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4400000019

第19章 五味糖

◆文/吕锦华

老家人给我带来一袋喜糖。

我好生奇怪。袋子不是当今那种透明鲜亮的塑料袋,而是纸糊的。上面绘有龙凤伴舞、吉祥如意的图案,因年份长久而发黄,而模糊不清。抖开一看,里面全是清一色的咸味奶油硬糖。八颗。价值不超过一角钱。女儿呱起了小嘴,鼻孔里滚出个“哼”字。这“哼”字的含义,我自然明白。

我看看,却别有一番心绪。

据说此糖诞生于五十年代,曾经受到小镇人极大的青睐。八颗一袋的喜糖,曾是一份很贵重的礼品。六十年代销声匿迹。七十年代又走进千家万户。不幸八十年代又被打入冷宫。其原因当然是远不及夹心奶油巧克力有味。此糖几起几落里就是物质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但此刻再次闯进我生活中。又说明了什么呢?

喜糖来自一位在小镇中药铺度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人。

中药铺借租祖父留下的一幢房子。一幢最典型的南方木结构的高大二层楼。我家住楼上,药铺开楼下。因此,比喻我们兄妹从小在中药味儿中熏大,绝无半点夸张。

中药铺在小镇独一无二。因此,小镇人都和我们这幢楼沾过边。中药铺的元老数华公公,一个五短身材的矮老头。他年轻时就来这里了。见了我们的第一句话,常是:“咳,我是看着你们一个个落地呐!哭起来像小猫叫。我还以为哪儿跑来了一只猫呐!”于是,不管他在中药铺里地位如何,我们总是尊敬地称呼他为华伯伯,偶尔晋升为华公公。

华公公在药铺里属于哪份摊子,我们始终搞不清。全体人员到齐时,他便一个人去药铺后面那间阴暗的刀房切药。他能将大大小小圆圆方方结结实实的各种药块统统切得薄如纸片,匀匀称称。在旁边站上片刻,听着“嚓嚓嚓”的落刀声,看看飘飘洒洒的药片儿,是一件极快活的事。如果哪份摊子少了人,华公公便替上去。是配药房的,他便去称药;是煎药房的,他便去守炉子,且还得挨门挨户送药去。

华公公没有家,就把药铺当成了家。吃睡在铺里,省了一份房租钱,也给药铺了去不少烦心事。比如夜间值班可以免了。中午药铺人最少了,只留一个值班的,但中午配药的人还挺多。于是,华公公又理所当然顶上去了。在楼上坐一天,抽屉声最紧锣密鼓的,当属中午。也是这时的华公公,显得特别的精神,愉快,一边来回拨弄抽屉,一边大声数点着药名,忙乎得满头大汗,忙乎得无拘无束。

华公公特别看重两件事。一件喝酒,一件听收音机。他似乎一天都离不开酒瓶子。也一天不能没有收音机。他的那架木匣子收音机旧得快散架子了,但仍捧出捧进当宝贝。每天黄昏,一个小桌,一边是酒瓶菜碟子,一边是闹闹的收音机,边听边酌,倒也显出几分悠闲。我曾羡慕他会过日子。但母亲想了想,忽然眼角湿湿地说:“这一个人生活的味,你不懂!”

铺里人暗地里取笑他。笑他的老婆是喝酒喝掉的。这话不无道理。困难时期酒好贵,他照喝。喝最廉价的。把能卖的卖掉后,将能借的借了几遍后,他就赊着喝。常常见他不好意思地向母亲借钱。母亲手头也拮据,但看在多年邻居的份上,只要他开口,每次多至几元,少至几角,总要给他。

因为喝酒,华公公常常显得有点醉态。眼睛眯得小小的,整天乐乐哈哈的没火气。曾以为华公公这种人这辈子也不会发大脾气。但事实马上纠正了我的偏见。记得那一次华公公的火气发得还挺大。把瓶瓶罐罐吃饭的碗儿全砸了个稀巴烂。到头来只好忍痛几天不喝酒,把家什添置好。为啥发火?后来才听说,店里评先进两个名额,一个让经理占了,一个让会计占了,他没评上。他有几年是镇上的先进了,这次突然拉下来,他觉得脸没处搁了。再说平时,重活脏活属于他;半夜里来了重病人配药属于他;哪个摊子要添人属于他……这先进不属于他又属于谁呢?难怪华公公发火。惹恼了的兔子也会咬人哩!

但华公公的火气不久长。第二天就主动向经理认了错。第三天又干得像以前一样的认真,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要将功赎罪。

动乱年代经理曾经被罢官。担子落在了华公公肩上。华公公一时受宠若惊,干得比以前更卖力。那时五颜六色的会也特多,常见他背了一个挎包出出进进。但他的会从来不抵去他的工作量。因此,常常夜已深了,他还在切药房里枢着身子干活。似乎这份活永远属于他,似乎即使当了镇长什么的也卸不掉了。他上任受的气似乎比受的表扬多。谁都可以对他咋呼一阵。他总是笑着接受了。当然,最后仍以谁也不听他的指挥而宣告换位。干了两年,瘦了一圈,但总算也尝了一回做官的滋味。

华公公在小镇当然少不了有点风流事。因为他没家没老婆。因为他想家想老婆。小镇人对此又特别的津津乐道。想原因当然还因为华公公好说话,从来不会动刀动枪来真格的。即使当面数落他几句,他仍一笑了之不当回事。

据说华公公有过老婆。困难时期一个从湖南要饭来的黄脸女人,还带个娃娃。华公公和她好了几个月。管她饭。借钱给她添了几身衣服。好长时间没喝酒,但后来实在憋不住了。一开戒,一沾酒,一个月三张大团结马上没有了。黄脸女人饿了几天,看看实在没法子,便偷偷卷了华公公一副铺盖,拿了衣服带了娃娃溜去另嫁人去了。

华公公闷闷不吱声了几天。有人怂恿他去找。还说在某某村子里见到了这个女人。但华公公摇摇头拒绝了。是呵,即使找来了,他又怎么养得起两张嘴呢?

后来,听说华公公和一个渔船上的女人好上了。渔船上的女人当然有男人。偶尔几次半夜有人来配药,“喷哮唠”敲了好长时间的门,也确实不见华公公起来开门。于是再有人敲门配药时,便能听到临街的窗子里传来带着浓浓睡意的戏谑声:“到船上找去吧!船上……”

可我总不信。保不了华公公是听见了而躺在被筒里不愿起来呐?他也是人叹,哪个人不会偶尔也偷几下懒?

后来,又听说船上的女人给华公公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一时弄得满镇风雨。好长时间,华公公躲在切药房里不敢出来见人。打酒、买菜之类的事儿则央求母亲给带了。不久,又见一位身穿干部制服的人来找华公公谈话。华公公满脸通红地解释着,辩解着,摇着头。当华公公重新在街上露脸时,则冲他而来的嬉笑声更浓了小镇人正闲得慌,闲得太寂寞,正好拿他来开心。而此时的华公公,就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红着脸,低着头,急急地躲过一道又一道目光,不敢有半点怠慢地穿过小街,赶回家。

在一阵闹闹笑笑平息之后,我终于也发现了一点小小的秘密。首先是那个渔船上的女人晚上来药铺找了几次华公公。其次是华公公变得节俭了。每晚一瓶白酒改成了半月一次;酒菜变成了猪头肉五香豆;中午则常常下面条不用菜。照理华公公手头应该宽松起来了。但没有。日子仍过得结结巴巴,不时仍是向母亲借点钱。母亲自然懂得,悄悄对我们说,一半钱,该是给了那个女人。

然而,直到离开老家时,我始终没搞清楚究竟哪个孩子是华公公的后代。常见一群光着屁股、挂着鼻涕的船上娃娃在药铺前的河埠上窜上跳下的吵呀闹呀,可哪个也没沾了华公公的一点长相。比如那高鼻梁,比如那浓剑眉。于是,直看得心里酸酸的又多了一份惆怅。他,会不会让人糊弄了一场?

喜糖来自老家,来自这位老人,实在不同寻常。老家在变。老家人的观念也在变。然而,将八颗咸味硬糖装在绘有龙凤伴舞的喜糖袋里,却是一位老人向往了几十年的夙愿。它没有变。它迟迟来临。它终于降临了。

在小镇的舞台上,华公公实在算不得一个什么角色。他勤快,却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忠厚,因此免不了遭人算计;他孤独,却无处诉说;他苦闷,又得不到谅解。但他向这个世界奉献了一颗善良的心。如今,老人的愿望终于实现;老人的晚年,终于有了一个伴。是悲?是喜?是欣慰?是感慨?眼睛里不禁浮起一层湿润的薄雾。

咸味糖含在嘴里,此刻化作一股浓浓的杂味流人心中;我分明在嚼着一颗五味糖啊。

我轻轻将剩余的糖块装进一个精致的小方盒里。为忘却这段难以忘却的往事。为记住这个不幸又幸运的老人。

心灵感悟

文章由一袋喜糖开始,引出了江南小镇一家中药铺的老药工华公公。他一生的酸、辛、苦、辣,大概就是一袋“五味糖”,只是他所尝过的生活滋味都是带着时代的特征的。那么,他,这个虽不起眼但却连着小镇千家万户的朴实而善良的老头的一生,倒也称得起是一面时代的镜子了,从他身上反照出来的光影,或明亮或暗淡,总多少透着那个时代的影子的。

同类推荐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既做父母官,就须为民请命,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造福一方百姓。树一身浩然正气,鼓荡起一腔激情,把歪风邪风统统击退,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 青鱼点灯

    青鱼点灯

    本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其中多篇已在报刊发表。书稿作者西野,本名张树鹏,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朔方》《星星》《飞天》《诗潮》等报刊。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却又可从其中看到现实的影子。
  •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本书在神话相对贫弱,民间故事、传说十分富有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从中国立场出发,把建立在丰富神话谱系基础上的西方“原型理论”与中国经验联系起来,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发现“原型”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深入地说明了新时期文学与本土民间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诡异的水晶球

    诡异的水晶球

    上官小小,这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儿,相貌平平,家世平平,就如同沧海一粟,然而就在这个女孩儿意外获得水晶球的那一刻,一切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 破灵荒

    破灵荒

    天才or废物,沉沦or崛起,以气育灵,以灵化气,斗之大陆,以灵为尊。冷漠少年,为报家仇,弑昏君、闯领域、建门派、抵外敌、破灵荒,终成一代斗灵巅峰。
  • 杭城合租记

    杭城合租记

    柳飘飘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勇敢地站在人前,自信而自立。王弟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架在背上的枷锁,真正地为自己而活。但生活的压力,让她们只能把愿望当做奢望。但在方沁出现后,一层不变的生活开始发生微妙而不可阻止的变化。对于这个新来的租友,柳飘飘渐渐崇拜起她,开始向她靠拢,但王弟至始至终只有一个评论:脑子有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我再也不为绿萝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走下来而惋惜,再也不为自己三年住校的寂寞艰难而懊悔。我开始庆幸,正因为这些“不幸”的变化,不管是绿萝还是我,都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从困境中走向新生。一扇门关闭了,还有扇窗向你打开。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我总会对自己说,别在意,也许还有一扇窗开着。没有爱好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个昏梦,人生的哲学,深邃的智慧,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夜阑人静,在柔和的灯下,伴着月光的铅华,独坐窗前,用心聆听,方可感觉在这穿越千年、亘古不变的夜中,智慧才能得到更完美的释放,然后沉淀……
  • 挥剑盛唐

    挥剑盛唐

    跟富人讲道德如同跟穷人讲面子,痴心妄想,富人的面子重于道德,穷人的道德重于面子,他们的区别源自阶级,即特权。消除特权如同黄金的纯度只能无限接近,所以佛家的众生平等给了人们一丝曙光。打破如此道德,颠覆古老传统,建立新的秩序,将是他的使命—李白,他生活在盛世,在他的内心整个大唐就是为他施展宏图大志所准备的,就像孟子所说的“夫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纵横天下当仁不让的王霸气度,是盛唐时代锻造出来的性格,是时代精神的象征。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盛世下的黑暗,富人中的贫民,把不公衬托的淋漓尽致,对现实的不满、失望,表现在行动上成了狂傲不羁,个性张扬,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自此字典中出现了积极浪漫这个成语。
  • 极品娇妻之我的男人是鬼王

    极品娇妻之我的男人是鬼王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就让我,林三娘为你们揭开另外一个世界的神秘面纱。爱唠叨的妖精,犯花痴的神仙外加经常翘班的冥界众官员们...咳咳,说好的高冷傲娇呢?话说你们不是走男神女神路线的么?这么逗比,玉帝知道么?都市少数捉妖道人+千奇百怪的邪魔外道们,外加高冷傲家跟逗比内置的性格设定。这种酸爽,你们懂的~
  • 都市重修

    都市重修

    苍穹中央界,万仙至尊楚凡问鼎天道之际,突如其来的心魔劫以及其他四位帝君的联合围攻,导致楚凡渡劫失败。正当被三位帝君攻杀之时,楚凡之妻李梦瑶将一混沌之物投向了楚凡,楚凡陨落了,李梦瑶看着楚凡陨落的地方,她眼眸中带着一滴泪痕,她笑了,她知道楚凡总有一天会回来的...且看楚凡陨落后发生了什么,天道问会一一叙述楚凡的都市之旅。
  • 血仙曲

    血仙曲

    明眸巧目倩影兮,辗转反侧求不得,对镜朱颜红胜血,寤寐求之,凤冠霞帔,待到金榜题名时。而来四千八百岁,不知佳人魂归处,千劫历尽血仙成,无敌三界,遍寻六道,可否再见子卿颜。
  • 魁拔之十万火急

    魁拔之十万火急

    魁拔,宇宙的漏洞,天地的错误!这个有史以来最厉害的生物,即将按333年的周期,再次复活!地界各族妖怪,乃至天界的天神,无不为之胆寒!在天地两界各种力量的全力打击下,魁拔一次次被消灭,但又总是按333年的周期重新出现。魁拔纪元1664年,天神经过精确测算后,在魁拔苏醒前一刻对其进行毁灭性打击。但谁都没有想到,已经悄然实现自身进化的新一代魁拔,成功地逃脱了致命一击。很快,天界魁拔司和地界神圣联盟均探测到了魁拔依然生还的迹象。因此,找到魁拔,彻底消灭魁拔,再一次成了各地热血勇士的终极目标...
  •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