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8900000012

第12章 孝行传世的汉文帝

他们就是著称后世、为世人所称赞的“明君”。

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想要一个完美的皇帝更是不可能。他们的一个命令、一种喜好往往能牵连到全国人民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做个好皇帝简直就是一种刻苦的修行。柏杨先生曾经尖刻地说过:“世人因受顺调分子和传统宣传的影响,差不多都有一个观念,曰‘天子圣明’。”认为凡是当皇帝的,无不天纵奇才,神妙非凡。论聪明、论智慧、论学问、论道德都是第一流的,或者都是顶尖的。

听到这种说法,天下人都缄然。难道受了那么多年的压迫、奴役还不过瘾,非得要用个“圣明天子”的名目来软自己的骨头吗?其实说句公道话,如果现代人遇到他们这样的“上司”,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明君养贤臣,说的就是这个理。他们毕竟坚持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不管为家还是为国,都兢兢业业地尽着自己的责任。在他们统治之下,政治昌明、经济富足、百姓安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政绩值得肯定和嘉许。而用现在的观点看来,一个公司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亦足矣。

好的领导人,“心胸”重要,“方向”值钱,“谋略”不可少。

历史反光镜

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而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文帝的孝行。一个封建帝王能事母至孝,非常不易。

说起来,文帝还算是个比较“幸运”的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立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吕产、吕禄等聚兵长安,妄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姓宗室集团和功臣集团结成联盟,共同诛诸吕。齐王刘襄发难于外,周勃夺取北军于内,杀尽诸吕,史称“周勃安刘”。

诸吕被灭以后,有人提议立齐王刘襄为皇帝,他不仅是高祖刘邦的长孙,又有首先起兵反诸吕之功。但因为齐王的母舅家族势力比较强大,大臣们害怕再来一个吕氏专权,所以被否决了。而吕后执政后,几乎把刘邦的儿子灭了个干净,只剩下了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而刘长母亲家的亲戚为人比较严厉,有了吕后的前车之鉴,大臣们很害怕再重蹈覆辙。比较之下,还是代王刘恒的综合指数比较高,因此便拥立他为皇帝。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庶妻薄姬所生。薄姬是吴(今江苏苏州市)人,本为魏王豹的王妃。楚汉战争初期,魏王豹被韩信、曹参打败,她成了俘虏,后被送入织室织布。刘邦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春风一度之后便生下了刘恒。刘邦专宠戚夫人,薄姬基本上就没再被宠幸过。她为人谦和,与世无争,这正是她没有遭到吕后“报复”的一个原因。

恩威并施,巩固皇权

汉文帝并不是高祖得宠之子,母亲薄姬也不是宫中得势之人,这却使文帝从小就无荒淫之举、骄矜之态,素有“仁孝宽厚”的美誉。

即位后,面对盘根错节的宗室势力及不断壮大、日益骄横的诸侯王,文帝深知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因此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汉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赐诛诸吕的有功之臣。公元前179年十月,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汉廷中央。随刘恒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汉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封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

同年正月,即刘恒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立长子刘启为太子。这样,自汉高祖以来,预立太子就成为汉家的定制。三月,立窦氏为皇后。

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打击重臣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周勃因为拥立汉文帝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结束后,出来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也不把汉文帝放在眼里。而汉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汉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从此,汉文帝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如醍醐灌顶,便辞去了右丞相(汉时以右为上,陈平当时是左丞相,相当于副职)的职务,汉文帝便答应了。一年后,因为陈平谢世,汉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汉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当时,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负担,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汉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职务。

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谋反之心,汉文帝马上把他抓捕。周勃赶忙通过汉文帝的舅舅薄昭向汉文帝说明实情:“被罢免丞相职务后害怕被抓,所以家中有些防备,但却没有反叛之心。”汉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释放了他。

由于汉王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从汉文帝即位后就开始激化了。文帝三年(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

只过了三年,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想来当年没当皇帝很是不甘,因此决定自己动手争取皇位。但他终究跟皇位无缘,还没行动就被朝廷发现。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上《陈政事疏》,提出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分割诸侯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汉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观点。但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与诸侯王公开对抗。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汉文帝才分最大的齐国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但皇权和王权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权和集权的问题依然存在,并最终导致了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缇萦救父

“仁、孝”二字正概括了文帝的特点。

公元前167年,在临淄发生了一起案件:

有个叫淳于意的人给别人看病,结果病人吃了药,病却没见好转,过了几天竟然死了。而死者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大商人的老婆。那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便辞了职,做起了专职的医生。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离家时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去长安,家里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后,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疏的是个小姑娘,非常重视。只见奏章写道: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次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很为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也认为她说得很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商量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应该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岂不是失去了惩罚的意义?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商议后,决定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便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缇萦上疏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而汉文帝的仁厚,也为后世所称颂。

久病床前有孝子

文帝对他的母亲薄太后也是非常孝顺,从来不曾怠慢。

有一次,薄太后患了重病。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汉文帝却以实际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孝子”。薄太后卧病三年,汉文帝一直亲自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他都要先尝一下,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汉文帝对母亲的孝行,使之成为天下孝子的典范,被列为“二十四孝”第二孝。

公元前157年夏,汉文帝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帝王术启蒙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应该在父母面前保持谦恭的姿势。

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

已经小有成就的儿子惹母亲生气,他像个孩子一样弯下腰来静静承受母亲的怒气。

这个画面感动了无数人。越是本质的东西,反而越容易打动人。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接受访问时,主持人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你今天的成功是由于什么?”他想了想说:“是因为我的母亲。”当时所有人都动容了,纷纷安静下来听他往下讲。他说:“我的母亲身体不好,就在多年前,她做了手术,医生说为了调养她的身体,建议我每天给她买一个西瓜。可那时候一个西瓜要十几块钱,这个数字对当时的我来说很有压力。因为我的单位效益不好,妻子又要跟我离婚,我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可母亲的病要养,我就狠狠心,咬着牙辞职了,并且四处借钱开了一个店面。我当时想的很简单,只希望能挣出给母亲买西瓜的钱。中间经历了很多事,很多次我差点就支撑不下去了。可我一想到母亲的身体,她每天必须要吃一个西瓜,我就知道无论怎么难都要撑下去。所以我一直觉得,我能有今天是因为我的母亲。”

很多人都哭了。这个男人的话很朴素,当初的出发点也很朴素,可正是这份朴素成就了他的事业。孝心是我们回馈给自己的一份温暖。如果世事贫瘠、人心荒芜,我们还能回家,把最多的爱给父母,让他们平安喜乐。也许我们一辈子都难以赚到足够的钱,可以让父母活得洒脱,可这并不影响我们孝敬父母。而我们想要孝敬父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

让他们吃好、喝好、住好,这是必需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父母年纪越大,为了健康着想,就要遵守一些禁忌。在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应变着花样调理他们的饮食,要既营养又不影响到健康。

2.关注父母的疾病

人上了年纪,身体机能就会退化,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作为子女,应该随时注意父母的身体状况,定期带他们检查,并留意他们的生活细节,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病痛。

3.奉养父母的“精神”

这才是最关键、最“实用”的部分。孝顺必须是实质的,而不是表面的。除了物质生活不虞匮乏,给予父母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安乐也是孝顺的表现。

悦亲是养亲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面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我们过得好,也是对父母的报答。因此,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都应该尽量克制,不让老人操心。

工作之余,多抽点时间陪伴父母。听他们说说话、发发牢骚,逗他们开心。

对他们的喜好应尊重并支持。常言道:“顺”强过“孝”。上了年纪的父母尤其喜欢“听话”的孩子。

帮父母找点事做,让他们有件“忙碌”的事,从而充实生活。

帮父母开阔眼界,安排次旅游、给他们读报讲新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老人不喜欢走得太远,也无须勉强。

同类推荐
  •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要想征服脚下的版图,就必须先征服人心。以小说笔法,参考史料,还原一个真实有料的成吉思汗。9岁,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众叛亲离;18岁,被仇敌蔑儿乞惕部抢走妻子,兴师动众;22岁,遭到结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挚友变仇敌;45岁,联合各部,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以3万兵马起家,用43年时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720多个部族。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一路狂飙突进,出生入死,传奇不灭,征服不止。成吉思汗,一个用力量谱写历史的征服者。
  •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作为新近崛起的中国首富,以独特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方式获得了巴菲特的青睐。半自动化代替自动化,规避专利,无一不体现了他的这独特的创新方式。本书以案例加启示的体例深入挖掘王传福独特的创新方式,力图再现王传福及比亚迪的成长与辉煌,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晋江当代旅外文化名人辑要

    晋江当代旅外文化名人辑要

    当代晋江,旅居晋江域外的文化工作者、文艺家灿若星群。本书撷取其中与母土保持较密切联系的、对家乡建设有较大贡献的,在该文化艺术领域、旅居区域有相当影响的33位,以编选的形式,分别介绍他们的生活工作经历、文化艺术成就,摘录、引用专家文章、观点,突出专家对他们的评述、评介,同时也突出他们在晋江的活动痕迹。入选者包括文学方面的陈明玉、庄之明、李君哲、许谋清、洪辉煌、颜纯钩,影视方面的颜纯钧、洪群、李国兴、洪雷、许言,书画方面的王维宝、黄鸿仪、黄达德、丁明镜、李德谦、施子清、许晴野、蔡健如,戏剧方面的黄奇石、庄长江,摄影方面的洪礼艺等。
热门推荐
  • 是他还是她

    是他还是她

    千年的轮回,终于等到了她。平凡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当你从他变成她,一切的计划都被打乱。尘封的记忆被一点点的揭晓,他是否能承受住考验。
  • 超能力少女

    超能力少女

    无意中拥有了特殊能力的少女遇到了性格不佳的男主,同样拥有秘密的两人会因为秘密走到一起吗?突然出现的美丽女生又带着关于他的什么故事?“很久之后的现在,我还是诧异,上帝为什么安排我遇见你,又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结局。”
  • 群友修真记

    群友修真记

    意外的穿越让孙智这个小人物来到二十年前.且看孙智游戏人间,修真,异界,还有什么是自己没有碰到的。
  • 复苏之魔

    复苏之魔

    古荒万物,一念皆空。万物怨生,万物怨死!仙有道,魔异有道,一念成仙,一怨成魔,魔不一定万劫不复,仙不一定亘古长存。唯有绝对的强者,才能傲立苍穹!
  • 郎木寺之恋

    郎木寺之恋

    一片安静的山谷,一曲悠扬的笛声,在赤子脚下的净土上,述说着难以释怀的情愫,纪念着情深似海的友谊。一段似水流年的时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在流水般的光阴里,轻声讲述着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相聚,分离时光追忆着那些曾经绽放豆冠年华。期待,守候记忆的深处埋藏着海誓山盟的青春岁月。如今只有鹰笛的旋律在风中轻轻吟唱,深情的祭奠着那些阳光般炽热的青春、友谊和爱情……
  • 我自为仙

    我自为仙

    他笑天无眼,笑地无心,笑山无泪,笑仙无情!他若为仙,需葬万仙;他自为仙,世间,无仙!若天不允,他便要那仙,永世为,凡!!!!!
  • 头七夜的亡灵

    头七夜的亡灵

    头七,中国民俗文化里,人在去世之后的第七天,它们会魂归故里,最后一次思念亲友,然后投胎转世。但是这个头七之夜,亡灵回归之时,本该是和亲人最后分别,却变成了一出又一出无解的凶案,到底是亡灵的复仇,还是有人故意借机为之,一切看起来都扑朔迷离,无头无绪……初出茅庐的刑侦科学生余子涵将带您解开其中的玄机。
  • 绝世剑尊

    绝世剑尊

    一剑惊雷,一剑焚天,拥有两把剑魂的少年上一世竟是修真大陆的绝世强者,这一世,他意外地成为了剑魄剑使,还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 被放逐的神

    被放逐的神

    张帆本是神界战神,因与神王赌战失败而被放逐地球。附身在意外身亡同名同姓的学生张帆身上后,张帆发现自己神力全失!一次意外张帆发现自己每获得七次真诚的感谢便能够使用一次神力!于是被放逐的张帆,在地球展开了一次逆袭冒险之旅!
  • 圆天决

    圆天决

    自亘古以来天道有损,所谓无情天道,少年机缘之下得太古秘法园天决,他能否圆满这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