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精的夜晚》是我近年来的散文结集,涉及到半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朋友误以为这是一本记录地方风物的书,并且进一步总结为“说的都是海上的事儿”。看来我们的阅读习惯还是停留在“看事儿”,这让人想起《动物庄园》经常被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如果碰巧有考据癖,可按图索骥,带着这本书来到我的家乡,你会发现,书里提供的故事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甚至与实际情形截然相反,这应该是文学与应用文体的最大不同。还有很多教育界的朋友在急于概括本书的“中心思想”,我想也将会是徒劳无获的,纯文学里很难有体系完备的宏大教化意义。《黑鱼精的夜晚》或许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文本,难以按照教科书上的范文那样,可以按照既定的套路总结概括,分析提炼,进而进行机械的阅读。
这些散文在杂志分组发表时,大多以“半岛手记”为题目,其中多次提到的“半岛”,原型应当是我的故乡山东半岛。在半岛,长条形的陆地指进大海深处,相对于广袤的腹地,这里是其异形与投影,相对于内地的农耕文明,与海洋毗邻而居的半岛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大海与陆地在这里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当我离开半岛进入内地,不论是地貌特征还是人民的行事准则,都越来越让我感到这其间的清晰分野。与此同时,海上的生活方式也与所谓的现代生活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一映射的关系。回望海上的秩序,尤其是渔业生产中的纷繁秩序,无形中教会了我如何应对现代生活的秩序,形成了我自己的世界观。在本书中,父亲频频现身,他在海上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也正是我在离开半岛以后的城市生活中的困境,面对困境,我该怎么做?作为参照,父亲已经为我提供了垂直方向的坐标系,他的介入带来了浓重的家族史气息和经验主义色彩,相似的性格带来的是相似的命运,生命的形态如此趋同,古老的轮回在我们之间毫无悬念地上演。所以,《黑鱼精的夜晚》又可以看做一部“父亲”的心灵史和成长史,或者说是可供“我”在城市生活中时时翻阅的工具书和备忘录,也是认识世界的精神谱系。
一本书的形成,是主体意识的构建与整理,也是在把现实和历史的揭示转化为结合着自我审视的反讽和见证的叙述,它不指向宏大的公共话语,而是着力把时代的悖谬内化为沉恸的个人经验,以个体的轨迹印证时代,长久以来的体制蒙蔽与虚妄在这里轰然塌陷。书中超现实的情节足以令正襟危坐的学院派们一头雾水,甚至拍案而起。神话般的家族史、传奇的个体经历、黑夜潜行的巨鲸、凌空飞去的海龟、抱头鼠窜的海怪,这些都是特定年代语境下的变形与阵痛,八零后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悄然绽开,私密的精神地图已经在桌面上铺平,其间经纬交错,每每又与经典的几何学原理背道而驰,在纷繁的尘世寻找着清醒而又睿智的同类,葳蕤而又芜杂的价值判断,不是那些从流水线下来的整齐划一的刻板头脑所能领会的。很多读者不满于文学的虚构,总认为虚构触犯了道德底线,他们喜欢“看真事儿”,这不能不说是文学教育的尴尬境地。
从写作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了,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在传统价值体系下,不官不商,更是愧对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你为什么写作?写作为何?这些来自另一“聪明”群体的诘难似乎难以回答。曾经有好心的聪明人告诉我说:你这样写来写去改变不了世界。其实我这样做,没有改变世界的宏愿,只是不想让世界改变我。
感谢高维生先生,他的热心敦促和积极奔走使这本书得以及早问世,感谢一直在关心我的师长和朋友们。
盛文强
2011年2月25日于枕鱼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