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著作中,曾经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约公元1世纪前后,古罗马君王尼禄非常喜欢看体育表演,但每次观看时,由于视力不好而非常苦恼。有一个工匠得知此事后,用绿宝石做了一只像现在钟表匠修钟表时用的单眼眼镜献给尼禄,尼禄戴上后,感到很满意,再不用担心看不清精彩的体育表演。
在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阿拉伯,当时有一些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他们年纪老了,眼睛花了,看不清文牍、书籍的时候,就叫奴隶念给他们听。可见,那个时候还是没有眼镜的。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意大利的威尼斯、德国的纽伦堡、雷根斯堡和奥斯堡都出现了眼镜制造业。只是在那个时候,眼镜还是贵重的奢侈品,一些王公贵族,都把眼镜作为重要遗产,立了遗嘱,指定留给某人继承。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遗嘱中,就提到了他的眼镜。
16世纪,德国开始制造有镜桥联结的眼镜。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夹鼻眼镜和带镜脚挂在耳朵上的眼镜。第一副带镜脚的眼镜是16世纪末由埃尔·格雷科制成的。日本的古代眼镜上有一个向下的支架,从而更增加了它的稳固性。从此,眼镜的形状基本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