,她慕青禾又剩下什么呢,唯一剩下的便是那最后的一点尊严,既然如此,何不成全他们。手中握不住的沙,扬了也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很多话都来不及说出来,楚亦衔一直以为自己爱的是慕兰柔,直到心里空了,才知道,他早已离不开这个女人,这个他曾经恨过,如今却又恨不得撕碎融进骨子里爱的女人---慕青禾。
  • 宫主驾到:萌汉纸请签收

    宫主驾到:萌汉纸请签收

    小时候,他们是青梅竹马,是欢喜冤家,亦是未成的恋人。多年后,他是扬名世界的红模,大明星;她是娱乐圈的金牌经纪人,狗仔队中的一姐。星星之火可燎原,当冤家再会,他们还会再一起吗?
  • 霸之子

    霸之子

    一边写这本《霸之子》,一边写《我是不平凡的人》。不知道起点编辑部给多少钱。书籍介绍: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传奇。有些传奇,能穿透岁月。成为不朽的记忆。在这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他,就是唯一的传奇...............请看《霸之子》之《我是个传奇》快看看我的《霸之子》吧。一定爽.........................................
  • 杠上邪魅郎君:步步生魅

    杠上邪魅郎君:步步生魅

    他,邪肆狂放,妖异惑人,初见时,轻勾手指,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上来,却在她决心追随的时候,一翻手又将她推入万丈深渊。他,明明对她动心动情,却一次次将她越推越远,直到她再披嫁衣,成为他人妇时,他才惊觉,原来他所追求的一切,竟然抵不过她唇边那醉人一笑。他眼神如风,身形似箭,势要将心爱的女人追回。哼,嫁人又如何,我若想要,哪怕你嫁十次八次,最后一次,也最终是嫁我!一次次的失望,让脱离枷锁的她,选择了温柔男子为伴。本以为那丝丝的柔情,会让她平淡的日子多一些幸福,可为什么那样的缠绵温柔却给了她锥心一刀?
  • 异世宅男成仙

    异世宅男成仙

    宅男穿越,大自在逍遥行。“大天才,再让你三招,只要能让我头发丝动一下,就算你赢!”黎衡大言不惭的说着。他看着众人暗骂狂妄的同时,一道道光华从众人头顶汇聚到自己的识海,识海中一朵七彩云的渐渐诞生……“若能再采集十万朵念力云,可以教你一门仙之法!”体内另外一个声音传来……(本书以A签,放心收藏!)
  • 一个少年的梦

    一个少年的梦

    一个17周岁的杨凡看着父母一点点的老去,父亲快60了,母亲也快50了。考虑了很久,最终他选择了不读,带着梦想跟着姐姐来了首都,一切的来源都启于他每天睡觉前的幻想,那天这都好像实现了又好像是梦,真实的梦……
  • 绝代医妃之极品废材

    绝代医妃之极品废材

    当来自21世纪的练毒腹黑女穿越到草包废物身上,必须是要将腹黑狠毒进行到底。契魔宠,炼丹药,驭万兽,当器张霸道的他,遇到腹黑绝代的她,会发生怎么样⊙ω⊙的火花。他说:愿为她,倾覆天下!欺她者!虐之,辱她者!杀之
  • 圣世主宰

    圣世主宰

    当落日即将消失于大地时,他勇往直前,不惧危险,运气也总是靠向他,这样的他将会站在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