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4000000015

第15章 峰回路转

假节江东,曾无迁地为良之效,

回车汉上,岂有驾轻就熟之功?

为山覆蒉,何辞积累于寸铢;

未雨彻桑,敢懈绸缪于闲暇?

光绪二十二年(1896)元宵节过后,刘坤一回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交卸篆务,奉旨回湖广总督本任。他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极为谦逊地总结了署理两江一年零四个月取得的成就,表达了回任湖广奋发图强的决心和志向。上面即是其中的几句。

上年十一月,光绪皇帝谕令张之洞回任湖广的同时,又谕:

“张之洞奏南洋创练新军,责成洋将操练,并金陵、上海兴办铁路各折,照所请行。张之洞既经创办,条理秩然,即交刘坤一赓续成之,以为补劳之计。至邮政一节,业经总署筹议,粗有头绪矣。湖广地方紧要,铁厂、枪炮厂甫经告成,现当开办铁路、整顿陆军之际,需用甚繁,炼钢轨制快枪,实为常务之急。银元铸成,能否流通各省?该督回任后,均当加意举办,以立富强之本。”

张之洞深憾在两江兴办的各项事业才开头,真舍不得离开两江。但在湖广,还有更重要的事业等着他。一回到武昌,他立刻召见各企业的督办、总办、会办官员,认真了解各厂的生产经营情况。

织布局的情况最让他满意。自建成开车后销售顺畅,盈利颇丰;棉纱生产和销售更好,无论是出口还是运销内地,都是抢手货。上年布局的生产达到高峰,生产原色布9.5万余匹,斜纹布4200余匹,棉纱7300余担。布局总监赵毓楠告诉张之洞,去冬今春以来,各地商户争购棉纱,预订数量已达1.8万担。张之洞高兴地捋着胡子说:“这五年来,你功劳卓著,本部堂要为你请旨优叙。”就是要给他提升啊!

枪炮厂的生产也让张之洞高兴。1894年夏,刚建好的枪炮厂就遭到一场大火,四个小时烧毁厂房、机器等价值30余万两。工厂总办、候补道员蔡锡勇难过得要绝食自杀。张之洞心中也很难受,对蔡锡勇好一番劝慰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挪借款项,一边修复,一边继续扩建,添造炮架、炮弹、枪弹三厂,又将原设克虏伯炮改增新型快炮。如此修厂、购机、安装,至上年夏天工厂落成投产,每月出枪500枝,枪弹7000余颗。到今年产量又有增加,并添设了钢药厂制造火药,还要附设一座小型炼钢厂。

纺纱厂的建设并不顺利。原来的投资招股方案是官商合办,商人集得30万两,不敷款由官府出30万两。至今厂未建成,商人认为官府揽权,提出疑义,要求撤股。也难怪,张之洞先派了江汉关道瞿祖荣为督办,再派知府盛春颐为督办,后来又派试用道员赵滨彦为监管,下面还有几十名随员跟差,有如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商人们难于和这帮人合作。

缫丝厂主持人黄佐卿(字晋荃)经蔡锡勇、黄遵宪等人再三敦劝,终于同意在上海筹股2万两,招募上海熟练女工赴鄂缫丝,生产较为顺利。

最让张之洞伤脑筋的算是炼铁厂了。自1894年5月正式开炉以来,因煤、焦不足,只能开一个炼铁大炉。但炼出的生铁成本太高,出售价格难以降低,质量又赶不上洋铁,所以连中国的工厂都不愿购买。要想降低成本,必须将铁炉开齐;而要齐开铁炉,又必须有充足的煤炭;要有充足的煤炭,又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去寻找新的优质煤矿。但经费又确实再难筹措。已经投入的580余万两,不知费了张之洞多少心血。

花了50余万银子开挖的王三石煤矿,只挖了三年,便因挖出了大水而不得不停止;马鞍山之煤,因含磺过重不适于炼焦熔铁。为解决煤、焦之需,铁厂只得远购开平、湘赣之煤,甚至靠输进英国和德国的洋焦炼铁,这样成本能不高吗?

《马关条约》签订,清廷要赔款2.4亿两,财政更加困难,激起了非议洋务派举办企业靡费国帑的舆论,呼吁改官办企业为商办。清廷于上年六月发布上谕,令官办所局从速变计,招商承办。

张之洞上奉谕旨,下受诘责,深忧铁厂官办岌岌难支。但招商承办又一直非他所愿,便抱着一线希望,一面向朝廷进呈炼成的钢铁、制成的钢轨及零部件和造成的枪炮;一面具折恳奏,说明开办煤铁皆有明效可睹,费繁工巨也凿凿有据,针对苛责铁厂的言论进行了理直气壮地辩解。但他的奏请未被朝廷采纳。

张之洞为恢复一座铁炉的生产,而从江南筹防局借拨的50万两银子已经告罄,仅维持了数月。部款无有指望,省内因加派赔款也再难筹,铁厂官办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张之洞思竭计穷,只好奉旨招商,前命蔡锡勇一面和盛宣怀联系商办,一面切商各洋商,如愿承包铁厂经费,也准其赴鄂承包。

眼下,英、法、德、比等国商人争先恐后,愿以银500万两附股合办,但国内人士却反对洋人包办。一场争办铁厂的竞争开始了。

这天,张之洞召来蔡锡勇,交给他一份湖南巡抚陈宝箴发来的电报,上面写道:

“……衢州、湘潭均有佳煤可炼焦炭,正拟开采供铁厂之用,忽闻铁政将与洋商合办,极为怅然。我公此举原为铁路、枪炮及塞漏卮而设,诚中国第一大政,我公生平第一盛业。今需用正急,忽与外人共之,与初意大不符合。且此端一开,外洋无不趋此便宜之路,彼资日增,我力难继,必至喧宾夺主,甚为中国惜之。”

蔡锡勇放下电报,抬头说:“香帅,听说盛道已经南来。揆度时势,不才以为包与洋人,不如包与华人为宜。”盛道,说的是盛宣怀。

“我何尝不愿包与华人?当然是华商包办为宜。但中华绅商类多巧滑,若无洋商多家争估比较,华商定必多方要挟,不肯出价啊!”张之洞恳切地说道。

“噢——”蔡锡勇恍然大悟,包给洋商是虚张声势,为的是让洋人争买,好争个高价,实则是卖给华商。

张之洞又说:“包与华商,权利仍在华人手中。将来财政好转,官府入股也便利;包与洋商则难以再图补救。你可以告知各洋行,不仅铁厂可卖,大冶铁山及江夏、大冶、兴国各煤矿,均拟一并与铁厂包与商办。让洋人竞相争办,华商才会大展眼界怦然动心啊!”

“只是华人极少巨富,哪里凑得上五六百万的资本?”蔡锡勇担心地说。

“我也思之再三。领办铁厂之人,非盛宣怀莫属。但盛道极为狡猾,轻易不肯就范。等他来到武昌,我再图谋良策。你尽快与各国洋行联系,看看他们的动态。”

蔡锡勇依计而行,发电给各洋行买办。

张之洞这一招果然有效,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的在华商人,很快便云集武昌,又是索要铁厂机器价目账档,又是到铁厂、矿山考察,紧锣密鼓,煞是热闹。

这回,一直在上海察看动向的盛宣怀坐不稳了。

盛宣怀现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和直隶津海关道,早有意做铁厂督办,张之洞心存戒备,建厂之初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去年,言官指摘他,在轮船招商局任内营私舞弊、贪污公款,意甚自危。适逢张之洞授意蔡锡勇,动员他接办汉阳铁厂,便决计舍去津海关道,别图出路,欣然答应承领铁厂。几月前来到上海时,闻听言官的弹责已平息,便又犹豫起来,不愿承领了,电求张之洞收回檄命,另委贤能。现在,得知铁厂、铁矿、煤矿一并包与商办,他不免又想发一笔大财了。又有张之洞几次电招,他便溯江而上,到武昌来见张之洞。

盛宣怀在武昌10天,见张之洞千诺百应,反而更加犹豫了。想起数年前自己献出大冶铁矿时,张之洞曾许愿每出生铁1吨,给他提银2钱作为报酬。而出铁后他向张之洞要钱时,张之洞却以铁厂本重无利、无从提款拒绝了。而今若轻言许诺,贸然承领铁厂,日后张之洞再言而无信,万一铁厂败在自己手里,那就难辞其咎,追悔莫及了。他决意坚辞不就,托辞说要回上海招集商股,还要回天津和开平议定焦炭,待三个月后再来接办。

蔡锡勇识破了盛宣怀的诡计,赶忙同张之洞商议:“盛宣怀是想金蝉脱壳。香帅,不能放他回上海啊!”张之洞不以为忧地呵呵一笑,说:“去留由他自便。你去转告他,今晚我要设宴为他饯行!”

“这……”蔡锡勇大惑不解,只好奉命而去。

当晚,盛宣怀如约而至。他估计张之洞名为饯行,实则还要劝他承领铁厂,便事先想妥了一套周全的对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之洞只是闲谈笑论,对铁厂之事一字不提。陪宴的蔡锡勇莫名其妙,盛宣怀更是满腹狐疑。

张之洞扯罢自己如何受徐致祥弹劾的往事,接着又说起近来一些人被参的传闻。

盛宣怀敏感地产生共鸣,便乘机发泄,诉起自己被纠弹的委屈。

张之洞耐心细听,还不时询长问短,显得格外同情和不平。

待盛宣怀言罢,张之洞转身取来两份刚刚草成的奏稿,拎出一份递给盛宣怀说:

“请盛道先看看这个草折,如无不妥,再缮折奏闻。”

盛宣怀接过一看,不禁大惊失色。这是张之洞奉上谕,确查盛宣怀营私舞弊、贪污巨款案的复奏。盛宣怀心惊胆战,急惶惶翻到折末,只见张之洞奏称:

“盛宣怀在任中确有营私舞弊情事,应请旨著即革职,严加惩办。”

盛宣怀哑口无言,头晕目眩,汗透重衣。当打起精神来把乞怜的目光投向张之洞时,张之洞笑眯眯的又递过另一份奏稿。

盛宣怀接过细看,只见折中奏称:

“盛宣怀在任中实有挪用公款行为,但已进行偿还。盛道兴办洋务甚多,力任时艰,难免一时度支拮据,挪借暂用,事后弥补,尚属可宥。其任内诸项开销,账目明了,似无贪污巨款之情事。盛宣怀才猷宏达,综核精详,经理商局卓有成效,久为华商所信服,应请旨将汉阳铁厂归该道召集商股,督商妥办。”

盛宣怀如噩梦方醒,犹有余悸,连连作揖说道:“香帅厚爱,宣怀敢不从命!铁厂万难,宣怀不计,唯求香帅指授方略,以赖支持而谋久远。”

“盛道力任其难,有何难处都好商量。你先和锡勇拟个章程,难决之事我再请旨。”张之洞慰勉几句,又接下来说道:“本部堂已奉上谕,和直隶总督王文韶,督率商办卢汉铁路。近日,粤、湘、鄂三省士绅,商请修粤汉铁路的呼声甚高,也不难为朝廷批准。如此芦汉、粤汉兴修,我拟请旨,凡所有路轨和各省所用钢铁,均一律向铁厂订购。这样铁厂销路既宽,成本也可于铁路经费内挹注。对铁厂所产煤铁,奏请宽免10年税银。铁厂之困厄,将尽行可解。杏荪,督办卢汉铁路,事务繁巨,正缺谙熟洋务之人。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我则曰:如欲兴办卢汉铁路,舍君其谁?哈哈哈哈,杏荪,我的主意已决,望君竭诚助我也!”

张之洞心花怒放,满脸光彩,又对身旁的蔡锡勇说:“凡炼铁、采矿和运转等有涉地方之事,仍由铁政局协办助理,不得窒碍。”

盛宣怀不胜欢喜,尤其是张之洞还有意让他承领商办卢汉铁路,如此路、厂两环相扣,全盘俱活,不独可获厚利,又可实现官升高位的夙愿了。

于是,盛宣怀连日和蔡锡勇草拟铁厂招商承办章程,经张之洞审定奏报了朝廷。

铁厂官督商办以后,张之洞和盛宣怀于1898年又开办了磺轻灰少、炼焦最佳的江西萍乡煤矿,修筑了萍乡达株洲的铁路,终于解决了铁厂的燃料问题,使铁厂走上了正常生产的轨道。先后为京汉、正太、淞沪、宁沪、沪杭甬、津浦、广九、川汉等铁路提供了轨道,并生产出造船、建筑和桥梁工程所需的各种结构钢材,远销欧美,铁厂生产的马丁钢,驰名全球。

汉阳铁厂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一鸣惊人。西方列强大为震惊,视为中国睡狮初醒的标志。这是张之洞的强国梦化为现实的极为精彩的一幕!

直到1908年,汉阳铁厂改名“汉冶萍公司”,将督办名义全部取消。汉阳铁厂、大冶铁厂、萍乡煤矿组成联营企业,盛宣怀任总经理,张之洞才完全脱离汉阳铁厂。

中秋节过后的一天,武昌城内的张氏府第张灯结彩,贺客盈门,应接不暇,张之洞正忙着为他的侄子张仁杰娶亲。

这时有人来报:“门外有一年少书生求见老爷。送了一副喜联,10两礼银。”

“来客名字如何称谓?”张之洞问道。

“来客没说。说早与老爷有过书信来往,是老朋友,老爷看了字迹,就会想起他的。”下人回道。

“来客多大年纪?”

“20多岁。”下人说着,把一份纸帖递给张之洞。

张之洞一看,上面用俊逸的行楷写着一副婚联:

牡丹丛中蝴蝶双舞,

荷花塘内鸳鸯对歌。

联语造意颇佳,字迹也有几分熟悉,但他想不起是谁的,便吩咐请进客厅相见。

一个年轻书生被引了进来,看上去不过二十四五岁,个子不高,却眉宇轩昂,两只大眼晶亮有神。他笔挺着身子向张之洞抱拳行礼,以广东口音说道:“恭喜老夫子钧座!”

张之洞又见他竟然抱拳行礼,腰都不弯一下,心中暗生不悦。这鄂省的大小官员,见了自己都是鞠躬致敬。而这一介书生,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但侄子大喜之日,又不便发作,便想不管书生是谁,先杀一杀他的狂气再说,于是说道:

“承蒙赠联,深表感谢。本督也有一联,小先生愿对否?”

那青年书生又抱拳行礼,笑一笑答道:“愿意从命,请老夫子赐教!”

张之洞手捋胡须,随即口占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书生默诵一遍,暗自回味;四水指江、河、湖、海,江排第一;四时指春、夏、秋、冬,夏属第二;江夏又是武昌的别称。“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语意双关,盛气凌人,大有居高临下呵责之意,表明自己是数一数二的身份地位。而同时,全联23字,除“水”、“时”、“先生”、“居”五字外,其余18字均是两次出现,或嵌字,或组词,排列有序,构思奇妙,确是一句令人叫绝、又极其难对的联语。

“张之洞海内奇才,文章魁首,真是名不虚传!”书生暗生赞佩。

在场的人也都琢磨出其中的味道,一阵唏嘘之后,室内静寂无声,都眼睁睁地注视着青年书生。

只见那青年书生反剪双手,在室内缓缓踱步,猛地双眸一亮,嘴角挂笑,又是抱拳一礼,说道:“香帅指教!”脱口说出下联: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好!对得好!”张之洞不由脱口称赞,面露喜色。

三教指儒、释、道,三才指天、地、人,与出联结构相同,对仗天成,表面自称小子,实则自负不凡。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谢谢夸奖!”那书生又拱手致意。

“小先生何许人也?”张之洞愕然问道。

“报社记者”那人微微一笑。

“报社记者?”张之洞不解地说,“请问小先生尊姓大名?”

“晚生梁启超,拜见香帅!”梁启超上前一步,倒头便拜。

“梁启超?你可是广东新会的梁启超?”

“正是在下。”

“啊呀,卓如贤弟!可把你盼来了!快快请起!”张之洞喜不自胜,赶忙站起身来拱手施礼,亲自把梁启超挽起来。

“贤弟怎么不先来个话?好派人接你啊!请!请到书房叙话。”

张之洞抛下其他客人,把梁启超请到书房,殷勤备至。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虽然只有24岁,已经名满天下了。张之洞笼络之意甚切,早就致书延请,今日到来,真是喜上加喜。

《强学报》停办后,张之洞派亲信幕僚汪康年到了上海,接收了《强学报》的家底。汪康年按照张之洞的授意,与黄遵宪把梁启超邀到上海,于1896年8月创办了社会政治旬刊《时务报》。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其宗旨为变法图存。梁启超以任公之名,每期撰述4000余字,其语言之妙,令人折服,从通都大邑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个新会梁启超。数月之间,《时务报》风靡海内,销售万余份,创中国有报以来最大销量。

这下张之洞高兴了,正对了他以报刊推行己志、获取声誉的心思。他通知《时务报》馆,给湖北全省大小各衙门,都按期寄送一本,各书局、书院、学堂,分别多寡分送,所有款项由善后局汇付报馆。时过不久,张之洞又写了亲笔信,约梁启超中秋前后来鄂。梁启超去湖南帮助唐才常筹办《湘学报》,返沪途经武昌,便来会见张之洞,才有了今天见面时的戏剧场面。

当晚,张之洞盛宴款待梁启超。席间,张之洞说道:

“卓如贤弟乃海内奇才,之洞敬仰之至。今日一晤,乃三生有幸。自《时务报》创办以来,老朽期期必读。批阅之下,具见贵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无取琐闻;所采外洋各报,皆系就本文译出,不比坊间各报,讹传臆造。且办报诸君,皆系中国绅宦,不假外人,实为我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故而老夫敦饬两湖及浙江大小官员和书院师生,皆来阅读贵报,以广见闻而资治理,以长智能而资探讨。”

“多谢老帅夸奖。皆因钧座不时指教和大力支持,小报才有今天的局面,以后尚请多多指教。”梁启超也客气几句。

“贤弟是爽快人,老夫也不用饶舌。请贤弟来江夏,实欲请教富国强兵之方略。老夫莅任湖广以来,力图振兴,建铁厂、开矿山、修铁路、兴工艺、练新军,不敢稍存懈怠,至今已稍具气象。无奈教化不力,风气难开。欲图自强,首在启民心智。如此大任,非贤弟之才莫属。敢求贤弟居留武昌,一是任两湖时务院长,二来在督署主持事务,朝夕切磋,助老夫一臂之力。贤弟既然来了,就不用回上海了。我已安排好了,以月薪1200两敬奉。这是本月的薪俸,请千万收下。”

张之洞一招手,有人端来封好的1200两银子。这在当时来说,实在是高薪了。

梁启超受宠若惊,赶忙起身,拱手致礼,说道:“多谢香帅抬爱!弟子梁启超诚惶诚恐。老师举办新政卓有成效,道德文章乃为泰山北斗,气节胆略更为世人折服,实乃国家柱石,今世大贤,天下第一人也!梁启超后生晚学,何敢望老夫子之项背?更无徳能助香帅臂力,恳请香帅收回成命!再说沪上实不能离,烦请老夫子另请高明啊!”

梁启超很干脆,拒绝了张之洞的盛情挽留。梁启超清楚,自己“民权”、“民治”的维新思想,必为张之洞所不容。起初,汪康年支持发表维新言论,很快收到梁鼎芬的责问信件;而后,便对维新言论开始裁抑。梁启超深感忧虑,《时务报》不能尽抒己意,何去何从,已思考了许久。他下定决心,决不因张之洞的逢迎而改弦易辙。这次到鄂,是想争取张之洞的支持和赞同。如不如愿,则各行其是,绝不入张之洞的范围供其驱使。

张之洞再三殷切挽留,梁启超婉言固辞。梁启超“改制”一说,张之洞坚不附和。于是,谁的目的也没达到。十余日后,梁启超回到上海。

这天,张之洞看《时务报》继续发表称引“改制”的文章,而且转载严复的《原强》、《辟韩》等宣传“尊民叛君”和“尊今叛古”的文章,痛恶难忍,说:“《辟韩》一篇,文犯时忌,宜申明误录,以解人言。否则将招至祸端。”

张之洞让幕僚给汪康年致书,转述其意,并让部属屠仁守作一篇《辟韩驳议》进行反驳,说君臣之义与天无极。还亲自发了《牌示》,称赞屠文“正大谨严,与本部堂意见正和”,谕令各书院师生务须细看,奉为准绳。要不是郑孝胥来说情,张之洞还想对严复揭参严惩呢。

事隔不久,新刊的一期《时务报》上,登载梁启超的《知耻学会序》,大骂封建官僚、军阀、买办的腐朽和媚外,呼吁知耻立志,变法图强。

张之洞深感惊骇,恐招大祸,断然下令停止发送,禁止在湘、鄂两省流传。并令梁鼎芬敬告汪康年:“勿惑于邪说,勿误于迷途。”汪康年这次极为恐慌,便对梁启超加以擎肘,不敢让他恣言放论了。

梁启超在《时务报》难申其志,便应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之约,离开上海,到长沙任时务学堂任总教习。虽还遥领《时务报》,实则已为汪康年专擅。至此,《时务报》开办了15个月,已是1897年11月了。而后,汪康年擅自改动梁启超的文章,迫使梁启超愤然辞职。《时务报》改弦易辙,控制在张之洞手中了。

维新运动的呼声越来越高,维新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让张之洞深感时危变促,惊惶不安。

康有为得知光绪皇帝有意变法,广泛发动在京的各省官僚士绅,先开粤学会,又与杨锐开蜀学会,与林旭开闽学会,与杨深秀、宋伯鲁开陕学会,大造救亡图存舆论,推进维新运动的开展。

而张之洞管辖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徐仁铸都提倡新政,又有梁启超、唐才常和从南京弃官还湘的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擘划推行,维新运动更是如火如荼。

张之洞授意梁鼎芬说:“《湘学报》越来越不像话了,其中奇怪议论,较去年更甚,见者人人骇怒。此等文字,远近煽播,必致匪人邪士,倡为乱阶,如不加以遏制,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你可率汉学、宋学先生们著书,和他们争辩,以正视听。”

“香帅所言极是。鼎芬正欲致书湖南王先谦,让他领头写些文章。今春以来,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徐仁铸贼党,煽言变教,上则欲散君权,下则欲行邪教。群贼狓猖,毫无忌惮。吾党君子,誓戮力同心,以诛此贼。”梁鼎芬情绪愤激地说。

“如此甚好。为正人心,避邪说,我已写成《劝学篇》内篇,外篇正在赶写。内篇你先看看,有无不妥之处。待外篇完成时一并刊发。我已给陈宝箴去了信,唐、梁等人的文章不可再刊发。”

梁鼎芬连称:“香帅英明,香帅英明。”然后接过张之洞《劝学篇·内篇》的草稿,回去细细品读。

梁鼎芬读着《劝学篇》,不由得连连称赞。其内篇有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九篇。阐述的是世道人心、伦理道德的内容,与维新派的思想针锋相对,反对民权平等,坚持纲常名教,称为“中学为体”。

十几天后,梁鼎芬又读到了张之洞新完成的“外篇”,主张采用西学,大办洋务,称为“西学为用”。计有15篇,即益智、游学、设学、学制、广译、阅报、变法、变科举、农工学商、兵学、矿学、铁路、会通、非弭兵、非攻教。抨击了封建顽固派,是洋务派“变法”、改革图强的内容。

梁鼎芬对《劝学篇》大加赞赏,张之洞不无自矜,说道:“你把手稿让章太炎看看,听听他的意见。”

梁鼎芬对张之洞这样看中章炳麟,心中早有醋意,借机说道:“以卑职看来,章太炎与康、梁等人虽表面不和,但骨子里都是大逆不道的,毋庸向他咨度。”

张之洞有点不耐烦了,说:“叫你去你就去吗!不用饶舌。”

梁鼎芬讨了个没趣,只好乖乖地抱着手稿去征询章太炎的意见。

章太炎只有29岁,是浙江大儒俞樾的高足,学贯中西,很受张之洞青睐。任《时务报》撰述以来,更是名扬天下。他不赞成康有为的“素王改制说”,著驳议数十条,驳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声言“论及学派,辄如冰炭”,与康有为势不相容。张之洞前时聘他到鄂主编《正学报》,正是想借他的手笔与康有为抗衡。岂料章、康学术见解各异,而政治观点却一致,也主张变法改制,只是张之洞尚未洞然知晓。

因为《正学报》尚未办起来,章太炎正闲着没事,当即展卷阅读《劝学篇》,4万余字,不消半日即读完了。看着内篇时,不由皱起了眉头,当着梁鼎芬的面,却什么都没说;再看外篇时,眉头舒展开了,面露喜色。对梁鼎芬说:

“好!这下篇最好。宏言伟论,卓识远见,最合时势,启人心智。香帅不愧为天下第一人也!”然后,章太炎就外篇中的15篇,逐篇地发表见解,评价甚高。

梁鼎芬问道:“太炎兄,那么你看上篇如何呢?”上篇即指内篇,主要是攻击维新派的理论,梁鼎芬有意试探章太炎。

章太炎来武昌,是想借助张之洞传播维新变法思想,现在《正学报》尚未办起来,不想得罪张之洞,便默然片刻,说道;“上篇毋庸太炎置喙,依香帅的主张就是了。”

梁鼎芬回来向张之洞汇报了章太炎的“咨度”,最后说:“他于上篇不置一辞,独谓下篇最合时势,不知香帅作何感想?”

张之洞很不愉快,但他已察觉梁鼎芬并不喜欢章太炎,有意拨弄,便没说什么。

很快,《劝学篇》刻印出来,向各地发送,并在《湘学报》、《时务报》等报刊上连载。又让在京的黄绍箕等人,向军机大臣、部院大臣赠阅。很快,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月初的一天,张之洞奉到电谕,召他进京陛见,入枢辅翊新政,湖广总督由湖北巡抚谭继洵(谭嗣同之父)兼署。张之洞喜不自胜,知道是他的《劝学篇》起了作用。

果然,几日内,他接到了门生杨锐、黄绍箕和儿子张权等在京供职的亲信来信,通秉了其中的秘密,证实了他的推断。

原来,大学士徐桐读了《劝学篇》之后,惊喜喝彩,说它是“拯世之良药”,名言“变法”、实为辟新党“邪说”,与自己立场相同。这徐桐顽固得很,曾言“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摈弃西学,门人中谈论西学的,他都不予接见。他对翁同龢隐持政权、支持新党深怀敌意。见张之洞的《劝学篇》很受慈禧赞赏,况且张之洞又是慈禧“手擢之人”,便于荣禄密商后,疏荐张之洞入京辅政,意在引张而去翁。光绪皇帝决意变法,既要援引康梁维新派以自固,又想得到握有实权的重臣的支持,对张之洞久简在心。经慈禧同意,于三月初四日电召张之洞陛见。

张之洞顾不得自己正在病中,昼夜不息地处理急办事务。而此时梁鼎芬觉得不除章太炎不快,适时向张之洞密告:“今日闻弟子朱强甫言道,章太炎对劝学之内篇大加贬斥,语不堪闻。”

“啊?”张之洞不禁吃惊,“果有此事?”

“确有此事,朱强甫不敢捏造。卑职有意让他试探章氏,章氏果然露了尾巴。”梁鼎芬凑到张之洞跟前,附耳低语,“章氏说香帅大讲‘忠爱’、‘忠君’,已是不合时宜。还说清廷茹毛饮血,视民如雉兔,士庶根本无‘忠’可言,要讲‘忠爱’,俟诸革命以后。”

张之洞面露愤色。真是常下毛毛雨,不愁地不湿。

梁鼎芬察言观色,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又继续加油:“前几日,鼎芬与他谈话,说起康有为大逆不道,欲做皇帝,问他有所闻否?他却说:‘只闻康欲作教主,未闻欲做皇帝。实则人有帝王思想,本不足异;唯欲做教主,则未免想入非非。’此等欺君犯上、心术不正之人,不宜任用。香帅宜早做提防才好啊!”

梁鼎芬把话说明了,是要撵走章太炎。张之洞反倒火气小了,便说道:“太炎学贯中西,人才难得呀!再说本是我招邀而来,《正学报》一期未发,现在辞退,我怎么好说话啊?又让天下士人如何看我?他出言悖谬,却知道限于密友之间。稍有训诫,其才可用啊!”

“香帅为人慈厚,却应虑留为后患啊!”梁鼎芬语气急切地说,“俟来日章太炎把持《正学报》,放言无忌,酿成祸端,鼎芬受累不足惜,累及香帅则实堪忧虑呀!香帅若不忍去章,俟香帅入枢之后,鼎芬则揭参上文,早除祸端。也为香帅除去隐忧。”

张之洞沉思良久,让人封了500两银子,交给梁鼎芬,说:“好吧,就依你了。你把这500两银子交给他,聊作本部堂购其《春秋左传谈》润笔费。《正学报》委你主办。”

接着,又把幕僚中素与章太炎交好的夏曾佑、钱恂叫来。张之洞吩咐二人含蓄地劝章太炎辞职。

章太炎见过钱、夏二人,不敢多作停留,未待《正学报》出版,起身离开武昌。但因梁鼎芬扣留了张之洞的赠款,返沪途中非常狼狈,不作多叙。

闰三月二十一日(5月11日),张之洞分别致电湖南巡抚陈宝箴和学政徐仁铸,指责了《湘学报》,下令停止该报在湖北行销,觉得急办的事都办完了,一身轻松,启程进京赴任了。

行抵上海,又忽奉电旨,谓“湖北沙市发生焚烧洋房之案”,让他即日折回本任,俟办理此案完竣,地方安静,再行来京。张之洞手持电旨,心犯狐疑:这是什么急办的事,非让我回去不可?莫非内廷又出了变故?

怏怏回到武昌,张之洞向杨锐等人发电询问情由,知是翁同龢从中作梗。翁同龢与张之洞历有芥蒂,势同水火,常给张之洞使绊儿。尽管张之洞曲意攀附,多次写信逢迎,但是力主维新的翁同龢不以为意,向光绪帝进言张之洞不可恃,反对他内调参政。

不久,光绪帝发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帷幕。3天后,张之洞接到“毋庸来京”的电旨。紧接着又接到三道上谕,真是忽晴忽雨、扑朔迷离:

一是免除翁同龢大学士、户部尚书的职务,说他揽权狂悖,把他逐回原籍;二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的文武大员,必须恭请皇太后谢恩;三是任命大学士荣禄暂署直隶总督。同时宣布,皇帝将在秋天恭奉太后去天津阅兵。

京城出了什么事?张之洞读罢上谕,惊愕不止。他敏锐地感到,慈禧太后虽已安居深宫,实则仍秉柄主政。帝师翁同龢被罢官,光绪帝失去肱股,帝党群龙无首,皇帝被孤立起来;太后即已归政,例应不见臣工。今忽令二品以上大员谢恩拜见,并令外官宜具折谢恩,实则包揽了人事大权;荣禄是太后的心腹,奕既死,本应入枢辅政,她却派他出督直隶,显然是让他统帅归直隶总督统帅的北洋三军(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把军权抓在手中。

杨锐的来电证实了三道上谕是光绪皇帝被迫发出的。那么后党仍占据着上风,维新变法能有什么结果?在这场斗争的漩涡之中,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张之洞小心翼翼地周旋着。

随着光绪皇帝的一道道新政上谕的颁发,张之洞有所举动,支持光绪皇帝开设经济特科,首举梁启超、杨锐等18人,又荐举黄遵宪等3人为使才;率先把湖北的大小书院改为学堂;建议科举当变;面对官制改革,借口惟此事甚为难,观望拖延。因而,他既不像陈宝箴那样实力奉行新政受到嘉奖,也未像荣禄、刘坤一、谭钟麟那样顶着不办而受到申斥,不前不后,折中应付。

他看明白了:光绪帝维新变法,目的是救危图存,摆脱太后束缚,思想里强调的还是君权,不是民权,恪守着封建纲常,不是西政西制。皇上援引维新派自固,但并不同意维新派“变”向资本主义,正是他总结的“中体西用”的变法准则。六月初,他不失时机地让黄绍基将《劝学篇》进呈皇帝和慈禧太后,要直接干预维新运动,推行他的变法纲领。

光绪皇帝对《劝学篇》详加披览,如获至宝,立刻颁发上谕说:“持论平正通达,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著将所备副本40部,由军机处颁发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俾得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

慈禧看罢也十分赞赏。于是,《劝学篇》便以钦定维新教科书,向全国推行,不胫而遍于海内。印刷200余版、200万册之多。

张之洞喜不自禁,空前畅快。朝中帝党、后党斗争激烈,而他游离于两党之间;皇帝也看重,太后也欣赏,意味着今后的道路左右逢源、大可入枢朝政,实现他的“中体西用”强国梦了!

正在张之洞暗自得意之时,与维新派的一场交锋又开始了。

维新派请旨把《时务报》改为官办,光绪帝谕令康有为督办。康有为因京师维新事务繁忙,派梁启超去上海主办。岂料汪康年来了个“金蝉脱壳”,仅仅交出了报名,把《时务报》改为《昌言报》,归为商办,抗旨不交报社资产。并登报声明:《昌言报》仍系《时务报》之原式,未有一起停刊;《时务报》是南皮张制军提倡,自己昌设,梁启超只不过是延请的主笔之一,现遵旨暂行停止,俟康工部到申,再由其筹办云云。

康有为、梁启超见此情景,立起争辩。康有为奏劾汪康年私改《昌言报》,抗旨不交,并请禁发《昌言报》。光绪皇帝让黄遵宪查明此案。

张之洞公开站出来为汪康年辩护,致电管理大学堂和报刊舆论的大臣孙家鼐说:

“查《时务报》乃汪康年募捐集资所创开,未领官款,天下皆知,事同商办。兹奉旨交黄遵宪查明核议,自应听候黄议。康主事辄电致两江、湖广各省,请禁发《昌言报》,殊堪诧异。康自办官报,汪自办商报,自应另立名目,何得污为抗旨?官办有开办经费,有常年经费,皆系巨款,岂有夺商报之款,以办官报之理?”

孙家鼐本不满意康、梁等维新派,一见张之洞从中主持,立即回电:“公所言者公理,康所言者私心,弟所见与公同,并无禁发‘昌言’之意,皆康自为之。公能主持公道极钦佩。”

康、梁徒有圣谕,却是空文一纸,奈何不得。黄遵宪刚到上海,便发生了“戊戌政变”,“查办”也没成功。而后不久,《昌言报》也即停刊。

一进八月,张之洞入阁拜相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初一这天,钱恂发来电报,说袁世凯将在明后天陛见,要荐张之洞入枢。钱恂是张之洞派到京城探听朝中政局动向的。

张之洞明白,袁世凯荐他,必是受了荣禄之托。半月前,盛宣怀从天津来电,说已在荣禄面前盛赞张香帅,并与荣禄密言:“内外大臣志在自强者不多,务须联络一气,仲相深然之。允即先与钧处(指张之洞)通函,以后好商量办事。并云:素来佩服,惜未晤面耳。”盛宣怀也是受张之洞之命,到天津活动的,果见成效,张之洞暗喜不已。

袁世凯以练兵出名,其新建陆军与张之洞在湖北的新军,同时为两支模范军队。张之洞并没有把他看到眼里。但为谦逊起见,给钱恂发去电报推辞:“袁如拟请召不才进京,务望力阻止。才具不胜,性情不宜,精神不支,万万不可。”

陈宝箴推行新政最力,声望也高,是张之洞心中理想的举荐人,便派人去怂恿陈宝箴。果然,陈宝箴奏荐张之洞:

“变法事件重大,必得通识老成重望、更事多而虑患密者,始足参决机要,宏济艰难。窃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忠勤识略,久为圣明所洞见。其于中外古今、利病得失,讲求至为精审。似宜特旨迅召入都,赞助新政,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王公大臣及北洋大臣遇事熟筹,期自强于实效。”

电奏是八月初七发出的,哪里知道北京的局势已发生了变化。慈禧已于前一天完成了宫廷政变,把光绪皇帝幽禁在瀛台,诏罪康有为等结党营私,莠言乱政,革职拿办。先后捕拿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徐致靖等人入狱。维新变法失败了,张之洞入阁拜相的愿望也成为泡影。

张之洞听说杨锐被捕,心如火焚,急忙致电王文韶,申述杨锐素恶康学,确非康党,恳求设法解救,以别良莠。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是张之洞的得意弟子。中举人后长期任张之洞幕僚,考取内阁中书到京任职。戊戌变法时,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光绪皇帝选用杨锐、刘光第、林旭、和谭嗣同四位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他们代光绪批阅奏折,拟旨颁诏,名为章京,实为宰相,深为后党窃恨。其中杨锐、刘光第都是张之洞的学生,是张之洞主使陈宝箴保荐的。

张之洞没想到喜犹未尽,便要痛失肱股了。他给在天津的荣禄去电,愿以百口保杨锐。

慈禧恐夜长梦多,引起外国干涉,不经刑部审讯,即命刚毅处斩六君子。

王文韶执张之洞电文急见刚毅,要求和他一起面奏太后,再请谕旨。刚毅痛恶维新,断然拒绝说:“此辈多杀一个何惜!”

王文韶不敢再争。杨锐等六君子殉难,是为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

杨锐的死,使张之洞非常悲痛,而接踵而来的罢黜大员的凶讯,更使他心神不安。所有支持过维新派的如张萌桓、徐致靖、陈宝箴、徐仁铸等人,分别被遣戍、监禁或革职永不叙用;甚至为慈禧政变出了力的荣禄,也因保荐陈宝箴降了两级。唯独张之洞因为太后赏识,说他为国勤劳因而脱身咎戾,逍遥祸外。

而后一年中,张之洞秉承太后懿旨,镇压维新派不遗余力,甚至后党谋图废黜光绪皇帝之时,也不敢反对,成为太后的忠诚走卒。向日的声名,一落千丈。

同类推荐
  • 开运握图:杨坚

    开运握图:杨坚

    本书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通过对他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以期对我们当下的人生给以借鉴、指导。
  • 延安女兵(第2卷)

    延安女兵(第2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长篇小说《毛泽东在1925年》在《中国作家》发表后,被评论界认为是我国第一个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以小说的手法描绘毛泽东,本长篇出版后,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热门推荐
  • 茗诺

    茗诺

    一夕穿越,来到一千年后未来世界。强大特工变为连通讯设备都不会用的废柴。没关系,重新来,且看茗诺如何反手覆云,成为最出色的特工。与此,冷漠上将闻,温润如玉沐风,毒舌舍友默离,谁才是命运里的人?剧场one茗诺悲哀的趴在桌子上,看着眼前一尺高的卷子,无力的叹了口气。默离坐在她前一个桌子上,幸灾乐祸:“哈哈哈,需不需要学霸帮帮你?”“你们这些人不会懂我的痛苦。”茗诺拿起卷子继续奋战。“就是笨”默离说着,却拿起卷子。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冥界悬疑录

    冥界悬疑录

    突然苏醒的恐怖操场,源头究竟是什么?如果你请来的笔仙继续请笔仙会发生什么后果?不断被杀害并被啃食的老师和狱警,他们招惹了谁?随着时间的推移冥界的封印逐渐减弱,命中注定的结果能否被打破……
  • 四姐的披肩发

    四姐的披肩发

    我从来都没有也不敢忘记养育我的山川----张家乡,尽管我后来住过很多地方-----有欧洲花园荷兰,有枫叶王国加拿大,有风景优美的苏格兰,虽然我也很爱这些地方,但我从来没有停止思念养育我的山川----张家乡.这些思念在我心中酝酿沉淀,打上千千结,娓娓道来便成了很多散文.
  • 网游之纵横天下

    网游之纵横天下

    我本是一个不起眼的玩家,然而真正的高手与菜鸟到底距离有多远?当有一天,两个漂亮女孩一起问我:你愿意当一个高手,纵横天下吗?我说:我愿意!于是乎,我悟了,便成了高手,从此纵横天下!
  • 报告王爷:王妃又爬墙了

    报告王爷:王妃又爬墙了

    雷雨天被损友赶出来买东西,然后被雷劈穿越!还发现损友被自己的尸体吓死穿越了?真是人生如戏!于是,咱们滴陌悠悠童鞋握着小手,悲愤的决定:要在这里找遍美男!
  • 盛夏晴天

    盛夏晴天

    在他看来,他与她之间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事。因为在她的心里永远只有一个苏陌阳。她以为她与他不过是因为一个苏陌阳,一场车祸彻底的让她对曾经的认知改变
  • 小飞子逆袭记

    小飞子逆袭记

    一个于万千尘埃之中的渺小生灵,偶然得到初代荒神的心脏,于是命运的棋盘向他展开,初代荒神陨落的背后竟是一场惊天阴谋......
  • 武上道祖

    武上道祖

    君王血脉,血脉觉醒的时刻,就是我称雄的时候!武之一途,踏过千万道,终成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