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骶尾部痛
骶尾部痛,亦称“尾神经痛”。乃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系多种原因所致。为急性或慢性起病,病程多为慢性经过,且可反复发作。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
病因与病理 本病多为急性外伤、积累性劳损,或退行性变所致。
如突然后倾滑倒,臀部着地时,使尾骨过度前屈,造成骶尾关节半脱位和韧带、筋膜、骨膜等软组织的挫伤或 撕裂伤。或尾骨骨折(较为少见),其周围的软组织,亦可致伤。或因妇女分娩而发生损伤。伤后,关节周围出血、肿胀,久之,则形成粘连或纤维化以及尾骨变性,或增生等改变。这些病理变化,可经常刺激或压迫尾神经丛,而引致骶尾部痛。
长期而紧张的坐位工作,或经常坐位颠簸者(如汽车驾驶员),或年龄的增长,尾椎可发生退行性变。如骶5—尾1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和骨质增生等,也可经常刺激尾神经丛而产生骶尾部痛。
此外,盆腔器官疾患(如妇科病、慢性前列腺炎),骶尾部结核、椎管内肿瘤、尾骨畸形(尾骨角成锐角、尾骨向前弯曲)和痔疮等,也可引致骶尾部痛。
坐骨神经痛,腰骶关节韧带劳损,尾骨附近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亦可引致骶尾部的牵涉痛。有些骶尾部痛与精神因素有关。
症状
1.骶尾部痛,多成隐痛、顿痛,或灼痛性质。有时,可向下腰部、臀部、会阴部,或股内侧扩散。
2. 快速起立、坐下、行走,或咳嗽、排便时,疼痛加重。侧卧位、俯卧位,或站立时,疼痛减轻。患者喜用海绵或枕头为坐垫,以防局部受压,而诱发或加重疼痛。
3.有些病例,有腰骶部、双下肢酸困,疲劳和直肠区下坠等不适感。
体征
1.可见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时,有局部叩击痛。
2.尾骨及肛门区,皮肤感觉过敏或轻度减退。症状严重者,可见肛提肌紧张。
3.肛门指诊,可见尾骨远端向前移位,甚至成角畸形。骶尾关节活动度减小,在骶尾联合部,多有明显压痛。
4.X线平片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有时可见软组织肿胀阴影,尾骨半脱位或成角畸形,或骶5、尾1椎间隙变窄,软骨下硬化,或边缘增生等。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骶尾部结核、骶管内肿瘤、尾骨骨折等按摩的禁忌症相鉴别。
治疗
一、治则 缓解肌肉痉挛,剥离软组织粘连,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产物的吸收,整复关节错位。
二、取穴 次髎、腰俞、长强、秩边、阿是穴。
三、手法
1.骶尾部推揉法。
2.骶尾关节整复法。
3.骶尾部揉搓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加减病程较长,或症状较重者,加骶尾部揉拿法。
注意事项
1.损伤早期,应平卧硬板床休息。1周后,可开始缓慢步行和腰及髋关节的屈伸运动,以及臀大肌的收缩活动。
2.坐位时,应用软垫、海绵垫或橡皮圈,以免骶尾部受压而再次损伤。
3.局部应行毛巾湿热敷,或热水坐浴。
4.避免大便干燥。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
5.症状严重者,可用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行痛点或骶管内硬膜外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