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统计,中国创业者3年生存比例不到20%,生存比例仅有5%~10%,也就是说,100个人去创业,3年后剩下的不到20个,5年后能剩下的则只有5到10个。我们国内民营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也在8年左右。
为什么这些个体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寿命短促,早早夭折了呢?除了外部的客观原因之外,与他们错误的经营观念也是相关相联的。每一位创业者要想自己的创业道路一帆风顺,公司和企业能够顺利地发展壮大,必须摒弃那些有碍创业的经营观念,并加强识别和防范这些错误观念对企业的侵害。
有哪些经营观念需加以排除呢?
一、创业纯是为了赚钱
创业是为了赚钱。创业可以使人在成功之后获得金钱和财富,从而可以摆脱对贫穷的恐惧。在市场经济社会,没有钱就无法享受生活,也难以立足社会;钱虽不是万能,但有钱却能使你活得更有滋味,更称心如意。谁说创业不是为了赚钱!难道还是为了赔钱吗?如果实话实说,创业为赚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创业是为了赚钱,然而,如果仅以“赚钱”作为创业的唯一目标和全部内容,那么这种创业也是“小家子”创业,是目光短浅的小农经济创业思想,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甚至是昙花一现,不会长久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事例告诫人们:一些在自行创业中暴富的人,往往沾沾自喜而得意忘形,把精力和时间不再用于经营之上,而一味去“享受”生活,吃、赌、嫖、玩样样兼全,有的甚至吸毒贩毒,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他们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一点儿财富,也像风卷残叶、大浪淘沙一样地快速消失,百万富翁戏剧般地又变成了穷光蛋,有的还背了一身债,甚至成了阶下囚。这也是许多自行创业者五七年内发迹,八九年内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不难看出,古往今来那些成功的创业家们,在创业中虽然看重赢利,珍视金钱,但他们心灵深处还隐藏着更高的理想,那就是为振兴国家、造福民众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回报社会。我们从媒体上经常看到,许多海内外的企业家,他们成功之后,心系广大民众,捐资办学呀,赈灾救济呀,赞助科研呀,等等。只有这样的创业动机,才会促使创业者保持长久的创业激情,获取更大的业绩。
二、过分迷恋规模效应
时下人们常说,企业要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要讲究规模效益。这些话是对的,作为企业也应该如此。企业越大,才越有竞争力,国内外许多大企业都在合并重组,搞强强联合。尤其是在物质生产资料占支配性的时代,谁拥有生产原材料越多,占有的生产范围越广,谁的利润就越高。
如今,我国已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生产要素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知识对财富创造越来越重要,规模效应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大显神威了;相反,有些规模不起眼的高科技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并不比一个规模可观的传统产业企业的利润低,而且其发展前景更有其广阔天地。
一个企业是否该扩大其经营规模,要看自身条件和市场形势,以逐步、稳步、阔步前进为妥,有实力能扩大规模的就扩大规模,不具备条件的就不要把摊子铺得过大,切忌头脑发胀,四面出击,盲目扩大,乱上项目,弄得管理跟不上,资金跟不上,技术跟不上,结果是效益未上去,反而背了一身债,自己的企业也由兴旺期走向衰败期,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濒临破产。
投资规模过大,是创业者易犯的错误之一。老张的企业办得很红火,但他不满足,一心要扩大企业规模,他把自己准备上马的电磁炉项目当成一棵摇钱树,期待很高。当他从银行“套”来大笔资金之后,更加心高气盛,他认为要干就大干一场,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这种心态使他忘记了自己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将“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连上两条生产线。企业负债随着他的盲目投资滚雪球般地扩大,老张却毫不惊慌,在他看来,只要产品一下线,金钱滚滚来,什么债都可以还清。可是,事与愿违,老张的新生产线运转起来了,又遇到了竞争对手的打压,产品生产出来却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顿时陷入困境之中。这个教训告诉人们:投资者应从风险与效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投资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并且将投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三、合伙创业不讲章法
现在,合伙创业遍地开花,成为时髦。其中一个人倡议,其他人响应,或是亲戚、邻居,或是哥儿、朋友,大家共同凑钱,找个地方,定个项目,就开张经营。这时大家都以意气相投为前提,或以亲情为纽带而共同创业。一般说来,这些企业或公司都规模不大,人手也不多,对于今后的道路怎么走,利益怎么分配,大家都很少考虑,也不寄予太大的希望,更谈不上制定什么章法了。
合伙创业只凭义气、亲情,而不讲章法,其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一,乱了经营套路。合伙者个个都以老板自居,谁都可以去指手画脚一番,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下属不知听谁的好,结果乱了套,还怎么去搞经营。其二,容易产生矛盾。当公司小有成就并分享成果时,这些平时志同道合者,就会在利润分配上出现分歧,有人赞同按劳分配,有人赞同平均分配,意见不统一,矛盾就产生。其三,往往导致散伙。有了隔阂不及时消除,拖延下去,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散伙,各人去自立门户。其四,造成不良后果。原来,都是亲朋好友,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这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元气,更是伤害了朋友间的感情和亲戚间的亲情,甚至结下怨恨,不相往来,这是很难补救的。更有甚者,因金钱闹至公堂,反目成仇。陈老师是位退休教师,在卞某和钱某两位朋友的劝说下,三人合伙做服装生意,每人投资一万元做周转资金,当时口头约定,不管赚钱还是亏本,都按三一三十一分摊。后来生意很顺手,销售的势头很好,预估年底每人分个万把块钱利息不成难事,陈老师内心充满了喜悦。一次,他家里有事,耽搁了半个月才归趟,哪知卞某和钱某已改做旁的生意,引起了陈老师的反感,陈老师认为既然合伙经商,有事应该大家一起商量才对,于是双方争执起来,更让陈老师吃惊的是,卞、钱二人同声否认他们仨是合伙人,更不承认那一万元的投资款。大家闹翻了脸,陈老师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到法院去告状,因为当时没有签订合同,口说无凭,拿不出具有举证效力的材料,后在一位曾做过他学生的律师劝说下放弃了上诉,却气闷得生了一场大病。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类型的事例并不少见。多半毛病出在经营没有章法上。合伙经营事先碍于情面,一味讲感情,岂不知感情的纽带是脆弱的,在贪婪之石的碰击下,很容易断裂和粉碎。
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章法,严格执行。在合伙创业之初,就要明确合伙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订立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每个合伙人都要在上面签名盖章,以表示赞同,并以此约束大家的言行,规范大家的行动,为公司的顺利运作打开一条通道。特别要签订契约,从法律层面维护合伙人的正当权益。
四、创办家族式企业
家族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在这些企业里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家族领导。父子公司的一般由父亲执掌大权,夫妻公司的基本上由丈夫掌管帅印,兄弟公司的常规上由老大坐头把交椅。如果是大家庭创办的,企业领导人选也可能有所变化。二是家兵家将。鉴于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不大,为了节省开支和安全可靠,总是请自己的家人或亲戚前来帮忙。大部分企业是“董事长兼总经理”,投资者与经营者一体化。有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某地区50家私营企业,企业厂长(经理)、主管会计等主要管理人员是家庭夫妻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62%;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6%;是叔侄、表亲、姨亲等家庭非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0%;而没有亲戚关系的只有6家,占调查总数的12%。这类私营企业在创办初期这样做对于降低创业机会成本,降低内部沟通消耗,降低监督代理费用,完成原始积累确曾起过有效作用。由于家庭成员利益的天然一致性,也往往比非家族成员显得忠实、可靠,大家都能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气氛和谐,相安无事,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使企业得到快速拓展。家族企业更具有变通性,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为一体,是企业性质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往往不是理想化的,家族式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的弊端也渐渐地浮出水面。其一,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者权力无制约,企业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实行制度化管理。其二,外部精英得不到重用。企业内部“近亲繁殖”,家族围墙“他人莫入”。他们怀疑或排斥外来者,阻碍非家族成员的升迁机会,压抑了非家族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难以产生对企业的向心与忠诚,更严重的是使正在成长的企业因为没有新鲜血液注入而日益枯竭。这类“内向型”的家族企业,不愿招收或使用外来者做管理人员,缺少了活力。其三,家族内部容易因权和利而闹矛盾。家族成员自恃对企业创业有功、关系特殊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又会因职位不满意、报酬不满足而产生情绪,甚至结成不同的小帮派,争权逐利,使团结向心力演变成一种离心力,造成企业的内耗。其四,企业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家族成员的智慧与能力,特别是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要提高他们很难,要辞退他们更难。一味强调“子承父业”,也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儿子不一定具有父亲的创业精神。
我们要从国内外成功的民营企业经营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目标就要求有不同的内部管理机制和不同的经营模式来实现。必须培养外向观念和主动变革、适应企业规模扩大后企业目标的变化,坚持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走向,招引和奖励对公司作出贡献的外来员工,适时切断家族经营的血脉,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代替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使家族企业独具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五、盲目追风投资
市场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所以企业选择二次创业的投资方向时,必须谨慎,力戒盲目决策。一旦染上时下的投资“追风病”,抱着“哪个能赚钱就进去,哪个能赚钱就干哪个”,闭着眼睛跟着别人走,头碰破了才清醒。某针织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的企业效益不断上升,总经理志向远大,已经在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去向。有人提出:现在生产保暖内衣的人都赚了钱,不如我们也来生产,一定包赢不输。他还用若干事例和数据来佐证他观点的正确。这番话真有效用,总经理当即拍板生产保暖内衣。不久产品问世了,却因为款式老,又没有那多么钱打广告造势而乏人问津。产品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仓库,进到仓库过不了几天就成了处理品。变成处理品即使打到3折4折,仍然销不出去。想转产,有限的资金全都花到保暖内衣上了,企业顿时陷入了困境。总经理原想跟风投资大捞一把,谁知事与愿违,原有的经营项目受到损害,新兴的项目更是把自己套死,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盲目跟风,在中国企业界几乎成了一种通病。外国人讲,中国的企业都避免不了“青春病”,即盲目性冲动太大,容易使自己选择的投资项目失误。岂不知,企业投资有风险,跟风投资是冒险。风是有风向和风力的,风向是不断转变的,今天刮的东南风,明天可能就是西北风。市场是随着人们的消费兴趣变化而变化的,今天市场流行这一产品,过几天这一产品说不定就滞销了。这风向和市场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你跟风跑,能判断准确吗?风力是有大小的,风力越大,说明市场上这类产品越多,越接近饱和,你追着大风跑,除了凑热闹,还能有什么收益呢?你新的投资、经营新的项目,除了投入一定的资金,还要重新学习,重新吸取新的知识和技巧,重新培养新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这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人力物力,这些你准备好了吗?仓促跟风跑是容易摔跤的。盲目追风投资,容易使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其各项准备亦带来不足,一旦出现问题便没有应对预案,显得手足无措,只好等着船沉。这里,不是反对投资者跟风,而是不能盲目跟风;要跟就要瞅准时机,要上就要把握在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广大民众富裕起来,这是改革的主题,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伟大的任务。
我们放眼一看,周围的人乘着党的致富政策的东风,一个个都告别了贫穷,迈上了富裕之路。当然,也有一些人与富裕无缘,生活还是那么寒酸,日子还是那么拮据,心情还是那么压抑。
毫无疑问,富有富起来的诀窍,穷有穷下去的原因。对于尚未致富的人来说,嫉妒没用,哀叹无益,应该坐下来好好反省自己,承认过去的失误,并要痛定思痛,急起直追,研究和借鉴人家的致富套路,积极投身创业活动,使自己尽快地加入到富人的行列。
本章所介绍的一些致富诀窍,你不妨试试看。