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光镜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文武兼备,豁达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部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而且为人勤勉,是一位贤明的君王。
刘秀是高祖九世玄孙。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新莽天凤三年(16年)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年),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地皇四年(23年),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刘秀的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终成大业。于建武十三年(37 年)统一中国,光复汉室。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
在统一全国之后,汉光武帝刘秀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汉光武帝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儒家思想和图谶相结合的混合物加深对国家人民的思想统治;汉光武帝有拒谏之失,贬逐了桓谭、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但大体说来,尚能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集权于尚书台
刘秀没有杀戮功臣,而是对他的功臣非常“厚道”。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但为了避免功臣权力过大带来问题,他“退功臣,进文臣”,把治理国家的事交给了文臣。
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民生与民休息
1.释放奴婢、刑徒
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刘秀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2.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刘秀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3.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刘秀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刘秀“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疏“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汉光武帝刘秀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4.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令下达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汉光武帝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至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最后,汉光武帝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
但是,因总体上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出身皇族世家的刘秀,从小接受儒学教育,在征战时就重视儒学。每到一处就征集古代典籍,并且拜访当地著名的儒学人物,请他们当官或者封赏他们。汉光武帝以儒学方略治理天下,每天处理完政务后,还和很多儒学人物彻夜畅谈儒学经典,秉烛诵读,夜深不寐。有时,还亲自主持有关文学的辩论。自称乐此不疲。
建国后,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汉光武帝还常到太学巡视和学生交谈。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汉光武帝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汉光武帝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更是崇拜备至。同时,汉光武帝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而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颁布诏书,明告天下。广泛寻访隐居的学者,提拔渊博的儒士,如逢萌、周党、王霸、严光等,史曰:“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征贲,相望于岩中矣。”“举逸民天下归心”。后来,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涌现了许多如李膺、陈蕃、范滂这样蹈仁践义、视死如归的刚烈士大夫。可以说,与这种对气节的倡导有关。
柔道治国
刘秀坐稳江山后,同他的先祖刘邦一样,衣锦还乡。在大宴乡亲时,当年宗族本家的大婶大娘们借着几分酒力,上前巴结道:“是因为你小时候,行事稳重谨慎,性格柔和,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啊!”刘秀闻之,大笑着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之。”
刘秀的“柔”中蕴涵着“刚”的一面。“刚”是以削其力,“柔”是以笼其心,尽量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即使在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冯异出征关中,刘秀戒之曰:“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定河北,招降铜马三十万众;取洛阳,降纳杀兄仇人朱氏且封以高官等。在刘秀的影响下,其部将也多能以此法取胜。
刘秀的“柔术”还体现在对待匈奴的态度上。刘秀对待匈奴采取守势,把边郡的居民迁入内地,这是他厌武、爱惜民力的表现。他教诲臣下说:“《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对敌人未必全需要用武力。后来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并且希望能和亲,刘秀答应了和亲的请求。后来北匈奴出现灾害,勇将臧宫表示愿意率领五千骑兵扫荡大漠,刘秀亦对此一笑了之。
传世故事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府中的一个男仆,仗势杀人后藏进主人家。洛阳令董宣设计把这个杀人犯抓住,并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把杀人犯斩决。湖阳公主到光武帝前告状,光武帝大怒,召来董宣,准备下令处死董宣。董宣毫不畏惧,反而咄咄逼人地问刘秀是要天下还是要包庇杀人犯?光武帝无言以对,只得放了董宣。然而湖阳公主不依,光武帝又下不了台,只得命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认错。不料董宣更不依,两手撑住地面,左右侍臣强按他的头,他硬是不肯叩头。光武帝没奈何,只得训斥董宣:“强项令出!”强项,即颈项强直不曲,这实际上宣布董宣无罪,而又给予赞美之词。果然事后发给他不少赏赐,而董宣把赏赐都分给了下属。从此,洛阳境内皇亲贵族豪强不敢横行不法。由此可以看出,刘秀这一代明君的用人之道。
刘秀在位期间,每日清晨即起、临朝处理朝政,直至日暮,入夜还秉烛诵读,直到更阑夜深。太子曾劝他注意休息养生,刘秀却笑着说自己乐在其中。如此勤勉,对一个封建帝王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中元二年(57年),汉光武帝刘秀病逝于洛阳南宫,终年六十三岁,在位三十三年,葬于洛阳城北之原陵。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刘秀在位期间,东汉经过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国力得到恢复,一度兴盛。史家誉之为“光武中兴”。
刘秀死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将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画在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并继续维持父亲在内政与制度上的施政方针,开创了东汉的“明章之治”。
帝王术启蒙
勤勉不息——成功的态度
刘秀在历朝的开国皇帝中显得很“另类”。他虽贵为皇族后裔,却自小生长于民间,知田间稼穑之事,又善带兵打仗。马上打得天下,马下治得天下。难得的是,仁爱宽厚,亦不诛功臣。为人、为政、治国,几乎无甚可挑剔之处。作为一个皇帝,他的勤勉足以让后世深刻反思。
天才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成功。有人说,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善用时间,勤勉做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
勤勉,首先是“勤”,就是勤奋努力。其次是“勉”,就是强调取舍之道、平衡之理。有意义地“勤”,合理化地“勉”。它并非不可实现,相反,经过刻意的培训,它还能成为一种“习惯”,贯彻你的一生。而要想养成勤勉的习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从修炼人格开始
勤勉看似是一种“习惯”,实则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它是一个人在体悟人生之后做出的一个行为总结。因而,人格的修炼和塑造就必须先行。
①培养责任心。活在责任和义务里,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有必须要承担的事情,只有把这些事情深刻地放在心上,才能更有动力,并将义务履行到底。
②诚信立世。诚实守信与圆融并不冲突。诚实,是指无欺,行事但求公正,不欺骗别人。守信,是指对承诺的重视与负责,出口即是合约。而圆融则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手段,能减少摩擦和冲突。
基于以上两点,一个有责任心、诚信的人,必然会重视自己的责任、承诺,因而就会重视实现的手段。勤勉,不需刻意为之,却实属必然。
2.充实自己的时间
人不能忙得不可开交,但却需要“忙着”。时间有限,让它更合理科学,勤勉才有价值。
在此要更正一个误区:勤勉不是无谓地忙来忙去,把所有的时间无意识地填满并不能产生增值效应。上学时,有的同学非常“用功”,就连吃饭、上厕所都念念有词,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100秒用,可成绩并不一定能好到哪里去。而有的同学用功有度,休息、学习、玩都有合理的时间比例,成绩照样很好。也就是说,科学安排时间才能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所谓“满”,就是指的科学合理。
上班的时间专心工作,业余之时则安排好充电、娱乐、休息的时间。样样不耽误的同时,除了更有效率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事赶事,其实更能产生那种“乐在其中”的感觉。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你眼前有一桌满汉全席,都是你感兴趣、喜欢的菜肴。你抄起筷子对着一盘菜下手,能吃到好处吗?人的肚子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东西都一口气吞下。而如果你在估量过自己的食量、爱好之后,再有取舍、有方向地下筷子,那么你不但可以吃到喜欢的菜肴,也能根据爱好而分配好进食的菜量,并最终吃饱。时间,就是桌子上的“菜”,哪一盘你想要吃多少要自己计划好。因此,桌子虽满,却不会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