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给孩子不断地买回大一号大两号的鞋,蓦然回首这十年,如梦里落花悄无声息的时空已经转移,从什么时候起我再也不用俯下身去和她说话,从什么时候起她已经把我领入了另外一种生活的状态中,她会突然跑到我的房间对我说:
“老妈,我憋半天也憋不出一百字,你怎么一写就一堆一堆的?”
“郁闷了吧?看到这书架上的书没有,仔细读完它你就不会憋不出来了。”
“不和你说了,恐怖!我还是喜欢玄幻小说。”
准确的说是学校布置的作文让她憋不出来,空洞的题目、空洞的要求,得有空洞的大脑和空洞的本事方能对付这种空洞,我称之为“空洞派”写法,空洞派写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得高分,可以考大学。文字的妙处是在于它是传达思想的媒介,即使没有华丽的语言和漂亮的架构而有闪光的思想这样的东西是不会乏味的,如果只剩下华丽的语言和漂亮的架构,文字就失去了魅力。我读到过猫咪在班级群里发的模仿玄幻写法描述的学校发生的事情,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那真是“精彩绝伦”的一篇文章,直击事件的要害处,可惜没能收藏到这篇文字,但能略略记得一些描述,大意说老师从校长办公室里挨了训出来:“只见老师瞬间的怒火将头发点得根根朝上,无风而动,眼睛血红着杀奔教室而来。”写的是虚拟幻想的教室大屠杀。我仿佛能看见老师怎样将怒火倾泻于孩子们的身上,这难道不是一场屠心的杀戮么?孩子们能有反击的力量吗?只能任凭宰割。猫咪说很多同学都收藏了这篇文字,看来是深有同感。
这样的文字并不能给猫咪带来好处,而我仍然苦撑着不愿意去扼杀这种奇思妙想,这个世界到处都磨着刀在修剪孩子的枝叶,我不能再去拿起这把屠刀。可是我心里还是乞求孩子能行走在这钢丝的两端,学会该空洞的时候要空洞,如果没有得分整个社会就会剥夺你升学的机会,这个似乎是很难办到的。近日惊闻中考作文分数提到了五十分,我更加担心猫咪未来中考的命运,这八股文不知道何时才有尽头,还要残害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多长时间?把中国文人的悲哀还要持续到何时?
一部《红楼梦》在我看来,不过是中国文人的一声可怜的哀号。在一遍又一遍地读过去之后,我突然感觉到了曹雪芹的这一声哀号。我一直奇怪这部书究竟伟大在何处,越读越觉得这是一部散发着腐烂的书,这里首先写的主角们都是一群寄生虫,一群不劳而获的寄生虫,这里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人,他们都活在自己腐烂的梦中。这里的文人是怎样的呢?他们在哀号什么呢?薛宝钗代表着中国文人既诟病的主流价值同时离开她又无法生存的主流价值,而林黛玉代表着中国文人向往的境界但不得不寄生在大观园里,因为他们无法独立于世的生存,他们必须依附于主流价值提供的生存条件,也就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无法立世的根本原由,他们必须寄人篱下,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所以只能在人家的篱下哀叹自己的身世,同时愤恨人家的篱不能满足自己孤独而高傲的心,其实是可怜的心,唯一可以有的是流不尽的泪,在他们的泪中洞察了这篱的所有的黑暗,但就是找不到出路,他们既无能力拔掉这篱走向广大的人间也无有可以在人间生存的勇气,最后只好在一天一天的悲苦中衰败下去,一死了之。而贾宝玉呢?正代表着中国文人左右摇晃的选择,他既不愿意成为禄蠹,可是他又靠着禄蠹们赚来的富贵生活着,选择薛宝钗就意味着他最终也要踏上禄蠹之路,选择林黛玉无非是走上寄人篱下之路,他很清楚也很明白这两个结果,但他不甘心,他最后选择了出世,而出世几乎是过去几千年来类似他这样的人的唯一出路,仍然是一个对社会进步毫无贡献之人,仍然是这个社会的寄生者而不是创造者。可以说《红楼梦》总结了中国文人在对统治阶级的这场缠绵的爱情中的一个落寞的心态,要么从了,要么死了,要么离开了。再回顾一下西方的文学和思想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留名青史之作几乎都是引导着人类和整个社会在不断前进,而我们的文学却永远只是文学,是文人自怨自艾的哀号,所以他们不能立于世,更无法离于世,要么写几篇官样的文章讨几口饭吃,要么风花雪月一番留点风流倜傥在世,“五四”那昙花一现的希望转瞬间风平浪静,鲁迅这样的文人不是纯粹的文人而应该是思想者,这个世界缺的不是文人,而是真正的思想者。所以当朋友问我对余秋雨怎么看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话:“余秋雨真乃文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