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4000000013

第13章 壮士断腕

两江总督刘坤一从南京发来的电报,文案译出后,立刻送到张之洞面前。张之洞看时,不由心头一颤:

“接傅相电:日本调重兵至朝鲜王京,胁议善后,并谣称,将用兵在长江内登岸。”

这天是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二十二,对于朝鲜方面发生的情况,张之洞尚不甚明了,但兀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立刻给在天津的盛宣怀等人去电,询问有关情况。

原来,在春天,朝鲜南部发生了“东学道”农民大起义。四月底,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派驻朝鲜的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凯提出:“酌派数队,速来代剿。”

但是,早在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与日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天津条约》,规定“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时,应先互相行文知照”,日本取得了在朝鲜同中国对等的地位。日本致力于侵略扩张,蓄谋侵占朝鲜和中国的领土。中国派兵进驻朝鲜,日本就可以利用《天津条约》,揪住中国不放,借机出兵朝鲜和中国,因而日本便使出了诱使中国出兵的鬼蜮伎俩。

日本驻朝鲜代理公使杉村,派译员向袁世凯表示:“贵政府何不代韩戡乱?”“我政府必无他意。”急于发展个人势力的袁世凯,极力促使李鸿章派兵。李鸿章也信以为真,竟将一个使馆小小译员的话,当作日本政府的保证。于是,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身份,接受了朝鲜政府的请求,事先也没有奏报光绪皇帝,便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1500人赴朝镇压起义。于五月初一日进驻汉城以南的牙山,同时通知日本政府,清军在镇压“朝乱”之后,即班师回国。

日本见清政府钻进圈套,突然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由,于五月四日,派陆军占领汉城、仁川,派军舰控制了海港釜山和仁川,兵力达到1.2万多人。两军对峙,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张之洞接到盛宣怀从天津的回电:“上主战,派翁李会议,内外臣尚合拍。”实际上,张之洞清楚帝、后两党斗争有年。后党中坚李鸿章,一贯推行投降政策,定然不肯交战,而慈禧太后正筹备60大寿,更不愿打仗。帝党虽然主战,却并无实力。帝党的主要人物翁同龢、文廷式、志锐等人,手中既无实权,麾下又无兵力。所以,若日寇决心侵华,大局不堪设想。思虑至此,张之洞十分焦急。

张之洞所虑并不为虚。六月十四日(7月16日),光绪帝再次谕令李鸿章布置进兵,增援牙山。可是李鸿章一意孤行,公然拒绝光绪帝的上谕,电示叶志超:“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切记勿忘,汝勿性急。”六月二十二日,光绪帝又谕李鸿章,警告他“毋误战机”,“倘有观望不前,致有贻误,定将该大臣等重惩”。

在光绪皇帝几次三番的催促之下,李鸿章被迫以重价租用英国商轮“高升号”运载中国军队2000多人赴朝,另派3艘军舰护航。然而,战争取胜之道,贵在用兵神速。而今战机贻误,日本方面已领先一步,汉江水雷密布,海道断绝。陆路日军已向中国军队驻地——牙山东北50里的成欢驿逼近,形成水、陆包围态势。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中国增援军队还未到防,即在丰岛海域,遭到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的突然袭击。“高升号”商轮被击沉,一千数百名中国军人溺死大海,护航的3艘中国军舰,1艘被俘,1艘临阵脱逃。与此同时,陆路的日军也向清军发起进攻。聂士成所部寡不敌众,急退公州,欲同叶志超所部会合。但叶志超早已弃公州北逃,聂军只得尾随北走。途中炎夏酷暑,饥疫交迫,清军死伤很多,历时一月才逃到平壤。中日开仗的第一个回合,海、陆军均因军机贻误而遭到惨败。中日甲午战争的帷幕,以清军的节节败北而迅速拉开。

七月一日(8月1日),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张之洞闻风而动,立即派遣湖北按察使陈宝箴赶赴江宁,与刘坤一会商长江联防。湖北虽处华中腹地,但有长江与海岸一水相连,还是积极备战。

张之洞下令湖北水、陆防营募足人数,认真操练。他又亲巡江防,增兵扼险,在号称“湖北第一门户”的田家镇,增建明暗14座炮台。下令湖北枪炮厂抓紧生产。再向刘坤一求援,向他借备军火,加强江防。他又奏请朝廷批准,派出湖北提督吴凤柱、熊铁生、副将吴元恺等三支援军,共马、步、炮队21营1万余人,星驰援辽。对于征调的他省北上各军,张之洞也尽力援助。

然而,朝鲜的战局却让大人失所望。受到光绪帝严责和朝野诋诘弹劾的李鸿章,阳奉阴违,一味迁延,避战自保。他把庸儒怯战、谎报战功的叶志超,提升为平壤诸军的统帅。叶志超空自拥有4支援军1.4万余人,一经接敌,便竖白旗弃城先逃,使日军轻易追过鸭绿江。大同镇总兵聂士成,也早已借到天津募兵为由,溜回本国。

李鸿章把北洋海军当做个人的资本,不愿北洋海军与日本人交战,借口“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多次阻挠北洋舰队出海巡航,给敌人留下充分的时间调动军队。

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北海洋军的5艘商船和大小18艘护卫战舰,与日本海军发生激战。海军提督丁汝昌登上“定远号”的飞桥指挥作战,才打出第一炮,年久失修的飞桥被震断,丁汝昌自空中坠落,负重伤。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替丁汝昌指挥作战。

这次海战进行了一个下午。北洋参战的13艘战船中,有两艘在战斗激烈时逃走,其中一艘还撞沉了自己的一艘船只,有3艘被敌人击沉,其余7艘受创。

尽管如此惨败,然不少官兵表现得很英勇。以邓世昌为舰长的“致远号”,在船只重伤的情况下,下令拼死决斗,开足马力,向日军战斗力最强的“吉野号”撞击,誓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船中敌舰鱼雷,全舰250人全部壮烈殉国。“经远号”管带林永升下令追击1艘受伤敌舰时也中鱼雷,船逐渐下沉,然官兵仍开炮击敌,决一死战,除16人得救外,其余231人均为国捐躯。“来远号”中弹起火,毁坏极重,全体官兵合力扑灭,最终驾着摇摇欲坠的船只返航祖国,许多观战洋人见此情景,也无不钦佩之至。主力舰“定远号”、“镇远号”在不利的形式下,坚持战斗到底,终于使日舰不得不退却而归。日本共12艘船的舰队也损失惨重,没有取得全胜。

这次声震中外的“甲午海战”,显示了中国海军官兵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只是因为李鸿章等人的腐败和畏敌避战,才受到如此惨重的损失。

黄海战役失利后,李鸿章又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躲进威海卫港内,不准出海牵制敌人,使日军得以乘舰,在无一兵一卒防守的花园口,自由自在地登陆。从九月二十六日开始,日军约3万人在长达12天的登陆时间里,竟然没有受到清军的任何截击和阻挡。而后,像恶狼一般直扑大连、旅顺……

武昌。

湖广总都府内一片繁忙。签押房张之洞的书案上,摆满了有关战事的文件。一张东北地区的地形图,挂在座位旁边的墙上,可以随时阅看。负责与各方联络、搜集战况和朝廷动态的十几位文案,不时将新来的电文送到张之洞面前。

总文案沈爱苍持一份电文快步进了签押房,对张之洞说:“香帅,北洋回电。”

张之洞接过电文,前靠的客套话一扫而过,眼睛直直地盯在了后面的几句话上:

“数月来商购智利快船,忽允忽翻,迄无成效。商借洋款,必不借镑,亦屡议无成……各国守局外之论,强援无可结也……”

这是李鸿章的回电。三个冷冷的“无”字,无异说大局无望,只有甘败求和。张之洞将电报“啪”的一声拍在书案上……

中日宣战以来,张之洞对战争的局势极为关注。在运送清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被日本“浪速”号军船击沉之时,张之洞提出“嗾英以兵力胁倭之策”。他认为中国战舰过少,倭舰海面游弋,我方处处防警,军火饷项日久难支。此时若得外洋为助,虽饵以重金亦为得计。他致电总署,要总署著文登于英国《泰晤士报》,称倭人击沉高升轮船,实属藐视英国,以激起英人公愤。

黄海海战,平壤战役,中国海陆军皆败的消息传来,张之洞连续致电李鸿章和李鸿藻,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五策,打算向南美洲巴西、智利购买军舰,严惩逃将卫汝贵,奖赏英勇抗敌的广乙号管带林国祥,结交英、美等强国以制倭。

李鸿章的回电,使张之洞大失所望。他哪里知道,李鸿章也早做着强援干涉的美梦。不同的是,张之洞坚决主战,结强援助只是一个辅助策略;李鸿章则是借列强调处讲和。

张之洞沉思片刻,提起笔来,亲拟一份电文,给驻德使臣许景澄,让他办理结援的交涉事宜,电文言称:“倭患日深,辽沈危,京畿急,非借强援不可。上等借船助战,次者武断胁和,如前数年英为俄、土两国武断定和之事……但必须饵以重利,恐须商务、矿务、界务等事,于彼有利益,方能相助。”

然后,又拟出两份电文,一给驻英使臣龚照瑗,一给驻法使臣王之春。让他们在英、法活动募军、借款、结援等事。

这天,湖南巡抚吴大澂求见,张之洞立刻让人把吴大澂请来相见。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进士,以直言称名,是张之洞的清流好友。中日交战以后,他按捺不住满腔怒火,决心上前线杀敌讨寇,奏请亲率3万湘军赴朝参战,得到朝廷批准,率湘军赴辽,途经武昌,来向张之洞辞行。

吴大澂比张之洞大两岁,银鬓飘拂,儒雅英伟。张之洞与他双手紧握,说道:

“澂公壮志卫国,之洞感敬至深!北地严寒,恐将士挨冻,我已备银5万两,请为将士们采制棉衣,余皆充作饷用。”

吴大澂感激地说:“香帅,鄂省艰难,这饷银我就不收了吧?只是枪械一项,烦劳香帅给以援助。”

张之洞立刻回说:“清卿兄,你我何必客气!鄂省再穷,这5万两银子也拿得出来。枪械我为你备了一部分,你先带上50尊车炮、5000发炮弹、毛瑟枪2000枝、子弹100万发,待新购枪械运到,我给你发送防地。饷银一项,也当定期送达,唯望3万将士英勇杀敌,壮我国威!”

吴大澂称谢不已。

张之洞破例安排了一桌丰盛的酒宴,为吴大澂等将领壮行。席间,张之洞大骂李鸿章,称他妄存私念,避敌求和,害国害民,连同帝后两党不和的隐忧,国穷兵弱的怅惋,也一股脑儿说与吴大澂。然后取出一份电稿,让他阅看。这是张之洞发给驻美使臣容闳的电文,赞同容闳急赴英国筹款,购买一支美洲航队,并说:

“如能募洋军1万,令洋将带之,即乘所买兵船择妥便处,会齐中国派大员数人前往会同督率,许以重赏,包打日本东京,径赴东洋,直取横滨、东京实为上策。若能办成,则阁下之功千古不朽矣!”

吴大澂十分惊讶,摇头苦笑说:“香帅力顾大局,深谋远虑,实出合肥之右。当今将帅,无人堪比,大澂钦佩至深。只是中日或战或和,无关洋人痛痒,恐不会助我中国。”

张之洞说话办事,常出人意外,有时不免乖张可笑,吴大澂早就清楚,只是不好说出口来。

张之洞说:“此乃容氏之谋,之洞非敢掠美也!日前容闳已赴英国筹借款项,但等有了着落,再奏闻圣上。从速从密,打倭贼一个措手不及!”事实上,容闳还真的去欧洲各国活动,结果是处处碰壁,借兵雇船全部落空而回到纽约,这是后话。

张之洞又说:“倭贼妄想甚大,断不肯和,必须苦战。此时唯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为急。有洋款,则船械可购,兵可多练。再迟,则洋人不肯借矣。日本也只有战舰21艘。我国购得快船十几艘,连原有5舰,即可游行海面,断其运兵、运械之船。以利益给英、俄,胜于给倭寇,中国兵势仍强;若为倭破,英、俄各国必横肆均沾,兵败利失,后患无穷。而今之急,是与英俄结援,俄尤为要。俄、英兵船略助声势,倭即退沮,不能进攻。若待辽沈糜烂,榆关不支,再思结援,晚矣!”

张之洞侃侃而谈,似乎颇有道理,但吴大澂并不赞同:“洋人奸诈狡黠,恐不可恃。咸丰以来,洋人欺我国弱民穷,徒肆掠夺财物,何曾诚心为我出力?香帅此议,恐朝廷不会准允。岘帅上有一策,闻皇上颇为嘉许,即坚忍持之,长久作战。日本国小民贫,并力一举,其势断难持久,将来待其困毙,自易就我范围。”

张之洞也觉得刘坤一持久作战的思想可行。但他担心,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不敌日本,临时招募的兵士不会作战,能征善战的中下层军官又极少,因而急于结束战争,使百姓少遭蹂躏之苦。

两人相谈已久,依依惜别。张之洞亲到江边为吴大澂和湘勇送行,激励将士斗志,祝他们早日凯旋。

几日后,张之洞接到皇上的圣旨,调他署理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并继续经理湖北炼铁厂、织布厂、枪炮厂等事宜。湖广总督由谭继洵护理。两江总督刘坤一召至京城觐见,命为钦差大臣,督师关内外防剿诸军,直接指挥对日作战;命四川提督宋庆,湖南巡抚吴大澂帮办刘坤一军务。朝旨一下,军心为之大振,抗战形势出现可喜的征兆。

在几天内,张之洞和护理总督谭继洵办结湖广要务,顾不得多日来夜以继日为北行各军筹运饷械疲劳过度而患病的身子,马上启程,两天后赶到江宁(南京),接署两江总督,办理南洋通商事务、钦差大臣、两淮盐政和江宁将军各篆务。

此时,大连已沦于敌手,旅顺亦告危急。

张之洞一到江宁,便致电李鸿章:“旅顺危困,岂有不救之理?”建议北洋舰队,密订行期,迅速驰援,“快船运兵,械船随后。若遇敌船较少,攻之可胜;若其不利,退至威海,依炮台以自固。尽此心力一救,再看如何,庶几无憾。不然,旅顺船坞既失,虽有船亦不能再战矣!”

同时,张之洞电请李鸿章调丰岛海战中英勇抗敌的广乙舰管带林国祥来宁。

林国祥(约1851~1908)原籍广东新会,生于马来西亚,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原是广东舰队广乙舰管带,奉调北上参加海军校阅,被留在威海。运兵增援赴朝军队,在丰岛海域突遭敌舰偷袭。他率广乙舰官兵英勇抗击,颇具胆略,给敌人以有力打击,直至率遭重创的广乙舰返航。

南洋水师有兵轮4舰,但皆为木壳,且管带很不得力,炮手也不精练,若就此派援北洋,不过徒供一击,甚至担心怯战的弁勇畏敌自保,故意凿沉搁浅。因而,张之洞要求李鸿章,派林国祥选募能善海战的将弁和炮手,速来江宁,将南洋4舰管带、炮手全行更换。由林国祥统率引赴北洋,同敌决战。张之洞表示:“无论胜负如何,必能拼死一战,为助北洋一臂之力,舍此四轮,亦不足计矣!”

谁料,李鸿章视北洋海军为私有,一味避战保船,不但暗中命令北洋舰队“不许出战,不得轻离威海一步”,“如违命出战,虽胜亦罪。”而且,也不许南洋兵舰赴援,推辞说:“林国祥勇敢而驾驶少员,万难应命。”

张之洞援旅有心,投计无门,想到李鸿章在自己节署两江的电贺中,有“敬贺同舟得人”之语,更是心生愤恨:虽言同舟,心却各异,畏敌自保,上欺皇帝,下压官兵,误国误民,你李合肥算什么?但是,李合肥是慈禧太后的宠臣,张之洞对他也无可奈何。

日军攻占大连后,平安无事地休整了10天,然后才进攻旅顺。而旅顺一地,集清军1.3万多人,却毫无战争布置。日军一来,不战即溃。日军仅用4天时间,就占领了旅顺。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惨遭日寇的血腥杀戮。李鸿章费时16年、靡费白银数千万两建立的军港,从此变成日本侵略中国的基地。

光绪帝严责李鸿章调度乖方、救援不力,摘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革职留任,令其亲赴大沽、北塘等处周历巡阅,严密布置,防止日军直逼京畿;虑及日军下一步必攻威海卫,又谕命李鸿章派北洋舰队迎击敌舰,以免坐困待毙。但李鸿章仍是按兵不动,命舰队龟缩港内。丁汝昌要求出师击敌,也被李强令不允。

远在江宁的张之洞,迭次电寄李鸿章,陈言献策,欲图促其出战。然而李鸿章仍是置之不理。张之洞心急如火,看到奉调北上援辽的各省军队饷械皆不足用,甚至刘坤一新募的10营军勇,竟无军械,张之洞更是坐卧不宁,食不甘味,千方百计给路过江南的援辽各军协济饷械。为转运军械迅赴戎机,他在扬州、清江、宿迁、徐州、临城、东阿、德州、沧州、山海关、锦州一线等地,设江南转运局13处,责成各局不惜重价,备足车辆,同时买下或租用20余艘商船,水陆两路,日夜赶运。数以万计的饷械,源源不断地到达前线。

为防日军渤海封冻后侵袭江南,张之洞奏调在广东的老将冯子材和李行义、黄守忠、林保等将领,来江南驻防。他电饬各要塞将领,无论炮台、陆营,后路宜防,山头宜占,濠宜宽深,两层尤好,内濠墙高,外濠墙低,中须可伏人放枪炮。严禁水陆各营克扣、摊派、携眷、吸烟等积弊,给炮、陆营勇增加月饷。并悬赏规定:“获一胜仗赏银3万两,大胜赏10万两;或毁倭一船或夺倭一船,大者赏10万两,次者赏5万两。”并招用湘军退役将弁,令其广募义勇,悬以重赏,遇敌来犯,即予迎击。一切布置周详,又率领大队将弁尽行检阅一遍。真是殚精竭虑,费尽心力。

旅顺陷落,辽沈危,京畿急。朝廷把主要兵力都调到了辽宁及京津一带,山东的防务十分薄弱。主持山东防务的巡抚李秉衡,急向张之洞发电求救:

“此间军械,后膛枪仅存千余杆,又次之次者,无以制敌。宪台在楚广购洋枪炮,无不精绝,自以全局统筹为己任,必求多赐拨快枪、毛瑟等枪,并带逼码,俾旧属得措手。回忆关谅克捷,庸能刻忘所自耶!”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奉天(今辽宁)庄河人。张之洞抚晋时,他正任山西永平知府,以他有“廉吏第一”之称,极为器重。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督师两广,任李秉衡主持龙州两运局。他勤恳奉公,转军输饷,不分主客军,均供足粮饷;还创设医局,治疗伤病员,深得将士的爱戴。当法军大举进攻,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溃被革职以后,他又经张之洞推荐护理广西巡抚,和冯子材分任战守,团结军民痛击法军,取得了谅山大捷。人称冯子材与李秉衡忠直勇敢,同得民心,功不可没。

现在,李秉衡求援,无论出于内心的抗敌热望,还是出于两人的旧谊深情,张之洞都义不容辞。他在枪支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从两江防军中抽集枪支近千枝,子弹10万余发,派专人押送,火速运往山东,电嘱李秉衡积极备战。

可是,日本为了争取进攻山东的准备时间,又玩弄了一个圈套:通过驻华美使田贝转告清廷,同意谈判讲和。清廷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和派又占了上风,于是派出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与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去日本谈判。张之洞得此消息,立即发电反对。电云:“倭寇无端开衅,妄肆要求,传闻所索数条,贪狠狂悖,实堪发指。若许之,中国不能立国矣!目前和议,断不能成。张邵此行,恐亦徒劳。”

同时,他又再次分别致电出使英、俄的大臣,要求他们速与其驻国外交部密商,探其所欲,“中国甘以重利饵他国,而不可以丝毫利益与倭人!”他恨透了倭寇,对俄却存在幻想:“如英、俄肯助我,则以兵威胁倭,使之速即罢兵。倭所要求之事,一件亦不允许,不过彼此罢兵,两不索费而已。我国体不失,大局无碍,根本不摇,尚可徐图雪耻。若我自与讲和,则倭欲太奢,设或勉允数条,必致国体大伤,将来亦难补救,悔不可追矣。总之,胁和则可,讲和则不可;胁和则以利益与他国,而不屈于倭,国威未挫;讲和而以利益与倭,则为倭所屈,从此不能立国矣。”

怎奈列强早已达成了默契,英、俄两国敷衍说,要待中日讲和时,看日本提出的条件再为公论,不肯出兵援救中国。

日本人的花招很快就现出原形:为扩大侵略果实,迫使清政府接受全部侵略要求,硬说赴日的张荫恒、邵友濂等人资格不够、全权不足,拒绝和他们谈判,指名要“曾办大事,足以全权”的李鸿章出头主持和议,并趁此延宕之机,令日军向山东发起猛攻。

正月初的一个深夜,张之洞刚和衣睡下,即被沈爱苍叫醒:“香帅,山东发来敌情急电。”

“情况怎样?”

“日本人在威海卫东面的成山登陆。”

张之洞看完电文,走到书案旁,仔细谛视案上摆放的地图,说:“倭寇又将抄袭威海后路。”然后转过身来,“你快给李鉴堂发电!”

张之洞蹲到阔大的帅椅上,口述电文,沈爱苍秉笔疾录,立刻发出。电文告诉李秉衡,日军从成山登陆后,必绕袭威海后路,威海腹背受敌,极为危险。而此时增兵不易。要李秉衡立刻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开挖濠垫,层层设障,派兵阻击敌人。于要路多埋火药,布作地雷,牵制敌人。

张之洞又亲拟一份电稿,派前几日途经江南援辽的陈凤楼、李占春、万本华、张国林、丁槐所率马兵24营,改自沂州直趋烟台赴援,驱逐倭寇下海。沈爱苍看了一下,说;“香帅,陈、李各军不属两江节制,直接电令,恐怕不妥吧!”

张之洞一想,确有道理。这24营是由广东、广西抽调赴山海关的,自己越俎代庖,发号施令,确是不妥。

“威海危机,顾不了那么许多了。不过,可再电稿前面添上一句,就说已奉峴帅电命!”张之洞又说:“给刘峴庄发电!”然后口述电文:

“……倭方注意威海,未必复有大力以图奉天,不过恐我分兵南援耳。昨闻威海危急,关东得手,所调陈、李、万、张、丁诸军甫行。到关尚早,距威较近,特奏请先援威海,随后再赴榆关,并请截留新到精械若干。窃谓旅顺已失,威海尤应力争。倭若复得威、旅,扼我门户,则京师坐困矣。我守威海,师船尚可进攻退守,彼尚未能来去自如。军情紧急,不及先禀,已命陈等24营改由沂州驰赴威海……”

文案录完,即去发电。

张之洞又问沈爱苍:“由上海购的枪,何时能到?”

“昨日已经上船,今日即可到达。”

“不用卸船。你派人押送,火速运到烟台。路途转运,不得稍有耽搁!”

这时天已大亮,沈爱苍很快安排妥当。张之洞又拟好了两份电稿发出:一是给威海守将戴宗骞的,要他与守将鼓励士卒,坚守威海,若能坚持半月,大队必到;一是给山东巡抚李秉衡的,要他派兵截断日军退路。“倭贼陆路深入,粮饷军火皆须转运,后路一断,即对我十分有利。山东兵力不足,则可用民团、盗贼应急,于林木崖谷多设疑兵,昼夜扰敌,耗其弹药,待援军赴临,围而歼之。”

但是,山东战场并不如意。李秉衡虽组织兵力进行阻击,但未能阻止日军进犯威海。不久,威海沦于敌手,戴宗骞、丁汝昌相继自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消息传来,张之洞痛心疾首,三日不思茶饭,怅惋没有10年前冯子材、刘永福那样的劲旅,镇南关、临洮大捷也不会再现了。无可奈何,只好仍令李占春、丁槐两军,北上入卫京师。

清政府迫于威海失守,京津告急,在议和代表张荫恒、邵友濂被逐回国的次日,赶忙宣布取消李鸿章的革职处分,赏还他黄马褂和三眼花翎,派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本商定和约。

张之洞闻讯,电询李鸿章日本索何条款。李鸿章含混回电说要让地赔款。张之洞再问赔款索多少,让地指何处?李鸿章恐怕张之洞得知详情后反对议和,竟回电推说:“均须会议时方知。台湾比不准抵换。”

但在同一天,张之洞派驻天津的侦察委员汪乔年密电:“太后召相(李鸿章),以辽东或台湾予之。如不肯,则两处均予。相今日请训出京,十一日可到津,乘‘公义’、‘礼欲’两船径赴广岛。”

张之洞得知可靠消息,气得拍案而起,大骂李鸿章丧权卖国。但对于慈禧太后,则不敢肆言无忌,只能隐忍于心,益深忧虑。愤而谋思回旋之策,夜以继日。他电奏朝廷,历陈弃台之害,建议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做抵押,冀图以此保住台湾;若仍不允,或再许在台开矿20年。

次日,张之洞奉到电旨:“台湾作押籍保,有无确实办法,著详细电复。”张之洞心生希望,立刻致电驻英、俄大使,让他们各向美、俄和德国外部密商,或以台湾作押以保一台,或许以内地他项利益以维大局。同时,他继续支持台湾饷械,要台抚唐景崧和帮办台湾军务的刘永福,急筹战守,和衷共济,建立奇功。电致刘永福说:“鄙人与麾下、唐维卿皆系旧交,两君同处海外,支持危局,鄙人不能奋飞相助,昼夜悬念,惟盼两军同心,则必能破贼成功。”

张之洞力阻割台,并且想以国家的部分利益收买列强,使他们出面干涉,帮助中国战胜日军,保住台湾。但是他的幻想落空了,帝国主义列强是不会帮助中国的。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及子李经方和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条款有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得航行各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工厂,装运进口机器;允许日军暂住威海等。并规定于四月十四日(5月8日)在烟台互换合约,正式生效。

“马关条约”激起朝野强烈反对,纷纷谴责李鸿章卖国媚敌,要求毁约再战。三月二十七日,“马关条约”送到北京,光绪帝拒绝批约,二十九日,上疏官员多达120余人,废约呼声高涨。其时,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公推康有为执笔上书光绪皇帝,签名举人有1300余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了改革政治的要求,建议以赔款作战费,迁都再战。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公车上书”运动。

俄国因日本夺取了它觊觎已久的辽东半岛,联合德、法两国,警告日本交还辽东半岛,并劝告中国暂缓批准条约。史称“三国干涉还辽。”

此时,帝、后两党和战分歧更加尖锐,是否批准条约也一时迁延未决。

张之洞对日索各款痛愤发指,认为若依此约,“此后何论自强?直恐不能自立矣!”“畏倭如是,各大国必将肆意要挟,如何能拒?”“全约各条皆有大害,不止割台一事,应全作废!”他电奏朝廷,逐条历陈和约的危害,要求拒约再战。他抱着以死而谢天下的决心,请求朝廷:“明发谕旨,宣示中外,奉皇太后西幸,命恭亲王留守京师,如战而不胜,赔款割地尚为未迟……如因或迁或守而贻误大局,请先诛微臣以谢天下!”

他十分忠于慈禧太后,也知道她一心忙于庆寿而不喜欢打仗。但出于爱国的良知,他违背了慈禧的意愿,怒不可遏地激烈抨击后党的第一员大将李鸿章,抨击他惧敌畏战,抨击他与日寇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稍有心肝之人不肯为之”,骂他“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者,恐宋臣秦桧、明臣仇鸾之奸尚未至此也。”

张之洞实在不能忍受慈禧太后为首的投降派的行径,竟在同一个“电奏”里,直接抨击慈禧太后本人,他说:“李鸿章敢于犯天下之大不韪,欺朝廷以其方者,窥见皇太后、皇上与诸臣畏倭之心,而后籍词保京,反自托为忠爱之忱,以巧遂其奸欺之诈也。”指责慈禧太后:“自有中国,未闻以重地割予岛国之事。玉斧划河,珠崖弃郡,若飞瓯脱,即系石田。岂有卧榻之旁,供人酣睡?书于史册,辱甚燕云。坐视赤县神州,自我而沦为异域,皇太后、皇上将如后史书何?”

与张之洞同声相应,另一位有声望的重臣刘坤一也电奏朝廷,再次提出与日寇开展持久战的要求。在他二人的带领下,全中国顿时掀起了反对侵略者的滚滚怒潮,给了光绪帝拒绝批约的决心和力量。条约迟迟未批。

同时,张之洞仍在幻想第三国继续干涉台湾的割让问题,致电驻法使臣王之春,让他继续与法国交涉,求其干涉。他把这个策略称作“蝮蛇螫手,壮士断腕”。就是说,日本侵华,好比毒蛇咬手,为了挽救整个生命,则以部分肢体的代价去换取。

对张之洞等许诺的利益,列强虽然眼热,但又都不来帮助中国。因为《马关条约》的一些条款,日本人同时给予了列强不少的在华利益。俄、德、法三国之干涉还辽,不干涉还台。而操纵实权的后党李鸿章等人,极力维护条约,对张之洞等人干涉条约十分仇视,因而张之洞结强援制日本的梦想终成泡影。

光绪皇帝被迫批准条约以后,5月8日,中日双方在烟台互换和约,《马约条约》正式生效。6月2日,清政府任命的“割台专使”李经方,在台湾基隆口外的日舰上,与日方代表办理了交割台湾手续。台湾人民同仇敌忾,誓死抗日保台。

6月5日,张之洞又致唐景崧,通知他将30万两饷银汇去,鼓励他坚守台湾,激励士勇,截敌后路,断敌军火,表示随时可接济饷械。并说:“台地广,倭兵少,但存一府一县,既有生发。相持三月,各国必有出头者,仆当力筹。台北府即为倭占,仍可自存,何遽云事不可为耶?万勿气馁。若至糜烂过甚时,可将总统印付与刘渊亭,公在台南设法内渡,听刘与士民为之。”

讵料,唐景崧早已被催归的朝旨催得方寸大乱。日军攻陷基隆,唐景崧一仗未接,就于次日逃往淡水,哪还有心绕到台南托付刘永福?于7日仓皇乘德国商船逃回厦门。

6月7日,日军攻占台北。不久,成立了以桦山资纪为头目的“台湾总督府”,开始了对台湾的血腥统治。

年将60岁的刘永福统带黑旗军和台湾义军继续坚守抗敌,重创日军。张之洞不顾清廷的阻拦,仍与闽浙总督边宝泉接济台湾饷械,但清政府唯恐得罪日本,一再下严旨,不许接济台湾。并且,李鸿章也多次奏劾张之洞,说他主使“台民割据”,资助叛民饷械,还说截回了他汇给台湾的百万饷银。张之洞担心朝廷责咎,万般无奈,只好饮痛罢手。

刘永福饷械竭蹶,多次呼救,张之洞再不敢援助。刘永福再派幕僚罗琦章、吴桐林内渡求援,遍谒沿海各省督抚和刘坤一、王文韶、翁同龢等人,但无一肯为支援。

张之洞对吴桐林来谒款待备至,谈论终夜。他详细询问台湾的战争,对刘永福的壮志孤忠、自任守台深表敬佩,说刘保台数月,足垂千古。但谈到饷械,他也只有叹息,言日本屡向朝廷抗议东南督抚暗中助台,事关外交,万难为力。临别,他又叹息着对吴桐林说:“无已,嘱渊帅归耳!”

9月16日,日本增兵台湾,总兵力达八九万人。日军以4万兵力分三路侵入台南。

刘永福无饷无械,对乞求接济的各军束手无策,唯有愤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他督率各军凭险死守,英勇阻击,杀伤了大量敌人,义军领袖徐骧、王德榜相继牺牲。

直至十月下旬,日军付出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以下4800名死亡和2.7万名负伤的巨大代价。在弹尽粮绝、士兵饥饿不能再战之时,刘永福终因力竭矢穷,发出“我无以对台民”的愤怒呼声,偕义子刘成良乘英轮内渡,冒险逃回厦门。

至此,台湾沦入日寇之手。“壮士断腕”,非自断而被断也。宝岛沦丧,张之洞痛心疾首!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杨苡的视角,对杨宪益先生的一生进行回看,既是杨苡女士作为妹妹对兄长的怀念,又是同为翻译家的杨苡女士对同行、战友的怀念。书中大量收录了杨宪益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书信,是了解杨宪益先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他的躯体虽已远去,但灵魂却驻足人心。也许被时代所遗忘,待时他却开创了一个名为杨宪益的时代,他的伟大值得我们一生铭记于心。
  • 叶挺传奇

    叶挺传奇

    全书分26章,记录了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书后并有附录叶挺生平。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热门推荐
  • 黒之心

    黒之心

    头一次写。红彼岸雨(陈蓠雨)是一位黑暗女王,却因为被人灌了迷药,还让她失忆了,她恢复记忆后,却被人控制了,杀了自己最亲爱的,也是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个控制的人,是谁?敬请期待!(请阅读文章就知道咯)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重要作品之一,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嘉莉妹妹》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作家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
  • 被风吹过的季节

    被风吹过的季节

    我不能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却可以把我的全世界讲给你听。
  • 杠上律师闫大大

    杠上律师闫大大

    迈进晚婚规定年龄的舒大妈觉得是时候结婚了,男友却选择在这时候出轨,告诉自己这次他是认真的!舒大妈笑了,泼了渣男一脸水“小强强你真觉得姐离了你就不能开花了吧。告诉你没了你这坨屎姐能开出更艳的花来!”恋爱六年,分分合合33次舒程却死命的认定了他,这次却真的累了。“律师闫把你的肩膀借我靠一下”,某男听话的凑过来。“事后收费”也许你觉得命运戏弄了你,遇上他就是最美的花期。(新书:至尊皇女你有毒正连载,请大家多多支持!另外,遇上是最美的花期系列二正在创作中,不久也会和大家见面。)
  • 外星比诺

    外星比诺

    魔幻手机算个吊!天外来客比诺带你飞,时空穿梭一眨眼的事,无穷功能待你选,装逼,撩妹,改历史,手到擒来!
  • 武道气域

    武道气域

    在这一片灵洲上,出现了令人恐惧的怪物——灵!中弹倒下的林晓朗,灵魂被带到了灵洲,身后有着神秘的黑衣人,带着一副不熟悉的身躯在灵洲展开不一样的传说……新书上传,多多支持!
  • 梦入神武

    梦入神武

    王小呆:别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断桥残雪:一袭青衣当风,一把折扇开合,江湖人称玉面小郎君的其实就是我……ヘ笑语嫣然:滚开,看你那酸样我就来烦!大家好,我叫ヘ笑语嫣然,在这里有件事情要声明一下,其实龙宫门派中最漂亮的妹子是我……最爱普陀ㄨ:别TMD让我给点灯,救人!我是天宫!天宫好吧……额,其实我只是比较喜欢普陀妹子而已。苏堤春晓:以上四位全是SB,我就一路过打酱油滴……撸啊撸及其它配角:苍天啊!大地啊?你可让我们怎么活啊……
  • 冷艳三小姐复仇遇上冷酷殿下

    冷艳三小姐复仇遇上冷酷殿下

    仅此5岁的他们,受到了父亲的驱赶,最终,三人一起复仇,他们的父亲,会被整的怎样?她,冷艳妩媚、她,性格多变、她,活泼毒舌....他,霸气冷酷,他,玩世不恭【也很花心】,他,花心大萝卜....复仇究竟会成功吗?他们,会走到一起吗?
  • 西游殇

    西游殇

    诸佛何功德?众神何凭借?天地属于众生,你们为何独尊。我要改天换地,还世人自由法度。
  • 无畏刀锋

    无畏刀锋

    一个人,一把刀,行走在这天地之间,立誓要斩破这三千世界,当他重出这世间之时,必要笑傲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