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8900000017

第17章 文治武略的永乐大帝

历史反光镜

明成祖五征漠北、80万大军下安南、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营建北京城。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能干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跻身著名帝王之列,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即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

“宽猛适中”的改革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材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同时,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还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的最高峰。

诛十族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朱棣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朱棣答应了他。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朱棣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当众号啕,声彻殿庭,朱棣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周成王来了。”方孝孺反问:“成王安在?”朱棣答:“已自焚。”方孝孺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道:“国赖长君。”方孝孺又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朱棣暗压怒火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大捕其宗族门生,每抓一人,就带到方孝孺面前,但方孝孺根本无动于衷,头都不抬。

朱棣彻底绝望了,也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面对君主专制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可谓是“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

瓜蔓抄

瓜蔓抄是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的手段。因残酷诛戮,妄引株连,如瓜蔓之伸延,故而得名。初因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坐死者873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151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陈迪之死,远戍者180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80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270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230人;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多者连坐三族,少者一族。杀戮之惨,株连之多,实为史所罕见。

东厂

明成祖朱棣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制度是明朝封建皇权膨胀的产物。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多个版本。

1.炫富

朱棣自认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希望宣扬国威,向外示富。派遣郑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同时,还想用扬威海外来缓和国内一部分人对他武力夺取皇位的不满。

2.寻找建文帝

有些书上说的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找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据说,“靖难之役”之后,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终。有人说他在皇宫内自焚,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还有说他出走海外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这对名不正、言不顺的朱棣来说,显然不是个让他放心的传言。因此便派郑和下西洋暗中侦察建文帝的踪迹,以杜绝后患。

但不管真相为何,郑和下西洋却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郑和出使的任务之一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所到各国以后,郑和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此外,还大肆赠送礼物。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给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与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

在这过程中,也与各个国家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只是由于朱元璋的“海禁”限制了这种贸易的发展。朱棣通过郑和出使,表明中国恢复了同海外各国的正常贸易。

永乐四年(1406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予报复。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170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明王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

自此,郑和又先后六次下过西洋。到达苏禄、彭享、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占城、祖法儿、刺撒、不刺哇、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下西洋,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鲜有其匹的,比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

但下西洋成本太大,前后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明成祖和郑和死后不久,中国的船队就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中国与西洋各国已建立起来的联系也戛然而止。从此,中国人传统的海外贸易市场逐渐被欧洲人所占据,并最终退出了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性市场。

建造紫禁城

建造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的一个壮举。

它筹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兴建于永乐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明朝所建紫禁城有两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南京。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各毓庆宫、重华宫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万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一作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置,是中国明朝明成祖时在东北黑龙江出海口一带(今俄罗斯境内)所设立的一个军事统治机构。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1413年)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曾两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碑被俄国政府劫去,移置海参崴博物馆。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131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及于海,并越海抵苦夷(库页岛),西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其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当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后,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英宗正统年间,正式废除了奴儿干都司。

修纂《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它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借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地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时,病逝于榆木川,终年65岁。

朱棣一生,文治武功均非常突出,功绩累累。虽为政多有过失,但亦不失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帝王术启蒙

领导的艺术——统筹分配,利益合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做领导讲究艺术,如何把一些不同性格、不同资历、不同能力的人紧密地集于自己周围,为己所有,打造成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部队”?

总的来说,要遵循两个原则:统筹分配、利益合理。

这年头,折服于你个人魅力而无怨无悔跟着你混的人,已经非常稀少了。起码在最开始形成“合作”关系时,相互间是以利益为基础吸引着走到一起的。双方都想从对方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领导者来说,他希望能借助员工的力量达成整体的绩效,进而为自己带来实质的好处。而对下属员工来说,他们想要的也无非是“名利”二字——个人发展的空间、等值或者超值的物质回报。也就是说,要给他们看到实际的好处,才能换来战斗力。而这个“好处”,就归结于“统筹分配、利益合理”八个字。

“统筹分配”是在充分了解员工能力、潜力的前提下,为他们的上升、进步做出的有计划性的工作安排与锻炼,并且为员工预留、设置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关于人员调配、搭档安排,也需要科学地布置。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性格不同,如何让他们互补或者互相牵制?总之,就是要如同拼图一样,让每个人的优劣互相弥补,进而最佳组合成为完整的画面。

“利益合理”即是说,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前提下,给员工合理的利益回报。大家都知道,绝对公平是很不现实的。另外,只奖不罚只能让更多人不满,因此领导者要适时运用必要的惩罚手段。

另外,领导的个人魅力也是一种管理资源。对于领导者而言,领导力并不是权力而是影响力,你能影响部属的行为,你就有影响力。所谓“以能服众不如以德服众”,一个优秀的领导,让员工信服的手段除了手中的权力,还应该加上自己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个领导,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以“吸引”员工的魅力呢?

(1)宽广豁达的胸怀,有容人的雅量;

(2)公正无私的态度;

(3)统筹全局的能力、制定决策的魄力;

(4)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5)跟下属保持合理有效的距离:亲切而不失威严,不求全责备,能让下属产生安全感;

(6)做下属的榜样,抓大放小,不需要在下属面前做“完人”;

(7)善于开拓新局面,能迅速熟悉各种情况;

(8)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必要时有极强的煽动力;

(9)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紧跟时代;

(10)善于运用权力,能实施有效的管理;

(11)有慧眼识人的能力,清楚下属的强弱项,并善于指明方向;

(12)善于创造机遇和挑战;

(13)与下属休戚与共,经营共同的目标;

(14)善激励、会批评、懂协调;

(15)对自己有要求。

同类推荐
  • 莫泊桑

    莫泊桑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从纨绔子弟到铁血宰相,他狡猾诓骗欧洲20余载;他凭借铁血暴力三次战争一统德国,震荡欧洲格局;他独裁守旧,镇压工人运动,却又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他骄傲、自负,不分敌友,却是德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 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

    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

    本书讲述电影鼻祖、娱乐圈教父、慈善大家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了“邵氏”、“无线”这两个电影、电视王国,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的传奇经历。他还热心慈善,捐款几十亿,以他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遍布祖国大地。
  •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廖仲恺与何香凝伉俪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年轻的伉俪追随孙中山踏上了创立民国与捍卫共和制的旧民主革命之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他俩为建立、巩固首次国共合作和实施三大政策,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廖仲恺为国殉职洒下一腔热血后,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夫志继续勇猛前进,为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热门推荐
  • 远洋之书

    远洋之书

    多少次我渴望你回首一次,看我一眼!多少次我渴望你回我一句,谢谢你!只要你愿意,我立刻拿心中的守护之剑,放在胸前,为你冲锋,哪怕前面是无尽深渊,我亦无悔而去。
  • 皇子勿扰:妖妃很忙

    皇子勿扰:妖妃很忙

    “小妃儿~”璃千殇盯着她说。“滚,别他妈的叫这么肉麻,璃千殇,你能正常点吗?”一朝废柴,却化为一代全系法师,拥有空间之力,万千灵兽,他是天之神子,她是全系小天才。他对她情深似水,可以弃天下人。而她对他却百般推辞。这场追逐战,又将怎样告终?
  • 墨守诚归

    墨守诚归

    她请愿前往人间看一场又一场红尘洒脱,有镜花雪月,有白头偕老,有满心疮痍……她旁观。殊不知,滚滚红尘,谁都无法旁观……
  • 予乌念璋

    予乌念璋

    月光看她,你看她,谁说不是另一种温柔他和她互相打量着,对视着,刺探着,是气息,又或者是其他,某种颇为玄妙的因素在两人间不停流转。他和她彼此之间嗅到了对方身上类同而又自由的灵魂。这一切铺来的太快,他分不清是虚幻还是现实,头突然晕的厉害。
  • 明实录宪宗实录

    明实录宪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浑身是胆丶子龙么么哒

    浑身是胆丶子龙么么哒

    据说男人写女文可能会勾搭上美女,单身而吊丝的我就想这样做了。哦,需要更正一下,丑的可以接受也可以。霍霍玩笑开完,介绍一下本书。三国,穿越,完毕。正事说完,介绍一下本人。男,二十,没有钱。再说一下更新,无节操不定时更新。
  • 腹黑校草:债主大人万万岁

    腹黑校草:债主大人万万岁

    欧阳修挑眉看着已经坐到墙角的杜卿卿,语气不急不忙的说道:“我身上有病菌?你离我那么远?”杜卿卿一脸谄媚的笑道:“当然不是,债主大人您灰常干净。”“那还不快坐过来。”听出他声音里淡淡的不悦,杜卿卿维持着脸上谄媚的笑容,内心极不情愿的慢吞吞的挪过去到他的身边。“你喜欢我吗?”杜卿卿一脸贼贼的看着他。欧阳修挑了挑好看的眉毛,嘴角勾起一丝玩味:“我不喜欢你妈!”“切,早知道你会这样说。”杜卿卿毫不吝啬的对他翻了个白眼。情敌萧佩妮什么的个个粉墨登场。每个人在跌跌撞撞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感情归属。故事渐渐进入了高潮,虽然前面的故事曲曲折折,但是后面的故事更震撼人心。后续如何很值得期待呦。
  • 重生顾校草归来

    重生顾校草归来

    挥剑斩天地,笑荡风云变。醉目卧玉眠,千古不愿尽。未来,他用王者的气势站在世界的顶端,俯视着世间!
  • 带宝上阵:前妻要逆袭

    带宝上阵:前妻要逆袭

    她是豪门私生女,却被当做礼物嫁给了自己所爱之人。结婚半年,两天离婚。她生下的孩子,被他误以为是与别人苟合。无情的抛弃,命运的作弄,让她的爱香消玉殒。五年后的再次相遇,她冰冷着心,但他却试图去捂热。“你这次又想在我身上得到什么?”她愤然。他沉默,反手将她扣在墙上:“这次我不想得到,而是要拥有,拥有你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孩子!”
  • 吾之重罪

    吾之重罪

    世上本就没有一开始的坏蛋,那些所谓的坏蛋都是被你们逼出来的。我不知道我是谁,活了多久,他们叫我重罪,可我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可是……为什么连投胎都不放过我?什么斩草要除根,什么叫妖孽?既然你们不让我活,那我何必给你们活路,待我浴火重生时吾便持刀屠你仙界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