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4000000020

第20章 竭尽臣忠

张之洞升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啦!

武汉三镇的司、道、府、州、县官员们,纷纷登门道贺。督署门前车水马龙。英、美、法、俄和日本、比利时驻汉口的领事,不管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也都笑容可掬地赶来督署祝贺。在迎来送往的忙碌中,张之洞真感到疲惫。

张之洞迟延了7天仍未动身。七月二日军机处奉旨来电催促启程:“著张之洞迅速来京陛见,有面询事件。”

张之洞回电:“洞近年多病,精力渐衰,心血虚耗,夜则怔忡难寐,日则舌干气促,步履艰滞。医者谓宜服药静养,方能见功。前月二十九日,已附片奏请赏假二十日,日内当可上达宸览。现在赶紧医调,并清理要政,约计本月二十日,当可启程。如当可行,不敢拘定假期。”

张之洞真的病了?没有。托病是借口,清理要政是真。他正忙着提拔州县的官员,调整新军中军官,因而才拖延行期。官员调任,突击调整僚属,安插亲信,古来即有,但张之洞却无可非议。他是担心新任湖广总督赵尔巽不学无术,会把他历尽千辛万苦,“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而取得的略治粗安局面打乱了,所以才日夜加紧策划,安排一批他信任的官员,以维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事业。

到七月二十九早晨,他总算忙完了该急办的最后一件事:连上了三道奏折。

第一折是《请奖各学堂毕业生及管理教员折》,为武汉三镇高、中等学堂毕业生请奖。这年毕业生共748人,保奏请奖的有学生、教员、管理员成绩优异者124名。所谓请奖,就是请朝廷授官职品级,分配到湖北各地任行政官职,或是教习,或是到各衙门充当翻译,或分到厂局管理企业,或分到城镇办理商业。有这一批年轻人到各地任职,思想开明,知识可用,湖北的工业、商业、教育就有了稳固的根基,可以继续发展,张之洞就又放心一层。

第二折是《请奖梁鼎芬片》。折中写道:“湖北按察使梁鼎芬,前主讲两湖书院,嗣蒙简放武昌知府,历升今职。当时未设提学使,所有湖北教务,均委该员办理。该臬司学术纯正,待士敦诚,于教育事体大纲细目擘划精详。任事多年,勤劳最著。据称不敢仰邀议叙,似未便没其功劳。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将湖北按察使梁鼎芬赏加二品衔,已昭奖励。”

清制巡抚是二品衔,张之洞本意是提拔梁鼎芬做湖北巡抚,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巡抚大吏只能皇帝简任,总督无权推荐,只有先尽力保奏二品衔,到京后再相机举荐。很快,皇帝朱批梁鼎芬著赏二品衔。张之洞到京后,即保奏梁鼎芬做了湖北布政使。

第三折是《请奖纪矩维等人片》。此折保荐纪矩维、杨守敬、马贞榆、汤金铸、罗照沧、曹汝英等6人,到北京内阁各部提拔重用,为的是他到内阁后,手下有一批可靠得力的官员。

金银礼品张之洞拒绝了,但一个个贺帐、一幅幅贺联、一方方匾额却拒绝不得。那上面充满了为他歌功颂德的誉美之词,反倒没有引起他的欣喜和慰藉,因为时局的发展,太让他失望了。临危受命,本不轻松,再加上满臣专权,自己又不是事事随和的脾气,闹不好反倒有损自己一世的声名。更有甚者,伴君如伴虎,在慈禧太后身边,不知道哪会儿落个身败名裂,祸及子孙。忧郁孤愤,十倍于平时。

在喜庆活动中,汉阳铁厂、枪炮厂、两湖高等师范学堂、武昌驻军的军营等,开始塑造张之洞的铜像、石像,以示敬仰纪念。张之洞闻之,装作没有听见,不加可否,任其为之,听其自然。

当梁鼎芬向他说,汉阳、武昌、汉口的商会要为他修建“风度楼”,并写了禀帖,要他为“风度楼”题字时,张之洞不能不愕然了:

“名高毁所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节庵,这样做徒具虚名,得到的可能是实祸。还是免建吧!”他不愿因歌功颂德而成为政敌诋毁的目标。

“众意难违,不好说服商会呀。”梁鼎芬为难地说。

“告诉商会,湖北之治,是来自皇恩浩荡。我张某不过是宣承上谕罢了。”

“以督署名义札饬道府州县,令其停建如何?”

“不妥,我已离任,不能再行公牍。”

“以老师个人名义,发函制止如何?”

“也只好如此了。”

张之洞立刻挥毫,信中说:“治楚有年,无功于民,且同心难得。事机多阻,往往志有余,而力不逮,所能办到者,不过意中十之二三。此举徒增愧,不以君子相期,万万不可。”

梁鼎芬看了手书,赞道:“老师在鄂的功劳,足以遮天盖地,却偏不愿留名,实为憾事。不过,李白诗说得好:‘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湖北士民,是忘不了香帅业绩的!”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张之洞随口吟出了陶渊明的诗句作答,正体现了此事的心情。

早饭后,张之洞身着白色纺绸裤褂,手持芭蕉扇在房前花园散步,这已是他的习惯了。即将离开这里了,一草一木更感到特别亲切。

这时梁鼎芬来到面前,禀告瞿鸿禨来到了武昌:“专列停在江岸火车站。他派人送来便函,说要到督署拜见香帅。”

“噢?见不见呢?”张之洞停步沉思。立刻,脑海里想起几年前的一宗子事。

那年侍读学士文廷式被参革职,勒令回到江西萍乡原籍,因他和梁鼎芬有特殊深厚的友谊,常来武昌会友,也时常谒见张之洞。这件事,不知何人捅到了慈禧太后那儿,这下可出了乱子。慈禧太后给张之洞下了一道上谕:“据报文廷式前来湖北,勾结匪类,图谋不轨,著该督即行查拿,就地正法。”

怎么办?文廷式可不是凡夫俗子,而是鼎鼎大名的才子文芸阁。他字道希,号芸阁,又号纯常子,光绪十六年进士,甲午年大考翰詹,阅卷大臣拟第三,光绪帝特拔第一,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博学多闻,名播遐迩,素以评论时政的“清流”著称,也是张之洞的清流友人。为赞助光绪皇帝变法,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受到慈禧嫉视。革职回籍还不算,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要张之洞杀他,张之洞哪里下得去手?硬着头皮,偷偷地让人给文芸阁送了个信儿,令他速速逃往日本避难。

如今,新被太后逐出军机处的瞿鸿禨来访,如何处理才为妥善?张之洞与他既无深交,也无恩怨,只是在奏定学堂章程时,找他疏通过,有过见面之情。他被逐出军机,而张之洞将进入军机,处境截然不同。张之洞虽同情他,但想到朝中的明争暗斗,确有畏难之感。若公然在督署接待,有人密告到朝廷,便有结纳罪臣之嫌;若不见,又恐人说一旦失势故人疏,外人也会说自己是个事倾则绝交的小人。张之洞思考后说:“这样吧,你先到车上看望子玖,说我有事缠手,办完后再去看他。”

两年前张之洞进京时,便已听说过瞿鸿禨的往昔经历。近两年的事,张之洞也有耳闻,这也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瞿鸿禨(1850~1918)字子玖,号止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由进士授编修,进而任内阁学士、学政、礼部侍郎。庚子年随从慈禧西逃,在风餐露宿极尽艰难的途中,殷勤侍奉慈禧太后,兼而锐于任事,笔下生花,途中的圣谕多由他执笔。这年他刚满50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而又仪表堂堂,常在两宫面前参赞事务,为人圆通,结交李莲英,与李莲英的妹妹李菊英私通。兄妹二人使足劲地在慈禧面前为他美言,受到太后的赏识,夸他是患难忠臣。

尚在西幸途中,慈禧便授瞿鸿禨为左都御史,几天后,又晋升为工部尚书。到西安后,由王文韶、荣禄推荐,当上了军机大臣,兼充外务大使,不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瞿鸿禨又充任了尚书,同各国议和。瞿鸿禨治事明敏,承旨拟谕,语中切要,颇中慈禧之意,时常召他独对。回銮北京后,赏黄马褂,加太子太保衔,帘眷日隆。

荣禄死后,庆亲王奕劻做了军机大臣的领班,其他军机大臣只有王文韶、瞿鸿禨、鹿传霖3人。王文韶年事已高,不问大事;鹿传霖对新政很少参与意见。所以一切新政、外交、用人均有瞿鸿禨拟出意见,报太后审定。奕劻抱定不许重用汉人的祖宗遗训,极力排斥拥有军机实权的瞿鸿禨。奕劻本人既庸又贪,是剖腹藏珠受贿贪财不要命的人物,在军机处和瞿鸿禨时有摩擦。

随着改革官制的锣鼓敲响,清政府的权力中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奕劻为一方,以瞿鸿禨为一方,阵线分明,旗鼓相当。奕劻有清皇族和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瞿鸿禨则联络了云贵总督岑春煊、《京报》主编汪康年、御史赵启霖和部分汉族大臣。围绕是建立一个皇族内阁,还是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内阁,双方展开了争夺。

军机处会议多次争论,拟定了一个建立责任内阁的建议。这是仿照日本、英国君主立宪的办法,设立国务院;国务院设总理大臣,各部尚书作为国务大臣日后入阁,一切重大政事由内阁决定,然后由皇帝签发,实权在国务院。

慈禧一看这个建议,立刻火冒三丈。按她的意思,是假立宪之名,行她集权之名;假中央集权之名,行排汉之实。而这个建议,要她像日本天皇一样,只有名位而无实权,便批示否定了这个建议,仍旧由她集权。

诏旨颁布改革官制的结果,军机处罢免了鹿传霖、徐世昌、荣庆、铁良,留下了奕劻、瞿鸿禨、世续。加上各部尚书共13名大臣组成内阁。康熙祖制遗训六部堂官满汉一比一,而改革后满族9人、汉族4人,成了三比一,引起京中大哗。希望通过立宪而升迁的汉臣官僚更是愤懑不已。

恰在这个当口,传出了奕劻及其子载振受贿卖官、放任段芝贵为黑龙江巡抚的消息。瞿鸿禨以此为突破口,向奕劻发起了猛攻。

他先找到御史赵启霖上折弹劾。赵启霖,字正孙,湖南湘潭人,和瞿鸿禨是同乡,又是瞿鸿禨门生,且两人志同道合,对清贵族排汉早已不满,很快写了一个弹劾亦劻的奏折。折中说:

段芝贵为人猥贱,在袁世凯府中听差,由于善逢迎,由佐杂升至道员。上年贝子载振道过天津,段芝贵逢迎载振者,更是无微不至。以一万二千金于天津大观戏院,买歌妓杨翠喜奉献载振,复从天津商会王竹林借十万金,以为庆亲王奕劻寿礼。奕劻、载振遂为之蒙蔽朝廷,保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段芝贵无功可纪,无才可录,并未曾引见之道员,专此夤缘,蹑跻巡抚,诚可谓无廉耻……此而交通贿赂,欺罔朝廷,明目张胆,真孔子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矣!

瞿鸿禨的又一手棋,是让汪康年在《京报》上,将载振和杨翠喜风流韵事,绘声绘色详细披露,成了京中最大的桃色新闻。

慈禧看了赵启霖的奏折和《京报》新闻,又召瞿鸿禨独对,详细询问事情的真伪。

瞿鸿禨说:“事情属实。”

慈禧说:“这样一来,奕劻非出军机不可。”

瞿鸿禨回家告诉了夫人,夫人传给了汪康年,又传到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耳中,很快《泰晤士报》刊载一条新闻说:中国军机处将有大的变动。

这时,奉旨查办奕劻、载振案件的载沣、孙家鼐复奏,说赵启霖的弹劾毫无根据,率行入奏。以赵启霖任意污蔑王大臣的罪名,著即行革职。此事大出瞿鸿禨的意料。

奕劻反过手来,对瞿鸿禨展开了反击。

在与慈禧太后独对时,奕劻说:“瞿鸿禨凭着文笔巧妙,所写组建内阁的奏稿,是排除满人,置太后如同虚设。奴才与他争执,力持不可,才得罪了他,变着法子地整我。他与岑春煊勾结到一块,而岑春煊又是康梁同党。”

慈禧最恨康有为、梁启超,闻言色变:“此话当真?”

“当真。我这有个凭据。”奕劻怕太后不信,拿出袁世凯伪造的岑春煊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合影,以证明瞿鸿禨图谋不轨,是个危险人物。太后看了,果然吃惊不小。

奕劻趁热打铁,用5000两银子贿赂御史恽毓鼎,写折弹劾瞿鸿禨:“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等等。

慈禧看后,朱批奏章:“瞿鸿禨著开缺回籍,以示薄惩。”

在慈禧太后面前红得发紫的瞿鸿禨,一旦稍不驯服,即被赶出了权利的中心。

瞿鸿禨革职两天后,屡受太后嘉奖的张之洞遂入阁拜相,步入大学士、军机大臣的高位。张之洞对朝中激烈、复杂、残酷的斗争了如指掌。他从瞿鸿禨的失败中,感到了自己入执军机后的艰难和危险。

明月映在江波万顷的江水之中,波浪又击破水中的月亮,泛起粼粼的白光。舶在江心的“楚材”号轮船上,电灯照彻得一片通明。客厅中,张之洞和瞿鸿禨相对酌饮。这是张之洞的秘密安排,可以避开耳目。

此时此地,两人的心情截然不同。在修订学堂章程时,瞿鸿禨虽然支持过张之洞,但毕竟没有深交。见面应酬寒暄之后,两人又喝了一会儿闷酒,张之洞才说:

“子玖兄是当代雄才,身离军机是天下不幸啊。”

“弟不过是章句小儒,置身中枢,空有救时之心,而无救世之才。辜负圣恩,不能报答高厚鸿慈,是一生憾事。”

“吾兄正在有为之年,不久将会东山再起。”

瞿鸿禨刚满57岁,确有再起的野心,但他却说:“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从此专意耕田务农,再也不问天下事了。”

张之洞未便深谈,又扯了一会儿闲话,便拱拱手:“祝我兄望时而待之,多加保重。”说完,便起身告辞了。

1907年9月12日,张之洞到达北京,住在畿辅先哲祠。次日宫门请安,慈禧太后传谕明天一早召见。

张之洞回到寓所,因先哲祠房小院小,便迁到贤良祠。随即把易顺鼎、范增祥找来,分析召对时会问些什么?要建议些什么?他虽早有准备,但仍放心不下,便找他们再推敲一番。

易顺鼎是湖北龙阳人,生而奇慧,15岁即刊刻了自作的诗词一卷,后中举人,官至道员。光绪二十五年,张之洞爱其才,招入幕府。他和樊增祥并称江南两才子,随张之洞到京上任,是其最得力的两个幕僚。

此刻,张之洞的心情极不平静,一直萦怀着明天的奏对。在他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经历了那么多的重大事变,亲眼看到数万里秀丽明媚的山水,一次又一次地被列强瓜分掠据,山河破碎,战乱不息,饥民遍野,疮痍满目,濒临亡国灭种之境。为此,他忧愤过,抗争过,也屈服过,叹惋过,长恨无权不能扭转乾坤。如今身置中枢,操权在手,要挽狂澜,扶倾厦,转弱为强,振兴中华。能否实现他的凌云壮志,明日的召对是个关键,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张之洞准备建议施政,他说:“当务之急,也是长治久安之策,不外两事:一曰立宪,一曰破除满汉畛域。仲硕、云门你们以为如何?”

易顺鼎饱经世事,深知行之不易,说:“题目虽好,只是要说得透彻,也许能打动太后。”

樊增祥曾在荣禄幕府数年,深知慈禧的脾气,说:“老太婆最怕革命党,最忌康、梁保皇上新政。只要避开这两件事,其他要政的建议,也许能够采纳。”

张之洞点头赞同。

9月14日陛见。

慈禧待张之洞向她和皇上跪安之后,一边令人赐座,一边亲热地说:“这几年身子骨还好吧?”

“臣肝胃不好,别的还算健壮。”

“怒气伤肝。你那爱着急、爱生气的直筒子脾气,也该改改了。”

“臣受太后、皇上特遇之恩,值时事艰难,臣又生性愚钝,昼夜焦思效命驱驰,也难于报答高厚鸿慈。”

“这些年也苦了你了,练新军,办洋务,行教育,平乱匪,累得头发胡子都白了。”

“臣析衡知寡,盘错才疏,有所兴革,鄂湘太平,全仰太后、皇上的高恩厚德。”

慈禧太后美滋滋地说:“不管怎么说,外患总算平了下来。只是内地会匪、革命党到处闹事,人心不安,你看该怎么办?”

张之洞的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看时机到了,急忙答道:“以臣愚见,会匪不过是乌合之众,并不可怕,而革命党则大为不同。”

“都是乱匪,还有什么差别?”

“革命党组织严密,国内外办报刊煽动,还有蛊惑人心的口号,一人振臂,万人蜂随。所以此伏彼起,难以根除。”

“什么口号,有这么大的力量?”

“臣不敢直言。”

“你这炮筒子,怎么也吞吞吐吐?说吧,不碍事的。”

“革命党人写文章、讲演、登报纸,口号是‘驱除鞑虏,建立共和’。”

“这个我也听说过,没有什么了不起。萍乡暴乱,不是叫你弹压下去了吗?”

“可是以后广州、黄山暴乱,惠州闹事……不可小看。”

慈禧太后知道张之洞爱写长文章,爱讲长话,奏折下笔万言,说话滔滔不绝,是有名的健谈之人。怕他打开话匣子说个没完,于是插到:“对付革命党,总得有个法子吧?”

这一问,正中张之洞的下怀,随即答道:

“臣以为消除革命党的法子有二:一是立即下诏颁布宪法。要旨不外乎达民情,采公论两义;二是化除满汉畛域。臣上次陛见时说,圣化二百余年,九州四海,同为食毛践土之人,满蒙汉民久已互通婚嫁,情同一家,同样为大清社稷,竭忠戮力效命。应一视同仁,不分畛域。如此可使革命党无隙可乘,自然民心归向朝廷,永保社稷千秋之安。”

“预备立宪的诏旨早已颁发,满汉畛域自当化除。不过,朝廷对旗人、汉人,历来没有成见,这次改革官制中汉人不少,就连陆军也有不少汉人当统领。”

慈禧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气得张之洞一时说不出话来。

慈禧还以为一大早上朝,又说了那么多话,张之洞累了,就说:“你下去休息吧!以后天天见面,有话再说。”

张之洞准备了很多,竟然没有倒出来,心里很是憋气,但也只好跪安告辞。

张之洞回到寓所,易顺鼎、樊增祥正在恭候召对消息。一见他进屋,两人同时问道:“召对情形如何?”

张之洞却说:“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已落西山的太阳,无可挽回了。”

然后,他陈述了召对的经过,心上愤愤不平。

易顺鼎以安慰的口气说:“老师不必动气。古人言: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语。”

樊增祥却有另一番见解,说:“中堂刚到,人地尚生,操纵中枢,总可有为。老太婆年事已高,我看中堂还是要力争!”

经过太后的召对以及几天的应酬,张之洞对朝廷的腐朽看得更清楚了,心中大失所望。那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已是烟消云散,变得心灰意冷了。在给梁鼎芬、黄绍箕发电报时,吐露了心中的隐忧:

“到京十余日,喘息未定,时局日艰,积习如故,毫无补救。惟有俟冬春间,乞骸骨耳。”

9月22日,张之洞奉旨管理学部事务。11月,奉上谕兼粤汉、川汉铁路督办大臣。

在军机处,张之洞每天照例同太后与皇帝见面,一同处理军政要务,事事得由太后做主,张之洞反倒清闲了。退值之时,部属、门生以及朋友来看望他的人不断,充耳听到的,便是朝中行贿受贿、吸大烟、嫖妓女的热门新闻。而官宦中议论最多、流传最广的大新闻,是关于他和袁世凯的。两人同时入军机处,说张之洞靠的是文章,袁世凯靠的是金钱。

于是,张之洞的文章奏折,一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经历互相传抄。

袁世凯的事儿也传得沸沸扬扬。传说此前他拿了100万两银票,找到奕劻,给了奕劻30万两,剩余那70万两,请奕劻转给李莲英和慈禧太后,李莲英10万两,孝敬太后60万两。所以不久就下发了上谕,袁世凯入值军机处,当上了军机大臣。

这个腐烂透顶的政府,散发着令人窒息的臭气。张之洞万念俱灰,忧愁徘徊,郁闷难耐,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于对朝廷的一片忠心,不干点儿事心里难受。他便先后编写了扫盲用的《简易识字课本》,创办了京师女子学堂,创办了京德合办的青岛特别大学堂,将京师大学堂由单科改为分社经学、法学、文学、医科、格致、农科、工科、商科等8个专科,造就各种专门人才的综合大学,奏准由度支部拨款200万两,在德胜门外校场地建造经、法、文、医、格致、工、商7科教学楼,在阜成门外望海楼地方建造农科教学楼和农事试验场。至于兼充粤汉、川汉铁路督办大臣,他数次以身体欠佳辞职,均未获准,除了重大事项过问一下外,均任从邮传部去办。

他又产生了兴办京师图书馆的动机,便上折奏准兴办京师图书馆,很快便开了工,但到他辞世时,尚未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它的前身就是京师图书馆,创始人就是张之洞。当年的建筑,今称为北京图书馆老馆。

张之洞入值中枢不久的一天,接到江苏巡抚陈启泰来电,说到任甄别官员,上海道蔡乃煌昏庸嗜利,极不称职,请另加简任。张之洞便做主将蔡乃煌调到邮传部任左参议。

可是事儿并没完,蔡乃煌对撤掉肥缺耿耿于怀。他得知这是新任巡抚故意与他过不去,对陈启泰恨恨不已,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找到两江总督端方倾诉苦衷。

端方对陈启泰越过他上奏撤掉蔡乃煌的做法十分不满,说:“我派你押送贡品去京一趟。请庆王、慰亭想想办法,也许能挽回,到京后就看你的手段了。”

蔡乃煌到达京师,第一个见到奕劻,直言要求回任。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奕劻手捏着20万的银票,心里挺热乎,派人把袁世凯叫来商量:“乃煌说上海新闻纸上,把西林照片的事透露出去了,得赶紧想个法子。”

袁世凯一听心里发了毛。“西林”就是说的岑春煊。前不久,袁世凯与蔡乃煌密谋,伪造了岑春煊与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可派上了大用场,不仅使得瞿鸿禨被逐出军机处削官为民,而且将岑春煊由邮传部尚书调任两广总督,赶出了京师。此时若在新闻纸上宣扬出去,那可不得了,必然成为天大的丑闻。还有使他担心的,是岑春煊在上海与盛宣怀合为一气,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将军,一个是全国最大的富翁,又有度支部尚书载泽做后援,那瞿子玖、岑西林就大有可能东山再起。若不防御事前,到时必有杀身之祸。

袁世凯这回来了劲儿,千方百计也要叫蔡乃煌回任上海,以便派他消弭照片一事,并作为耳目,监视岑春煊的行动。

于是,袁世凯来到贤良祠,拜见张之洞。

见面寒暄以后,袁世凯扫视了张之洞简陋的卧室兼书房,觉得一个堂堂军机大臣住此狭窄之所,不免过于寒酸了。但他又深知张之洞自奉清廉、不事奢华的性格,不能就此直说,便另找理由说:“此地距直庐太远,上朝入值不方便。北洋公所锡腊胡同有一座小院,我已让他们收拾好了,愿意中堂去住。”

“锡腊胡同倒是近便,那就多谢了。”

张之洞没有多想,便欣然答应了。猛然想起刘坤一死后,署理两江总督时,袁世凯过江宁来访,自己竟然说着话靠着椅背睡着了,待送迎总督的礼炮一响,自己才被震醒,袁世凯早已离去,总觉得太怠慢这个直隶总督了。

今天,袁世凯是军机同僚,又主动借房给他住,便略带歉意地说:“那年慰亭到江宁,接待不周,尚望谅解。”

“是我不知道中堂有午休的习惯,打搅了您休息。故而未敢惊动中堂,不辞而别,失礼得很!”袁世凯也致歉意。

“少小养成起居无节习惯,到老也改不了。”

“中堂夙夜为公,难能可贵啊!”

张之洞听了恭维,感慨地说:“生不逢辰,一生无所作为!”

“中堂忧国忧民之心,谁人不知!”

袁世凯拍马屁的功夫,极其到家,但拍到张之洞身上,倒是无过誉之处。张之洞深为自足,半闭的眼睛忽然睁开说:“我入枢无他求,只愿做范仲淹、范纯仁而已。”

这回袁世凯拍不上了。因为张之洞的话他听不明白,一时沉默不语。袁世凯读书不多,连个秀才都不是。

张之洞看袁世凯不知范仲淹和范纯仁是何许人,便简要作了介绍。

宋仁宗冲龄登基,养母章献皇后垂帘听政,到仁宗18岁后,仍不准亲政,母子不和。范仲淹作为中枢大臣从中调和,多次劝章献太后归政,因此被贬。章献太后死后,仁宗亲政,官员纷纷上奏,说了许多章献太后的坏话。范仲淹则奏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哲宗也是幼小即位,宣仁皇后垂帘,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做右仆射(右相)兼吏部尚书,仍以调节不和为己任,而且力主实行仁政。学士苏轼和知汉阳军吴处厚因写文作诗,被人弹劾,说是诽谤宣仁皇后。太师文彦博主张将苏、吴二人充军岭峭。范纯仁与之相争不下,面向宣仁皇后陈述:“今举动宜于将来为法,此事甚不可开端也。”皇后恶其直谏,将范纯仁贬至颖昌府。

袁世凯听了这一番介绍,略有所悟地说:

“中堂的意思:做人臣者,最重要的是应使母子和好。”

“如何可致母子和好?”张之洞问。

袁世凯凑到张之洞身边耳语:“消除慈圣猜疑之心!”

“用何办法?”

“慈圣最忌恨康、梁。而今岑春煊在上海,和康、梁之徒勾勾搭搭,妄图重演戊戌故伎。所以慈圣对皇上不能不有戒心。保护皇上,要紧的是约束岑春煊。他虽任外官,军中旧部还听他调遣,慈圣最担心他起事。”

“如何约束岑西林?”张之洞也知道岑春煊是个胆大不怕事的人。

“这个容易。西林逗留上海,派个可靠的人盯住他。一旦有危及两宫的举动,事前密报。那时请中堂做主,断然处置,即可防患于未然。”

张之洞觉得有道理。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和刘静庵革命党起义,都是他事先得到情报,未待发动即平息了。于是说道:

“只是忠实可靠的人难选了。”

袁世凯看张之洞已经上钩,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说:“这个不难。”

“何人?”

“让蔡乃煌回任!”然后袁世凯又吹捧蔡乃煌一番。

张之洞被袁世凯那一阵小马屁,拍得晕晕乎乎、飘飘悠悠、如腾云驾雾,应声答道:“好,就让蔡乃煌回任!”

袁世凯心满意足地道别而去。

过了两天,易顺鼎听说蔡乃煌回任,张之洞一锤定音,知道他上了当,忙找到张之洞说:“老师,可知蔡乃煌其人?”

“慰亭说此人文笔了得,忠实干练,欲保圣躬,非此人在上海不可!”

“并非如此!”

“何以见得?”

“蔡乃煌是个什么人物,我最清楚……”

易顺鼎便讲述起蔡乃煌的为人。蔡乃煌是广东番禺人,本名蔡金香,以秀才做刀笔吏。因架讼一件争妓的风流案,被县令王存善抓到公堂,革掉他的秀才。他在广东混不下去了,跑到北京,摇身一变成了蔡乃煌。国子监却有一个叫蔡乃煌的监生,是他的叔父。他冒叔父之名应顺天乡试,因颇有文才中了举人,花3000两银子捐了个县令,分发到台湾,充当了藩司的幕僚。甲午中日战争中,他贪污了20万两银子,内渡四川躲藏起来。后到北京,以10万两买通了奕劻的路子,居然放了上海道。

易顺鼎介绍完了蔡乃煌的情况后说:

“我在台湾抚院当道员,常和他来往。这次他来见我,要我在中堂面前美言几句,让他回任上海。我戏谑地问他:‘事成之后你出多少?’他一拍腰包说:‘10万如何?’我说:‘张中堂爱才不爱钱。’”

张之洞听后大悟,狠狠地骂了一句:“卑鄙!”也后悔上了袁世凯的当。

一天召对之后,张之洞悄悄地问袁世凯:“有件事早想动问,瞿止庵勾结外援,买通报馆,密谋归政,可确有其事?西林和康、梁合影是真是假?”

撒谎从不脸红的袁世凯,尽管心里咚咚地跳个不停,但还是以冷静的口气答道:“上谕说得清楚,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假不了的。”

袁世凯知道纸里包不住火,暗忖张之洞已经知道,蔡乃煌回任上海的真相了,便怀着既怕又恨的心理,开始到处败坏张之洞的名声。

在同德国公使谈判津浦铁路事宜时,德国公使问到张之洞的近况,袁世凯借机抬高自己,贬低张之洞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

言外之意,张之洞不过是个讲空话的书生。

外务部侍郎辜鸿铭将这个话传给张之洞,张之洞听了哈哈大笑:“高抬了,高抬了!天下何事,是没学问的人可办得好的?只有袁某人吮痈舔痔,用不着学问罢了!”

张之洞搬到锡腊胡同居住,院落宽敞,房间布置半中半洋,设备齐全,应有尽有,比贤良祠好得太多了。不过,隔壁便是袁世凯的住宅,但张之洞硬是一次也不去袁宅拜访。

袁世凯却不同了,对张之洞的关心非比寻常,专门挑选可靠的人来伺候张之洞,从门房到佣人,都是北洋公所的。对张之洞的活动,了如指掌。

一天,有一个地方官来拜见袁世凯。

袁世凯问:“谒见张中堂否?”

“未见公,不敢往!”

“好,好!昨日见张中堂门薄登记上,没有你的名字。”袁世凯呵呵一笑,显得十分得意。

事后,这位地方官向别人言及此事,很快让张之洞的门生知道了,转告张之洞。

张之洞察觉了袁世凯对他的监视,便于1908年10月20日,迁居到地安门白米斜街,避开了袁世凯的耳目。

这年秋天,光绪皇帝病情日重,下诏征求各省名医来京诊治。11月初,慈禧太后痢疾加重,服药多天不见好转,加倍吸食鸦片,仍是吐泻不止。11月6日慈禧太后知道自己不久人世,即派奕劻到东陵普陀峪验收为她修建的寝陵工程。11日,慈禧病危,急电奕劻速回京师,办理后事。军机大臣不分昼夜在宫中忙碌,陪伴两宫请医诊治,商计定策。

这天一早,张之洞来到直庐,向连夜赶回来的奕劻拱手问候以后,听到世续说:“皇上怕是不行了!”

奕劻急问:“太后如何?”

“也很危险!怕是到了决大疑、定大事的时候了。”世续说出了他的想法。

两眼通红的张之洞说:“我看了一夜《艺术典》,也找不出个法子来!”

大家听后不甚了了。年刚25岁的载沣连《艺术典》这个名字也没听过,更是茫然,遂问道:“何为《艺术典》?”

张之洞说:“这是《图书集成》里的一部医学专著。”

这时大家才明白,张之洞是为医治两宫的病,从医书中查原因,找验方。

袁世凯移动身子,靠近张之洞说:“中堂为了圣躬,真乃耗尽心血。”

张之洞听了袁世凯的恭维,正想讲讲《艺术典》中治病之方,寒碜一下这位不用学问办事的袁世凯,刚一开口,奕劻截断了他的话,说:“该到仪銮殿问安了,顺便探探皇太后的意思。再商量吧!”

奕劻领头,军机大臣依次跟随,进入慈禧太后的寝宫。慈禧太后靠在叠堆着的黄棉被子上,语音细若游丝:

“皇上危在旦夕,为穆宗立嗣这件大事,我的意思,把载沣的长子溥仪,抱在宫内教养,授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你们军机处商量商量,再回我。”

直庐,军机大臣议论纷纷。

袁世凯因戊戌时出卖过光绪皇帝,最怕皇帝的胞弟载沣当政,说:“太后的意思,还有商量余地。我意溥钟继承大统为好!”

溥钟是奕劻的孙子,载振之子。若是这样安排,摄政王自然是载振,袁世凯和载振是金兰结拜的盟兄弟,朝中大权自可操在他的手中。

这时,正不愿当摄政王的载沣,“扑通”跪到奕劻面前:“叔啊,让我好好活吧!千万别以大位推让了!”

“继承大统应是近支。溥仪是皇上的胞侄,继承大统,合家法、顺人情。”奕劻拉起载沣说。

张之洞心里清楚袁世凯的打算,便说:“太后授命,大事已定。毋庸再争!”

于是,11月13日拟定了两道上谕,送给太后过目以后,即行颁发。

一道上谕是:

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另一道上谕是:

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11月14日(旧历十月二十一)光绪病危,军机大臣奉慈禧之命,到瀛台藻韵楼看望皇帝。

光绪皇帝躺在一张板床上,所谓御榻和百姓用的铺板全然一样。垫床的白毛毯,因为陈旧已成为灰色。一床蓝绸被也脏得分不清布丝了。瞑目若死的皇帝,对跪在地上请安的军机大臣,一句话也没说。

张之洞看到富有天下的皇帝,落得如此凄苦,不禁一阵酸楚,想问一问皇帝宾天之前有什么圣谕,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好跪安退出。

当天傍晚酉刻,光绪帝死于瀛台。

张之洞执笔拟了两道御旨:

皇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大统为嗣皇帝。

皇太后懿旨,现值时事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以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

照例,军机大臣等到瀛台瞻仰遗容。

在走廊上,一位30多岁的胖妇人将军机大臣拦住。载沣带头跪下,叫了一声“皇后”!张之洞才知道她是隆裕皇后,正在诧异为何拦道,忽听她猝然问道:“嗣皇帝所嗣者何人?”

下跪诸臣皆愕然,一时无词以对。慈禧太后说得明白,溥仪是作为穆宗同治帝载淳的继承人的,而光绪帝载湉也该有继承人才是啊!

张之洞答道:“承穆宗毅皇帝,兼祧大行皇帝!”

“何以处我?”

张之洞答:“尊为皇太后!”

“既如此,我心慰矣!”

隆裕皇后说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张之洞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11月15日太皇太后慈禧懿旨:“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大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隆裕)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就在这一天的未时,慈禧死于仪鸾殿。

张之洞主持拟写光绪帝的遗诏,因皇帝没有遗言,只有照例抄一些套话。只是皇帝一生,维新未成而遭囹圄,终身遗恨。在遗诏中写道:

“尔等京外文武臣工,破除积习,恪遵前次谕旨,各按逐年筹备事宜,切实办理。庶几九年以后,颁布立宪,克终朕未竟之志。在天之灵,且稍慰焉!”

12月2日午时,举行溥仪登基大典,定明年改元宣统。

光绪、慈禧先后而死,新皇帝登基,震动了全国,也为京城百姓和茶馆酒肆,增添了新的话题。

有的说,溥仪继位大典时,他的生父摄政王载沣,扶着他站在宝座上。3岁小皇帝听到跪满一地的大臣山呼万岁的声音时,吓得哇哇大哭。载沣连忙拍着小皇帝的屁股说:“别哭,别哭!一会儿就完,一会儿就完!”诸王大臣说这是孝思;汉族大臣说载沣失态,皇帝哭叫是一种不祥之兆;老百姓则说清朝江山已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

有的说,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唯恐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继续推行新政,翻她制造的种种冤案,所以指使太监下毒害死光绪帝,以绝后患。

还有的说,载沣是光绪帝的胞弟,他一上台,袁世凯的脑袋就要保不住了。载沣还真的要杀袁世凯,是张之洞救下了他的命……

载沣当权后,兵部尚书铁良、度支部尚书载泽、民政部尚书善耆以及载沣的六弟载洵、七弟载涛等人得到重用。他们加强皇族集权,排斥汉族大臣,在许多事上和张之洞发生了冲突。

先是诏旨求言一事。朝廷发了一道圣谕:“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应行礼节,著内阁各部院会议具奏。”让大家奏明关于摄政王礼节的问题。

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奉旨上奏,开宗明义,说把摄政王和皇帝的命令合二为一,摄政王的话,摄政王要办的事,直接以皇上的名义就行了,大臣上奏时也减少点麻烦,直接上奏皇上也就是奏给摄政王了,别另行具奏了。这样,摄政王权力极大,本是好意。

但载沣及其智囊人物却不这么认为,理解为这是使摄政王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上谕、颁诏书、布命令,也不准臣工直奏摄政王,限制了摄政王的权利。

多谋的载泽说:“按皇帝大丧15日内不准奏事的规矩,拟他个违旨的罪名加以申斥。杀鸡吓猴,以树摄政王之威。”

张之洞看到草拟的申斥刘廷琛的上谕,向载沣建议说:“王爷,朝廷降旨,命内阁各部院会议具奏,臣下应诏陈言,无可非议啊!”

载沣无言以对,又觉得大失体面,便蛮横地说:“我申斥一个大学堂监督的权利,还是有的吗!”

这位刚25岁的载沣,胸中本无多少学问和韬略,又是这样不可理喻。张之洞气得没有话说,觉得再说也是对牛弹琴,只好默默而退。

围着载沣转的少年权贵,一心要把军权、财权和各部的大权,完全抓到皇族亲贵手里。载泽这个嘉庆皇帝的亲孙子和兵部尚书铁良,早已与袁世凯势不两立。他们一面策动载沣,一面收买隆裕太后的亲信太监小德张,让他在隆裕太后面前进言,说军机大臣都赞成太后垂帘,独有袁世凯,怕太后听政给先帝报仇,所以极力主张摄政王监国。

这一下可就激怒了隆裕太后。1909年1月9日,隆裕太后召见载沣,一见面就将一道光绪帝“必杀袁世凯”的遗诏递给载沣。

载沣看后沉默不语,隆裕太后追问:“你是先帝的胞弟,此仇总得报吧?”

“自然要报,只看怎么个报法?”

“马上拟旨,除掉这个罪大恶极的祸害!”

载沣觉得事关重大,结结巴巴地说:“我看要和军机大臣商议一下!”

“召奕劻、张之洞来见!”隆裕急不可待。

张之洞看了先帝遗诏,又听到隆裕要处死袁世凯,立刻回奏:“国遭大丧,主幼时危,无故诛戮大臣,动摇社稷,非国家之福,之洞以为不可!”

奕劻陈述说,北洋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人都是袁世凯的心腹,现统帅着大军。若杀袁世凯,他们兴师问罪,无人能去抵抗,江山难保。

奕劻虽有意给袁世凯说情,但不敢明说,因为谁都知道,他的儿子与袁世凯是拜把子盟兄弟。但他的话确是实情,也正是张之洞所担心的。

“难道就此罢休不成?”隆裕太后一听事情如此严重,口气缓和下来。

张之洞说:“依之洞只见,可否革职回籍,驱逐出京?”

隆裕嘶呵半天,觉得既不能杀,也只能如此处置,说:“拟旨吧!”

在军机直庐的袁世凯,已通过太监的密告,知道了隆裕的本意和张之洞的奏对,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等待着最后的宣判。一见到张之洞就询问:“上意如何?”

张之洞叹口气说:“回去休息良佳!”

袁世凯“扑通”一声给张之洞跪下,说:“谢世叔成全!”

一会儿,奕劻拿了上谕: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艰难,难胜职任。袁世凯著即开缺回籍养病,以示体恤至意。钦此。

就这样,怀着对张之洞的感激,袁世凯得以扛着脑袋回到了老家河南,住到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

此后,载沣加快了皇族集权的步伐。

张之洞暗自担忧:大清江山将毁于这帮既无文才、又无武略的亲贵手里。他看到革命党四处起事,时局岌岌可危,自己为大清社稷而竭尽的心血,也将要付诸东流,不禁悲从心来,竟日伤感,写诗抒发心中郁闷。《读宋史》一诗写道:

南人不相宋家传,

自诩津桥警杜鹃。

辛苦李虞文陆辈,

追随寒日到虞渊。

诗中表达,自己愿意做李刚、陆秀夫那样的宰相,挥戈抗金兵,扶国危;而不愿做文天祥、陆秀夫那样的亡国忠臣。慨叹大清欲为南宋而不可得,自己不愿为文天祥,也非得做亡国之臣不可了。预感到清室的灭亡,就在眼前!

春节过后,就是宣统元年了,张之洞也是虚龄73岁的老人了。

二月底的一天,杨锐的儿子杨庆昶来见张之洞,向他呈交光绪帝给杨锐的手书密诏。张之洞大吃一惊,因为杨锐已经死了10年了,这道密诏从未听人说起过。张之洞小心翼翼地展开,见上面果是光绪帝的亲笔,用血红的朱墨写成,便极其认真地阅读,唯恐落下一字。

看着光绪帝诏,想着杨锐的惨死,张之洞不胜悲哀,禁不住老泪纵横,低声啜泣起来。

他心知,光绪帝的变法何其艰难?光绪帝的变法又是何等英明!当时变法假定成功,到此时也10年了,肯定会发生沧桑巨变,由弱化强,绝不再是今天的局面。太后啊太后,张之洞为你效尽了忠诚,而误国误民的,恰恰是你太后本人,以及那帮昏庸无耻的老臣!生生把国家毁了,把社稷毁了,把大清给葬送了……杨锐啊叔峭,一代英杰,竟被过早地摧折了。杨锐在自己幕府多年,又是自己推荐来的北京,太对不住他了。

“老世伯,您别太伤心,身体要紧啊!您都这么大年纪啦!再说,事儿过了这么多年了……”杨庆昶在一旁道。

张之洞稳住情绪:“叔峭受难,是我力救不及,想起来惭愧。只能十载朝夕泪空流。”

“老世伯的难处,侄儿明白。此次来,是请世伯费心,为家父昭雪!”

“定当力争!”

张之洞将杨庆昶交来的遗诏面呈载沣。

载沣看后,面有难色,问道:“中堂的意思怎么办?”

张之洞肯定地说:“昭雪!”接着阐明昭雪的理由。说杨锐奉先帝上谕参与变法,无可指责;现在昭雪还可以借此招抚海内外保皇会和立宪派,以便共同对付革命党。

载沣沉默了一会儿说:“此事面请太后再定!”

先给了一个软钉子,后又置之不理,这使张之洞很灰心,也使一大批忠于清廷的大臣大失所望。

对于国家的命运,张之洞更是不胜焦忧,无日不伤感,无日不叹息,忠言逆耳,谏而招损,不由不心灰意冷,希望泯灭。只有苦吟浇墨,借古讽今,聊遣孤愤。从其所作《读史诗》21首中,可窥见他当时的思想和轨迹:

贾谊

遭逢圣主落江湘,

年少多才岂不祥?

自古孤根难独任,

堪嗟同姓楚兰芳。

陆贾

调和将相用良谋,

宝傅黄金捆载来。

从此海南夸宝玉,

使车争执越王台。

叔孙通

绵绝匆匆帝改观,

两生偏道百年难。

不知礼乐扶开创,

陋绝寒儒二寸冠。

东方朔

上林苑与主人翁,

正谏难言谲谏从。

不到韩公忧鬼怪,

谁知曼倩果犹龙。

唐明皇

正本安边有大猷,

空谈吏贻兔园流。

请看安史番回乱,

枉费毅元典郡州。

汉文帝

救时黄老愧纯王,

款敌和亲计不藏。

北宋昭陵知此意,

书生何用苦雌黄。

“书生何用苦雌黄”,道出了他心如死灰,再也不愿干预末世王朝政事的颓丧和失望。

转眼到了五月,张之洞看到了军谘处草拟的一道上谕,不由大吃一惊,居然任命载沣为大清帝国陆海军大元帅,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载涛专司训练和统帅禁卫军大臣并节制全国陆军。岂不是荒唐!作为三朝老臣,此事不能不谏,不能不争。

张之洞痴情不改,手持上谕找到载沣说:“王爷,这道上谕,之洞以为不妥。”

载沣故作愕然地问:“哪里不妥?”

“从头到尾皆不妥!”他对载沣和其六弟载洵、七弟载涛兄弟三人把持全国陆海军大权、排斥汉族大臣的做法难以忍耐,气冲冲地说了出来。

载沣一时怔住了。

张之洞指着上谕,接着说:“宪法大纲载明,有皇上统帅陆海军。摄政王只可代皇上行事,不能代理大元帅之名位。”

载沣语塞说:“你说,还有什么不妥?”

“之洞从同治二年入翰林,即研究历代兵家之学。中法一战受命督师,调兵筹饷,运筹胜敌之策。江汉任上,练新军,剿会匪,无日不讲用兵之道。率兵而行四十余年,于军事之学尚不敢称通。如今洵、涛二贝勒尚在幼年,正是读书求知之时,令其统帅陆海军,之洞以为,军心民心皆不能服!”

这番话击中了载沣的要害,载沣没理由驳斥,既恼且怒,冒出一句:“这是我们的家事,你最好少管!”

“你……”张之洞火冲脑门儿,但终于忍住了,面对这位目无国家而又无耻无知的蠢少,不屑再言,怏怏而退。

六月初六(7月22日),载沣在军机大臣会议上,建议唐绍仪任津浦铁路督办大臣。张之洞深知其中的内幕,是唐绍仪买通了载沣谋求此职。

这次人事变动的起因是,给事中高润生上奏,弹劾津浦路北段总办李德顺强制征用土地,从中贪污五六十万两银子,激起了直隶绅士公愤,而且牵涉到津浦铁路督办大臣吕海寰。结果严办了李德顺,撤了吕海寰。张之洞和鹿传霖在这桩公案中支持家乡的士绅,但不同意唐绍仪的任职。唐绍仪曾任天津海关道,政声极秽,直隶乡绅有恶感。

张之洞对载沣说:“唐绍仪不洽舆情,不堪继任!”

“中堂在直隶乡绅中有重望,只要中堂认可,难道还有哪个乡绅敢说个不字!”

“不然。若朝廷用人不洽舆情,怕要激起民变!”

“有兵在,还怕什么老百姓造反?”

张之洞怒不可遏:“此话大错特错了,国家养兵不是为了打老百姓的!王爷不要忘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载沣觉得张之洞咄咄逼人,伤了自己的尊严,也气呼呼地说:“中堂不必害怕!哪个敢造反,格杀勿论!”

张之洞气火攻心,顿觉两眼发黑,胸闷气塞,一张嘴,一口鲜血吐在地上。

几个太监赶忙把他扶住,搀到门外,叫来轿子送回寓所。

回家后,张之洞肋痛益甚,病情加剧,当天具折请假3天,初九日续假5天,以后续假10天,20天,再没入值。

鹿传霖每天都来看望张之洞,老哥俩相对叹息。

这天张之洞说:“没救啦!监国的话儿,皆是亡国之音啊!”说着,把新写的一首诗递给鹿传霖。

鹿传霖接过,见上面写道:

读白乐天以心感人人心归乐府句

诚感人心心乃归,

居民未时自乖离,

岂知人感天方感,

泪洒香山讽喻诗!

鹿传霖感慨万端,长叹不已。

张之洞老泪纵横:“这……恐怕是我的绝笔啦!”

鹿传霖安慰他说:“末世君臣,自古皆然。今日少年权贵,只知招权纳贿,作威作福,岂知祸在眼前!大清的兴衰,已不是你我所能顾及。安心养病,保重身体要紧。”

八月十一日(10月4日),张之洞派人递交《奏请开去各项差缺折》。他自知病势日益严重,将不久于人世,不愿落个恋栈的恶名,干脆辞去一切职务。前两日便授意至交陈宝琛拟成奏稿,他又伏枕改易数字。陈宝琛是慈禧死后,张之洞为之开复回京,任礼部侍郎。折中奏称:

“数日以来,肝胃痛楚益剧,饮食愈形减少,呕吐泄泻诸病杂呈。自揣病势渐入膏肓,惟时迁延,病情反复而已。各项差缺均关重要,惟有肯恩俯准将军机大臣、大学士本缺,以及管学部事务,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两差,并其余各项差使,一律开去。”

合朝大臣都感到了张之洞的重要,不愿意他撒手朝中事务,旋即发来上谕:

大学士张之洞公忠体国,夙著勤劳。兹因久病未痊,朕心实深廑念。著再行赏假,毋庸拘定日期,安心疗养,病痊即行销假入值。并赏给人参二两,俾资调摄。所请开去差缺之处,著毋庸叙议。

当天中午,摄政王载沣来到白米斜街,看望张之洞。他走到床前,例行公事地说:“中堂公忠体国,很有名望,好好保养。”

张之洞在床上欠欠身子说:“公忠体国,不敢当。廉正无私,不敢不勉啊!”

载沣听了心里别扭,表面上没有说什么,掉头走了。张之洞本来想用弥留之言,启悟载沣,岂料他仍无所悟。

陈宝琛来到张之洞床前问道:“监国之意如何?”

张之洞略一转头,叹口气:“国运尽矣!”然后又凄婉地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既不醒悟,我也只好叙在遗折里了。”

七天前,他已授意两个得意门生陈增寿、付岳芬草成了遗折。这次,他要陈宝琛把未尽之意补进去,修改定了稿。最后,陈宝琛以老迈苍凉的声音,给他念诵一遍:

……臣秉性愚庸,毫无学术。遭逢先朝特达之知,殿试对策,指陈时政,蒙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拔置上第,遇合之隆,虽宋宣仁太后之于苏轼无以远过。备洊词馆,升内阁学士,凡有所见,剀切直陈,均荷优纳。嗣蒙恩简授山西巡抚,继复秉命总督两广、湖广,再权两江。际德宗景皇帝励精图治,臣仰奉庙谟,竭蹶从事,忝膺疆寄几三十年。虽辖境幸得粗安,而中更事变,忧患纷乘,末由防于弭几先,类皆补苴于事后,凡所设施,动与愿违,劳而鲜功,夙夜负疚。复膺殊遇,擢授阁职,参与机务。入值以来,正深袛惧,重遭国恤,两宫升遐。幸我皇上绍承大统,我监国摄政王以恭俭勤慎,辅导圣躬,大局获安,人心望治。臣虽年逾七十,犹思竭其愚虑,裨补圣明,何期衰病侵夺,浸致棉惙。臣平生以不树党援,不殖生产自励,他无所恋。惟时局艰虞,未能补救,累朝知遇,未能仰酬,将死鸣哀,不敢不掳其愚忠,泣陈于圣主之前:

当此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百废待兴。朝廷方宵旰忧勤,预备立宪,但能自强不息,终可转危为安。伏愿我皇上亲师典学,发愤日新,所有因革损益之端,务审先后缓急之序。满汉视为一体,内外必须兼筹。理财以养民为本,恪守祖宗永不加赋之规。教战以明耻为先,无忘古人不戢自焚之戒。至用人养才,尤为国家根本之计,务使明于尊亲大义,则急公奉上者自然日见其多。方今世道陵夷,人心放恣,奔竞贿赂,相习成风。尤愿我皇上登进正直廉洁之士,凡贪婪好利者,概从屏除。举直措枉,虽无赫赫之功,而默化潜移,国家实受无穷之福,正气日伸,国本自固。

凡此愚诚之计,皆为圣德所优为。倘荷圣明采择,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听陈宝琛读完遗折,张之洞忽觉有了精神,下床更衣洗脸,身上却大汗淋漓,气虚无力。于是又躺到床上,把儿女们叫到跟前。

“看来,大限到了……”他对身边的儿女说,“爹这一生,官当得不小,也经手过众多的钱财。但爹不置家产,留给你们的,实在不多。爹从小立志,要当清官。今日回想,总算没违背志向。我要走了,再留给你们几句话,你们都记在心里。”

他把10岁的仁蠡和12岁的仁乐叫到近前,用颤抖的手抚摸仁蠡的头,一句一停地慢慢说道:

“勿负国恩,

勿堕家学,

明辨君子小人之利,

勿争财产,

勿入下流。”

又说:“仁蠡,记下了吗?”

“记下了。”

“给爹复诵一遍。”

仁蠡背诵完,他教儿女们一一背诵,仁乐、仁实、仁侃……儿女们边诵边哭,泣不成声。

老人又含着眼泪,安慰儿女说:“你们难过,我也很痛苦……”喘息一会儿,又说:“我平生学术、治术,所行只有十之四五,心术大中至正、大中至正……”

他说话已经十分吃力,知道时间不容许他多说了,又最后说:“整……理……一……下。”

让儿女整理好衣裳和被褥,又吃力地、颤巍巍地、最后一次拭理了一下平生最喜爱的尺许的须髯,平平正正地躺着,不再说话。忽然,双目上视,气息奄奄,进入弥留之际。

当夜12时,张之洞走完了他73岁的人生历程。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本书是一部纪实、资料、教育、故事性颇强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位老战士的坎坷一生,折射了民族百年历史风雨。全书精心选编了80多幅珍贵图片。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热门推荐
  • 魔术夜:妖孽逆袭殿

    魔术夜:妖孽逆袭殿

    【弃坑】曾经,她是众星捧月的魔术师,不可一世的女王,一生的努力,只为一事执着。
  • 懵生烊光

    懵生烊光

    他低眸望着怀中的她,嘴角微扬,露出浅浅一窝。她抬头便吻上了他的唇"小千玺,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易烊千玺嘴角更显深意"相信。"她便别开眼,红着脸对他说"那…我是吗?"易烊千玺不高兴了,双手将她巴掌脸捧起对上她的眼眸说"苏雪晨,以后不许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是我的初恋,我爱的人。"苏雪晨小脸红透有对易烊千玺说"小玺~你真帅。mua"然后转身就跑到客厅看电视。
  • 长生河中长生女

    长生河中长生女

    长生女亦长鸢,“夙大哥,或许我们注定是无缘了……”长鸢眺望着远处的山川河流,眼角流下一颗晶莹剔透的泪珠。
  • 幽默口才

    幽默口才

    人们学会讲话和思考的基本法则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概念和语言区别开来,而幽默似乎要把人们的日常语言和思维搞乱了才成。如果你不能忍受你日常语言和理性思维的规范服从于幽默的谈吐和思维的规范,那你就可能把自己关在幽默的大门之外。
  • 激活职场力:高情商五段进阶课

    激活职场力:高情商五段进阶课

    本书内容包括:淡定的心态——高情商的前提、恰当地表达——高情商的基础、高效地沟通——高情商的核心、宽广的人脉——高情商的依托、巧妙地推销——沟通与人脉的结合。
  • 废材重生:众位美男碗里来

    废材重生:众位美男碗里来

    上一世她是废材无缘修仙,被迫入宫,却被一旨圣意送入黄泉。涅槃重来,她毫无仙资,却偶得宝物,踏足修仙。她阴狠毒辣,只在乎自己在乎的,无关正邪黑白!她手段极端,人若犯我灭其满门!
  • 天蓝色风铃

    天蓝色风铃

    紫苑的第一本小说,刚开始写,写得不好表介意…一个父母都去世了,家境非常贫穷,学习成绩却是全校第一的女孩,考上了全世界最好的圣樱学校,遇见了他和他…此内容纯属虚构…表相信。
  • 撒旦总裁的卡哇伊女佣
  • 虚拟世界守护者

    虚拟世界守护者

    游走在这虚拟世界,却真实在于你身边,战斗在无硝烟战场,守卫网络家园和平。他们是一群虚拟世界的守护者!
  • 现代不好混之总裁老公请帮帮忙

    现代不好混之总裁老公请帮帮忙

    一场宫变,穿越到现代,交到损友。熊煖煖看着这个未知的空间,活的还算潇洒,如果没有欠锦襄救命之恩的话。还救命之恩?倒是给她的所谓的救命恩人惹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麻烦才对。锦襄白天是异域的总裁,处理公司事务,晚上是黑暗中的王,夜帝。不苟言笑的他,让人敬而远之,尽管爱慕他的女生很多,但敢近身的一个巴掌都可以数的清,谁愿意主动贴近一块冰呢。但他却对这个随手救的奇怪女生却屡屡破功,冰冷的面具慢慢龟裂。这小丫头太能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