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离开了兰茨贝格监狱后,立即着手重建因啤酒馆暴动失败而四分五裂的纳粹党。
从冲锋队中独立出来的党卫队。它的“全国领袖”是鸡农出身的希姆莱。而希姆莱早已为希特勒在兰茨贝格监狱里所炮制那本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和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论和他狂妄的叫嚣所深深地折服。
凭着择主而事的本能,希姆莱认定希特勒就是自己的新偶像。于是,当施特拉塞调往柏林并成为希特勒在德国北部的竞争对手时,希姆莱则开始向希特勒靠拢。
1925年2月,希姆莱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他恬不知耻地吹捧希特勒,说稍有祖国观念的德国人都信任他,把他视为能帮助德国重新占据它应有地位的那样一个人。
希特勒被这位新崇拜者的信感动了,他决定要见一见这封信的作者。
1925年3月12日,希姆莱敲开了希特勒的房门。同年8月,他加入了纳粹党,党证编号1345.
希特勒很喜欢希姆莱那种恭敬的态度和严守纪律的作风。对这位忠诚的新‘仆人”,他果然没有亏待他,不断地给他一点甜头尝尝,让他在特权阶层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1926年,希姆莱任纳粹党下巴-施瓦本区副领袖,后又任纳粹党全国宣传工作副领导。
1927年,希姆莱任党卫队全国副领袖,其党卫队队员证号是168.
面对这些令人眩目的头衔,希姆莱感到称心如意,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在希姆莱的办公室和住宅的门上,金光闪闪的哥特字母向来宾表示:希姆莱身兼三职。他既是纳粹党慕尼黑党部书记,又是党卫队全国副领袖和中央宣传工作副领导。
坚信日耳曼种族优越论的希姆莱终于在他26岁时碰上了一个梦幻中的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日耳曼女神。
这个女子叫玛加丽特·康采佐娃,是西普鲁士贡歇策沃一个德国地主的女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曾经当过护士,后到柏林结婚,不久又离婚。在柏林,她用她父亲给的钱开了一家小型私人诊所。
希姆莱被玛加丽特身上的那股主宰人的气质所迷醉;而她则对希姆莱关于医学的一些妄言谚语、特别是顺势疗法颇表赞同。俩人一见钟情,很快便如胶似漆。
玛加丽特·康采佐娃比希姆莱大8岁,而且还是教徒和结过婚的人。希姆莱的父母对儿子所找的对象不大满意,但他们并没有横加干涉。
1928年7月3日,希姆莱同玛加丽特·康采佐娃结婚。从这一天起,这个粗俗、毫无幽默感和神经质的金发女人,统治了希姆莱的生活。
希姆莱所担任的三个职务中,无疑以党卫队全国副领袖最为重要,因为这个组织在未来的岁月中即将决定千百万人的命运和生死。
1925年4月,根据希特勒的授意,希特勒的司机尤利乌斯·施雷克为希特勒组建了一支本部卫队,首批党卫队员只有8人,几个星期后,这支新的卫队改名为党卫队(简称为“S·S”),从此,这个新词成为德国人最大的梦魇。
这时的党卫队,远不是它后来向人们所显示的那样强大和不可一世。现在,它充其量不过是纳粹党内得到主子恩宠的一个私生子。荣耀是有的,但骨子里还是被人看不起。它所担负的任务,在纳粹党内,总的来说是很不起眼的。
当希姆莱担任党卫队全国副领袖时,全国仅有队员167人。而当他小人得志,于1929年1月6日成为党卫队全国领袖时,全国队员也仅仅300余人,并且在名义上隶属于一向不把党卫队当回事的冲锋队头头弗朗茨·普费维尔·冯·沙洛蒙管辖。
党卫队不仅兵微将寡,而且还缺乏精锐装备和应有的尊严及传统。它干的是被认为微不足道的工作,在经济上也没有得到纳粹党的任何补贴。党卫队队员还要自己掏腰包买黑夹克、筒靴,交纳党费和党卫队的队费。
更叫人恼火的是,纳粹党内存在一种普遍的偏见,人们把党卫队仅仅看作是推销党的报刊的一支队伍。
此外,这一时期的希姆莱虽已进入纳粹高层,但同戈林、戈培尔、弗立克、施佩尔这些人比起来,他还不是希特勒最亲密圈子中的成员。这也令希姆莱伤透了脑筋。
这个踌躇满志的小人物,正无时无刻地盘算着怎样成为希特勒身边最值得信任、也最有价值的猎狗。
希姆莱向被他认为有用的社会各阶层频送秋波,这些阶层拥有他所需要的东西:声望、金钱和一种世代相传的统治本能。
在希姆莱不遗余力地努力下,党卫队得到了迅速地扩张:
1929年1月为280人;
1929年12月为1000人;
1930年12月达到2727人;
1931年初达到10000人。
大量各阶层人士涌入党卫队,迅速改变了党卫队的社会成份和面貌。一些心存疑忌和不满的党卫队老队员把这些新人戏称为“香堇菜”。
截至1933年止,“香堇菜”成员主要有以下几种人:
其一是前志愿团成员。这都是一些崇尚武力、爱好冒险的家伙。在德国历史上,可以说找不出第二个比1919年和1920期间的志愿团更为冒险、既打仗又搞政治的军人组成的乌合之众了。
其二是贵族。最先加入党卫队的一些知名贵族人士有:冯·梅克伦堡大公爵、楚·瓦尔台克·翁德·皮尔蒙特亲王、克里斯托福·冯·黑森亲王、威廉·冯·黑森亲王、巴塞维茨、贝尔伯爵、冯·普法伊尔、布格豪斯伯爵、德国直属帝国男爵冯·延根,以及男爵冯·寿尔、冯·赖岑斯泰因和贵族冯·马尔森、波尼考。
紧随其后,党卫队的血管里进一步注入了贵族血液。在党卫队的花名册上,普鲁士、德意志历史上的显赫姓氏几乎无一遗漏:西格马林根王室的冯·霍亨佐伦·埃姆登亲王和冯·舒伦堡伯爵、贵族冯·丹尼尔斯、冯·勒德恩伯爵、施特拉赫维茨伯爵、冯·德·戈尔茨男爵、贵族冯·德普拉尼茨、冯·科伊内尔、冯·阿尔文斯勒本、冯·波德比尔斯基、冯·特洛伊·恩菲尔德、冯·纳图希乌斯,等等,这些人全都成了党卫队的一员。
贵族的加入,是希姆莱为党卫队添置的一个精致的花瓶,穿上党卫队制服的贵族在党卫队内担任了一些有名无实的高级职位。希姆莱并不要求这些显赫的成员做任何具体事情,他只是要利用这些人加入组织进行招摇撞骗。
事实证明,这对党卫队补充新人和扩大影响起了显著的作用。没过多久,党卫队便从人们心目中的“卖报小贩”变成了“精华的组织”,黑色制服也在社会上成为男性阳刚之美的象征。
继贵族之后涌入党卫队的是中等资产阶级子弟。他们中的多半都受过完整的大学教育,如瓦尔特·施伦堡、莱因哈德·赫恩、弗朗茨·希克斯和奥托·奥伦道夫等。这些人差不多都进了海德里希主持的保安情报处。他们成了不凭感情办事的党卫队技术政治家,给法西斯专政提供了各种需要的、形式上合乎法律的公式。这种公式巧妙、实用,除了着眼于权力之外不计其他,但又灭绝人性和无视人们一致公认的准则。
这群人的另一部分,是一些青年经济学家。他们对党卫队本身的世界观不感兴趣,而是将希姆莱的经济企业看成是一条比较保险的成名发迹的道路。
“香堇菜”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国防军中的资产阶级军官团,他们使本已很不一致的党卫队成分更加复杂化了。
农民也纷纷涌入了党卫队。这些人大多比较年轻,感到一辈子呆在农村前途无出路,而投身党卫队谋求发迹。
喜欢别出心裁的希姆莱,似乎嫌党卫队还不够五花八门,他又给党卫队添了一个别致的大花瓶:名誉领袖。
希姆莱授予有影响的公职人员、纳粹党的高级干部、社会名流以领袖头衔,并让他们有权穿相应的党卫队制服。
党卫队名誉领袖直接由全国领袖本部领导,不需值勤,但也无权发号施令。希姆莱企图利用这种名誉领袖的头衔扩大党卫队的社会基础,并以党卫队的思想来操纵这些名誉领袖,这种想法看上去荒唐,但很有用。
为把党卫队变成名符其实的近卫军,希姆莱仍在马不停蹄招兵买马,扩充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