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终会长大,早晚要独立生活,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属于自己的命运之船,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现在的青少年相当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关怀下,茁壮地成长着。他们在家长的娇宠之下,应该怎么样选择自己的生活呢?家长总是给他们撑开一把大伞,保护他们免受风雨的侵袭。但青少年朋友一定要知道的是,你们可以自己飞翔,你们可以独立成长!
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综观古今,不难发现,凡是有所作为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凡事靠自己。自立的人才会有所为,自立的国家才会不受欺负,实现繁荣富强。成长中的青少年要学会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许多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自己去面对,而不自立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
杨甄是一位学习非常好的学生,他可以算得上是班里的“奇才”。他5岁半就上小学了,9岁小学已经读完了,升入了初中一年级。大家都把他当作“神童”一样崇拜。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活动中,杨甄也积极参加了,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大大的书包,里面装满了好吃的东西。
到中午野餐的时候,大家纷纷把自己的好吃的拿出来吃,杨甄也不例外,他打开背包,看见了妈妈给自己煮的鸡蛋还有火腿肠、薯片、锅巴、巧克力……
可是,杨甄拿起了鸡蛋,东瞅瞅西看看,不知道怎么下嘴,拿起火腿肠,他看着红色的包装跟平时吃得不一样,他也不敢动。
他把书包里面的好吃的翻了个遍,一个也不知道怎么吃到嘴里。他因为年龄小,自尊心特别强,又不好意思问同学和老师,只好饿着肚子回家了。
看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吗?你会嘲笑这个叫杨甄的小同学吗?你想过他为什么看着一书包的好吃的东西,却吃不到嘴里吗?
当代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能做连鸡蛋皮都不会剥的孩子,更不能做生活中的“残疾人”,什么都要依靠他人。一个人最终会长大,早晚要独立生活,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独立生活,使青少年可以摆脱家长的全面保护,成为新世纪的主人。
当青少年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自立意识,这种自立的意识与他们对父母的依恋常会形成矛盾,使他们困惑不已。
一方面青少年们想要自立,另一方面又觉得离开了父母的帮助让自己感到很不舒服,还有一些青少年理解错了自立的意思。家长希望慢慢长大的孩子自己学会自立,但是自立不是让你我行我素地去做事情,自立不是让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告诉家长。青少年应找好自立与依靠家长之间的平衡点。
毕竟绝大多数青少年还是未成年人,有些事情其判断能力还达不到理想中的高度。自立不是让他们一意孤行,而是在接受家长的意见之后,再自己做最后的决定。
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那么,青少年要怎样才能自立呢?这需要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青少年的自制力差,为了督促自己,可以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列出来,然后逐步去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自我服务做起,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书包,在学校值日等;到了中年级洗小件的衣服、洗碗、扫地、帮妈妈买小商品、招待客人,在学校布置教室、美化校园等;高年级学生可以学做简单的饭菜,用电器,修理桌椅等。
第二,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青少年应树立自立意识,学会自主决策,不随波逐流。自主决策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做出决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下决心把它做好。有的学生喜欢看书,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有的学生喜欢踢球……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我们应该自己拿主意,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自己确定行动目标,自己判断和拟订行动方案。
第三,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能力是自立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首先要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懒惰、有始无终、拖拖拉拉、无计划、马虎凑合、轻易原谅自己等;其次要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目标的确立不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如兴趣、爱好、智力、能力、气质、性格,还要考虑环境条件;最后要积极参与多种活动,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服务等活动中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青少年朋友已经长大了,相信每个人都不想永远躲在大人的影子里,而希望自己去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生活是充满困难与挫折的,青少年要学会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战胜它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青少年不应该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冰天雪地里傲然绽放的梅花;青少年不应该做笼中之鸟,要做展翅翱翔的雄鹰;青少年不应该成为生长在绿荫下的小树,而要做暴风骤雨中毅然挺立的劲松。
那么,请学会独立,自力更生,努力做一个自强自立的、生活中的强者吧!这样,你们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由自在地遨游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