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4000000018

第18章 抗争阻约

“报告香帅!《议和大纲》到啦。”

这是庚子年(1900)十一月初的一天,张之洞在焦虑中盼望这份大纲多日了,看看八国联军要对中国提出些什么勒索条款。

早在五月初,朝廷闻知各国派兵攻打京城时,即命两广总督李鸿章为议和大臣,赴京议和。李鸿章拖了20多天,于五月二十三日才到上海。这时候,天津已失陷,八国联军兵势正盛,慈禧以光绪名义诏旨宣战,北京开始热热闹闹地围攻使馆。李鸿章使假托生病,待在上海不走了。

慈禧太后几次电催李鸿章不至,只好按刘坤一、张之洞的奏请,给李鸿章的“议和大臣”加上“全权”名目。李鸿章达到了目的,在联军占领了北京,杀够了抢够了烧够了淫够了,俄国也借口保护中东铁路派出18万侵略军完全占领了东北三省之后,他才姗姗地到北京议和。

这时,逃到太原的慈禧太后,感到张之洞与洋人“东南互保”这一招高明,为清王朝稳住了半壁江山,也就保住了整座江山,先是下旨称赞他们的“互保”之举为老成谋国之道,和朝廷意见正相同,然后又任命张之洞、刘坤一为“会同办理议和大臣”,也准其“便宜行事”,与李鸿章一同与列强签订条约。

这回张之洞的权力更大了,与投降老专家李鸿章对着干上了。

各国公使提出:必须将祸首端王载漪等11人正法才能开议,并请太后和光绪帝早日回京。李鸿章惟命是从,电请太后速定回銮日期。

张之洞则力主太后幸陕,说联军不退,断无回銮之理。在看到刘坤一草拟的会衔奏稿时,对“伏愿附听全权大臣之言”一语尤其有气,给刘坤一去电报说:“会奏万不可发,洞断不敢列衔。请岘帅亦不必发。11人全未拟减,太重难行,一也;洞断不请回銮,全权所奏正与鄙见相反,二也;前两日令杨使(杨儒,驻俄大使)商减,又不候复,三也。奏尾云请俯听全权,大不妥!”

这是张之洞与李鸿章在议和过程中分歧的开始。

列强之间经过三个来月的反复争吵订出的《议和大纲》,张之洞事先并不明了。给李鸿章去电询问,李鸿章以“向不愿与闻”来搪塞。不告诉他,他能不着急吗?

今天终于等到了,张之洞赶忙细看。赔款自在其内,另有十二款,简述为:

(一)中国对德使被害一事,派亲王专使赴德谢罪,并于德使被害处树立铭碑;

(二)严惩祸首,凡戕害凌虐洋人的城镇,五年内停止科考;

(三)中国对日本书记生被害,需用优荣之典,以谢日本政府;

(四)于污渎发掘洋人坟墓处,建立碣碑;

(五)军火及专为制造军火的各种器料,不准运入中国;

(六)赔补洋人及为洋人办事的华人身家财产所受的损失;

(七)各国驻兵保卫使馆,使馆所在界内不准华人居住;

(八)北京到海边须留出畅行通道,大沽等泡台一律削平;

(九)各国驻兵留守通道;

(十)张贴永禁军民等仇视各国的谕旨;凡官员弹压不善,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十一)修改通商行船各约;

(十二)改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各国公使觐见礼节。

张之洞看着看着,气得浑身发抖,大声吼道:“洋人如此苛刻,那朝廷岂不成了洋人的朝廷?”

再看李鸿章的电奏,说各国词意决绝,不容辩论,宗庙陵寝均在他人掌握,稍一置词,即将决裂,存亡之机,间不容发,要求迅速乾断,电示遵行。

张之洞“啪”的一声将电报拍在几案上,吼道:“李少荃要把国家送与洋人哪!”

“香帅,且莫生气!快想想补救办法。”站在一旁的梁敦彥劝道。

听到他两声怒吼,夏曾佑、钱恂、张望屺等几个幕僚,都赶来看出了什么事,见到《议和大纲》,一个个目瞪口呆,惊忧不已。

张之洞气息稍定,指着那些条款气愤地说:“这几条最为狠毒!炮台一撤,京沽沿途驻扎洋兵,那国家就再无自主之实。且照此如何回銮?比赔款还要苛毒。必须竟力补救。若朝廷被洋人掌握,以后条款日增,主权全失,军火材料断绝,则天下束手待毙,小朝廷也不能久矣!敦彥,给西安行在再发电报。”

“是!香帅,电文如何措词?”梁敦彥说。

“不用措词,照我刚说的全部电奏。再有这第五条,若全行照允,中国永无御侮之具,如何立国?所有各省制造枪炮局厂均须停闭,不特永无自强之日,即会匪溃勇,官兵亦不能震慑,必致内乱四起。要全权会商时,把禁止制造军火器料这一句删去,宜商恳勿禁,即军火亦只可暂禁;第六条,筹款有关交涉者,趁此略露端倪;第十一条修改通商行船条约,拟加无碍商民生计、中国利权字样;并请托俄、美、日三国,代划民教相安之策。”

他略作停顿,思考了一下,又接着口授:

“七、八、九三款,撤大沽炮台、使馆驻兵和各国驻兵留守通道,是使馆永远安宁;而中国既撤门户,又无自卫,使朝廷永远危险。似欠公允,也应务商善法。还有这大纲前言内,‘京师各使馆被官兵与义和团匪勾通,遵奉内廷谕旨,围困攻击’一语,‘遵奉内廷谕旨’此数字句中有眼,用意难测,必须删去。严惩祸首一款,有日后指出、一律严惩等语,‘日后’二字,甚属不妥。以前所指之人,朝廷已分别轻重处理,若不划清界线,后患无穷。应将‘日后’二字删去……”

张之洞反复推敲,连大纲里的词句也不放过。可谓殚心竭虑,极尽职责。慈禧太后看了他的意见,深以为然,电谕照转奕劻、李鸿章两位全权议和大臣切商各使。成其是删去“遵奉内廷谕旨”一语的建议,西太后极为赞许,这不正是为她解脱责任么!于是特嘱两位全权大臣:“此句实有关系,据此力为辨认,总以删除为妥。”

李鸿章接到军机处转来的张之洞修改约款的意见和谕旨,大为恼火:列强争吵数月共同签字的大纲,我李鸿章敢商改么?你张之洞这不是有意出难题吗?真是信口放言,节外生枝,其中寻章摘名之处更是吹毛求疵!

于是李鸿章回奏,把张之洞的意见逐条驳回,并说“无可商改,稍一致词,即将决裂”。但他仍然余怒未消,又针对“删除遵奉内廷谕旨”一语,写道:

查各使围困日久,但藉此空文泄愤,当面并未挑过。我若于字句间求之,未免自生枝节。不料张督在外多年,稍有阅历,仍是二十年前在京书生之习,盖局外论事易也。臣等只有遵旨力理。刘、张相距已远,情形未能周知,若随时电商,恐误事机。

如此讽刺、挖苦、讥诮和蔑视,张之洞岂堪忍受?他托英、德领事向两国公使转达要求:将各省会议各款的意见,添入大纲之内,以为议详约之根;大纲须速办不可改,那么详约并不迫促,当妥商。得到英法公使“词甚和平”的答复:皆言大纲速允,以后该督所拟各条,极愿详加酌议。张之洞更来气了:外国人尚好说话,而李鸿章不仅向不与商,有议即驳,反以前辈自居,肆意攻讦,自然不堪忍受。张之洞致电刘坤一等人:

“合肥谓鄙人为书生习气,诚然。但书生习气似较胜于中堂习气耳……不谓外人易说话,而中国人反难说话也。合肥谏电‘不与刘张相商’一语感甚!”

这不,又对着干上了。此事传出以后,人们把他们的互相讥诮,总结成一副对联,匹仗天成,传为绝对:

香涛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耳;

少荃议和二三次,遂以前辈自居乎?

以后,张之洞与李鸿章在“惩凶”、“赔款”等许多问题上皆生龃龉,针锋相对。虽然没有超出保住两宫、竭尽臣节的范围,但确对清政府和李鸿章的全面投降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诚然,面对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张之洞没有像中法、中日战争时期那样坚决抗争,但他心忧国难、力挽利权的拳拳之心却是有的。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于1901年9月7日最后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进一步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就在张之洞为《议和大纲》与李鸿章争执之时,又生出一件蹊跷事儿。

俄国发出照会,要交还东北三省,要求清廷授予驻俄公使杨儒以全权大臣资格,在彼得堡谈判。

这不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么?太后高兴不迭地答应俄国照会,任命杨儒为全权大臣,与沙俄办理“交收东三省事宜”,从1901年1月开始谈判。

杨儒与俄国代表一接触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俄国是要中国交出东北三省,划入俄罗斯版图。俄国人手中还有个凭据:盛京将军增祺签押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这份条约的内容是什么?何时签订?不仅杨儒事先不知道,皇上、太后也不知道,议和大臣李鸿章不知道,朝廷其他大臣更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怪事?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深恨洋人的张之洞更是坐卧不安,赶紧派人了解,才清楚了其中缘由。

原来,沙俄趁义和团运动之机,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于1900年7月,出兵18万,分兵七路强占了东北三省。为使占领永久化、合法化,俄军抓住藏在奉天新民厅(今辽宁省新民县)的盛京将军增祺,强迫与他谈判,要把抢占的土地和各种权利,用条约固定下来。增祺吓得七魂出窍,派早已革职的道员周冕,前往旅顺与俄方谈判。在明晃晃的刺刀下,俄方于11月2日,胁迫周冕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随后又逼增祺画了押。《暂章》规定,奉天等处留俄军驻防,中国不得在东北驻兵;收缴中国军械,拆毁军事设施;沈阳设俄总管一员,办理交涉事宜;东北行政设官,要经俄方认可等等。如果俄国诱迫中国皇帝批准该约,奉天甚或东北三省,就要变成俄罗斯的版图了。沙俄骗得与中国谈判,亮出了本来意图,要把原限于奉天一省的“交地”条约,变为包括东北三省的正式条约。

杨儒与俄代表会谈了21次,坚持“暂章”系已革道员擅行妄订,断无请批之理,拒不承认。

杨儒将增祺擅订的条约,奏报朝廷。清廷殊深骇诧,于12月31日,将增祺革职,拒绝承认条约。各国闻讯,也表示抗议。沙俄在舆论压力下,无可奈何地于1901年1月23日宣布“批准一层,姑且作罢”。

但沙俄岂肯就此罢休?提出议订新约。而其新约变本加厉,不仅包括了“暂章”的全部内容,还要霸占新疆等地路、矿权益,并要修一条从东北直达北京的铁路。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强烈反对。上海数百士绅集会,上书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要求改正条款。

张之洞和刘坤一、陶模等一批人接连上奏,力阻批约。张之洞奏道:“增祺与俄国擅定暂约事,荒谬万状。困如所约,东三省及直、晋、陕、甘沿北边一带皆非我有矣!兵权、利权、政权全丢,所谓交还有名无实,朝廷万不可允。否则,各国效尤,必成瓜分之祸。”

同时,他要求将俄约布告各国,请其齐向俄理论,又分电驻外大使,让他们婉商各国帮助辨阻。

为了达到目的,俄国人软硬兼施。在谈判桌上,怒言相加,吹胡子瞪眼,捋胳膊掏枪,横加恫吓,压迫杨儒画押;在暗地里,令驻京代表璞科第,秘密地收买李鸿章,给他50万卢布的酬金,让他怂恿清廷批准条约。1897年李鸿章与俄人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时,就接受了俄国人的贿赂。这次俄国人又对缝下蛆,果见成效。

俄国人威胁杨儒在14天内画押,如逾期,需增出条款,再逾期则决裂,不与商办。李鸿章便竭力策应,说条约“除第八款蒙古、新疆矿路外,似尚无甚纰谬”,俄国“可让者已尽让,自宜早定为是”,并说“延缓实恐误事,各国私议,全系日本领事串通各国之意”,“若将俄约布告,怒必更甚”,俄使“未必受商量,恐愈缓愈紧,务望熟筹利害,相机因应为要”,敦促朝廷答应。这还不够,李鸿章又给杨儒去电,说条约“刺目处均删险,照允无后患。势处万难,不能不允。即酌量画押,勿误”!

张之洞则继续力阻,认为条约虽经略改,但“名虽还而实据,利尽去而害存。我置官吏供彼指挥,我设警察供彼役使,利益则如彼独享,损失则归我赔偿,政权、利权、兵权尽归他人。而铁路抵京,永远无安枕之日。且各国必然效尤,全局势必瓦裂,内地各省,皆无自主之权矣。”要求朝廷“坚韧持之,万勿画押”。

他又怕杨儒在俄人的威胁下吃不住劲,联合刘坤一电告杨儒:“俄约各国哗然,立待效尤。中国士大夫多已病公,行在已无成见。如此约果定,各国另生枝节,中外矢集,窃为公危。请统筹全局,格外慎重。”

正如张之洞所说,以西太后为首的朝廷,外迫于沙俄的压力,内惑于李鸿章的诱骗,早没了主意,竟电谕杨儒:“惟有请全权定计,朝廷实不能遥断。”实际是豁出去了,你杨儒可自行了断,画押与否你看着办吧,将来你自己承担罪责。杨儒心里也明白,朝廷已无可奈何了,他一时也产生了摇动。

张之洞又接连给杨儒去电,分析利害,给予支持。3月14日的电报说:“东三省因祺擅立草约致启贪求,赖公辩论维持,深佩忠荩……鄙意此万不宜草草议定。中华全局存亡所关,务望详慎!”

在关键的时刻,张之洞的电报,给予了杨儒善意的警示和有力的支持,使他了解了人心的向背,坚定了不向沙俄妥协的信心。他拒绝了李鸿章的催令,又不畏强暴,同沙俄针锋相对,不屈不挠,坚决拒绝画押。抱病谈判,曾两次跌伤。始终坚持“未奉画押之旨,断不受俄人逼迫”,捍卫了国家主权,挫败了俄国霸占东北的计划和李鸿章的卖国阴谋。

李鸿章卖国阴谋不成,气急败坏,竟然电奏朝廷,说刘坤一、张之洞“素昵英、日,易为所动”。

刘坤一、张之洞愤然反击,上奏“斥为谬论”,奏申“全权为俄所愚,屡电皆有‘俄成见不可破’之语,且于英、日劝阻,深致不悦,是其意见不无稍偏之处”。

张之洞、李鸿章又是一场激烈交锋。

3月24日,清政府电令驻俄使馆拒绝签字。3月25日,因积雪路滑,杨儒下车时跌昏,救苏后即赴德治病,谈判中止。第二年,杨儒重返任所,不久病死。

4月6日沙俄在恼恨和无奈中发表声明,宣布条约议定暂时结束,东三省交收问题,俟中国事定后再提。

李鸿章阴谋没有得逞,极不愉快,连上奏罢议消息都不肯,以致庆亲王奕劻单衔独奏。张之洞看在眼里,予以揭露,致电刘坤一说:

“合肥胸有成算,知袒俄之局终必可成。此公老横偏执,怙过遂非,可怪可叹。此时各省各国但知俄约罢议,共相庆幸,宸寰亦觉稍纡,而不知合肥已暗中许其画押。”

7月27日,张之洞又向李鸿章挥戈一击,电奏朝廷:

“李相前劝画押,或者因恐决裂为俄所愚。今逾期不画,俄国竟无动静,自当悔悟急改,乃坚执不肯照会,岂始终为俄所愚也?抑或别有成见也?不顾国家之安危,而专为同僚为水火,大臣举动,不当如此。”

至此,李鸿章的卖国意图,已经昭然于世。可他的老毛病不改,在与俄国商订东北交收条约时,俄国因势所迫,同意退兵还地,但又提出4条内容的约款,要求清廷签字。李鸿章又力主接受,引得举国上下再次痛诋李鸿章卖国。太后采纳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意见,不许。李鸿章接到废约谕旨,忧郁焦急,肝疾剧增,有时盛怒,或如病狂,于11月7日吐血毙命。

张之洞闻得李鸿章死讯,觉得他死了正好,但不表示一下,就显得自己太没风度了;若写副挽联、悼词,又觉得无话可说。这种人有何可“挽”得呢?思来想去,办法有了,于挽幛中,用白布大书了一个“奠”字。什么意思?随人们去想好了。

不久,太后回京途经至开封,论东南互保之功,刘坤一赏加太子太保衔,张之洞、袁世凯均加太子少保衔。

由于朝野的坚决抵制,与俄谈判时断时续,颇费周折,直至1902年4月8日,清外务部大臣王文韶和俄国公使雷萨尔,才签署《东三省交地章程》,规定俄军在18个月内,先后撤离盛京一带、吉林、黑龙江省。但俄方并不履行,直至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根据日俄签订的《朴次茅斯条约》,俄国将旅顺、大连湾租借权移交日本,将部分中东铁路及附属权益转让日本以后,才迟迟于1906年6月,撤出东北南部的俄军。至此,历时7年的中俄撤兵交地事宜,始告结束。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1902年10月)刘坤一病逝于南京,谕命张之洞署两江总督。

十月初六,张之洞抵达江宁。想起前时署理两江,正值甲午战事方殷,筹饷筹械,无一日清闲,众多的古迹,没时间浏览,此时,要弥补一下久存心中的缺憾。看到自己修筑的北城马路两侧,已恢复了昔日的繁华,颇感惬意,心情极为舒畅。于是,张之洞忙中偷闲,浏览古迹,畅思古今,吟诗记怀。所作皆为佳品。其《金陵杂诗》16首,更见其诗文大家兼政治家、洋务领袖的思想与胸怀。请看:

其一

兵力无如刘宋强,

励精政事数萧梁。

何因不享百年祚,

鸩毒山川是建康。

其二

荒坡野水尚西流,

朱雀桥边系葑舟。

莫道南朝无可念,

求书今少大航头。

其三

孟老录中思汴台,

达摩曲里邺城灰。

世间少有兰成赋,

便觉江南最可哀。

其四

宰相荒嬉夜宴阑,

保义新拜掌书官。

春风一半残桃李,

独有潘郎忍泪看。

其五

景宗何如霍去病,

庆云无愧张子房。

谁道江东诗绮靡,

如闻敕勒见牛羊。

其六

秣陵游客惯骑驴,

今日全家挽鹿车。

拈出维新一公案,

请参利病究何如?

不难看出,张之洞的诗写得确实不俗。后人评其独成一派,别开一宗。著名诗人谭献、樊增祥皆为其弟子。在他的幕宾中,也有梁鼎芬、陈衍(号石遗)等,皆一时著名诗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评张之洞诗说:

“相国生平文字,以奏议及古今体诗为第一。古体诗才力雄富,今体诗士马精妍,以发挥其名论特识。在南北宋诸大老中,兼有安阳(韩维)、庐陵(欧阳修)、眉山(苏轼)、半山(王安石)、简斋(陈与义)、止斋(陈傅良)、石湖(范成大)之胜。”

林庚白则说:“同光诗人,什九无真感,惟二张为能自道其艰苦与怀抱。二张者,之洞与謇也……之洞于各体诗并工绝,其五七言古体诗,直可与荆公(王安石)抗手,无能高下。”

可见,其诗坛地位,也是泰山北斗。尽管政务繁忙,很少写诗,但成诗即是精品,有《广雅堂诗集》4卷流传于世。

其《翠微亭》,可称为代表作。诗人超拔的学识、阔大的胸襟、宏伟的志向、深邃的思想和卓异的诗才,都得到了体现,确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其《玄武湖》、《莫愁湖》、《燕子矶》也皆是写景抒怀的上乘佳作,难怪当时文坛对他仰慕和崇戴了。

这天,张之洞又乘轿出游,刚走出不远,忽听前面几声吵闹:

“走开!走开!”

“不!我找张大帅。我要告状!我要告状……”

张之洞命轿子停下,见几位士兵正拉扯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肮脏的老头儿。老头儿赖着不走,趴在地上叫喊。

张之洞问轿旁的侍卫:“张青,前边出了什么事?你去看看。”

张青回来说:“报告大人:一个老头拦轿告状,赶他不走。”

张之洞一瞪眼:“即是告状的,赶他做什么?把他叫过来!”

老头儿被领到轿前,倒头便拜,嚎哭道:

“张香帅,我可见到你啦!呜呜呜——”

张之洞问道:“拦轿者何人?报上姓名。”

老头儿抹去鼻涕,哀声道:“小民姓张名陆字广通,安徽亳州安平里张家沟人氏,自幼读圣贤之书,学得圣贤之道,考取了州学禀生。今年58岁。”

“哦——还是个秀才。准你站起来说话。”张之洞说。

“学生斗胆问一声,大人是否是两江总督、张香帅张大人?”

张之洞见他两目炯炯有神,极尽狡黠,便说:“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样?”

张陆说:“如果是大人,这状我就告。若不是,这状我就不告啦!”

“县有县衙,府有知府,省有臬台巡抚,你何不到他们那里去告?”张之洞问道。

“大人容禀!我这个状子,非张大人断不了。”

“噢?有何重大案情,省府州县管不了,非找总督来告?”张之洞疑惑不解。

“回大人:小民不敢。小民的这状子,是非见到张部堂张之洞大人不告。刘部堂、王部堂、李部堂,我都不告;只有见到张大人,这状我才告呢!”张陆老头儿还挺倔。

“那么你认识张之洞吗?”张之洞问。

“回大人,小民并不认得。”

“那你为何拦我的轿子?”

“我猜你是总督张大人。”

“何以见得?”

“我在这督府前转悠了7天了,常见这顶绿呢小轿出来。又听说,张大人这阵儿,常不在府中,而是微服出行,吊幽访古,考察民情。故而猜测,轿里乘坐的定是张大人。小民没猜错吧?”张陆说着话,眼也没闲着,不住地察言观色。

“好!你就告吧。本人正是张之洞!”

“哎……张大人,小民张陆给您磕头。”张陆又跪下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来,“那……这状我就告定啦!”

“你是命案呢?财产案呢?还是什么案?可有状子?”张之洞也打量着张陆。

“有。”张陆从怀中掏出状纸呈上。

张之洞看了,气得差点儿没蹦出轿子来,原来状纸上写的是:

状告同里龚老六刁蛮成性、横行乡里。前时,小民去龚家集赶集,路过龚氏门口,被其看见,便唆使儿孙家丁强行赶走,不准通行。是徒不惩,正义不伸,百姓难安。专呈两江总督张之洞大人为小民申冤做主。亳州安平里张家沟张陆具呈。

“给我拉到路边,棍棒伺候!”张之洞气得胡子直乍。

“大人且慢!容小民说完再打不迟。”张陆扎刹着两手阻拦。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找我来告状?岂不是儿戏?有意戏耍本部堂不成?给我打!”

“且慢!”张陆跪在地上,“小人有天大的冤情!状子难以写下。请大人息怒,容小人细禀!”

“拉到一边去!起轿!”

“张大人,且慢走!我告的是龚照玙龚老六,我告民贼龚照玙呀!张大人——”

“噢?告龚照玙?这倒要问问。”张之洞想到这里,吩咐说:“停轿!”

张陆连滚带爬地来到轿前:“张大人,我告龚照玙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张大人您不能不管!”

“好!那站起来说吧!”张之洞对他又客气上了。

这龚照玙是谁?为何张之洞如此感兴趣?

龚照玙小名龚老六,亳州安平里龚家集人氏,兄弟排行老六。其三兄龚照瑷,就是前文提到的驻法大使。老六早年参加淮军,平捻有功,累升到都统,率部驻守旅顺。甲午战起,日本兵占领大连后,平安无事地休整了十天,才向旅顺进兵。而旅顺的守军并无准备,龚照玙根本没作部署,天天和他的八位姨太太寻欢作乐。闻听日军逼来,龚照玙仓皇布置一下,便带着他的八位小老婆,裹带金银财宝逃离了旅顺。致使日本人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旅顺,进而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上万人。后来,在举国上下要求惩治逃将的呼声中,龚照玙和平壤战役中弃城而逃的卫汝贵(字达三)一同锒铛入狱。龚家有的是钱,又有其兄龚照瑷为他奔走,得以保住脑袋,长期羁于北京刑部狱中;而卫汝贵经张之洞查实复奏,被朝廷割掉脑袋。当时张之洞极恨这两人,曾电致李鸿章要求把龚照玙一块儿正法,但没有办到。

义和团进京以后,战乱中打开了刑部大狱,把有罪无罪的都放了出来。龚照玙又捡了个便宜,然后又上下使钱,买了个平安还家,回到了安徽老家。

今天张之洞听说告龚照玙,一下子来了兴趣,叫张陆站起来,又问:“你告的可是那个弃旅顺而逃的龚照玙?”

“总督大人,我告的正是他!”张陆笑了。

“就为你状子写的那点事?”张之洞又问。

“哎——总督大人,您听我细说呀。”张陆把原由细说一遍。

上年春龚照玙回到家乡,正赶上六月六日,是他的六十寿期。死里逃生,平安还乡,自然要庆贺一番,预定宴客3天。

张陆听说了,大为恼火,心说:你把成千上万的百姓生命都葬送了,这会儿要逍遥快乐,偏不让你痛快!

宴客第一天,龚家宾客盈门,喜气洋洋,屋里屋外都坐满了人。这时张陆来了,让在场的人不胜惊讶。为什么?张陆穿了一身丧服,头戴丧帽,腰缠麻绳。他来吊丧来了?

龚照玙不明原因,赶快迎过来。

没等他说话,张陆先说了:“六哥,今天高兴不?”

龚照玙说:“高兴啊!高兴啦!今天是我的六旬大寿,你请……”他想说你请坐,可端详这身丧服,又犹豫了,“你这是怎么回事?”

“六哥,听小弟一句话行不?”张陆尽管说自己的。

龚照玙说:“请见教!我愿意听听。”

张陆说:“老弟最近看了几本新书,才知道,国民乃是国家之主体啊!弟亦国民也,则中国土地之存亡,应负一分之责任。请问六哥,几年前你将国之旅顺,送向何处也?今日能见还乎?”

龚照玙窘困至极,如丧考妣,狂呼:“逐客,逐客!”

张陆甩袖走了。

第二天早晨,龚照玙见门首有一副对联,写道:

称六太爷,上六旬寿,欣占六月六日良辰,六数相逢,曾听得张陆先生,大踏步闯进门来,口叫六哥还旅顺;

坐三年监,陪三次斩,赚得三代三品封典,三生愿足,最可怜达三故友,小钱头不如咱洒,冤沉三字赴黄泉。

“小钱头不如咱洒”,是合肥方言,说卫汝贵用钱之法不及龚照玙,所以丢了命。龚照玙气愤至极,大骂3日。

从此,龚六视张陆如仇人,势不两立,但也无可奈何。适逢这天张陆到龚家集赶集,正打龚照玙门前过。龚照玙离老远看张陆来了,便招呼儿子、孙子和家丁,拦住道路,不准从他门前过。张陆见势头不对,争执起来被他们打一顿,白吃眼前亏,扭头便走。

这以后,张陆总觉着憋气,一直无处撒。这次到南京来,正赶上张之洞接署了两江总督。久闻张之洞最恨投降派,正直敢为,连李鸿章也斗不过他,我何不请他给出出气?“对!就这么办!”张陆便生出了拦轿告状的主意。

张之洞听完张陆的介绍,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说:“张先生,你真是个义士!可你这状,叫我怎么断呢?”

张陆说:“张大人,您是足智多谋、万事不为难的孔明诸葛亮!这点小事儿,您能没办法吗?”

张之洞说:“要说罪责,这龚老六该杀!但吏部已给结清了,本部堂也不好去翻案。若论你这档子事,顶大算邻里不和,也治不了他什么罪。你想出出气,如何是好呢?”

张陆说:“正是。张大人,若是寻常百姓,骂我打我,我不烦不恼。此等败类给我气受,我受不下去。张大人,您是个大清官,百姓的母亲,能眼看着好人叫坏人欺负么?”

“要说也是。”张之洞想了想,“有了。我送你两个灯笼……”

“送我灯笼做啥?”张陆不解地问。

“我送你的不是寻常的灯笼!是总督府的,上面有‘总督’字样;再送一个,写上‘南皮张’。你回去以后,披红挂绿,敲锣打鼓,乘八抬大轿,再打着我送你的灯笼,在龚家门口闹上3天。他胆敢阻拦,你用灯笼砸他。碰坏了我的灯笼,自有官府跟他算账!县衙、府衙,你一告就赢。不过,谅他也不敢!你再从他门前过,就把灯笼提着。你这口闷气,还出不来么?”

“谢总督大人隆恩!”张陆高兴不迭,叩头致谢。

转眼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天,张之洞欣奉进京陛见的谕旨。67岁的人了,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太后召见要问何事?是否有入枢主政的可能?他满怀喜悦地向新任江督魏光焘办理了篆务交接,乘“楚材”轮返回了汉口。然后再乘火车北上。

这时卢汉路修通了么?没有。卢汉路是分段施工的,先修汉口到滠口,卢沟桥到保定,1898年修成通车,再修滠口到信阳,保定到正定。滠口到信阳这一段是上年秋天竣工的。保定至正定一段,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施工陷于停顿,现正赶修;原修好的卢保铁路,被义和团拆毁,已在义和团运动过后修复。同时,卢沟桥到北京一段也开了工。

老头子执意乘火车,也是为了查勘一下工程进展情况。更何况,在自己督办的铁路上乘车进京,那心里的欣慰和自豪,真是非比寻常。

张之洞为修卢汉路,真是费尽了心血。因为政府没钱,朝廷答应官库提款1000万两,仅占预算四分之一。而在开工后的一年中,只拨出400万两,其余所需,均须筹款和借款。而为了路权国有,张之洞煞费苦心,历尽曲折,终因不得不借洋债而被俄、法、比三国控制。但在当时条件下,既没有资金、又没有技术,而为了国家的富强,解决运兵筹饷的急需,挽救清王朝覆灭的命运,张之洞立下了汗马功劳。

说话在四月二十日(5月16日),张之洞抵达北京。触目是八国联军浩劫后的痕迹,花红柳绿掩盖不住累累创痕,绿草如茵更显得百业凋零,洋兵横冲直撞,国民愁眉苦脸,此时情景让张之洞黯然神伤。阔别20年的京都圣地,竟然变成这般模样!

张之洞第一个拜谒的,是庆亲王弈劻。这位王爷在两月前升为军机领袖,接替死去的荣禄,识见、能力、胆略比荣禄就差得太多了。但在贪污受贿方面,却超过荣禄不少。京内外官员想升迁的,不给他行重贿便难遂愿。张之洞对他素有戒意。他对张之洞呢,也是畏厌参半。因为张之洞深孚清望,又有太后的倚重。他曾对亲信说:“疆臣跋扈的,前有一个左季高,今有一个张香涛。对此辈,唯有敬若鬼神而远之。”左季高即左宗棠,在他的眼里,这两位都是惹不起的主儿,敬而远之吧!

张之洞拜见寒暄之后,便问太后召见要问何事?奕劻说:“太后关心新政,对练兵筹饷更为关切。大概还会问到与各国的商约。”张之洞心里有点底了,又敷衍几句,便告辞而退,转道来到军机大臣鹿传霖的家。

鹿传霖(1836~1910)是张之洞的姐夫,大张之洞1岁,字滋轩,直隶定兴人。1990年任江苏巡抚时,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募兵三营护送太后逃到西安,脱离了危险境地,也打动了太后的心扉,又有荣禄的保举,那么……升吧!一下子升任了军机大臣。

姐夫小舅相见分外亲热,历乱重逢,离情互诉,有说不完的话。谈罢会见奕劻的情形,张之洞便询问太后对新政的意向,以备召见应对。

鹿传霖的思想虽然开明,但对新政也很忧虑:“新政新政,有名无实!也是被挤得没法了,太后才走这条道。我看呢,你那《江楚会奏三折》,最对太后的心思。”

这也是旧话了,但仍然说得张之洞怦然心动,浮想联翩……

慈禧还在西安时,迫于宗社倾覆的危急和要求变法的舆论,于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1901年1月)发布变法上谕。谕令京外大员和出使大臣,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限期两月,条议奏闻。两个月后,还煞有介事地设立了督办政务处,作为主持所谓变法的机构,委派奕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和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并委刘坤一、张之洞遥为“参予政务大臣”,实行新政。

张之洞和刘坤一商定,合拟条议会奏,召邀张謇、黄绍箕等有识之士起草奏议内容。张之洞荟萃众说,断以己意,先后奏呈了三道奏折,共4万余言,合称为《江楚会奏三折》,简称为“江楚三折”。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上奏,提出变法之首在于“育才兴学”;其四条措施:一是设文武学堂;二是酌改文科;三是停罢武科;四是奖励游学。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六月初四日上奏,提出十二项整顿措施:一、崇节俭;二、破常规;三、停捐纳;四、课官重禄;五、去书吏;六、去差役;七、恤刑狱;八、改造法;九、筹八旗生计;十、裁屯卫;十一、裁绿营;十二、简文法。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西法十一条折》,六月五日上奏,提出了十一条采用西法的措施:一、广派游历;二、练外国洋操;三、广军实;四、修农政;五、劝工艺;六、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七、用银元;八、行印花税;九、推行邮政;十、官收官卖洋药(鸦片);十一、多译东西各国书。

三折上达,朝中大臣拍手叫绝,慈禧尤为赏识,决意施行,特颁懿旨:“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整顿中法以行西法各条,其中可行者即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各省疆吏亦应一律通筹,切实实行。”

而后一年多内,张之洞在湖北筹饷练兵,大办学堂,鼓励工商业。署理江督后,又和袁世凯会同制定编练新军章程,会奏“变通科举”,奏设了三江师范学堂和两江学务处,议定沪宁铁路借款合同,选派水、陆师学生分赴英、德学习等等,把变法三疏付诸行动。又奉谕制成《中国矿务章程》,成为清政府官僚中实行新政最积极、最有成效的一个。

鹿传霖接着说:“变法势在必行,老弟那三疏的各条也是救时急务。可是,老弟记着:西洋玩意儿勿宜袭用太多,太后也不愿多言西法呀!”

张之洞则大不以为然,说:“鹿相,以我看来这环球大势,是孤则亡,同则存。今经旷世奇变,海内望治,人心思变。仅泛泛整顿中法,断难除弊富强。唯有改用西法,才能固结民心,化衰起弱,久存圣教,遏止乱党,抵制邪说。比如教学取士之法,家塾漫无规制,所学已非所用;科举唯文取士,甄拔难尽真才。非改弦易辙,仿效德、日等国,广设大小学校,统一学制章程,使学者道艺兼通,文武兼通,内外兼通,才能为世所用,因应不穷。”

鹿传霖听了,心中实在佩服。他清楚,张之洞那《江楚三折》,实际上已成为新政的纲领,朝廷实行新政的所有内容,基本上没有超出三折内容。只可惜不能在全国广泛推行,因为朝中大臣,无一锐志革故鼎新推行变法之人。当初有荣禄疏导太后,化解群疑,才诏定变法,设立了督办政务处,并将三折推行各省。如今取代荣禄的庆亲王奕劻,无胆无识,贪婪成性,如何推行新政?其他军机大臣数王文韶资格最老,但他是个滑头世故之人,且年事已74岁,衰迈耳聋,不堪此任。面对张之洞这一腔热情,鹿传霖深为叹惜,于是说:

“你的识见,远过于内外臣僚,我也深为佩服。前年江楚三折,太后称好。荣禄回对:法是好,只是无人办。那时到底还有荣禄,如今靠谁主持?两月前,你上的科举改章,不就被驳了吗?”

当年二月,袁世凯要奏请分科递减,逐步废除科举,但自知连秀才都不是,倡言必招讥评,便邀请张之洞领衔会奏。提出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乡试开始,每科递减取中名额三分之一,到光绪三十八年减尽,停止科举。张之洞认为科举不废,学校不兴。废之太促又恐难行,用此渐废之法,到时科举既停,则兴学育才更有成效。谁知会奏呈进,阻力重重。王文韶更是竭力反对,说废除科举将失天下士子之心,且会使士人不读经书,不尊圣贤,为患更甚。因而奏议被驳。与此同时,张之洞襄助管学大臣张百熙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也因守旧大臣的阻挠未能推行。

“杻臣不主,何论有成!”张之洞深为慨叹。军机大臣还有鹿传霖和瞿鸿禨,鹿传霖不用问了,他清楚这位老姐夫,本是个得过且过的主儿,更何况对新政又不热心,便说:“瞿中堂持何主张?”

“子玖倒是能干,有关新政太后都交他办,和我也能商量。”鹿传霖说,“不过,他和庆邸很不融洽,听说是袁世凯在中间挑拨。”

接着鹿传霖介绍一个传闻。袁世凯(字慰亭)在荣禄死后,初想攀附瞿鸿禨,先示意愿列门樯。瞿鸿禨受宠若惊,没有答应;袁世凯又托人要求和他换帖拜把兄弟,又受到他的婉辞。袁世凯便转而投靠了奕劻,让人给奕劻送了20万两的银票,还包下庆王府的全部费用,与奕劻之子载振拜了把兄弟。

“慰亭结托庆邸,意在去瞿自引。”鹿传霖接着说,“目前虽难办到,但有他拨弄,只恐子玖和庆邸益难相容,势必终成水火。因此,我想推荐老弟入枢……”

“鹿相切勿再提此事。”张之洞连忙拒绝,进京路上,他反复权衡,拿定了不入枢的主意,“前年冬天,峴帅、慰亭也有此意,我即电阻。如今庆邸当朝,岂容鄙人插足?再说枢臣不谐,何苦自蹈是非?还不如在地方有事可为。”

“老弟所虑也是。这些年,满汉畛域越化越深。满人位尊权重,无为有威;汉人辄受歧视,想为无位。在京为官,越来越难了。”

张之洞对满汉畛域也有所虑,其专陈“筹八旗生计”一条,就意在化除满汉隔阂,于是说:

“近两年来,满汉隔阂有增无减。总理衙门改成的外务部,用庆邸总理,汉员只派作会办;六部也是满员掌握大权,就连管学大臣主持的京师大学堂,也派了荣庆会同管理。嗨……今日贫患日亟,若再分畛域,只恐人心乖离,亡国之日不远啦!我陛见太后,要恳请慈圣匡正此弊。”

“心是好心,但那些满族亲贵不会领你的情,反而会嫉恨你。你竭尽臣忠,是为社稷,为朝廷;他们当官揽权,都是为身家,为富贵。水火不相容吗!老弟,可要持重勿躁,谨言慎行哟!”

“老姐丈,都到了什么时候?大厦倾圮,江山要易主了,我还沉得住气么?”

“哎……”鹿传霖长叹一声。

同类推荐
  • 一代名相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倾自己的毕生之力苍生、社稷效命,呕心沥血。而也正是在狄仁杰这类栋梁人物的鼎力支持下,武周一朝得以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当然,一代名相狄仁杰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他不竭的努力和奔走,终于使曾被武则天篡夺了的李唐王朝能够顺利复国。可以说,狄仁杰的许许多多的功业和行为都足以昭彰后世。那么,就让我们进走本书,领略他的风采、破解他的为官为政之道,从中汲取和借鉴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 行止船山

    行止船山

    船山是一片石,船山又是一个人;石是顽石,人非完人。然而在近代中国,他是天下南岳的惊雷,武昌城中的枪声,民族复兴的号角。作为船山家乡的后人,在千古圣灯的照亮下,呼吸、触摸、感应。幸哉!船山传人。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热门推荐
  • 青铜馆

    青铜馆

    轮回馆中出,少年自馆降。一眼望星空,搏天双煞出。登天路上争天道,大道途中夺大道。天途路上谁登顶,无敌造化自我出。
  • 炯炯有妖

    炯炯有妖

    易尘墨‘我所能给予你的只有我自己所以妖妖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机会’
  • 魔魂刺客

    魔魂刺客

    意外解开身世之谜,让杀手之王陈墨步入复仇的深渊。杀与爱,血与泪,无情与冷酷交织,昔日的同伴变成生死仇敌,失手将自己最爱的人葬送黄泉。入魔界,斩血蛊,虫族卑劣的手段让他陷入四位至尊主神的豪赌之中。战异界,争霸主,斩杀天下人又如何?“我甘愿与恶魔为伍,只是为了了却我心中未完成的那个夙愿而已。”陈墨如是说到。
  • 锻造者

    锻造者

    世界观整体上来看是四次世界大战以后,但世界观不同,自然人、变种人、构装和半构装体、亚人,人类处在再次进化的交叉路口,人种之间会有矛盾。中央与统合体,生产力高度发达,不同的政治组织形式之间也有各种矛盾。星辰大海,虚拟世界,是并行发展还是单向突破?科学技术仙侠修士,魔法还是科学?外星科技,文明对撞,机遇还是危机?宅了这么多年,有些想法,想写点东西,欢迎大家提意见。
  • 感官操控力

    感官操控力

    作者马努埃尔郝瑞特是欧洲著名的超感者。他可以通过五个感官的敏锐能力进行催眠、用意念弯曲勺柄、影响和解读别人思想……这本书里他揭示了五个感官的秘密,讲授了我们如何训练自己的感官,可使其获得“超能力”,以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
  • 路人视角的史诗

    路人视角的史诗

    沃克是个穿越者,但可能是个假的穿越者。主角光环?那是亚瑟的。桃花运?那是亚瑟的强大的背景?不包括亚瑟谁都有,反正自己没有。也许在以亚瑟为主角的这个史诗,自己只是个路人。但那又怎样,以路人的视角见证史诗,小人物也能在异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
  • 恶魔校草殿下:萌萌哒女神

    恶魔校草殿下:萌萌哒女神

    这是F.W.S组合回国,转学到重庆南开中学后与叶燃,冷陌轩,夜洛昊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原本团结的组合,如今却变得四分五裂,苏清落在飞机上第一眼看到叶燃对林紫萱的微笑就知道他喜欢的是林紫萱....................
  • 易烊千玺:叶家老易太腹黑

    易烊千玺:叶家老易太腹黑

    我不就是帮我闺密代替了一下工作吗?还引来了‘杀身之祸’,一个大总裁追着她让她负责,然后领证,带回家宠。“千玺我有事求你”“可以,……肉偿”某男扑倒某女“千玺,我生理期……”然后某男就伺候了她好几天……几天过后……某男又扑倒某女“你该伺候一下我了”————————————————————还有就是这本书是同人小说,我点的时候弄错了,点成娱乐明星,不要以为是娱乐明星啊。
  • 硝烟不留人

    硝烟不留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少年听信了老兵的忠告,牵着王府最上等的宝马,就着满眼黄沙,琢磨着走出一条少年将军的热血路。一不小心楸着了不远处的一角红衣,有瞬间的失神。老兵啜着劣酒,笑得丑陋,隐隐听见少年郎喃喃自语。便那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